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管理條例
⑴ 黑龍江省動物防疫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轄區內的動物防疫活動。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動物產品經檢疫合格作為食品的,其衛生檢驗、監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規定辦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條例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生皮、原毛、絨、精液、胚胎、種蛋以及未經加工的胴體、肉、乳、脂、臟器、血液、骨、角、頭、蹄等。
本條例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本條例所稱動物防疫,包括動物疫病的免疫、監測、檢驗、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等綜合性預防、控制和撲滅活動,以及對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第四條省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省轄區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市(行署)、縣(市、區)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做好本鄉(鎮)動物疫病的預防和珍療等工作。
省農墾總局應當在省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依照本條例做好本系統內的動物防疫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滅第六條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和分類管理制度。除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規定並公布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外,還應規定本省重點管理的動物疫病,其病種名錄由省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並公布。第七條省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制定本省動物疫病預防規劃。
省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省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規定並公布動物疫病預防辦法。第八條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計劃免疫制度,實施強制免疫。
計劃免疫的動物實行免疫證、卡監督管理制度。第九條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動物疫病預防的宣傳教育和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咨詢服務,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免疫計劃。第十條飼養、經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做好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預防工作,並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測、監督。第十一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鄉(鎮)的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在村設兼職動物防疫員。
鄉(鎮)動物防疫組織和兼職動物防疫員應當在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下,實施動物疫病的計劃免疫、預防工作。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實施動物疫情監測,並將監測結果逐級上報。第十三條種用和乳用動物應當達到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健康合格標准。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和撲滅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
動物疫情的撲滅工作,由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統一組織。
預防和撲滅動物疫病所需的葯品、生物製品和有關物資,應當有適量的儲備,並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十五條預防動物疫病所需生物製品由各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省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統一組織訂購與供應;市(行署)、縣(市、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負責規定轄區內生物製品的發放和使用。第十六條動物和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墊料、包裝物在裝前卸後以及批量禽蛋承運前,承運單位和個人應當向駐運輸部門或者當地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請消毒。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消毒後,出具消毒證明。
運輸途中不得宰殺、銷售、拋棄染疫和病死及死因不明的動物。患病、死亡
的動物及糞便、墊料、污物必須在指定站點或者到達站點卸下,並在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監督下進行無害化處理。第十七條禁止經營下列動物、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檢疫不合格的;
(四)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證、章、標志不全的;
(五)染疫的;
(六)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七)其他不符合國家和省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