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聞政策法規

新聞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22 23:49:48

A. 新聞價值對於價值判斷新聞政策,新聞法規有什麼作用如何把握新聞政策新聞法規來實行價值判斷和傳播

黃彪在《新聞潮》雜志2006年第1期上撰文說,新聞價值原是西方資產階級新聞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被稱為記者的「第六」感官,即一個記者懂得了什麼是新聞價值及其要素,在實際工作中又能熟練地掌握,與平常人相比,除了眼、耳、鼻、舌、身以外,猶如又多出了一個「感官」。

所謂新聞政策,是指關於新聞報道的政策界限的規定。具體地說,就是能報道什麼,不能報道什麼;著重報道什麼,一般報道什麼;以及報道中應注意些什麼等等。新聞政策中外都有,只是形式內容有所不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新聞政策,在不同的新聞政策指導下,代表著不同階級利益的新聞媒體都在努力尋求實現新聞價值的最大化。總的來說,新近發生的事實能否報道,一是要看是否具有新聞價值,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新聞政策,兩者兼備就報道,缺一則不宜報道。

那麼,從具體的新聞實踐來說,如何才能找到這兩者的交叉點呢?

一、在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同時,要有「無聞」。

二、在堅持新聞時效性原則的同時,更要講究適宜性。

三、堅持輿論監督,但不為監督而監督。

四、堅持正面報道,兼顧負面報道,避免正面報道的負面效應。

五、堅持指導性原則,但不搞一言堂,讓民眾有說話的機會。

六、必須始終堅持及體現國家的立場和觀點。

七、要防止新聞價值及新聞政策各自傾斜並走向極端。

新聞工作者應該是站在航船桅桿的頂尖上的人,列寧曾經說過:「宣傳工作的水平取決於宣傳工作者的水平」,在新聞宣傳工作中,黨的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如一地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充分了解我們黨和國家的新聞政策,自覺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在開展新聞宣傳工作中努力實現新聞價值的最大化,服從於全黨全國工作大局。

激活抓新聞的興奮點

蘇傑在《記者搖籃》雜志2006年第1期上撰文說,新聞的生命力就像蔬菜一樣,價值在於新鮮。包括新鮮的素材、新鮮的題材、新鮮的文筆。尤其需要新鮮的視角。新聞的新鮮感、新聞的靈感,說白了就是興奮點。如何才能激活新聞報道的興奮點?筆者認為應該保持以下四種良好的心態:

第一種是感恩心態。我理解感恩就是不忘本。一是感父母的養育恩。二是感組織的撫育恩。三是感領導的培育恩。

第二種是感動心態。我理解感動就是保持人性的良知。要想能夠容易被感動,一要保持清醒不麻木。對事不能麻木,特別是對自己更不能麻木,這樣才有新聞、才有新聞的興奮點。二是保持人格,不沉淪。只有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實自己的思想,開拓自己的境界,才能以心發現心、塑造心,用心發現好新聞、用心寫出好新聞。三是保持誠信,不忽悠。

第三種是感悟心態。我所說的感悟就是知足。每當不平的時候,採取「比較」的辦法,在比較中維持新聞報道的興奮度。一比身邊的勞動者,平衡自己的心態。二比條件不好的同學朋友們,補充工作動力。三比所敬仰的先烈,激發熱情。

第四種是感知心態。要堅持學習的好習慣,在不斷學習不停充電中補充自己的消耗與不足。我學的東西雖然很雜,但是「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雜學消化以後一樣能夠梳理我的思想情緒,增加我的知識儲備,補充我在新聞報道中的知識消耗。

構建和諧報社的幾個關鍵點

許秉元在《中國新聞出版報》上撰文說,報社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細胞,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輿論陣地。報社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戰,推動報業發展,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積極探索構建和諧報社的新路子,努力構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報社。筆者以為,構建和諧報社有如下幾個關鍵點:

構建和諧報社要發揚民主,社務公開透明。

構建和諧報社要依法治社,法紀嚴明。

構建和諧報社要堅持公平公正,營造正氣氛圍。

構建和諧報社要體現以人為本思想,讓報社充滿活力。

構建和諧報社要精心維護安定團結,讓報社合力強大。

構建和諧報社要講究和諧發展,讓報業蒸蒸日上。

上述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構建和諧報社的過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而要全面把握和體現,就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只有這樣,報紙才能健康地發展起來。

寵物報道要適度

王惠彬在《中華新聞報》上撰文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錢財的充裕,社會上出現了花錢飼養寵物現象,這種現象越來越普及,而且寵物的檔次越來越高。有的媒體,甚至級別很高的媒體(包括電視和報紙),為了迎合這部分人的愛好,開設了飼養寵物專欄,大有推波助瀾的意味。對此許多觀眾(讀者)頗有意見。

飼養寵物的家庭大都在生活條件比較富足的城市,城市貴族飼養的寵物很高貴,花銷大。但是,處在偏僻山區農民生活還很艱苦,有的溫飽問題尚沒有解決,孩子上學的費用都負擔不起。如果飼養寵物是獻「愛心」的行為,為什麼不把這份愛心獻給更需要幫扶的貧困山村,或其他需要救濟的人群呢?有的觀眾(讀者)認為,目前我國對飼養寵物的管理制度還不健全,預防疾病的機制尚不完善,過多地飼養寵物對城市衛生建設不利,在居民比較集中的城市容易誘發和傳播人畜交叉傳染病。還有的觀眾(讀者)認為,飼養寵物容易使人沉溺於犬馬聲色,消磨人的進取意識,使人意志消靡。

對此類現象,觀眾(讀者)建議媒體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萬不可一味推波助瀾。

B. 急求我國跟娛樂新聞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在線等,要出處和詳細內容,謝謝

這個專門的抄法律是沒有的,根據侵犯的客體不同適用法律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娛樂新聞侵犯他人肖像、名譽可以適用侵權責任法,如果是侮辱誹謗他人情節,屬於誹謗罪,侵犯的是公司利益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還有可能適用公司法等。至於專門的娛樂新聞的法律法規,還沒發現。希望對你有幫助

C. 為什麼我國的新聞法現在不能很快制定和出台

中國目前主要有《版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世界版權公約》《 民法通則》等方面關於新聞媒體方面的法律法規。
新媒體采編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啟動的。特別是互聯網的跨媒體特徵,給原來按照行業界限劃分的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新媒體面臨的法律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數十個,其中有憲法與法律,有司法解釋,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部門通知,還有地方法規和行業規范。而面對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已有政策法規還將繼續調整、修改,新的法規還會不斷頒布。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這些政策法規有面上的了解,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這也是避免觸碰管理和法規紅線。

D.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新媒體采編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啟動的。特別是互聯網的跨媒體特徵,給原來按照行業界限劃分的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新媒體面臨的法律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數十個,其中有憲法與法律,有司法解釋,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部門通知,還有地方法規和行業規范。而面對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已有政策法規還將繼續調整、修改,新的法規還會不斷頒布。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這些政策法規有面上的了解,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這也是避免觸碰管理和法規紅線,保障媒體正常運行的基本要求。

涉及網路管理的法律法規雖然比較繁多,但實踐經驗表明,與日常編務工作密切相關的主要集中在與信息內容安全、版權保護以及名譽權保護等幾個方面,主要條款摘錄如下: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本辦法主要是對網路信息服務提出基本規范,其中必須重點掌握:

第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本規定是規范BBS論壇服務的,重點把握第九條,即違禁信息范圍界定,內容與《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完全一致。

第五條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分為以下三類:

(一)新聞單位設立的登載超出本單位已刊登播發的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二)非新聞單位設立的轉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三)新聞單位設立的登載本單位已刊登播發的新聞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根據《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和有關行政法規,設立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當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審批。 設立本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備案。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本條例是網路版權保護訴訟主要引用的依據,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第五條和第六條,主要是對免於版權責任的幾種情況的界定。對該條例第十四條到第十七條的內容也需要准確理解,這幾條對於網友自主上傳內容涉及的侵權行為及其處置程序作了清晰的界定,與第五條和第六條一樣,是網站遭遇版權訴訟時需要經常引用到的條款。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兩個法規中,前者是對民事權益保護的一般性規定,後者在第三十六條專門針對網路侵權行為作了界定,因此都需要作詳細的了解和掌握。

在行業規范中,則需要掌握《網路色情淫穢信息的13條標准》,用於鑒別低俗信息。

目前用於調節網路版權糾紛的主要依據是《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而在該條例中又主要集中在第五條和第六條的第二、七、八款,以及十四至十七條,其內容如下:

第五條 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行下列行為:

(一)故意刪除或者改變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無法避免刪除或者改變的除外;

(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明知或者應知未經權利人許可被刪除或者改變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

第六條 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

(二)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七)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路上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

(八)向公眾提供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

這兩條主要是針對通過編輯發布到新聞頁面上的內容,因為經過編輯發布以及推薦以後,所轉載信息的使用性質就發生了改變,成為網站主動實施的一種行為。因此編輯在轉載有關內容的時候,應當按照法規的要求進行鑒別和選用。

第十四條 對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或者提供搜索、鏈接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權利人認為其服務所涉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犯自己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或者被刪除、改變了自己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可以向該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交書面通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通知書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權利人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刪除或者斷開鏈接的侵權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名稱和網路地址;

(三)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明材料。

權利人應當對通知書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五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應當立即刪除涉嫌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涉嫌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並同時將通知書轉送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網路地址不明、無法轉送的,應當將通知書的內容同時在信息網路上公告。

第十六條 服務對象接到網路服務提供者轉送的通知書後,認為其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未侵犯他人權利的,可以向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交書面說明,要求恢復被刪除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恢復與被斷開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書面

說明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服務對象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恢復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名稱和網路地址;

(三)不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明材料。

服務對象應當對書面說明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七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服務對象的書面說明後,應當立即恢復被刪除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可以恢復與被斷開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同時將服務對象的書面說明轉送權利人。權利人不得再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

以上四條,針對的是網民自主上傳的內容。所謂「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即指提供論壇、博客、空間、相冊等服務,其要點在於相關內容由網民自主上傳,沒有任何編輯行為。對於這種信息,網站無法對其內容的真實性以及版權信息進行鑒別,因此該條例設置了一個通知――刪除――反通知――恢復的程序,即權利人發現侵權,可以通知網站刪除,網站刪除之後通知原上傳者,如原上傳者能夠提供不侵權的證據,網站可以恢復並通知權利申訴人,之後權利申訴人不得再就同一信息提出刪除要求。這樣一種程序設置,免除了網站大量的風險,在這個過程之中,只要網站按照程序要求及時進行處理,便不再承擔其他法律責任

近年來涉及網路侵權的案例

1. 2004年,正東唱片訴世紀悅博案。正東唱片公司訴世紀悅博公司在其經營的網站上向公眾提供了原告擁有版權的35首歌曲的下載服務。法庭終審判決認定,被告所提供的雖是鏈接服務,但該鏈接服務是人工選擇、編排、整理的結果,而非計算機的自動鏈接服務,故應承擔「幫助侵權」的責任。

2. 2005年,步升訴網路案,國內首例因利用搜索引擎免費下載MP3被判侵權的案例。 上海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稱被告網路公司未經其許可,通過互聯網提供下載服務,向公眾傳播其享有錄音製作者權的46首歌曲,嚴重侵犯了其權益。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網路立即停止在其網站上提供34首侵權歌曲的訪問鏈接並賠償原告6.8萬元。

3. 2006年,步升訴飛行網,內地首例P2P技術侵權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上海步升起訴北京飛行網(Kuro)音樂軟體開發有限公司一案公布判決結果:飛行網和其服務維護商舶盛舫安信息技術公司連帶賠償步升公司20萬元及訴訟合理支出1萬元。

4. 2007年,全球四大唱片公司狀告雅虎中國案。 華納、環球、百代、索尼四大唱片公司旗下的11家唱片公司訴稱,雅虎中文網站向公眾提供涉案的47張專輯共計233首歌曲的在線試聽、免費下載及相關鏈接服務,且對歌曲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分類、編排,侵犯了原告對涉案歌曲所享有的錄音製作者權中的復制權、信息網路傳播權以及相應的獲得報酬

權。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被告刪除有關搜索鏈接,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1萬余元。

網路侵害名譽侵權的判定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涉案信息如果是屬於編輯主動發布的內容,則網站是侵害的直接行為人,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是網路用戶發布的內容,則要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與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中相關條規如下: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關於民事權益的范圍,是如此界定的: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對於網路侵權責任的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如此表述的:

第三十六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E. 文化廣電新聞局職能

文化廣電新聞局是三局合一的,最早合並的是上海「文廣」。
三局合並後,並不是以哪個單位為主導,而是把三個局的業務統一起來。新組建的局的一把手,也許由原來的某個局的一把手擔任,也許外派。原來各局的一把手還享受原來的級別和待遇,不過也許有的調任它職。
文化廣電新聞局職能=文化部+廣播廣電總局 +新聞出版總署 的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國務院組成部委之一。其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擬定文化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並監督實施。
(二)研究擬定文化事業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指導文化體制改革。
(三)管理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扶持代表性、示範性、實驗性文化藝術品種、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歸口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
(四)擬定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指導、協調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
(五)歸口管理文化市場,擬定文化市場的發展規劃;研究文化市場發展態勢,指導文化市場稽查工作。
(六)管理社會文化事業,擬定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類社會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
(七)管理圖書館事業,指導圖書文獻資源的建設、開發和利用;組織推動圖書館標准化、現代化建設。
(八)歸口管理對外文化工作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的文化交流工作,擬定對外及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文化交流政策、法規;代表國家簽訂中外文化合作協定、年度執行計劃和文化交流項目計劃;指導駐外使(領)館文化機構及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地區文化機構的工作。
(九)按照國務院規定,管理國家文物局。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主要職責
(一) 起草新聞出版、著作權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研究擬定新聞出版業的方針政策;制訂新聞出版、著作權管理的規章和重要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 制定新聞出版業的發展規劃、宏觀調控目標和產業政策並指導實施;制定全國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單位總量、結構、布局的規劃並組織實施;參與擬定新聞出版業的經濟政策和有關的經濟性宏觀調控措施;指導、推進新聞出版業的改革。
(三) 審批新建出版單位(包括圖書出版社、報社、期刊社、音像出版社、電子出版物出版社等,下同)和出版物(包括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下同)總發行單位;審批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復制單位;審批著作權集體管理和涉外代理等機構;核准新聞出版外商投資企業和出版物進出口單位及其在境外設立的類似機構。
(四) 對新聞出版活動(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進出口貿易等)實施監督管理;查處或組織查處違禁出版物和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進出口單位的違規活動。
(五) 審核互聯網從事出版信息服務的申請,對互聯網出版信息內容實施監督管理。
(六) 擬定出版物市場"掃黃打非"的方針、政策和計劃並指導實施;查處或組織查處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活動;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掃黃打非"工作;組織、協調、指導"掃黃打非"集中行動和大案要案的查處工作。
(七) 擬定出版物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並指導實施;對出版物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八) 負責音像製品出版、復制管理和電子出版物出版、復制、發行管理。
(九) 負責全國印刷業(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裝裝潢印刷及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的監督管理。
(十) 組織、指導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以及教科書和其他重點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工作。
(十一) 管理著作權工作,查處或組織查處有重大影響的著作權侵權案件和涉外侵權案件;代表國家處理涉外著作權關系,組織參加著作權的雙邊或多邊條約、協議的談判、簽約和國內履約活動。
(十二) 負責新聞出版和著作權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有關工作;承辦政府間文化協定中有關新聞出版、著作權項目的執行工作;管理、協調圖書、報紙、期刊和電子出版物的進口貿易;組織、推動出版物的出國(境)展覽、展銷和出口貿易。
(十三) 負責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工作。
(十四) 編制新聞出版業科技發展規劃和信息化、網路化、標准化規劃並指導實施,組織協調新聞出版業的科技進步工作。
(十五) 編制新聞出版業和著作權管理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規劃並指導實施;負責新聞出版業和著作權管理工作全國性評獎和表彰活動。
(十六) 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廣電總局的介紹:廣電總局,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原為廣電部。主要職能是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廣播電視媒體。廣電總局由中宣部和國務院領導。
廣電總局的主要職能有:研究並擬定廣播電視宣傳和影視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輿論導向;指導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影視創作並協調其題材規劃;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體制改革。
研究並起草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管理規章和事業的發展規劃;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衛星電視節目收錄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的視聽節目;負責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出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進口管理並負責內容審核。
審批縣級以上(含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電影、廣播電視節目、電視劇製作單位的建立和撤銷;組織審查在廣播電視中播出的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發放和吊銷電影攝制、公映許可證和電視劇製作、發行許可證。
管理廣播電影電視科技工作,制訂有關技術政策和標准,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系統適用高新技術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應用;研究廣播電影電視方面的經濟政策。
按照國家的統籌規劃、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對廣播電視專用網進行具體規劃並管理;制訂廣播電視專用網的具體政策、規章和技術標准,指導分級建設和開發工作,保證廣播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受信息產業部委託,編制廣播電視專用頻段的規劃,指配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功率等技術參數;參與制訂國家信息網路的總體規劃。
領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中央電視台,對其重大宣傳進行協調和檢查,統一組織和管理其節目的傳輸覆蓋。
研究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外事工作的有關規定;管理並指導廣播電影電視對外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台灣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另:地方的文化局+出版局+廣播電視局都在國家大政方針下,根據地方情況做局部調整如下:

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職能
一、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文物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負責全市文化藝術工作、文物工作和廣播電視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研究擬定全市文化藝術、文物事業和廣播電視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指導文化、文物、廣播電視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貫徹上級有關文化、文物、廣播電視方面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
三、管理全市文化藝術事業,指導文化藝術的創作與生產;扶持代表性,示範性、試驗性文化藝術品種,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歸口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動。
四、全面貫徹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在新聞宣傳、電視製作方面的方針政策;協助市委宣傳部做好輿論導向和宣傳管理工作。
五、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廣播電視宣傳工作,直接領導和管理崑山市廣播電視台,對廣播電視節目審查把關。組織、指導全市的廣播電視宣傳和節目創作及製作。
六、依法管理,監督全市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和社會公共場所大屏幕;負責開辦視頻點播業務的管理,及對社會上設立的閉路電視、公用天線系統進行審核和管理。
七、指導各鎮文化廣播電視站文化事業、廣播電視事業建設方面的事項,維護廣播電視、網路設施安全,依法對危害廣電網路設施的行為進行處理。
八、指導全市廣播電視系統高新技術的科學研究、開發、利用,負責全市廣播電視數據網的建設、開發及維護管理方面的工作。
九、管理全市社會文化事業,擬定全市社會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類社會文化事業和產業的建設與發展;指導、協調全市性重大社會文化活動;管理全市圖書館事業,指導圖書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組織推動圖書館標准化、現代化建設。
十、歸口管理全市文化市場,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文化市場發展規劃和管理規章,研究文化市場發展態勢,負責對各類文化經營單位的管理和審批、審核,指導文化市場稽查工作。
十一、歸口管理全市文化藝術、文物事業、廣播電視的對外工作和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合作交流工作。按有關規定管理境外來訪電視攝制組和中外合拍電視劇(片)等事項。
十二、研究擬定全市文化藝術事業、文物事業和廣播電視事業的人才發展規劃,制定人才培訓和藝術教育規劃組織實施。
十三、主管全市文物工作,監督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規、規章、政策;加強文物法制建設,做好全市文物保護工作;管理全市考古事業、文物市場等有關工作。
十四、負責對全市音像製品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工作,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負責上述單位申請設立的初審、申報和年檢工作。
十五、貫徹中央、省、市「掃黃」「打非」工作精神,負責制訂全市「掃黃」「打非」工作計劃和階段行動方案。
十六、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新聞出版局職能:
一、 出版業管理 二、 印刷復制)業管理 三、 出版物發行管理 四、 著作權行政管理 五、「掃黃」「打非」工作 六、其他工作

F.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主要有《版抄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世界版權公約》《 民法通則》
新媒體采編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啟動的。特別是互聯網的跨媒體特徵,給原來按照行業界限劃分的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新媒體面臨的法律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數十個,其中有憲法與法律,有司法解釋,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部門通知,還有地方法規和行業規范。而面對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已有政策法規還將繼續調整、修改,新的法規還會不斷頒布。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這些政策法規有面上的了解,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這也是避免觸碰管理和法規紅線,保障媒體正常運行的基本要求。

G. 通告與通知的區別

通知與通告的區別在於:

1,適用范圍不同。通知適用於發布、傳達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批轉、轉發公文。通告適用於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可見通知的適用范圍要比通告廣,在所有的公文中,通知的應用范圍最為廣泛。

2,收文機關不同。通知一般具有明確的受文對象,換句話說,通知主要針對的是主送機關發文,有明確的主送機關;而通告一般沒有明確的受文對象,也就是說,通告一般沒有明確的主送機關,都是泛指的,大多數都是直接行文或直達行文。

3,命令性程度不同。從通知的適用對象來看,通知的作用主要在於要求下級機關執行和有關單位周知或者執行的事項,這就說明通知具有很強的命令性和約束性,下級機關和有關單位必須履行上級機關所要求的事項;通告的作用主要在於要求下級或相關單位應當遵守或者周知,雖然通告也具約束性,但通告並沒有通知那麼強的命令性。

4,主要特點不同。通告具有專業性和行業性的特點,即:通告的內容多涉及到公安、交通、郵電、稅務、市政建設、工商管理以及金融等方面,行文中常常帶有一些行業術語。通知的內容則相對很廣泛。

通知的特點在於內容的真實性。真實是通報的生命。通報的任何情況、事實都必須是真實的,不能有差錯。其次是目的的告知性。

通告擁有知照性下行文,具有鮮明的告知性,一定的制約性等特點,因其內容多涉及具體的業務活動或工作,所以,通告在內容上還具有專業性的特點。

H. 百姓遇到困難可撥打那個新聞媒體求助

1、市長熱線

溝通政府部門和為人民群眾的聯系,方便市民直接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咨詢問題 ,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市政管理的各項業務工作。

2、婦女熱線

提供在線咨詢、開展維權服務的有效方式。通過熱線為廣大婦女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維權服務,了解婦女所需,及時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反映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直接把維權服務送到婦女群眾身邊,提高廣大婦女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

3、法律專線

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面向所有市民,由專業高等律師或法律工作者回答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法律問題的解答和法律援助。

4、公安局

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出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工作。

5、派出所

堅決貫徹公安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同犯罪分子作斗爭;防、控各種事故的發生,管理社會治安,維護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衛國家安全。

6、民政局

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擬定民政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政策並監督實施,承擔依法對本市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進行登記和監督管理責任。指導各區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I. 新聞政策與新聞法規的區分

新聞政策與新聞法規有區別,又有密切的關系。在沒有新聞法的情況下,執政黨和政府制訂回的新聞政策,在相當答程度上起新聞法的作用;在新聞法已經制定,但尚不完備的情況下,根據形勢需要制定的新聞政策,對新聞法起補充作用。

熱點內容
中華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 發布:2025-07-02 13:14:00 瀏覽:957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製度有 發布:2025-07-02 13:07:44 瀏覽:797
民事訴訟法課後題答案 發布:2025-07-02 13:07:31 瀏覽:681
社會與法熱線12得電話 發布:2025-07-02 13:05:07 瀏覽:920
雲龍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2 12:58:24 瀏覽:35
北京昌平法官被殺 發布:2025-07-02 12:55:54 瀏覽:140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 發布:2025-07-02 12:35:46 瀏覽:905
中華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編 發布:2025-07-02 12:10:06 瀏覽:648
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 發布:2025-07-02 12:09:57 瀏覽:936
河北省非煤礦山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02 12:09:56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