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責條例
1. 黨員學習中國共產黨員問責條例心得體會(三篇)
篇一: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堪稱是問責制度的頂層設計。其重要性與必要性不必贅述,對問責條例的施行,公眾充滿期待。「問責」是在責任認定的基礎上的糾偏與處罰,我們一再強調黨員幹部與公職人員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而問責是最有力的保障與最有效的促進。不追究責任,責任就是空的,相關制度規范就會淪為「稻草人」。問責機制日趨完善,必須嚴格執行不走樣,方能成為「殺手鐧」。
問責條例來源於實踐的提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再在執行與踐行中不斷完善……這是制度創新與實踐的循序漸進。問責條例,既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體現,又是「嚴是愛、松是害」的反映。問責條例的鞭策動力與衍生力量在於,從嚴厲問責、規范問責入手,消除黨員幹部「亂作為」「不願為」或「不敢為」的思想藩籬,朝著「有作為」「必有為」「大作為」的方向邁進。
問責是手段,問效是目的。或者講,強化問責貴在助力問效。「問效」不僅是進一步的監管行為,更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核心。「監管的重點,要放在辦事效率和辦事結果上。」這才是關鍵所在。包括問責制在內的黨內制度建設,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保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同時,也是確保「權為民所用」,不僅對權力要有敬畏之心,更要讓權力對權利產生敬畏,增強權力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
問效也是檢驗問責的重要標准。具體來講,問效,首先要追問機關效率與效能。目前,機關的「庸懶散奢」行為,尚有其存在的制度土壤。對此,必須在制度革新上下功夫,在提高效率上出實招,在優化效能上動腦筋,無疑及時到位的問責可以起到推動作用。其次是追問辦事效果。「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工作最高標准」,不能局限於「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改觀,更要讓群眾少跑腿辦成事,及時有效的問責拉近官民之間身體與心靈距離的「一線牽」。
篇二:
近日,******印發《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我們黨制定的又一部重要基礎性黨內法規,問責條例規范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進一步夯實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石,向全黨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利器。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告誡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嚴字當頭,重在抓實。要把嚴的要求貫徹全過程,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就必須靠制度來保障,就必須用好問責這個重要抓手,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先後對山西塌方式腐敗、湖南衡陽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等嚴肅問責,中央紀委通報曝光河南新鄉市委和市紀委原主要負責人履行「兩個責任」不力等問題。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對4.5萬余名黨員領導幹部作了責任追究。問責工作持續深入,內容方式不斷創新,體現了黨中央以強有力問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態度,推動了「兩個責任」落實,為制定問責條例提供了實踐基礎。
同時,也應看到,在問責方面,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奉行好人主義、缺乏責任擔當的現象依然存在。在現有500餘部黨內法規制度中,與問責相關的共有119部。這些法規制度對事件、事故等行政問責規定多,對管黨治黨不力問責少,存在問責主體不明確、事項過於原則、方式不統一等問題。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迫切需要整合規范問責制度,實現問責內容、對象、事項、主體、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這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要求,是解決管黨治黨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更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問責條例將黨章規定細化、具體化,進一步扎緊從嚴治黨的制度籠子。從聚焦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維護黨的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扎實等六方面失職失責行為,到聚焦各級黨委班子成員尤其是一把手;從明確對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具體問責方式,到問責執行、終身問責等方面的規定……問責條例突出政治責任、聚焦從嚴治黨,明確了問責的依據與原則、主體與對象、內容與情形、方式與方法,從制度上解決了「問誰責、誰來問、問什麼、怎麼問」等問責實踐和操作問題,是我們黨問責制度的一次重要完善和創新。
寶劍鋒從磨礪出。問責條例的13條內容,源於管黨治黨實踐,又將實踐創新成果固化為制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實踐特色。條例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體現了「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問責工作核心思想;條例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關鍵少數」、把握有限目標,突出重點作出規定,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條例突出黨規特色,採用黨言黨語、紀言紀語,實現紀法分開,注重與其他黨內法規的協調銜接,做到要義明確、簡便易行。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制度建設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從修訂出台《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到制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中央一步一步箍緊制度籠子,不斷激發制度治黨的強大力量。用問責砥礪全黨,用擔當詮釋忠誠,貫徹落實好問責條例,我們黨必將進一步煥發凝聚力和戰鬥力,帶領廣大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奮勇前行。
篇三:
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無疑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制度利器,補齊了從嚴治黨責任領域的「短板」,開列每個黨員幹部責任清單,喚醒每個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讓每個黨員頭上多了一道「緊箍圈」,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又邁出堅實一步。
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在黨的95周年生日到來前夕,中央適時祭出全面從嚴治黨又一制度利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無疑是同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作斗爭的一件制度利器,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標尺,旨在向全體黨員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強化責任擔當,以問責促擔責履責,利劍高懸,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不含糊的,黨員幹部若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問責追責的。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黨的建設的經驗證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系統工程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建設,是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遵循黨章要旨,堅持問題導向,立足長遠,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問責條例》規定,對於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同時把責任壓實到各級黨組織,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zd等黨的工作部門,全面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政治氛圍。全黨同志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牢記責任,嚴格遵守。
法貴必行。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之一,各級黨組織必須遵守執行,全黨同志必須遵循恪守。各級黨組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系實際、以上率下,敢於較真碰硬、層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是黨的事業不斷進步的寶貴財富。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心系使命、知責明責、扛起責任,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守土有責、履職盡責、為民負責。要緊緊圍繞《問責條例》開列的責任「清單」開展自查自找、對照檢查、嚴厲問責,做到「有責必擔、失責必究」,確保制度執行的生命力,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黨的團結統一。對於違反《問責條例》,因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後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讓失責者負出代價,讓廣大黨員幹部受教育。
制度的執行關鍵在人。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標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於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問責條例》不是「整人工具」,而是黨員幹部的行為規范和責任「清單」。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要確保問責條例發揮實效,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自覺肩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嚴格執行問責條例,時刻自我敲打、自我警醒、自覺履責。要以勇於擔當的精神,切實履行黨員幹部應盡之責,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各種風險考驗,抵擋各種危害腐蝕,確保黨的肌體永遠健康,永葆正確性、先進性和純潔性。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帶頭履職盡責,強化監督檢查,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以「問」促「責」,以「責」促「行」,確保《問責條例》落地生根,開化結果。要讓《問責條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倒逼黨員幹部扛起管黨治黨責任,讓履責必盡成為自覺,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 你知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責任承擔實行過錯責任原則認定。
1、只存在一方過錯的,該過錯方承擔全部責任。
2、雙方或雙方以上的過錯的,按過錯程度和對事故發生的重要性共同分擔。
3、各方都無過錯,則都均無責任。
4、一方當事人故意,他方無責任。
5、從我國司法目的和國情出發,法律規定,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准,做出符合地方實際的交通事故地方規范。
(2)間責條例擴展閱讀
一、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的主要內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車輛、道路和交通環境等基本情況;
2、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經過;
3、道路交通事故證據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4、當事人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及責任或者意外原因;
5、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名稱和日期。
(二)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由辦案民警簽名或者蓋章,加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專用章,分別送達當事人,並告知當事人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復核、調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期限。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10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果確定之日起5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四條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調解申請。
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期限為10日。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書送交各方當事人,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共同簽字後生效;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終結書送交各方當事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項目和標准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六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再受理調解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期間,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調解終止。
3.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
我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第三十條是這樣規定的: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有第一項、第二項或者第三項規定的行為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春攜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
二、不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三、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
四、打擊報復舉報人、投訴人的。
違反前款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保障監察具體內容如下:
1、用人單位遵守錄用和招聘職工規定的情況。
2、用人單位遵守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情況。
3、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4、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5、用人單位遵守工資支付規定的情況。
6、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情況等等。
法律依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三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有第(一)項、第(二)遲衫項或者第(三)項規定的行為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無理抗拒、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
(二)不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三)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扒旦伏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
(四)打擊報復舉報人、投訴人的。
違反前款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問責條例和紀律處分條例區別
在共產黨的各種黨紀中,問責和處分是人們經常聽到的兩個名詞,如今國家逐漸開始正清悄視黨員的違紀問題,讓一些不法分子感到了重重危機,很多人都以為,共產黨問責條例和處分條例是一回事,兩者是答余渣可以相互替代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問責和處分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的。問責和處分有什麼區別?
(一)問責和黨政紀處分的主體不同。對黨政領導幹部實行問責,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進行,問責的主體一般是黨委、政府或者政府的工作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按照許可權履行相關職責,是實施的主體。而給予黨政紀處分的實施主體一般是紀檢監察機關。
(二)問責和黨政紀處分的客體不同。問責的客體一定是領導幹部,而紀檢監察機關需給予黨政紀處分的客體范圍則廣得多,包括所有的黨員、國家賦予權力執行公務的人員。
(三)問責和黨政紀處分的形式不同。問責機制有其特定的方式: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而違反黨政紀相關紀律的要給予的處分形式有黨紀處分和政紀處分。黨紀處分有:黨內警告、黨內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對黨組織的黨紀處分有:改組和解散。政紀處分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問責可以單獨執行也可以和黨政紀處分共同執行,並不是對行政問責的行政人員都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是否給予處分應當依照有關黨紀政紀處分的規定執行。
問責條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問責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力度的不斷加大,問責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要求也越發迫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出台正是立足黨的事業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現實需要的又一次頂層設計。
條例注重簡明實用,共13條,包括目的和依據,指導思想,問責原則,問責主體和對象,問責情形,問責方式,問責執行等。條例明確了問責主體和對象。黨的問責工作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許可權,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的政治責任,包括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問責對象是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各級紀委(紀檢組)及其領導成員,重點是主要負責人。條例明確了問責內容和情形。條例規定對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維護黨的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等6個方面失職失責行為,造成嚴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進行嚴肅問責。
條例明確了問責方式方法。現有各類問責規定中,共有14種問責方式。條例將這些問責方式規范為對黨組織的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對黨的領導幹部的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這些方式均在黨內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經常使用。條例把責任落實到各級黨委及黨的工作部門。條例對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及黨的工作部門在問責中的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使責任不僅落實到黨委(黨組),也分解到組織、宣傳等工作部門,體現了細化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的要求。條例堅持依規治黨,實現紀法分開。突出黨規特色,概括提煉,明確責任;採用黨言黨語、紀言紀語,不套用法言法語;對行政問責事項不作規定,對引咎辭職、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等已有明確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不再重復規定;不套用問責啟動、問責調查等法律性,努力做到要義明確、便於執行。
條例注重與其他黨內法規的協調銜接。條例是對黨章規定的細化延伸,是對黨內其他問責規定的歸納提煉。將制定條例與正在修訂的黨內監督條例、已經施行的黨紀處分條例統籌考慮,與現行黨內法規中有關問責規定相互銜接。黨內法規中對有毀毀關處置措施已有明確規定的,如申訴方式、問責影響期等,條例不再重復。
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第五條問責對象是黨組織、黨的領導幹部,重點是黨委(黨組)、黨的工作機關及其領導成員,紀委、紀委派駐(派出)機構及其領導成員。
第六條問責應當分清責任。黨組織領導班子在職責范圍內負有全面領導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班子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重要領導責任。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第三十七條違紀行為有關責任人員的區分:
(一)直接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黨員或者黨員領導幹部。
(二)主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直接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三)重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應管的工作或者參與決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次要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本條例所稱領導責任者,包括主要領導責任者和重要領導責任者。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所稱主動交代,是指涉嫌違紀的黨員在組織初核前向有關組織交代自己的問題,或者在初核和立案審查其問題期間交代組織未掌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