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政府組織管理條例

政府組織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10 21:56:50

Ⅰ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加強編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據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的設置、職責配置、編制核定以及對機構編制工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工作,應當按照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適應全面履行職能的需要,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機構編制工作,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分級管理的體制。
第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履行管理職責,並對下級機構編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六條依照國家規定的程序設置的機構和核定的編制,是錄用、聘用、調配工作人員、配備領導成員和核撥經費的依據。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機構編制、人員工資與財政預算相互制約的機制,在設置機構、核定編制時,應當充分考慮財政的供養能力。機構實有人員不得突破規定的編制。禁止擅自設置機構和增加編制。對擅自設置機構和增加編制的,不得核撥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其他資金安排其經費。
第七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不得干預下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置和編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級人民政府設立與其業務對口的行政機構。 第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以職責的科學配置為基礎,綜合設置,做到職責明確、分工合理、機構精簡、權責一致,決策和執行相協調。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適時調整。但是,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第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合並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還應當依法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職責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則上由一個行政機構承擔。
行政機構之間對職責劃分有異議的,應當主動協商解決。協商一致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協商不一致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協調意見,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議事協調機構,應當嚴格控制;可以交由現有機構承擔職能的或者由現有機構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另設立議事協調機構。
為辦理一定時期內某項特定工作設立的議事協調機構,應當明確規定其撤銷的條件和期限。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不單獨設立辦事機構,具體工作由有關的行政機構承擔。
第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和精乾的原則,設立必要的內設機構。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內設機構的設立、撤銷、合並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由該行政機構報本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 第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編制,應當根據其所承擔的職責,按照精簡的原則核定。
第十五條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編制的不同類別和使用范圍審批編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應當使用行政編制,事業單位應當使用事業編制,不得混用、擠占、挪用或者自行設定其他類別的編制。
第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編制總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經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十七條根據工作需要,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編制總額內對特定的行政機構的行政編制實行專項管理。
第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調整職責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編制總額內調整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編制。但是,在同一個行政區域不同層級之間調配使用行政編制的,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批。
第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議事協調機構不單獨確定編制,所需要的編制由承擔具體工作的行政機構解決。
第二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領導職數,按照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確定。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管理許可權,對機構編制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必要時,可以會同監察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對機構編制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嚴格執行規定的程序,發現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如實向上級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交機構編制年度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偽造。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定期評估機構和編制的執行情況,並將評估結果作為調整機構編制的參考依據。評估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制定。
第二十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機構編制管理機關、監察機關等有關部門舉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機構編制管理機關給予通報批評,並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擅自設立、撤銷、合並行政機構或者變更規格、名稱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機構職責的;
(三)擅自增加編制或者改變編制使用范圍的;
(四)超出編制限額調配財政供養人員、為超編人員核撥財政資金或者挪用其他資金安排其經費、以虛報人員等方式佔用編制並冒用財政資金的;
(五)擅自超職數、超規格配備領導成員的;
(六)違反規定干預下級人民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置和編制管理工作的;
(七)違反規定審批機構、編制的;
(八)違反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七條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在機構編制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八條本條例所稱編制,是指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的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的人員數額和領導職數。
第二十九條地方的事業單位機構和編制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擬定,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事業編制的全國性標准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十條本條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Ⅱ 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置,加強編制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應當適應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第三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行使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職權。
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在國務院領導下,負責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的具體工作。第二章機構設置管理第四條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置以職能的科學配置為基礎,做到職能明確、分工合理、機構精簡,有利於提高行政效能。
國務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時調整國務院行政機構;但是,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組成部門應當保持相對穩定。第五條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事先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和論證。第六條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職能分為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和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
國務院辦公廳協助國務院領導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
國務院組成部門依法分別履行國務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職能。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
國務院直屬機構主管國務院的某項專門業務,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辦事機構協助國務院總理辦理專門事項,不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由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主管特定業務,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承擔跨國務院行政機構的重要業務工作的組織協調任務。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議定的事項,經國務院同意,由有關的行政機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辦理。在特殊或者緊急的情況下,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可以規定臨時性的行政管理措施。第七條依照國務院組織法的規定,國務院設立辦公廳。
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第八條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和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第九條設立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和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設立機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機構的類型、名稱和職能;
(三)司級內設機構的名稱和職能;
(四)與業務相近的國務院行政機構職能的劃分;
(五)機構的編制。
撤銷或者合並前款所列機構的方案,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撤銷或者合並的理由;
(二)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職能的消失、轉移情況;
(三)撤銷或者合並機構後編制的調整和人員的分流。第十條設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應當嚴格控制;可以交由現有機構承擔職能的或者由現有機構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不另設立議事協調機構。
設立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應當明確規定承擔辦事職能的具體工作部門;為處理一定時期內某項特定工作設立的議事協調機構,還應當明確規定其撤銷的條件或者撤銷的期限。第十一條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第十二條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立後,需要對職能進行調整的,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第十三條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在職能分解的基礎上設立司、處兩級內設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國家行政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設立司、處兩級內設機構,也可以只設立處級內設機構。第十四條國務院行政機構的司級內設機構的增設、撤銷或者合並,經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方案,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行政機構的處級內設機構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行政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決定,按年度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備案。

Ⅲ 遼寧省社會組織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組織管理,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根據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組織,是指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對社會組織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社會組織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社會組織不得從事營利性活動。第五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省、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省、市、縣人民政府依法授權的組織是相關社會組織的業務主管單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財政、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外事、審計、公安等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社會組織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在社會組織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及有關規定,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並開展活動。第二章設立、變更和注銷第七條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會同業務主管單位、有關部門對社會組織發起人、擬任負責人資格、社會組織名稱、業務范圍等依法進行審查。第八條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設立登記申請材料進行審查,依照法定程序辦理。第九條設立下列社會組織,可以依法直接登記:

(一)由從事相同性質經濟活動的單位、同業人員組成的,或者同地域經濟類的行業協會商會;

(二)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內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

(三)提供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服務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

(四)為滿足城鄉社區居民生活需求,在社區內活動的城鄉社會服務類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第十條社會組織變更登記事項,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履行內部民主決策程序後,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相關手續。

有業務主管單位的,需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相關變更登記手續。第十一條社會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銷登記:

(一)出現章程規定的終止情形的;

(二)決定自行解散的;

(三)因分立、合並需要解散的;

(四)依法被撤銷登記或者吊銷法人登記證書的。

社會組織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和其他有關機關的指導下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並在清算工作結束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依法辦理相關事項。第三章內部治理第十二條社會組織的會員(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等社會組織的權力機構或者決策機構,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制定修改會費標准;

(三)制定修改選舉辦法;

(四)審議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五)決定終止事項;

(六)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三條社會組織可以根據規模設立監事會或者監事。監事不得由理事、理事的近親屬或者社會組織財會人員兼任。第十四條社會團體的理事會不履行召集會員(會員代表)大會職責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會員可以聯合推舉召集人召集並主持會員(會員代表)大會。第十五條社會組織應當建立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誠信自律和廉潔從業機制。第十六條社會組織應當建立內部信息披露機制,每年至少向會員或者理事公布一次其重大活動、財務狀況、工作報告等信息。

社會組織接受捐贈、資助的,應當在接受捐贈、資助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布接受捐贈、資助的信息,並在年度報告中披露使用捐贈、資助款物的有關情況。第十七條社會組織的資產及收入應當全部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公益事業的發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社會組織的財產處置應當符合其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服務活動的業務范圍,不得在會員或者理事中進行分配。第十八條社會組織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社會組織應當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並按照有關規定保管會計資料。

熱點內容
集資詐騙律師 發布:2025-07-11 04:31:21 瀏覽:160
行政法法的效力 發布:2025-07-11 04:30:32 瀏覽:282
寵物寄養企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1 04:29:49 瀏覽:287
合同法劉凱湘 發布:2025-07-11 04:02:49 瀏覽:279
巡察規章制度執行情況 發布:2025-07-11 03:52:30 瀏覽:735
湯陰法院張 發布:2025-07-11 03:52:27 瀏覽:519
建設法治中國答案 發布:2025-07-11 03:41:46 瀏覽:502
錦州北街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7-11 03:28:39 瀏覽:118
沈丘法院尹 發布:2025-07-11 03:27:04 瀏覽:115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政主體 發布:2025-07-11 02:47:18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