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落實物業管理條例

落實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11 19:55:01

⑴ 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2020)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範本市物業管理活動,維護物業管理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依法、安全、合理使用物業,營造安全、舒適、文明、美麗的人居環境,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物業的使用、維護、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自行管理或者共同決定委託物業服務人的形式,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物業服務人包括物業服務企業和其他物業管理人。第三條本市物業管理應當遵循業主自治、專業服務、社區指導、政府監管的原則。第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將物業管理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社區治理體系,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提高物業服務水平,推動物業服務管理規范化、市場化。蘭州新區管委會、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在各自的管轄范圍內做好物業管理的組織領導工作。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指導、協調業主大會成立以及業主委員會的選舉工作和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日常活動,調解物業服務管理糾紛,並配合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物業服務管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配合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開展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人的指導和監督工作。第五條建立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協商共治機制,支持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人依法開展物業管理活動。
鼓勵和支持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人根據有關法律和章程設立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發揮群團組織在物業管理中的作用。第六條市、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服務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本市物業服務管理相關政策並組織實施;
(二)指導和監督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物業服務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三)指導和監督本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
(四)建立健全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成員培訓制度;
(五)制定臨時管理規約、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物業服務合同等示範文本和相關標准;
(六)建立全市統一的物業服務管理信用信息、業主電子共同決策等信息系統;
(七)指導行業協會制定自律性規范並監督實施;
(八)實施物業服務管理方面的其他監督管理職責。
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物業服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
(二)監督管理轄區內物業服務人遵守法律法規和物業服務合同、依法公開必須公開的各種事項和費用;
(三)指導、監督轄區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
(四)組織對轄區內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成員開展培訓;
(五)指導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實施物業服務管理相關工作;
(六)落實物業服務管理方面的其他監督管理職責。第七條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物業服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政府指導價的制定工作。
城市管理執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物業區域私搭亂建、不即時清理犬只糞便、不按照規定進行垃圾分類投放行為的查處和流浪犬捕捉工作。
公安機關負責物業管理區域內飼養禁養犬、犬吠擾民、生活環境雜訊污染、高空拋物違法行為的查處。
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物業服務收費、電梯安全監管和違反本條例第六十五條規定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行為的查處。
林業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損毀樹木、綠地違法行為的查處。
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供水使用違法行為的查處。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和相應違法行為的查處。
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鍋爐煙塵、餐飲業油煙污染違法行為的查處。
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物業區域內存放危險物品、妨害消防安全違法行為的查處。
除本條上述各款明確規定的職責以外,上述各款所列的政府部門還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物業管理活動的其他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自然資源、人防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物業管理活動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⑵ 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物業管理各方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環境,促進和諧社區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物業的使用、維護、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或者業主自行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建築物、構築物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物業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體系,制定、落實扶持政策,減輕物業服務企業負擔;建立和完善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物業管理機制,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物業管理工作的指導、協助和監督,協調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的關系,協調建設單位與前期物業服務企業、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的關系。社區居(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或者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物業管理活動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物業管理工作人員和業主委員會成員的培訓,提高物業管理水平,所需經費列入同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對在物業服務中取得顯著成績或者獲得省級以上物業管理榮譽稱號的物業服務企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第六條物業服務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管理,規范從業行為,促進誠信經營,加強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培訓,提高物業服務水平,維護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第二章物業管理區域第七條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分以有利於實施物業管理為原則,綜合考慮規劃條件、建築物規模、共用設施設備、業主人數、自然界限、社區布局、社區建設等因素確定。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查住宅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時,應當聽取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對物業管理區域劃分的意見。
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物業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確定的紅線圖范圍,結合物業的共用設施設備、社區建設等因素劃定物業管理區域。物業的配套設施設備共用的,應當劃定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配套設施設備能夠分割、獨立使用的,可以劃定為不同的物業管理區域。第八條新建物業出售前,建設單位應當將劃定的物業管理區域向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將經備案的物業管理區域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示。
已劃定物業管理區域並實施物業管理但尚未向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由物業服務企業向物業所在地的縣(市、區)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劃分物業管理區域的,由縣(市、區)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徵求相關業主意見後確定物業管理區域。第九條縣(市、區)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物業管理區域檔案。
物業管理區域檔案應當載明物業管理區域的地理位置、四至界限、建築物總面積、專有部分數量、業主共有部分主要情況、建設單位以及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第三章業主、業主大會與業主委員會第十條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
業主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行使權利,自覺履行法定和約定的義務。第十一條一個物業管理區域成立一個業主大會。
業主大會由物業管理區域內全體業主組成。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人數較少且經全體業主一致同意,決定不成立業主大會的,由業主共同履行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職責。第十二條業主戶數超過三百戶的,可以成立業主代表大會,履行業主大會的職責。第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或者業主代表大會(以下統稱業主大會)會議:
(一)物業管理區域內房屋出售並交付使用的建築面積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二)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已入住戶數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⑶ 重慶市物業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物業使用人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物業管理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物業管理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社會治理體系,建立與物業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保障機制,完善政策扶持措施,促進物業管理發展與和諧社區建設。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在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明確承擔物業管理活動指導和監督職責的工作機構,配備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工作人員,落實工作經費。第四條市、區縣(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物業管理相關工作。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職責,指導和監督本轄區內物業管理活動。

居(村)民委員會依法協助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開展物業管理相關工作。第五條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應當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依法依規開展物業管理活動。

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議事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工作。第六條物業服務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依法制定和組織實施自律性規范,規范行業經營行為,促進物業服務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物業服務行業協會應當接受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第七條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促進互聯網與物業管理深度融合,提升物業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物業服務向智能、綠色方向發展。第二章物業管理區域第八條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分,應當遵循規劃在先、自然分割、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原則,根據物業建設項目確定的用地范圍,結合物業的共有或者共用設施設備、建築物規模、物業類型、社區建設等因素劃定。

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審查建設項目設計方案,應當按照有利於實施物業管理的原則,考慮物業管理區域劃分的需要,確定相關指標,並徵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關於物業管理區域劃分的意見。第九條物業管理區域按照下列規定劃定:

(一)新建物業項目,包括分期建設或者兩個以上單位共同開發建設的項目,應當按照其建設項目確定的用地范圍,劃分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

(二)新建物業項目內住宅和非住宅等不同物業類型,具有獨立的配套設施設備並能夠獨立管理的,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物業管理區域。

(三)原有物業項目內,已分割成兩個以上相對封閉區域的,在明確配套設施設備管理、維護責任的情況下,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物業管理區域。

(四)原有建築規模較小的相鄰物業項目,可以合並為一個物業管理區域。第十條新建物業在出售前,建設單位應當根據本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九條的規定劃定物業管理區域,並向物業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區縣(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認為建設單位劃定的物業管理區域不符合本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九條規定的,應當自收到備案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書面通知建設單位重新劃定。

建設單位在銷售物業時,應當將經備案確認的物業管理區域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示。第十一條已經交付使用但未劃分物業管理區域的,或者需要調整物業管理區域的,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參照本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九條的規定,徵求相關業主意見後,提出物業管理區域劃分或者調整的建議方案,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並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劃定物業管理區域。

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定方案應當包括物業管理區域劃分、物業服務用房劃分、設施設備維護管理責任劃分、調整後物業管理區域管理等內容。

物業管理區域的劃定方案應當報區縣(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備案,並在相應區域內公告。

物業管理區域內不動產權屬登記已經完成,涉及物業服務用房等調整的,相關權利人應當到物業所在地不動產登記機構辦理變更登記。

⑷ 昆明市物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物業的合理使用,促進社區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物業管理活動及相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服務人,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進行維修養護,並管理維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第三條物業管理相關活動應當遵循黨建引領、政府主導、業主自治、部門協同、屬地管理、協商共建的原則,將物業管理納入社會治理體系。第四條物業管理相關主體應當遵守權責一致、質價相符、公平公開的物業服務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

開展物業管理活動,應當依法保護業主、物業使用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第五條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方法,促進智能化建設與物業管理深度融合,提升物業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物業服務向智能、綠色方向發展。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物業管理工作的領導,將物業管理納入本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建立綜合協調機制,部署推進和協調物業管理各項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轄區內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履行管理職責,統籌推進轄區內物業管理各項工作。第七條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全市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並組織實施本市物業服務行業相關政策;

(二)指導和監督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開展轄區內物業管理的相關工作;

(三)指導和監督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開展轄區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

(四)建立完善本市物業管理分級培訓體系;

(五)建立統一的物業管理監管與服務信息平台;

(六)會同市發展改革部門監管物業服務收費價格形成機制;

(七)指導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制定和實施自律性規范。

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轄區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監督轄區內物業管理活動;

(二)負責轄區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

(三)實施物業管理區域核定、確認物業服務人用房和業主委員會用房等事項。第八條發展改革、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財政、自然資源規劃、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衛生健康、應急、審計、市場監管、人防、城市管理、消防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物業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以下屬地管理職責:

(一)指導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組建和換屆改選,辦理相關備案手續;

(二)指導監督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日常運作,對業主大會籌備組成員、業主委員會委員和業主委員會換屆改選小組成員進行培訓;

(三)指導物業管理委員會相關工作;

(四)參加物業承接查驗,指導轄區內物業管理項目的移交和接管工作;

(五)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物業服務實施日常檢查,指導物業服務人履行法定義務;

(六)建立物業管理糾紛調解和投訴、舉報處理機制,調解物業管理糾紛,處理物業管理相關投訴和舉報;

(七)突發事件應對期間,負責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指導物業服務人開展相應級別的應對工作,並給予物資和資金支持;

(八)對暫不具備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條件的住宅物業,組織實施社區居民委員會託管、社會組織代管或者居民自管;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條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是實行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社會組織,依法制定和組織實施自律性規范,在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的指導下編制服務標准、組織業務培訓,對物業服務人之間的糾紛進行行業調解,維護物業服務人合法權益。第二章業主和業主組織第十一條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依法自行管理物業;

(二)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人提供的服務;

(三)提議召開業主大會,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四)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五)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六)選舉業主委員會委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七)監督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工作;

(八)監督物業服務人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九)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十)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物業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⑸ 成都市物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物業服務企業及其他管理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物業的管理、使用、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市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區(市)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其轄區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建設、城管、公安、工商、價格、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其法定職責協同實施本條例。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指導本轄區內的業主依法設立業主大會,協調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之間的關系,配合調解處理物業管理中的投訴,指導監督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依法履行職責。

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進行指導和監督。第四條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建設,建立行業服務、協調、激勵和懲戒等機制,促進物業管理業科學、規范、和諧發展。第五條本市提倡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物業服務水平;對於採用新技術、新方法節能降耗的,政府給予鼓勵。第二章建築區劃第一節建築區劃的劃分與調整第六條新建建設項目,包括分期建設或者由兩個以上單位共同開發建設的項目,其設置的附屬設施設備是共用的,應當劃分為一個建築區劃。但該建設項目內已按規劃分割成兩個以上自然院落或者封閉區域的,在明確附屬設施設備管理、維護責任的情況下,可以分別劃分為獨立的建築區劃。第七條開發建設單位在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同時,應當持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向區(市)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劃分建築區劃的要求。

區(市)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在徵求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及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意見後進行劃分,並告知開發建設單位。第八條確需調整建築區劃的,由區(市)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及社區居民委員會,按照本條例第六條的規定,結合當地社區的布局,擬定調整方案,經各相關建築區劃業主大會分別同意後進行劃分;尚未設立業主大會的建築區劃,由全體業主共同決定。

業主大會或者全體業主決定前款事項的,應當經該建築區劃內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占總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尚未劃分建築區劃的,應當按照前款比例徵得相關業主同意後,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執行。第九條建築區劃劃分、調整後,市或區(市)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不動產登記簿上予以相應注記,開發建設單位應當向物業買受人明示。

建築區劃調整後,區(市)縣房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相關建築區劃內公告。第二節附屬設施設備的配置第十條新建建築區劃內,開發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配置物業服務用房:

(一)建築面積不低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載明的房屋總建築面積的2‰,並不得少於80平方米;

(二)配置物業服務企業或其他管理人用房和業主委員會議事活動用房,其中業主委員會議事活動用房建築面積不得少於30平方米;

(三)具備水、電等基本使用功能,且位於地面以上部分不低於50%。

物業服務用房配置不符合前款規定的,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第十一條新建住宅建築區劃內的水、電、氣計量裝置應當實行專有部分一戶門號一貿易結算表、共有部分獨立計量表;安全防範、消防、環衛、郵政、信息等附屬設施設備的配置應當符合物業使用的基本條件。第十二條新建住宅建築區劃機動車停放庫(位)與住戶數的最低比例標准,由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本市鼓勵開發建設單位投資建設住宅建築區劃內機動車停放庫(位),具體辦法由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第三節新建住宅的交付使用第十三條本市實行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監管制度。新建住宅建築區劃內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其附屬設施設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後,方可交付使用:

(一)住宅生活用水納入城鄉自來水管網,並供水到戶;

(二)住宅用電按照電力部門的供電方案,納入城市供電網路,不得使用臨時施工用電;

(三)住宅的雨水、污水排放納入永久性城鄉雨水、污水排放系統。確因客觀條件所限需採取臨時性排放措施的,應當經水務、環保部門審核同意,並確定臨時排放的期限;

(四)住宅區附近有燃氣管網的,完成住宅室內、室外燃氣管道的敷設並與燃氣管網鑲接。住宅區附近沒有燃氣管網的,完成住宅室內燃氣管道的敷設,並負責落實燃氣供應渠道;

(五)住宅區內電話通信線、有線電視線和寬頻數據傳輸信息埠敷設到戶,安防等設施設備按設計規范配置到位;

(六)住宅區與城市道路或者公路之間有直達的道路相連;

(七)按照規劃要求完成教育、醫療保健、環衛、郵政、農貿市場及其他商業服務、社區服務和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住宅建設工程分期建設,上述設施尚未建成的,應當有可供過渡使用的相應公共服務設施;

(八)按照住宅設計規范預留設置空調器外機和冷凝水排放管的位置;

(九)按照規劃要求完成住宅區內的綠化建設;

(十)按照規劃要求完成住宅區內停車庫(位)的配置;

(十一)住宅建設工程分期建設的,已建成的住宅周邊場地清潔、道路平整,與施工工地有明顯有效的隔離措施;

(十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個人建造的自住房屋不適用前款規定。

熱點內容
嚇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3:46:40 瀏覽:174
勞動法請假發工資案例 發布:2025-05-12 13:16:31 瀏覽:422
寧波司法淘寶網 發布:2025-05-12 12:49:07 瀏覽:419
傳散播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2 12:23:25 瀏覽:299
私房菜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2 12:22:16 瀏覽:193
國家勞動法遲到多少分鍾才算遲到 發布:2025-05-12 12:17:37 瀏覽:113
鏟車使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2 12:17:37 瀏覽:119
法院讓政 發布:2025-05-12 11:43:47 瀏覽:209
中小煤礦關閉補償條例 發布:2025-05-12 11:31:55 瀏覽:856
宣傳法律知識的游戲 發布:2025-05-12 11:30:16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