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刑事訴訟法
⑴ 社區矯正算是判刑嗎
社區矯正不屬於刑事處罰。
社區矯正不屬於刑事處罰。我國的刑事處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可以看出,社區矯正不屬於刑事處罰,只是一種非監禁性的矯正措施,幫助矯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且促進罪犯順利回歸社會。
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或者批准暫予監外執行時應當確定社區矯正執行地。社區矯正執行地為社區矯正對象的居住地。社區矯正對象在多個地方居住的,可以確定經常居住地為執行地。社區矯正對象的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無法確定或者不適宜執行社區矯正的,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應當根據有利於社區矯正對象接受矯正、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原則,確定執行地。本法所稱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是指依法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人民法院和依法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
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社區矯正並不在刑事處罰包括的范圍之內。社區矯正是指將符合條件的罪犯放置於社區內,由專門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社區矯正主要適用於以下四種罪犯:
1、被判處管制的;
2、被宣告緩刑的;
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
4、被裁定假釋的。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九條
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⑵ 社區矯正會有案底嗎
社區矯正是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適用於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在社區矯正期間,罪犯的犯罪記錄是否會被保留,以及這些記錄是否會對他們未來的生活產生影響,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1. 犯罪記錄封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如果罪犯在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且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罰,其犯罪記錄應當被封存。這意味著,這些記錄不會被公開,也不會輕易地被單位和個人獲取。只有在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時,這些記錄才會被啟用。同時,查詢單位有保密的義務,不得泄露被封存的犯罪記錄。
2. 社區矯正與犯罪記錄:社區矯正是指在社區內對罪犯進行思想改造和勞動改造,以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社區矯正的執行機關是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及其派出機構(司法所),在執行過程中,會得到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協助。社區矯正的目的是讓罪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行為,並非讓他們永久性地背負犯罪記錄的負擔。
綜上所述,社區矯正並不會自動產生案底。對於符合封存條件的犯罪記錄,司法機關和查詢單位都有保密的義務。當然,如果罪犯在社區矯正期間再次犯罪,那麼他們的新犯罪行為將會被記錄,並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法律後果。
⑶ 刑事訴訟法社區矯正的規定有哪些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社區矯正的規定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社區矯正的規定如下:
(1)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社區矯正機構負責執行;
(2)被採取強制措施的被告人,被判處管制、緩刑的,在社區矯正開始後,強制措施自動解除;
(3)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由看守所或者執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自收到決定之日起十日以內將罪犯移送社區矯正機構。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百一十五條
被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五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當製作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書,寫明罪犯基本情況、判決確定的罪名和刑罰、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原因、依據等。
人民法院在作出暫予監外執行決定前,應當徵求人民檢察院的意見。
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的暫予監外執行決定不當,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書面意見的,人民法院應當立即對該決定重新核查,並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
對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適用本解釋第五百一十九條的有關規定,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由看守所或者執行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公安機關自收到決定之日起十日以內將罪犯移送社區矯正機構。
二、社區矯正期間需要遵守的規定有哪些
社區矯正期間需要遵守的規定如下:
1、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
2、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3、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4、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