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念佛堂戒律規章制度

念佛堂戒律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5-07-28 00:52:52

Ⅰ 釋妙祥妙祥僧團

妙祥僧團,由釋妙祥創立,秉承釋迦佛祖末法時期"以戒為師"的教誨,僧人皆持"不捉金錢戒",寺院不設功德箱,推崇"不留金錢"。僧人們遵循佛陀制度,日中一食,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開始行腳,托缽乞食。戒律嚴謹,威儀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體現。

妙祥主持的法語強調以無念為宗,慈悲為本,無所求為持戒,無所得為目的。寺院內部各盡其責,互相信任,管理有序。處理人事關系時,僅以真誠關懷為原則,避免多餘客套。若發現不如法之處,耐心指出,幫助糾正,不採取強硬立場。僧人與常住平等相處,無派頭架子,無高人一等意識。

大悲寺形成純正道風的關鍵在於一套獨特的規章制度,包括不捉金錢、日中一食等。這些規則如同篩選器,過濾非修行之流,吸引真正發心出家修行者。這里不僅有禪堂、念佛堂等設施,還有良好的修行氛圍。發心出家者需經過考驗,合格後才准許正式出家。大悲寺的家風可以用「妨、默、勤」三個字概括。

大悲寺的師父們與常住居士以寺為家,愛護公物,節約使用水電。在物質生活上,少欲知足,簡單隨緣,而對修行用功則精進向上。大悲寺所規定的規章制度對修行辦道有諸多有利作用,有助於凈化身心,保護戒體不損,消除業障,促進健康,化解矛盾,養護道心,使修行工夫不斷增長。

這里是一個遠離世俗繁華,保持安靜自然、平淡、祥和的修行場所。僧人遵循佛陀教誨,過著與社會上人們所忙所閑截然不同的生活。對於發心修行用功的人來說,大悲寺確實是一個理想的修行道場。這里有很多特長和好規矩值得吸取和採用,期待中國出現更多這樣的修行道場。

Ⅱ 北京通教寺怎麼樣

北京通教寺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尼眾寺院,具有以下特點

  1. 歷史悠久:通教寺的創建年代已無法考證,但相傳創建於明朝,清朝時重修。經過數百年的歷史變遷,通教寺成為了北京市著名的尼眾學修及宗教活動場所。

  2. 全國重點寺院:1983年,通教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所,這體現了其在全國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3. 規模與格局:通教寺在清朝末年曾十分殘破,但在1942年由開慧和勝雨兩位尼姑駐賜並著手重建,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和格局。現存主要佛教建築有大雄寶殿、念佛堂、五觀堂、尼舍等。

  4. 培養僧才:通教寺創辦了八敬學苑,致力於培養尼眾僧才。這些僧才遵守戒律,誦經念佛,為佛教界做出了貢獻。

  5. 規章嚴明:通教寺的規章嚴明,歸者甚眾。它堅持以持戒念佛為宗,學教習規為助,並制定了詳細的共住規約,確保寺院的和諧與秩序。

  6. 環境雅緻:通教寺的環境雅緻、清凈,果樹、花木點綴其間,使得整座寺廟更顯幽靜。山門外是一片蒼松翠柏、奇花異草的公園,為寺院增添了更多的寧靜與美好。

  7. 佛教文化傳承:通教寺珍藏有日本《大正藏》一部,以及兩塊碑刻,這些文物對於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大雄寶殿內還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畫像》,使得通教寺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Ⅲ 東天目山昭明寺念佛堂參學需要什麼條件

其實不管是去哪裡參學都需要遵守以下規矩:
第一,是正信的佛教弟子,而不是打佛教弟子的名義在外蒙騙世人;
第二,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能生活處理;
第三,能准時積極參加寺院的早晚課、出坡等日常佛事活動;
第四、能遵守寺院規矩和戒律,不帶違禁物進入寺院;
第五、不盜用寺院和常住物,寺院一水一電皆是寺院所有,需按時交伙食、水電費用。
第六、生活上的個人一些小習慣,因視環境而調整,要知道在寺院里來苦修的,

Ⅳ 寺院內部有哪些職能部門

寺院內部有法堂、客堂、齋堂。

一、法堂,七堂伽藍之一,乃禪林演布大法的地方。位於佛殿的後方,方丈的前方。相當於講堂,而"講"通於"講教",在禪宗,為別於他宗,且示其教外別傳的宗旨,所以特稱為法堂。

二、客堂為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負責對外的聯絡,賓客、居士、雲游僧的接待,本寺院各堂口的協調,僧眾的考勤和紀律,各殿堂的管理,以及寺院的消防、治安等。客堂集外交、內務於一體,事情十分繁雜。

客堂還接送方丈手諭的牌告,及時傳遞著寺內的信息。如本日佛事內容及參加人員,或者其它有關僧眾生活行動的消息。

三、齋堂外掛著木魚(梆),「梆響過堂」,敲木魚成為僧人進堂用齋的訊號。

1、過堂:過堂是指早,中兩次開梆,齊到齋堂吃飯,名叫過堂。

2、五觀堂:齋堂是寺院和尚一起集合過堂吃飯的地方,由於僧人,飯食之前要做五種觀想,因此又名五觀堂。

用齋的桌凳安放整齊,僧人用齋前要念「供養咒」,盛菜添飯有行堂僧人經管,用齋時不得說話,規矩很嚴。

現在參拜寺院的居士、信眾也可在齋堂用齋。在寺廟吃飯,也是一種修行。

(4)念佛堂戒律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寺院不僅具有弘法利生的傳統佛教的重大作用,還至少具備如下七個方面的功能:

一、傳法教育的功能。

二、庄嚴國土、美化環境的功能。

三、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

四、接引信徒實踐佛陀教誨的功能。

五、保存傳統文化的功能。

六、撫慰人心、穩定社會的功能。

七、旅遊觀光勝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客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齋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堂

熱點內容
招遠法律咨詢處 發布:2025-07-28 03:03:53 瀏覽:32
根據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關於離婚 發布:2025-07-28 02:52:37 瀏覽:562
雙方簽名的談話筆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8 02:51:51 瀏覽:648
行政法錄音 發布:2025-07-28 02:49:49 瀏覽:850
實際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02:48:55 瀏覽:704
青島免費律師 發布:2025-07-28 02:34:11 瀏覽:29
信用卡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8 02:33:35 瀏覽:316
首都律師查詢 發布:2025-07-28 02:27:20 瀏覽:583
公司法七十五條 發布:2025-07-28 02:26:28 瀏覽:164
主題法治字 發布:2025-07-28 02:16:30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