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特種行業的規章制度

特種行業的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5-05-11 14:39:18

⑴ 江蘇省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條例

《江蘇省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條例》從招聘、使用到退出,對警務輔助人員實行全鏈條管理,完善了警務輔助人員履職的程序和要求,既有利於實現對輔警管理的規范化,也將增加他們的職業榮譽感,消除或減輕後顧之憂。
由於法律依據不足,關於警務輔助人員能否協助執法、可以協助開展哪些執法活動、履職後果由誰承擔等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條例》以負面清單的形式,對警務輔助人員不得從事的9類工作作了列舉,為警務輔助人員履職行為設置了禁區;根據崗位要求不同,分別對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和文職警務輔助人員可以從事的工作作了規定;針對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區分不同行為的性質,進一步明確了必須在人民警察帶領下才能開展的9類工作。通過這一系列規定,清晰地劃定了警務輔助人員行為的邊界,為警務輔助人員依法履職提供了法治支撐。
既要保持合理的數量,更要提高人員素質。《條例》規定各地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社會治安狀況和公安機關承擔的工作任務,按照總量控制、傾斜基層、動態調整、分類使用的原則,科學配置並嚴格控制警務輔助人員規模,實現警務輔助人員有序發展。同時,對應聘警務輔助人員的條件提出更高要求,並要求公安機關加強對警務輔助人員的思想政治、法律知識、業務技能等培訓。南京市公安局文職輔警石雯則表示,此次《條例》明確提出「分崗位、層級化管理」,且明確提出對輔警進行考核,打破了原本「平均主義」的思想,這讓他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也能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業務量,如主動報考在職教育、外語證書等。
法律依據
江蘇省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保障警務輔助人員依法履職,維護警務輔助人員合法權益,發揮警務輔助人員在協助人民警察維護社會治安、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服務人民群眾等方面的作用,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的招聘、使用、監督和保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以下稱警務輔助人員),是指根據社會治安形勢和公安工作實際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為公安機關警務活動提供輔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員,分為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和文職警務輔助人員。
治安聯防、治安志願者、護村隊、護校隊等社會群防群治力量以及在公安機關從事保衛、保潔、膳食等後勤服務工作的人員,不屬於警務輔助人員。
第三條警務輔助人員管理遵循依法規范、責權明晰、嚴格監督、合理保障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落實保障措施,研究解決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警務輔助人員使用管理工作。
機構編制、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警務輔助人員管理相關工作。
第六條警務輔助人員協助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支持和配合。
警務輔助人員履行職責行為的後果,由使用警務輔助人員的公安機關承擔。
第七條對工作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警務輔助人員,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職責、權利和義務
第八條警務輔助人員應當在人民警察的指揮或者帶領下,按照本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協助開展有關工作。
第九條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在人民警察的帶領下可以協助開展下列工作:
(一)租賃住房治安管理、特種行業、禁毒、出入境等相關管理和服務活動;
(二)執行交通管制和交通安全檢查,制止和糾正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三)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進行盤查、看管;
(四)行政案件接報案、受案登記、接受證據、案件信息採集、調解、送達文書等工作;
(五)對行為舉止失控的醉酒人員、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採取臨時保護性約束措施;
(六)公安監管場所的管理勤務;
(七)維護大型公共活動秩序;
(八)參與突發事件處置;
(九)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開展的其他工作。
第十條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在人民警察的指揮或者帶領下可以協助開展下列工作:
(一)接受、處理群眾求助,依法化解矛盾糾紛;
(二)社會治安防範、交通安全、禁毒、消防等宣傳教育;
(三)疏導交通,提示、勸阻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採集交通違法信息,指導事故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輕微交通事故;
(四)維護案(事)件現場秩序、安全,保護案(事)件現場,救助受傷受困人員;
(五)流動人口信息採集、登記等服務;
(六)制止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活動;
(七)巡邏、值守、安全巡查;
(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開展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條公安機關應當為勤務警務輔助人員配備必要的執勤和安全防護裝備。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履行職責期間可以駕駛警用車輛、船艇等交通工具。
警務輔助人員不得使用武器和警械。遇有危害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和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的緊急情況,勤務警務輔助人員可以在人民警察的指揮和帶領下,協助使用約束性警械。
第十二條文職警務輔助人員在人民警察的指揮或者帶領下可以協助開展下列工作:
(一)窗口服務、接線(信)查詢等行政服務工作;
(二)心理咨詢、醫療、翻譯、計算機網路維護、數據分析、通訊保障、視頻監控等技術支持工作;
(三)除武器和警械外的警用裝備的保管和維護保養等警務保障工作;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開展的其他工作。
開展前款規定的工作依法需要具備相應資格的,應當取得相應執業資格。
第十三條警務輔助人員不得從事下列工作:
(一)辦理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
(二)技術偵察;
(三)出具鑒定報告;
(四)認定交通事故責任;
(五)執行刑事強制措施;
(六)作出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處理的決定;
(七)審核案件;
(八)保管武器和警械;
(九)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從事的其他工作。
第十四條警務輔助人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履行職責必需的工作條件和安全保護;
(二)獲得勞動報酬,享受福利,參加社會保險;
(三)參加業務技能培訓;
(四)對所在公安機關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五)依法解除勞動關系;
(六)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的其他權利。
第十五條警務輔助人員應當遵紀守法,服從公安機關的管理和人民警察的指揮,忠於職守,文明執勤,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憲法權威、中國共產黨和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
(二)泄露國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職責知悉的商業秘密、公民個人隱私和信息;
(三)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
(四)參與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賭博、迷信等活動;
(五)違反有關規定參與禁止的網路傳播行為或者網路活動;
(六)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七)從事或者參與與履行職責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八)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
(九)對群眾態度蠻橫、行為粗暴、故意刁難或者吃拿卡要;
(十)違法違紀的其他行為。
第三章 招聘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社會治安狀況和公安機關承擔的工作任務,按照總量控制、傾斜基層、動態調整、分類使用的原則,科學配置並嚴格控制警務輔助人員規模。
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對警務輔助人員總需求量進行科學研究測算和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用人額度管理辦法。
公安機關應當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優化工作崗位和流程,提高執法能力和效率,合理使用警務輔助人員。
第十七條警務輔助人員招聘由公安機關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組織實施,也可以由公安機關在用人額度范圍內單獨組織實施,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會同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警務輔助人員招聘應當遵循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統一招聘標准和程序,明確招聘崗位,嚴格選拔錄用。
第十九條招聘警務輔助人員,應當經過報名、考試、體檢、考察和公示等程序,擇優錄用。
招聘具有專業資格或者專門技能的警務輔助人員,可以適當調整招聘程序或者採取其他測評方法。
第二十條應聘警務輔助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二)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符合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和工作能力;
(六)國家和省規定的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
招聘崗位對專業技能和文化程度有特殊要求的,應聘人員應當符合相關要求。
第二十一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錄用為警務輔助人員:
(一)曾被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涉嫌犯罪尚未結案;
(二)曾因違法違紀,被開除、辭退、解除勞動合同;
(三)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
(四)國家和省規定的不適合從事警務輔助工作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烈士和因公犧牲人民警察的配偶和子女、退役軍人、見義勇為人員。
第二十三條對錄用的警務輔助人員,應當按照招聘崗位依法建立勞動關系。
第二十四條新錄用的警務輔助人員上崗前,公安機關應當參照人民警察宣誓規定組織宣誓。
第四章 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五條對警務輔助人員實行分類分崗分級管理。公安機關應當參照人民警察相關管理規定,結合警務輔助人員特點,建立健全管理和監督制度。
第二十六條公安機關應當根據崗位職責和工作性質,對巡邏防控、社區管理、交通協管、糾紛調解等勤務崗位,接警、證件協辦、信息錄入、技術支持等文職崗位,實行分崗位管理,明確具體工作規范和要求。
公安機關應當根據警務輔助人員的工作年限、考核結果等情況,對警務輔助人員實行層級化管理,層級之間不具有領導、指揮或者隸屬關系。警務輔助人員層級與薪酬待遇掛鉤。
警務輔助人員分崗位、層級化管理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制定。
第二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建立警務輔助人員培訓制度,對新錄用警務輔助人員開展履職基礎能力崗前培訓,對在崗警務輔助人員開展思想政治、法律知識、業務技能、安全防護、心理素質等培訓,提高警務輔助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第二十八條公安機關應當對警務輔助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工作作風、工作績效、遵紀守法等情況進行考核。
考核結果作為警務輔助人員層級升降、獎懲以及繼續留用或者不予留用的主要依據。
第二十九條公安機關按照相關規定為警務輔助人員配發統一的工作證件、服裝、標識。
警務輔助人員履行職責期間,應當按照規定穿著警務輔助人員服裝,佩戴標識,必要時出示工作證件表明身份;需要著便裝的,應當攜帶工作證件。非履行職責期間,不得穿著警務輔助人員服裝、佩戴標識。警務輔助人員離職時,應當將工作證件、服裝、標識、裝備等交回公安機關。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製造、販賣、購買、持有和使用警務輔助人員工作證件、服裝、標識。
第三十條警務輔助人員在人民警察的帶領下協助開展與執法有關的輔助性工作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執法公示和全過程記錄。
第三十一條警務輔助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當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權提出迴避申請:
(一)是案(事)件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案(事)件有利害關系;
(三)與案(事)件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
前款規定的迴避,由使用警務輔助人員的公安機關相關負責人決定。
第三十二條警務輔助人員履行職責應當接受社會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警務輔助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檢舉、控告。受理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查處,並依照有關規定將查處結果告知檢舉人、控告人。
第三十三條公安機關應當建立督察和責任追究制度,對警務輔助人員履行職責和遵紀守法的情況進行監督。
公安機關根據警務輔助人員違法違紀行為性質、情節輕重等,給予相應的處理。
第三十四條警務輔助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可以依法解除勞動關系:
(一)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
(二)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
(三)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
(四)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害或者不良影響;
(五)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法律、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解除勞動關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條公安機關應當將警務輔助人員的招聘、管理和監督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章 保障
第三十六條警務輔助人員的人員經費和服裝、標識、裝備、招聘、教育培訓等經費,應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全額保障。
第三十七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公安、財政部門核定本級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薪酬總量。警務輔助人員薪酬標准應當與崗位的專業性、危險性、勞動強度等相適應。
警務輔助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在崗職工上年度平均工資水平,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第三十八條警務輔助人員按照有關規定享有帶薪年休假、產假、婚喪假等休息休假權利。
公安機關應當定期組織警務輔助人員參加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
第三十九條警務輔助人員享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待遇,各地可以結合實際建立年金制度。
公安機關根據崗位的危險性,為警務輔助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第四十條醫療機構對因工負傷的警務輔助人員先救治、後收費,採取積極措施進行救治;對急危重症的,應當暢通綠色通道,及時救治。
第四十一條警務輔助人員因工負傷、致殘、死亡的,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享受有關待遇。
警務輔助人員因工負傷救治期間的醫療、交通、護理等有關費用,使用警務輔助人員的公安機關可以先行墊付。
第四十二條警務輔助人員在依法履行職責期間,因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協助追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或者參與搶險、救災、救人等情形犧牲的,其遺屬參照因公犧牲人民警察遺屬享受撫恤以及其他有關待遇。
警務輔助人員被評定為烈士的,其遺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第四十三條警務輔助人員因工死亡致孤,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納入特困供養范圍。對致孤兒童,納入孤兒保障體系,按照有關標准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
第四十四條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應當加強對警務輔助人員先進人物和突出事跡的宣傳。
第四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因警務輔助人員依法履職的行為,對警務輔助人員及其近親屬實施滋擾、恐嚇、威脅、侮辱、毆打、誣告、陷害、侵犯隱私等行為。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中,違反本條例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警務輔助人員不按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使用警務輔助人員的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賠償。
公安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警務輔助人員依法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製造、販賣警務輔助人員服裝、標識的,由公安機關予以沒收,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下罰款;非法購買、持有、使用警務輔助人員服裝、標識的,由公安機關予以沒收,並處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對警務輔助人員及其近親屬實施滋擾、恐嚇、威脅、侮辱、毆打、誣告、陷害、侵犯隱私等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條警務輔助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公安機關按照警務輔助人員管理相關規定依法處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一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司法行政部門警務輔助人員的招聘、監督和保障,參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具體職責和權利、義務由省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門參照本條例確定的原則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⑵ 拉薩市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本市旅館業治安管理,保障旅館業的正常經營和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根據國務院《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旅館治安管理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旅館包括各種賓館、家庭旅館及提供住宿服務的飯店、招待所、客貨棧、洗浴場所和其他經營場所。第三條公安機關是本市旅館業治安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

旅遊、衛生、工商、稅務等部門應當依法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旅館業治安管理相關工作。第四條旅館經營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治安管理工作。第五條開辦旅館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對經營場所享有合法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二)旅館與其所在建築物中的非旅館部分之間有隔離設施;

(三)客房區為獨立區域,與旅館內的娛樂、商業等附屬服務設施分隔;

(四)符合公安機關要求的出入口、通道、電梯及其他公共區域有公共安全圖像信息系統;

(五)有符合旅館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要求的設備設施;

(六)有旅客財物、行李保管室或者保險箱(櫃)以及其他治安防範設施;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六條本市對旅館業實行特種行業許可制度。

申請開辦旅館的,申請人應當向開辦旅館所在地的縣(區)公安機關申辦《特種行業許可證》。

申請人未取得《特種行業許可證》的,不得擅自從事旅館經營;取得《特種行業許可證》的,應當在許可范圍內從事旅館經營。第七條申請人申請開辦旅館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者《企業名稱變更預先核准通知書》;

(三)經營場所的產權證明或者租賃使用證明;

(四)旅館客房數量、床位數量,旅館方點陣圖及其內部平面圖;

(五)公安消防部門出具的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明;

(六)旅館治安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七)旅館治安保衛負責人、治安保衛人員、登記驗證人員的基本情況;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八條申請人申辦《特種行業許可證》應當向轄區公安機關派出機構提交申請材料。公安機關派出機構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形式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將審查報告和申請材料一並報送所在縣(區)公安機關;不符合條件的,說明理由並一次性告知需要補足的材料。

縣(區)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審查報告和申請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審查,並對旅館的開辦條件進行實地勘驗。對符合條件的,應當予以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縣(區)公安機關在20個工作日內不能做出許可決定的,經本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延長期限的理由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第九條旅館的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等許可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並自決定變更許可事項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到原作出許可決定的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因翻修、改造、擴建、合並等原因改變原有開辦條件的,應當到原作出許可決定的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原作出許可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重新進行實地勘驗。第十條旅館遷移地址的,應當向新址所在地公安機關重新申請《特種行業許可證》。第十一條旅館停業、歇業的,應當在停業、歇業的3個工作日前向原作出許可決定的公安機關備案。第十二條申請人辦理許可手續時,應當如實向公安機關提交有關材料。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特種行業許可證》的,由原作出許可決定的公安機關予以撤銷,並在3年內不再受理其申請。

禁止塗改、倒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特種行業許可證》。第十三條旅館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落實治安管理制度和治安防範措施,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

(二)落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組織工作人員接受治安防範知識和技能培訓;

(三)建立旅客驗證登記制度,按照規定設專人查驗旅客身份證件,並錄入旅館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

(四)建立會客登記制度;

(五)及時制止違反旅館治安管理制度的行為;

(六)保證公共安全圖像信息系統在旅館營業期間正常運行,不得中斷;圖像信息資料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30日;

(七)對旅客遺留的財物妥善保管;無法歸還原主的,送交公安機關;

(八)接受公安機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配合公安機關執行公務;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⑶ 哪些行業是特種行業

其具體的行業范圍依國家和歷史時期的不同而不同。目前,納入特種行業管理的行業有:(1)旅館業;(2)印章刻制業;(3)拍賣業;(4)典當業;(5)印刷業;(6)復印業;(7)廢舊物品收購業;(8)二手機動車交易市場;(9)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10)舊貨市場;(11)機動車修理業。
補充:
⒈特種行業種類:⑴旅館業:包括旅館、飯店、賓館、招待所、客貨棧、車馬店和住客的飯店、浴池、茶社。⑵刻字業:包括刻字店、刻字攤。⑶印刷、復印業。⑷信託、典當拍賣業。⑸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業。
⒉特種行業管理:⑴嚴格執行法律,經營特種行業的單位、企業和個人必須經公安機關批准,申領《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方可申請工商營業執照,非法經營的,一律取締,各類行業都要健全各種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⑵依靠企業黨、政領導和廣大群眾,落實安全保衛責任制,加強安全防範,公安機關負責安全檢查和治安業務指導,與其行業主管部門協調管理,及時查處違法犯罪行為。

⑷ 吉林市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禁毒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的禁毒管理,杜絕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吸毒、販毒等問題的發生和蔓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是指:

(一)飯店、賓館、旅店、洗浴、按摩室等場所;

(二)歌廳、舞廳、酒吧、網吧、棋牌室、游戲廳(室)等場所;

(三)其他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禁毒管理工作適用本辦法。第四條市公安局是全市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禁毒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禁毒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指導、督促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建立健全禁毒管理有關制度;

(三)與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負責人簽訂禁毒責任書;

(四)負責對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進行禁毒知識培訓及備案工作;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禁毒工作職責。

縣(市)區公安局負責本轄區內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禁毒管理工作。

市公安局、縣(市)區公安(分)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負責日常工作。

市工商、文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相關禁毒管理工作。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開辦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或者在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內從業:

(一)曾犯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剝奪政治權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毒品曾被強制戒毒的;

(四)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六條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開辦後15日內,負責人持本人及從業人員的合法有效身份證明到所在地市、縣(市)區公安局為本人和從業人員辦理備案手續。

未辦理備案手續的,不得在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從業。第七條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負責人應當在所在地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的指導下,對從業人員進行禁毒宣傳和守法經營教育。

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負責人、從業人員應當自覺接受市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的培訓和教育。第八條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應當建立巡查制度,發現販賣、吸食、注射毒品等行為的,必須立即報警。第九條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負責人必須遵守下列禁毒管理規定:

(一)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和措施;

(二)與從業人員簽訂禁毒責任書;

(三)大廳、包廂、包間內顯著位置必須懸掛禁毒警示標志,並註明公安機關和文化行政管理等部門的舉報電話;

(四)包廂的門鎖、門窗透明度、燈光等應當符合要求,包廂內的電視應當設置禁毒宣傳屏幕保護系統。第十條違反本辦法第六條規定,未按照規定辦理備案手續的,由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未備案人數每人1000元至3000元的標准處以罰款。第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未建立巡查制度的,由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對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處以5000元至30000元的罰款,對負責人處以500元至1000元的罰款。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發現販賣、吸食、注射毒品等行為未報警的,由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對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處以5000元至30000元的罰款,對負責人處以500元至1000元的罰款。第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九條(三)規定,未按照規定懸掛禁毒警示標志或者禁毒警示標志上未註明公安機關和文化行政管理等部門的舉報電話的,由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給予警告,並限期改正。第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九條(四)規定,包廂的門鎖、門窗透明度、燈光等不符合規定要求,或者包廂內的電視未設置禁毒宣傳屏幕保護系統的,由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給予警告,並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其停業整頓1個月至3個月。第十五條特種行業及娛樂場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縣(市)區公安局禁毒工作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責令其停業整頓3個月至6個月;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其特種行業或者娛樂經營許可證,並對直接負責的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0000元至20000元的罰款。原發證機關在吊銷許可證、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許可證、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屆滿後5個工作日內通知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處理。

(一)發生涉毒行為被處罰後,未採取相應措施,未健全、落實管理制度,導致再次發生涉毒違法行為的;

(二)從業人員為吸毒、販毒人員通風報信,妨礙緝毒、禁毒工作的;

(三)從業人員參加吸毒、販毒活動或者為消費者提供毒品的。

熱點內容
廢止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2 09:26:49 瀏覽:640
老公章新公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2 09:07:07 瀏覽:916
協調制度所具有法律效力這點怎麼理解 發布:2025-05-12 09:07:06 瀏覽:319
現役軍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08:52:05 瀏覽:238
法治的階梯 發布:2025-05-12 08:50:57 瀏覽:503
山西司法廳電話 發布:2025-05-12 08:07:15 瀏覽:855
陸良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12 08:01:14 瀏覽:261
唐山市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5-12 07:53:52 瀏覽:799
上海法官培訓基地 發布:2025-05-12 07:49:39 瀏覽:146
民事訴訟法司法再審程序 發布:2025-05-12 07:48:47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