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屬於
❶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屬於什麼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的區別
①行政法規調整的對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領域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則性以及意義重大的問題。行政規章的調整對象則限定在行政管理領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
②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中國的中央政府,而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或是中央政府的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因而,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行政規章
❷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修訂通過的時間是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修訂通過的時間是2018年7月4日。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是由國務院於2004年9月5日頒布的文件。
2018年7月4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決定》,於2018年08月11日發布並開始執行新的《全國經濟普查條例》。這意味著修訂通過的時間是2018年7月4日,而實施的日期則是2018年08月11日。
開展全國經濟普查的目的和意義
全面調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准確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完善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以及部門共建共享、持續維護更新的機制;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推進國民經濟核算改革,推動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科學准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國經濟普查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