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適用法律法規
⑴ 山東省公路路政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的公路路政管理及其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依法保護和管理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並對公路路域環境依法實施保護的行政管理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提高公路綜合管理水平。公路路政管理所需經費應當納入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公路路政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五條公路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損壞、非法佔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檢舉和控告損害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以及影響公路安全暢通的行為。第六條對保護公路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公路保護與管理第七條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對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屬設施等路產進行調查核實,建立健全路產檔案資料。新建公路竣工時,應當同時建立路產檔案資料。
公路報廢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核准報廢的有關資料送交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辦理相關手續,並由縣級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第八條公路用地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標准確定:
(一)公路兩側有邊溝(坡頂截水溝、坡腳護坡道、隔離柵,下同)的,其用地范圍為邊溝外緣起不少於一米的區域;
(二)公路兩側無邊溝的,其用地范圍為公路路緣石外緣或者坡腳線向外不少於三米的區域。
實際徵收土地超過前款規定標準的,其公路用地范圍以實際徵收土地的范圍為准。第九條進行下列涉路工程建設,建設單位應當向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提出許可申請:
(一)因修建鐵路、機場、供電、水利、通信等建設工程需要佔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線;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道、電纜等設施;
(三)在公路用地范圍內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
(四)利用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涵洞鋪設電纜等設施;
(五)在公路上增設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第十條建設單位申請進行涉路工程建設,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符合有關技術標准、規范要求的設計方案、施工圖設計和施工方案;
(二)保障公路、公路附屬設施質量和安全的技術評價報告;
(三)處置施工險情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四)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第十一條利用跨越公路橋梁等設施懸掛或者在公路用地范圍內設置非公路標志的,應當依法向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申請許可,並提交施工圖設計、施工方案及相應的技術評價報告。
設置非公路標志,應當符合非公路標志設置規劃、技術標准和公路安全暢通的要求。第十二條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根據保護公路的需要,可以組織專家對申請人提交的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進行評審。涉及經營性公路的,應當徵求公路經營企業的意見。施工活動影響交通安全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並徵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第十三條涉路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許可的設計和施工方案組織建設。穿越公路修建的公路橋梁,應當設置必要的檢修通道和設施;因基礎設施建設確需穿(跨)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區的,應當進行專項論證,並落實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第十四條涉路工程建設需要佔用、挖掘公路、使公路改線或者對公路、公路附屬設施造成損壞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原有的技術標准予以修復、改建或者按規定給予相應補償。
涉路工程施工單位應當與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簽訂協議,並按照協議進行施工作業,落實施工安全和交通保障措施。
⑵ 公路路政管理規定(試行)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保證公路完好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公路路政管理,是指公路管理機構根據公路主管部門的授權和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為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設施(以下簡稱「路產」),維持公路合法權益和為發展公路事業所進行的行政管理。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的路政管理。
專用公路路政管理,可以參照本規定辦理。第四條公路路政管理工作遵循「管養一體、綜合治理、預防為主、依法治路」的原則。第二章路政管理第五條公路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路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檢查。省、地(市)、縣(市)級公路管理機構可分別設立相應的路政管理部門,配備相應的路政管理人員,具體實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公路養護道班和養護人員對所轄路段應依法保護路產,制止毀壞路產行為,並及時向公路管理機構和路政人員報告有關情況。第六條路政管理人員分為專職路政管理人員、兼職路政管理人員和義務路政管理人員。兼職、義務路政管理人員由縣(市)級公路管理機構聘用。第七條公路管理機構及專職路政管理人員行使下列職權:
(一)負責管理和保護公路路產;
(二)實施公路巡查;
(三)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止、查處各種違章利用、侵佔、污染、毀壞和破壞路產的行為;
(四)控制公路兩側建築紅線;
(五)審理從地面、公路上空或地下穿(跨)越公路的其他設施的建築事宜;
(六)對在特殊情況下利用、佔用公路和超限運輸車輛通過公路進行審批,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維護公路渡口和公路養護、施工作業現場的正常秩序;
(八)為處理違反公路管理法規的行為,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詢問、取證、查閱有關文件、檔案、資料和原始憑證;
(九)對損害路產或發生侵權行為又拒不接受查處的車輛,責令停止行駛。
(十)有復議職能的公路管理機構辦理有關路政復議的案件,參與有關路政案件的訴訟活動;
(十一)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權。第八條兼職路政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堅持日常公路巡視;監督經審核批准利用、佔用、挖掘公路事宜的執行;制止對公路路產的非法侵害;處理一般違章和侵權行為;及時向公路管理機構報告有關情況;實施養護施工作業時的交通控制,保障交通和作業安全。第九條義務路政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是:糾正對公路路產的非法侵害;及時向公路管理機構報告有關情況;協助專職、兼職路政管理人員搞好路政管理工作。第十條有復議職能的公路管理機構行使下列職權:
(一)審查復議申請是否合法;
(二)向爭議雙方有關單位及有關人員調查、詢問、取證,查閱有關文件、檔案、資料和原始憑證;
(三)組織審理路政復議案件,作出復議決定;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權。第十一條路政管理人員應掌握公路管理法規並具有一定交通工程學、公路管理行業的基礎知識及業務技能。第十二條路政管理人員應堅持上路巡查,實行動態管理與靜態管理相結合,隨時掌握路產情況,及時查處違章行為。第十三條專職路政管理人員執行公務,一律按國家規定統一著裝、佩戴「中國公路路政、胸徽,並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路政管理證」。
兼職、義務路政管理人員不統一著裝,但須佩戴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的袖標,並持有公路管理機構核發的「兼職公路路政員證」和「義務公路路政員聘用證」。第十四條公路管理機構收到利用、佔用、挖掘、穿(跨)越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申請後,應在十五日內作出答復。第十五條公路管理機構應建立路產檔案、裝備檔案、路政處罰檔案、路政復議檔案、路政訴訟檔案等。
公路用地、留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由於歷史原因尚未確認權屬的,應由公路管理機構會同土地管理部門清理、勘察、登記造冊,明確用地界線,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認定確認權屬後把有關文件歸檔保存。
公路兩側建築「紅線」以內的永久性建築設施,應按《條例》生效日期前後分類登記,經戶主、證人簽字後立檔保存,並隨時記錄變化情況。
⑶ 公路路政管理條例是什麼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路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完好暢通,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村道的公路路政管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和公路兩側的建築控制區實施的行政管理。第四條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市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區、縣(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決定由公路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職責。
規劃、建設、土地、公安、水利、工商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路路政管理的有關工作。第五條公路路政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統一管理、分級負責、依法行政的原則。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規,有愛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的義務,有權檢舉和控告破壞、損壞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屬設施和影響公路安全的行為。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或者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屬設施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公路和公路用地管理第七條本條例所稱公路,包括公路橋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本條例所稱公路用地是指公路兩側邊溝(截水溝、坡腳護坡道,下同)外緣起不少於一米范圍的土地。公路用地的具體范圍,依法按照管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第八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公路上非法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第九條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設置路障、棚屋、攤點、招牌、加油站以及維修、洗車、停車場點;
(二)填塞、挖掘排水溝,在公路橋(涵)或者排水溝築壩、設置閘門;
(三)在公路橋梁鋪設輸送易燃、易爆、有毒氣體和液體的管道;
(四)采礦、取土、挖砂、養魚、種植作物、燒窯、制坯、漚肥、打場、曬物、燃燒物品、排放污水;
(五)傾倒和堆放垃圾、淤泥、雜物或者其他非公路養護施工材料;
(六)利用車輛占路經營;
(七)機動車製造、維修和檢測單位將公路作為檢驗機動車制動性能的試車場地;
(八)其他損壞、污染公路和影響公路暢通的行為。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挖掘公路。
因建設工程需要,佔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線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事先徵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影響交通安全的,還須徵得有關公安機關的同意。
建設單位佔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線的,應當按照不低於該段公路原有的技術標准予以修復、改建或者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第十一條在公路上增設平面交叉道口,須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並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建設。第十二條在大中型公路橋梁和渡口周圍200米、小型公路橋(涵)周圍80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圍內,以及在公路兩側限定距離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爆破、採石、取土、挖砂;
(二)傾倒垃圾、污物、堆放或者倒運物資;
(三)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橋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行為。
在前款范圍內因搶險、防汛需要修築堤壩、壓縮或者拓寬河床的,須依法批准。第十三條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橋梁、渡槽或者架設、埋設管線等設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圍內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事先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影響交通安全的,還必須徵得有關公安機關的同意;所修建、架設或者埋設的設施應當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要求。對公路造成損壞的,應當按照損壞程度給予補償。第十四條超過公路、公路橋梁、公路隧道的限載、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不得在有限定標準的公路、公路橋樑上或者公路隧道內行駛。超過限定標准確需行駛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要求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運載不可解體的超限物品的,應當按照指定的時間、路線、時速行駛,並懸掛明顯標志。
運輸單位不能按照前款規定採取防護措施的,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幫助其採取防護措施,所需費用由運輸單位承擔。
⑷ 路政屬於什麼單位主要負責什麼
路政是交通系統的一支執法隊伍,執行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以及《公路安全保護條例》(2011年7月1日起實施),依法保護公路設施和維護公路路權,路政執法隊伍的前身就是公路派出所。現在的路政主要由各個行政市縣的交通局擔任。屬於國家行政部門。
工作職責
具有以下職責:
1.負責保護路產,維護路權;
2.實施公路巡查;
3.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止、查處各種違章利用、侵佔、污染損壞和破壞路產的行為;
4.控制公路兩側建築控制區;
5.審批從地面、公路上空或地下、(跨)穿越公路的其他設施的建築事宜;
6.對在特殊情況下,佔用公路和超限運輸車輛通過公路進行審批,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7.維護公路養護、施工作業現場得正常秩序;
8.為處理違反公路管理法規得行為,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詢問、取證,查閱有關文件、檔案、資料和原始憑證;
9.對損壞路產或發生侵權行為又不接受查處得車輛,責令停止行駛;
10.辦理有關路政復議案件,參與有關路政案件得訴訟活動;
11.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權。
⑸ 公路路政管理是依據哪些法律,法規進行行政執法的
公路路政管理面法律法規
公路路政管理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回和國公路法》、《公路安答全保護條例》、《X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路政管理規定》、交通部、公安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於在全國開展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告2005年 第4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