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5年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2015年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22 05:07:19

⑴ 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與舊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有何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5年8月29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共設八章129條,分別對大氣污染防治標准和限期達標規劃、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超排重罰、煤的清潔化利用和重點監控范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等內容作了規定,並取消了現行法律中對造成大氣污染事故單位罰款"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限額。
此次經過修改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會有何不同呢?
與其不同的是針對現實存在的突出大氣污染問題,此次《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採取了一些得力措施,體現了立法修訂的必要性。除了響應"大氣十條"的要求,將揮發性有機物、生活性排放等物質和行為納入監管范圍,嚴控船舶大氣污染排放,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加強環境風險的預防和控制,細化社會參與和監督,推行排污權交易,加強與《環境保護法》銜接,增加行政處罰條款,加強行政強制力,懲處監測數據造假,規定約談制度外,此次修訂還體現了以下進步: 一是理順了大氣環境質量和污物排放總量的關系,體現了立法邏輯的科學性。
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亮 點
聯防聯控
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由國家建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標准,協同控制目標。
源頭治理
我們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必須找准關鍵,找准牛鼻子,然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因此《大氣污染防治法》的這次修改,重點解決的就是工業、交通,以及燃煤污染問題,這才是找准問題的所在
此次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明顯加大。據業內人士了解,其中取消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環保罰款50萬元上限額度,變為按倍數計罰,是重典治霾的具體體現,必將對污染企業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曾公開指出的,此次修改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理順了大氣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關系,體現了立法邏輯的科學性。他認為,大氣環境管理應當以空氣質量目標管理為核心,而以前的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分配按年度進行,沒有考慮大氣環境的實時質量、實時容量和大氣污染物的實時排放流量。此次通過的修訂草案還是採納了這一思想,規定"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理順了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邏輯。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霧霾出門做好防護
此次《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也將給環保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將有力地推動另一個新的高度。

⑵ 天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5)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以實現良好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對本市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區縣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計劃,以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為約束,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加強生態建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清潔生產,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標准,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履行大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職責,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第四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第五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建設、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農村工作、商務、市容園林、公安、國土房管、規劃、水務、海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六條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鼓勵和支持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淺層地溫能等清潔能源;鼓勵和支持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大氣環境容量、污染成因、治理技術和防治政策等研究,適時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第七條本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細管理,實行大氣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作為對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考核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第八條對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和區縣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九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並接受監督。第二章大氣污染共同防治第十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和本市實際情況,組織編制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納入全市環境保護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區域大氣環境狀況和大氣污染防治要求,制定大氣環境治理措施和階段性達標方案。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對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本市地方標准;對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二條本市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控制和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相結合的管理制度。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濃度不得超過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排放標准;排放重點大氣污染物的,不得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第十三條市發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定和准入標准,禁止新建、擴建高污染工業項目。

市工業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淘汰落後產品、工藝、設備的規定。第十四條新建排放重點大氣污染物的工業項目,應當按照有利於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集中治理的原則,集中安排在工業園區建設。第十五條市發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財政、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確定並公布大氣污染物排污費徵收事項和徵收標准。第十六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大氣環境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的統一監督監測,建立和完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路,發布大氣環境質量預報、日報,實時發布大氣環境質量數據,定期發布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市氣象部門、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做好大氣環境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預報工作。第十七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和污染物排放管理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⑶ 2015年出台的政策法規涉及民眾環境

2015年出台的政策法規中,涉及民眾環境的主要有以下幾項

  1. 新《環境保護法》

    • 賦予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扣押權力:對違法排放污染物的企業進行更嚴格的處罰。
    • 對未批先建、無證排污等行為進行治安拘留:加強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 擴大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范圍:允許更多社會組織參與環境公益訴訟,保護公共利益。
    • 對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作出更多規定: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改善空氣質量。
  2. 住建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管理辦法》

    • 設立舉報信箱、網站、電話等舉報渠道:方便民眾舉報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
    • 明確舉報受理和辦結時限:確保舉報事項得到及時處理。

這些政策法規的出台,體現了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以及加強環境監管、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決心。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護民眾的環境權益,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⑷ 大氣污染防治法有責權分工嗎

必須有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5)規定: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採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標准並逐步改善。

第四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辦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地方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實施考核。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具體的可以研究下www.gepresearch.com/76/view-177991-1.html裡面規定的具體的情況

熱點內容
社區矯正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22 09:38:21 瀏覽:974
法律援助會會 發布:2025-07-22 09:36:53 瀏覽:440
南平中級法院 發布:2025-07-22 09:32:26 瀏覽:486
如何做好法官助理工作 發布:2025-07-22 09:24:19 瀏覽:501
刑事訴訟法230 發布:2025-07-22 09:21:17 瀏覽:965
法官年滿90 發布:2025-07-22 09:14:12 瀏覽:161
勞動法四十五條 發布:2025-07-22 09:07:44 瀏覽:829
違法三同時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2 08:49:48 瀏覽:759
自血療法治皮膚病 發布:2025-07-22 08:49:37 瀏覽:660
徐州法律服務工作者 發布:2025-07-22 08:49:34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