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行政訴訟法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九條「法律」是廣義的法律還是狹義的法律
是廣義的法律,包括司法解釋在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七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九條【直接起訴的期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法發〔1997〕10號 1997年4月29日發布施行)
第二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其起訴期限按照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規定執行。
行政案件的原告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後至人民法院一審庭審結束前,提出行政賠償請求。
第二十四條 賠償義務機關作出賠償決定時,未告知賠償請求人的訴權或者起訴期限,致使賠償請求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其起訴期限從賠償請求人實際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時計算,但逾期的期間自賠償請求人收到賠償決定之日起不得超過一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8號 2000年3月8日公布 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三條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
Ⅱ 行政訴訟法有幾個版本
法律分析:只有兩個版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8號 2000年3月8日公布 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Ⅲ 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第93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
專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屬院受理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後,應當在30日內由行政審判庭組成合議庭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就是否准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需要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的,由本院負責強制執行非訴行政行為的機構執行。
Ⅳ 法釋(2000)8號是否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並未廢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9號):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Ⅳ 最高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失效了嗎
抄新的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襲訟法解釋法條僅有27條,是史上條文最少的對訴訟法適用的全面的司法解釋。根據新是規定,原解釋與新解釋不一致的自動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Ⅵ 最高人民法院於2000年作出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後,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范圍有哪些擴大
排除法呀。復公民、法人制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關於如何執行《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的請示的答復
(法行〔2000〕21號2000年12月14日)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滬高法〔2000〕330號關於如何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申請人在具體行政行為對外發生法律效力後至申請執行的期限內,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的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2008年3月17日,[2007]行他字第25號)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浙高法行函(2007)1號《關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應當如何確定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但後來知道了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而不知道訴權和起訴期限的,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確定起訴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期間。
此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