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有關勞動法的詳細案例

有關勞動法的詳細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8-24 23:18:31

Ⅰ 掛靠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是否形成勞動關系案例匯總

個人購買的車輛,掛靠用人單位,且以掛靠單位名義對外經營的,其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是事實勞動關系;雖然掛靠單位,但是並不以用人單位名義對外經營的,與掛靠單位不是勞動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關於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工作中傷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2006〕行他字第17號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6)皖行他字第0004號《關於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工作中傷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個人購買的車輛掛靠其他單位且以掛靠單位的名義對外經營的,其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之間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在車輛運營中傷亡的,應當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認定構成工傷。
二○○七年十二月三日

Ⅱ 勞動法案例分析

案例1:張某等6人系某縣中學教師,自1981年起即在該中學任教,與學校未簽訂勞動合同,也一直未轉入正式編制。1999年2月縣政府為減少財政壓力,發布《關於清退機關事業單位臨時用工的通知》,某中學根據這一通知,將張某等6人辭退。張某等6人認為已任教多年,被辭退時某中學應按勞動法規定向6人支付經濟補償金,並認為多年來6人以民辦教師身份任教,某中學給予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應補足低於最低工資部分,即向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裁決該中學支付6人經濟補償金和補足多年來低於最低工資標准部分的勞動報酬。問題:張某等6人與某中學之間的關系是否屬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答案要點: 張某等6人與某中學之間的關系不應屬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因為本案一方當事人張某等6人所在中學屬《勞動法》規定的事業組織,根據《勞動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張某等6人與某中學之間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因而其工資等關系不適用我國《勞動法》的規定。 案例2:龍某系某市從事貨物運輸經營活動的個體經營者,長期僱傭3個人員為其工作,並為3人繳納社會保險費。1999年11月,龍某承接了一項運輸水泥電線桿的業務。11月12日開始運輸後,龍某認為3人無法完成預定的運輸任務,其僱工之一張某介紹自己的鄰居鍾某參加運輸,龍某同意,並與鍾某約定完成這次運輸任務後即不再僱傭鍾某,費用一次性付給鍾某。鍾某在卸車過程中,由於不慎被水泥電線桿壓死。2000年1月9日,鍾某家屬向某市勞動局申請,要求對鍾某死亡作出工傷事故認定。問題:龍某與鍾某的關系是勞務關系,還是勞動關系?答案要點: 龍某與鍾某之間是勞務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鍾某並非龍某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平時不接受龍某的管理,雙方約定的報酬方式也是一次性的,與工資報酬關系的持續性支付不同。鍾某在為龍某提供勞務時死亡,應依《民法通則》處理,即按民事糾紛處理。 案例3:2001年3月某科學院為配合北京大學生運動會召開,決定對院內環境進行整頓,院內需拆除幾處房屋歷培枝建築,研究院即與某勞動服務公司簽訂承包合同,有勞動服務公司負責組織人員拆除,研究院支付勞動服務公司勞務費用10萬元。某勞動服務公司僱傭了5名工人工作,並簽訂了勞動合同。在拆除房屋過程中工人孫某不慎從房頂墜落受傷,需住院治療,醫院要求支付住院押金1萬元,研究院墊付。後孫某住院期間的醫療費及仍需繼續治療的費用,勞動服務公司與研究院都不同意支付。勞動服務公司對孫某說,你是為研究院拆房時受傷的,應由研究院為你支付醫療費。該名工人即以研究院為被告,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認定為工傷,並享受工傷待遇。問題:孫某與研究院是否存在勞動法律關系?答案要點: 孫某與研究院不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勞動法肢敏律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具有平等性和隸屬性的特點,即勞動者應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雙方存在隸屬關系,而且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法律事實為主體雙方合法一致的意思表示,這種合法一致的意思表示是指當事人之間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違法行為及事件均不能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根據以上理論,孫某與研究院之間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且孫某不是研究院的員工,雙方沒有隸屬關系,僅根據孫某為研究院拆房時受傷這一事件不能認定孫某與研究院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因此孫某不能以研究院為被申訴人要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 孫某與某勞動服務公司簽有勞動合同,雙方存在隸屬關系,因而孫某與某勞動服務公司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孫某應以某勞動服務公司為被申訴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某勞動服務公司為其提供工傷待遇。 案例4:2001年5月某私營企業招聘員工,出生於1986年7月的趙某應聘,雙方簽訂了1年期的勞動合同,試用期為30天,從事貨物裝卸工作,並規定如趙某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視為違約,應支付違約金1000元。趙某工作2個月後,感到貨物裝卸工作過於繁重,體力不支,於是向某私營企業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某私營企業認為其行為構成違約,要求趙某支付違約金,趙某不同意,雙方發生爭議,某私營企中橋業即以趙某為被申訴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裁決趙某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問題:(1)趙某與某私營企業是否存在勞動法律關系?(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否支持某私營企業的主張?答案要點:(1)趙某與某私營企業不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因為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作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勞動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必須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勞動者享有的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一般是公民在年滿16周歲時同時產生的。而趙某在與某私營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時未滿16周歲,因而其不具備勞動法律關系主體資格,某私營企業雖與趙某簽訂了勞動合同,但由於違反了我國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雙方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但不存在勞動法律關系。(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應支持某私營企業的主張。法律確認和保護勞動法律關系,而事實勞動關系雖然受我國勞動法律調整,但不受法律保護。某私營企業與趙某之間不存在勞動法律關系,因而其要求趙某承擔違約責任的要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支持。

Ⅲ 《勞動合同法》案例分析

1,本案中,胡某等人的勞動關系是胡某等人與勞務公司之間的關系,與建築公司只是派遣關系
因此,胡某等人的工資應當由勞務公司支付
2,勞務公司與建築公司之間存在一個派遣協議,根據協議,建築公司應當按時支付足額相當於派遣人員工資的金額給勞務公司,建築公司拖欠這筆錢,是違反雙方之間的協議,根據協議,勞務公司有權向建築公司追討這筆錢
本案涉及兩個關系:即胡某與勞務公司的勞務關系,勞務公司與建築公司派遣協議,胡某第一步需要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舉報投訴,進行協調,協調不成的,可以依法提起勞動仲裁,仲裁對象是勞務公司。而勞務公司支付工資後,可以向建築公司追討這筆錢。

熱點內容
法院說起立 發布:2025-08-25 03:05:27 瀏覽:915
民法總論知識點 發布:2025-08-25 02:56:00 瀏覽:785
法律知識點笑話 發布:2025-08-25 02:52:05 瀏覽:173
同江市人民法院稿件 發布:2025-08-25 02:46:17 瀏覽:826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之規定 發布:2025-08-25 02:45:14 瀏覽:355
誹謗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5 02:35:21 瀏覽:394
失憶能不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5 02:35:17 瀏覽:366
北京勞動法喪假最新條例 發布:2025-08-25 02:26:47 瀏覽:961
房地產規章 發布:2025-08-25 02:25:59 瀏覽:663
海峽兩岸民營化對行政法制之挑戰與回應 發布:2025-08-25 02:04:44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