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論證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的條例解讀1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專家系列解讀文章系列之一——條例為政府采購注入靈魂性內容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徐煥東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出台,是對《政府采購法》相關規定的進一步細化、明確和充實完善,對提高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政府采購科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增加采購需求管理,保障政府采購科學化從源頭開始
政府采購領域頻繁曝出的「天價采購」、「豪華采購」等問題,讓社會不同方面頗有微詞。實際上,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過去對政府采購需求管理不足相關。《政府采購法》規定,實行部門預算的單位,需要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其本意是根據需求編制預算,同時也應該有需求管理。但是法律層面卻沒有明確采購需求管理問題,沒有具體的采購需求說明、論證等要求,也沒這方面的責任規定。由於這些原因,導致本該采購的東西沒有采購,不能有效保障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需求,而本來不需要或不需要太多、過於奢侈的東西卻大量采購。
政府為什麼采購?首先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就是「物有所需」。保障必要的需求,是政府采購的原因和條件。因此,恰當地、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和代價,獲得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貨物、工程和服務,既是采購科學化的根本目標和出發點,也是檢驗政府采購是否科學合理的基本標准。不從采購需求出發、不能恰當滿足需求的采購,一定不會是成功的采購。
可以說,《條例》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非常明確、非常到位地提出了采購需求的內容,使政府采購工作具備了實質性的、靈魂性的內容。《條例》從不同角度,在多處提及采購需求:
第一,采購需求成為采購的重要目標和依據。《條例》第十一條要求采購人做好采購准備工作,特別是要科學合理確定采購需求,這是一種明確的目標定位,表明采購就要符合需要。第十五條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政府采購政策、采購預算、采購需求編制采購文件,這就使采購需求成為編制采購文件的重要依據,突出以滿足需求為主的原則。
第二,明確規定采購需求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且不能在需求確立環節出現排他性內容。《條例》第十五條規定采購需求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政府采購政策規定的技術、服務、安全等要求,表明采購人提出采購需求,還必須遵循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采購需求說明中不能有歧視性和排他性內容,避免實際操作中大量出現不當采購需求,影響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和公平、公正目標的實現。《條例》第二十條則更加明確地規定「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是排他性內容。
第三,特定項目確定采購需求應當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以更加體現公眾的意志和增加公眾參與程度。《條例》第十五條「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的規定,表明采購需求不單是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面臨的問題,涉及社會公共服務等內容,必須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讓社會公眾參與,這是遵循「納稅人意願」的要求。
第四,采購需求要完整、明確。《條例》第十五條「除因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外,采購需求應當完整、明確」的規定,表明采購需求不能模稜兩可,而是要定位明確、清楚明白。《條例》第十三條明確要求采購代理機構要提高確定采購需求的水平。實際上,采購實施過程中,需求定位和闡述越完整、明確、准確,越有利於實現采購的目標。采購需求完整、明確是采購成功的重要前提,也為采購結果的評價提供了方便。為了采購需求能夠完整、明確,《條例》還規定「必要時,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徵求相關供應商、專家的意見」,這在技術上增加了可靠性,通過徵求意見也有利於排除政府采購的排他性內容。
第五,將有效實施政策功能與采購需求相關聯。《條例》第六條要求政府采購要實現政策功能目標,其中一項內容是「通過制定采購需求標准」,即通過采購需求的說明和論證,實現節能環保、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
采購需求管理應該包括采購人需求提出、需求說明、需求論證、需求控制、需求確立等多個層面。需求說明既要清楚明確,又不能包含歧視、排他性內容;需求論證是要對需求進行分析,通過規范的需求論證程序、需求管理方式,既確保采購人履行公共職責所必須的功能需求,又要不斷剔除多餘、過剩和不必要的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支出,促進清廉政府建設,使需求管理成為實現政府采購科學化的源頭和基礎。需求確立重點是明確確立需求的主體及其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責任,保障需求確立具有嚴肅性。
二、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保障政府采購公開、透明
政府采購被稱為「陽光采購」,人們常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政府采購的全過程,都應該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進行。實際上,對於政府采購而言,反腐需要透明度,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需要透明度,提高采購與供應對接的程度需要透明度,潛在供應商、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政府采購也需要透明度。因此,公開、透明是政府采購科學、合理的最根本保證。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通過隱瞞政府采購信息,改變采購方式,不按采購文件確定事項簽訂采購合同等手段,達到虛假采購或者讓內定供應商中標、成交的目的。為了防止暗箱操作,遏制尋租腐敗,保證政府采購公平、公正,《條例》大大增加了公開透明的相關內容。
首先,采購信息需要發布。《條例》第八條規定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達到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標準的,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國務院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第二十一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的,資格預審公告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
其次,采購方式、評審方式和標准等需要公開。《條例》對於採取什麼采購方式、采購過程中哪些內容必須公開等,做了更明確的規定。《條例》三十二條規定采購用招標方式,招標文件的內容要求包括采購項目的商務條件、采購需求、投標人的資格條件、投標報價要求、評標方法、評標標准以及擬簽訂的合同文本等,要在招標文件中確定並公開;第三十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招標文件、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中公開采購項目預算金額;第三十八條規定採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還應當將唯一供應商名稱在指定媒體上公示。
第三,中標和成交結果、合同等需要公開。《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中標、成交供應商確定起2個工作日內,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並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中標、成交結果,將招標文件、競爭性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隨中標、成交結果同時公告。第五十條規定采購人應當在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之起2個工作日內,將政府采購合同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
第四,投訴處理結果須公開。第五十八條規定財政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當在指定媒體上公告。
為保證政府采購的公開和透明,《條例》增加了很多新的具體規定,將更有效地促進政府采購工作的規范和完善。當然,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增加政府采購透明度,決不僅僅是《條例》的幾款條文就能完全解決的,要貫徹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有嚴格的監督,對於不按規定公開的單位、機構和具體責任人,依法進行處罰,同時依靠現代網路信息技術,通過建立統一的采購網路平台,讓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和監督,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政府采購的公開和透明,為實現采購規范化和科學化服務。
三、明確評審專家的職責和責任,規范評審專家的行為
我國政府采購採取了聘請社會人士擔任評審專家的非職業評審方式。其好處是專家屬於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隨機選擇一些比較懂行的專業人士,實現評審的客觀可靠。但另一方面,專家評審的權利、義務、責任等並不十分明確,現實中出現諸多如專家不「專」、專家難「責」、專家操縱等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采購的質量和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條例》在專家職責、權利、義務和責任等方面作了補充規定。
第一,進一步明確評審專家產生方式。《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情形外,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從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專家。這是《政府采購法》中沒有明確的內容。
第二,明確了專家的義務和職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評審專家應當遵守評審工作紀律,不得泄露評審情況和評審中獲悉的商業秘密。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在評審過程中發現供應商有行賄、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串通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受到非法干預的,應當及時向財政、監察等部門舉報。第四十一條規定采購文件內容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應當停止評審並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說明情況。第五十二條規定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應當配合採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答復供應商的詢問與質疑。
第三,進一步明確專家的責任和對專家的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對評審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評審專家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記錄,並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第四十一條規定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應當在評審報告上簽字,對自己的評審意見承擔法律責任。對評審報告有異議的,應當在評審報告上簽署不同意見,並說明理由,否則視為同意評審報告。第七十五條針對評審專家不同違法行為的性質,區別設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其評審意見無效,不得獲取評審費,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評審活動,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政府采購工作專業性很強,專家在采購過程中的確能發揮重要作用,但水平不夠、責任心不強甚至心術不正的專家,卻可能給采購帶來不利影響,甚至產生破壞作用。因此,《條例》對專家行為的規范,對促進政府采購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應該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但在具體的專家選拔、培訓、抽取、使用、共享、輪換等方面,現實中還需要做更多細致的和創新性的工作。
② 論證有哪些方法
1.歸納法──根據一些個別事物的分析與研究,推導出一般結論的論證方法。是論證的基本方法之一
2.例證法──列出觀點後舉出具體實例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
3.演繹法──從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論證方法。是演繹推理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4.類比法──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是類比推理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5.分析法──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的論證方法。也稱為因果分析
6.引證法──引用經典作家的言論、科學原理、盡人皆知的常理等作為論據來直接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東西,用來作講道理的依據
7.對比法──這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
8.反證法──證明與自己的論點相反的論點是錯誤的,從而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性。是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式之一。其特點是通過間接論證或間接反駁,使自己的論點的正確性獲得充分有力的證明。反證常常與正面論證結合使用,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9.遞進法──圍繞一個中心論點,對論題進行層層深入論證的方法
10.比喻法──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是以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達出來,藉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來進行論證
11.引申法──通過對某一結論的合理引申,使正確的主張得以強調,使錯誤的觀點充分暴露其荒謬性的論證方法
12.歸謬法──首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從這一論點中加以引申、推論,從而得出極其荒謬可笑的結論來,以駁倒對方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
③ 急!!問兩個思辯題,觀點明確,論證簡單明了有條例!
這樣的問題自己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④ 政府采購采購文件論證及論證公告期限依據
序
號
內
容
法
律
條
款
一、招投標
1
貨物和服務項目實行招標方式采購的,自招標文件發出之日起
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
不得少於二十日
。
《政府采購法》第三十五條
2
重點審核采購依據及財政資金有關批復文件,擬定采購意見建
議。
根據政府采購法和青開財發
[2011]42
號規定,
50
萬元以上
的項目採取公開招標方式;
50
萬元以下的項目經批准可採取競
爭性談判、詢價方式;
10
萬元以內辦公設備和
5
萬元以內辦公
傢具等項目實行協議供貨方式;採取單一來源方式的,應當將
有關采購信息在指定媒體公示,
三個工作日內
無疑義方可批准,
特殊情況需經管委批准;按照「采購處受理人
-
采購處審核人
-
采購處負責人
-
綜合交易處負責人
-
中心領導」逐級逐層審核確
定采購方式。
《青島開發區政府采購業務操
作規程》第四條
3
采購人與代理機構應在
三個工作日內
簽訂委託協議(一式三
份)
,由采購人、代理機構、采購處分別存檔。
《青島開發區政府采購業務操
作規程》第五條
4
公開招標項目的公告發布時間
不得少於七個工作日
,競爭性談
判
不得少於五個工作日
,詢價方式
不少於二個工作日
。
《青島開發區政府采購業務操
作規程》第七條
5
採用邀請招標方式采購的,招標采購單位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
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媒體發布資格預審公告,公
布投標人資格條件,
資格預審公告的期限不得少於
七個工作日
。
投標人應當在資格預審公告期結束之日起
三個工作日前
,按公
告要求提交資格證明文件。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
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6
採用招標方式采購的,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
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於
二十日
。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
標管理辦法》第十六條
7
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中的網路媒體,應當在
收到公告信息之日起
一個工作日內
上網發布;指定的報紙,應
當在收到公告信息之日起
三個工作日內
發布;指定的雜志,應
當及時刊登有關公告信息。
《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
第二十七條
8
采購人或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山東省政府采購信息發布指定媒
體上發布資格公告徵集供應商。資格公告應當公布采購單位名
稱、采購項目名稱、數量或者采購項目的性質以及參加談判供
應商應當具備的資格條件。資格公告的期限
不得少於五個工作
《山東省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
方式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七條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解讀
該《條例》分總則,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和中標,投訴與處理,法律責任,附則7章85條。內
第一容條 為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以下簡稱招標投標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招標投標法第三條所稱工程建設項目,是指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
前款所稱工程,是指建設工程,包括建築物和構築物的新建、改建、擴建及其相關的裝修、拆除、修繕等;所稱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是指構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且為實現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等;所稱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服務,是指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3號,2011年11月30日國務院第18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⑥ 專項方案的審核與論證有哪些法律規定
(1)編制審來核:建築源施工企業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編制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由施工企業技術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後由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簽字,蓋單位章。(2)專家論證審查:a)建築施工企業應當組織不少於5人的專家組,對已編制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審查。b)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專家組必須提出書面論證報告,施工企業根據論證審查報告進行完善,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簽字後報總監理工程師審批。C)專家組書面論證審查報告應作為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的附件,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應嚴格按照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組織施工。(3)審批:項目部將企業技術負責人簽批後的專項施工方案及專家論證意見一同報項目總監,總監依據強制性標准等要求對專項方案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後簽名批准實施。
⑦ 如何參與法律法規規章草案,黨內法規草案和規范性文件送審稿的起草,論證
首先得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回制工作委員,國務院各部委委答員,黨內的至少要到省部級的黨委委員才有立法的提案權。至於起草和論證,與提案權主體很相近,只是還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參與。
所以,這普通人還是別痴心妄想了。一介草民,心憂天下的情懷自然高尚,但這也是杞人憂天罷了。
⑧ 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必須由建設單位組織專家論證對嗎
不對。
對於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單位應當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論證。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施工總承包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專家論證前專項施工方案應當通過施工單位審核和總監理工程師審查。
專家應當從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建立的專家庫中選取,符合專業要求且人數不得少於5名。與本工程有利害關系的人員不得以專家身份參加專家論證會。
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需要施工單位組織專家論證的一些分部分項工程,此部分工程危險性比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更加危險,所以需要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論證通過後,方可進行施工,比如:開挖深度超過5m的基坑,凝土模板支撐搭設高度8m及以上等等分部分項工程。
(8)條例論證擴展閱讀
施工單位應當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專項施工方案應當由施工總承包單位組織編制。危大工程實行分包的,專項施工方案可以由相關專業分包單位組織編制。
專項施工方案應當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簽字、加蓋單位公章,並由總監理工程師審查簽字、加蓋執業印章後方可實施。危大工程實行分包並由分包單位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的,專項施工方案應當由總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及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共同審核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