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東省消費者保護條例

廣東省消費者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4-04-13 19:33:54

A. 廣東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

第一條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對商品生產、銷售和營業性服務的社會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是指有償獲得生活消費品(以下簡稱商品)或接受營業性服務(以下簡稱服務)的個人和單位;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是指生產、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在本省范圍內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消費者,本省范圍內的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均適用本條例。第四條本條例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主,物價、商品檢驗、標准計量、衛生、檢疫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各自職責協同貫徹執行。
司法機關、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和有關人民團體負有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責任。第五條消費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選擇商品和服務;
(二)向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了解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等的真實情況;
(三)在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計量等方面有權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執行國家或地方的有關規定;
(四)因商品或服務本身的原因而受到損害時,有權向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要求修理、更換、退回所購商品以至經濟賠償;在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拒絕承擔責任時,有權向有關部門或消費者委員會投訴,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五)少數民族消費者有權要求尊重其民族習慣。第六條經縣以上(含縣)人民政府批准,可組織成立本行政區域消費者委員會。
消費者委員會是社會團體。
消費者委員會的組織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第七條消費者委員會代表消費者依法對商品生產、銷售、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其主要職責是:
(一)受理消費者投訴,就投訴內容進行調查、調解或轉有關部門或單位處理;
(二)協同行政管理部門對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進行測定和監督檢查,並可以公布結果;配合有關部門查處偽劣商品;
(三)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或通過新聞媒介公開披露;
(四)對涉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事項,可以向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和有關部門查詢,被查詢者應予以解決或答復;
(五)參與產品和服務的評優活動;
(六)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知識和諮詢服務;
(七)支持消費者對損害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提起訴訟;
(八)與國內外消費者組織建立聯系,互相配合處理有關投訴。第八條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向有關部門檢舉。第九條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壓制。第十條企業主管部門、行政管理部門必須在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價格、安全、衛生等方面加強管理和監督,嚴肅查處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玩忽職守或包庇、縱容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應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第十一條生產者、銷售者、服務者必須堅持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遵守下列規定: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的規定,符合質量、安全、衛生、計量等標准,達不到質量標准但仍有使用價值並符合安全、衛生要求的商品,需經企業主管部門批准,標明「處理品」字樣,方可降價銷售;
(二)國家已明令淘汰或禁止生產、銷售的商品,不準生產和銷售;
(三)過期失效、霉爛變質和危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商品,不準銷售;
(四)未按規定標明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及有效期限的商品,以及未按規定附說明書的商品,不準銷售;國內產品的標稱和說明書不使用漢字的,不準銷售;
(五)未按規定檢驗或經檢驗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進口商品,不準銷售;
(六)商品價格、服務收費必須按照國家或地方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的標准和辦法定價,並按規定明碼標價,不準非法提價、違章收費;
(七)生產、銷售商品,不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假冒商標、短碼少秤;
(八)商品、服務廣告內容必須真實,不準弄虛作假、蒙騙消費者;
(九)不準搭配推銷商品,不準強行增加收費的服務項目;
(十)生產、銷售國家規定或雙方約定實行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必須履行包修、包換、包退的責任;
(十一)國家和本省關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其他規定。

B.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全部的內容是什麼

消法重在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
第三章 經營者的義務
第四章 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第五章 消費者組織
第六章 爭議的解決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
第三條 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規定的,應當遵守其他有關法律、法規。
第四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國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國家採取措施,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第三章 經營者的義務
第十六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
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七條 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
第十八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十九條 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
商店提供商品應當明碼標價。
第二十條 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
第二十三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或者其他責任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第四章 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第二十六條 國家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時,應當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要求。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預防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行為的發生,及時制止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採取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聽取消費者及其社會團體對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意見,及時調查處理。
第二十九條 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懲處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方便消費者提起訴訟。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的消費者權益爭議,必須受理,及時審理。
第五章 消費者組織
第三十一條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
第三十二條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職能: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
(二)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三)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四)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五)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鑒定部門鑒定,鑒定部門應當告知鑒定結論;
(六)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
(七)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各級人民政府對消費者協會履行職能應當予以支持。
第三十三條 消費者組織不得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得以牟利為目的向社會推薦商品和服務。
第六章 爭議的解決
第三十四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五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第三十六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因原企業分立、合並的,可以向變更後承受其權利義務的企業要求賠償。
第三十七條 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
第三十八條 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櫃台租賃期滿後,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的經營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
(四)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五)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六)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
(七)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第四十一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第四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履行。
第四十五條 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
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第四十六條 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貨款;並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十七條 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第四十八條 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第五十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
(七)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八)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一條 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二條 以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或者包庇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四條 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執行。
第五十五條 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C. 廣東省市場監管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場監管行為,健全市場監管制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市場主體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市場監管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部門)對市場主體及其生產經營行為實施的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市場主體,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市場監管部門實施市場監管,應當遵循合法適當、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權責一致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市場監管部門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實施市場監管,不得違法增設權力和減少職責。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減損市場主體權利或者增加市場主體義務。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市場監管部門、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應當共同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市場監管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公眾參與市場監督。第六條市場主體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和自我約束,自覺守法,誠信經營,接受政府和社會組織、公眾的監督,依法承擔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責任。第二章監管職責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市場監管統籌和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市場監管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制定、調整所屬市場監管仔罩彎部門的權責清單,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念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所屬市場監管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履行市場監管職責的情況進行考核。第八條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確定;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市場監管部門的,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涉及行政許可的,行政許可實施部門為市場監管部門;
(二)不涉及行政許可但有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業主管部門為市場監管部門;
(三)不涉及行政許可且無行業主管部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市場監管部門;
(四)涉及多個部門且監管職責分工不明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市場監管部門。第九條市場主體依法應當取得而未取得行政許可,擅自從事與許可事項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由行政許可實施部門予以查處。
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市場主體依法應當取得而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查處。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條市場監管部門的不同層級對同一市場主體及其生產經營行為均有監管職權的,原則上由最低一級市場監管部門實施監管。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發現市場違法行為但無權查處的,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通過法定程序賦予特大鎮人民政府行使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部分市場監管職權,委託較大鎮、一悶扒般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行使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部分市場監管職權。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整合市場監管職能,相對集中行使執法權。
市場監管部門可以整合所屬機構的執法職能,交由一個機構履行。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將適宜由行業組織承接的市場監管職能或者事項,轉移、委託給具備條件的行業組織。第十三條市場監管的范圍、方式、程序需要通過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規、規章進一步明確的,依照法定程序辦理。第三章准入監管第十四條市場准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負面清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沒有法定依據不得設定或者實施市場准入行政許可。已取消的市場准入行政許可,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恢復。第十五條工商登記前置許可事項范圍按照國家編制的目錄執行,確需調整的,由省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報請有權機關批准或者取得授權。
工商登記後置許可事項目錄由省人民政府依法制定,並向社會公布。第十六條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市場准入行政許可標准化制度,制定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明確行政許可的依據、條件、期限、流程、裁量標准和申請的材料、格式文本等事項,並在行政許可受理場所、政務網站公布。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政務服務平台和網上辦事大廳,集中辦理市場准入行政許可,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D. 廣東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商品交易市場秩序,加強對商品交易市場的監督管理,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商品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市場),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場地、設施,有若干經營者進場經營,對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實行集中、公開交易的場所。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辦市場、在市場內從事商品交易、中介服務活動以及市場服務、市場管理,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市場進行規劃,指導市場建設。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市場實行登記注冊、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
公安、稅務、物價、質量技術監督、衛生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市場的監督檢查工作。第五條市場商品交易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商業道德
市場管理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第六條市場規劃必須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場布局和建設應當遵循科學選址、方便群眾的原則。
市場規劃由各級人民政府經濟貿易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經編制城市規劃的單位綜合協調,按規定報經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七條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除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糧油、肉菜、副食品市場,應當按規劃給予復建或者就近重建。第二章市場開辦第八條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可以開辦市場。
開辦市場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市場選址符合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市場布局總體規劃;
(二)具有與開辦市場的規模相適應的場地、設施;
(三)具有與開辦市場的規模相應的資金;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九條市場開辦者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市場名稱核准登記,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
市場名稱登記管理參照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執行。第十條申請辦理市場名稱核准登記,必須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申請登記表;
(二)市場開辦的可行性論證報告;
(三)房地產權證明文件或者場地使用證明文件;
(四)市場開辦者的主體資格證明,市場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五)開辦市場的資金證明;
(六)市場布局設計圖;
(七)聯合開辦市場的聯辦協議書;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文件。第十一條市場名稱核准登記後,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預售條件的市場,可以進行市場攤位、店鋪的招商招租。第十二條市場開辦者必須憑建設工程驗收和消防驗收合格證明文件,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市場登記注冊,領取市場登記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不予登記的,應當說明理由。
領取市場登記證後市場方可開業。第十三條市場改建、擴建、重建、合並、遷移、關閉、撤銷或其他重要事項的變更,市場開辦者必須提前三十日到原登記注冊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第十四條市場登記證實行年度檢驗制度,市場開辦者應當按照原登記注冊機關規定的時間提交年度檢驗報告書及相關的材料,申辦年度檢驗。第十五條市場開辦者應當設立市場服務管理機構或者委託具有法人資格的市場服務管理機構對市場進行服務管理。第十六條市場開辦者或者市場服務管理機構根據市場情況為經營者、消費者提供下列服務:
(一)在市場設立投訴點接受投訴並及時轉送到有關單位;
(二)提供市場信息;
(三)設置法定、合格的復檢計量器具;
(四)為設立郵政、通訊、金融、保險、運輸等服務設施提供條件。第十七條市場開辦者或者市場服務管理機構履行以下職責:
(一)負責市場內經營、安全、消防等設施的建設、維護和更新改造,保證相關設備處於完好狀態;
(二)按規定建立治安、消防、計劃生育、環境衛生等制度;
(三)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制止入場經營者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其他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的行為;
(四)遵守有關市場的法律、法規、規章,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
(五)開展有關法律、政策的宣傳,組織經營者開展文明經商活動,做好市場商品交易的各項統計工作;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E. 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條例保護。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以牟利為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不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研究、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措施,推進商品和服務業標准化建設,規范市場秩序,依法落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職責。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在各自職權范圍內,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創新監管和服務方式,加強消費知識宣傳和教育力度,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第四條消費者組織、行業組織等社會組織和大眾傳播媒介應採取措施,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進行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大眾傳播媒介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為消費者提供社會保護。

第五條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應當建立和完善政府監管、經營者自律、社會監督、消費者參與相結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社會共治格局。

第二章消費者權利和經營者義務的一般規定

第六條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的消費場所、服務設施、店堂裝飾、商品陳列、網路環境等場所與設施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場所和設施條件,經營者應當以顯著的方式設置安全使用說明、警示標識,並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高危險性的體育娛樂服務或者利用大型游樂設施提供的娛樂服務,應當具備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的技術條件、設施,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在經營者提供的場所和設施遇到危險或者不法侵害時,經營者應當給予救助。

第七條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

採取召回措施的,生產或者進口商品的經營者應當制定召回計劃,發布召回信息,並保存完整的召回記錄。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費用由生產或者進口商品的經營者承擔。銷售者、修理者、零部件生產供應商、受委託生產企業、其他服務者等相關經營者,應當協助生產或者進口商品的經營者實施召回。

缺陷,是指由於設計、製造、警示標識等原因導致的在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消費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中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

第八條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家電維修、機動車維修、數碼產品維修等服務在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並發生爭議,經營者不能證明該瑕疵並非因商品或者服務的自身質量問題導致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耐用商品是指使用期限較長、科技含量較高、消費者可能缺乏全面認知能力的商品,包括但是不限於機動車、電腦、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手機、照相機、攝影機等。

第九條經營者以獎勵或者附贈等形式向消費者免費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該商品或者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強制性標准或者不存在其他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

經營者對有瑕疵但不影響正常使用性能的免費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前如實告知消費者。

第十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退貨、更換、修理等質量擔保責任。對無發票和退貨、更換、修理憑證但是有其他證據證明商品或者服務在經營者應當承擔退貨、更換、修理等質量擔保責任有效期限內的,經營者不得拒絕履行退貨、更換、修理等義務。

經營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履行退貨責任的,應當按照商品購物憑證上顯示的價格一次性退清貨款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經營者可以證明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和商品購物憑證上顯示的價格不一致的,按照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履行退貨責任。




熱點內容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
降薪是否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4-05-19 09:54:12 瀏覽:518
法院判決書和裁定書 發布:2024-05-19 09:25:36 瀏覽:944
省司法廳馬 發布:2024-05-19 09:08:13 瀏覽:799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
日本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9 03:50:37 瀏覽:511
公司法47 發布:2024-05-19 03:40:58 瀏覽:939
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各章節考點指導 發布:2024-05-19 02:09:22 瀏覽:147
司法投訴案例 發布:2024-05-19 00:26:13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