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法規
❶ 法律的三個基本特徵
法律分析肆枝寬:1、普遍性、確定性和形式合理性。普遍性是指法律規范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確定性是指法律規范的表述是明確的,不模稜兩可。形式合理性是格法律規范的設定、表述和適用,符合社會成員的正常理性水平和行為能力,可以為社會成員所理解和實踐。2、國家性。法律規范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並由國家負責制定、頒布和實施。3、強制性。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法律的拘束搭大力,是法律強制性的外在表現。如果行為違背法律的規定,即可能招致承擔法律上的不利後果。國家的權威是法律強制力的主要來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裂亮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❷ 請說出我國法律法規表現形式和創制機關分別為哪幾種具體內容是
一般來說,法律形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有約束力的形式,比如各種法規。判例法在普通法國家也具有約束力。另一種不具有約束力,但可以作為參考,如一般原則和法律原則。
法律形式的理解一般是指法律效力的來源,主要是指各種法律的制定。中國的法律形式主要是以憲法為中心的法律,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行政法規。
1、憲法。憲法是每一民主國家最根本的法律形式,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或標志,憲法的權威直接來源於人民。
2、法律。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我們這里使用的是狹義的法律的概念,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規范。在我國法律形式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僅次予憲法。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國務院所發布的決定和命令,凡屬於規范性的,也屬於法的淵源之列。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一定層面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的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5、規章制度。規則是行政法律的規范性文件,從制定機關的角度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國務院各部委及其直屬單位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另一種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省、自治區,並經國務院批准由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依照法定程序,根據下列事項可以讓當地政府規則: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需要開發的項目;本行政區域內的具體行政事項。
6、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特別行政區除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外交和國防事務外,享有高度自治。並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7、國際條約和慣例。國際條約,是指我國同外國締結的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雙邊、多邊協定和其他具有國際法主體性質的文件。
(2)理性的法規擴展閱讀:
法的表現形式,法律規范籍以存在並獲得表現的外部形式。可以有多種理解。
1、由國家創製法的方式所決定的法律規范的外部表現形式。如憲法、法律、條約、習慣等,這種理解近似於「法的淵源」。
2、體現法律規范內容及效力的法律文獻形式。如國家創製法的機關發布的「公報」、「公告」、「政報」等。
3、法律規范各種外部表現形式的總和。既包括法的淵源,也包括法律文獻形式,還包括體現法律規范內容及原則精神的適用法律的個別性文件,如司法機關的判決書、裁定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