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法規
Ⅰ 關於傳播謠言的法律規定以及處罰。
造謠屬於違法行為,應當依法追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1)編造法規擴展閱讀
傳播謠言的法律責任:
如果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能判斷該消息是謠言或是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其中,又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
1、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1最新刑法全文)》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Ⅱ 網上造謠,有明確的處罰規定嗎觸犯法律嗎
看情抄節嚴重來區分:襲
如果造成嚴重影響的,按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對某個人造謠,說其壞話,敗壞名譽,對方可有權起訴控告侵犯名譽權。
如果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遭受刑事處罰,情節嚴重的,則觸犯刑法「誣告陷害罪」。
Ⅲ 編造謠言誇大事實什麼罪
散播謠言的法律責任
如何有效地懲治和預防網路謠言違法犯罪活動?
一、「網路上的言論自由不能沒有邊界和限制,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對現實生活和社會形成危害。一個公民在享受網路上自由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自覺維護網路秩序。」北京觀道律師事務所律師程斌說,打擊處理網路謠言一方面要強調他律,另一方面要求網民言行自律,提高網民和網路運營者的法律意識和文明素質。
二、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上,對於一些社會危害性很大、已經造成嚴重後果的製造網路謠言行為,有必要納入刑事法律調整的范疇。
三、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網民意識到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同時也要加強管理,落實網路實名制,使公民意識到在網路上發表的言論如果不當,同樣會受到追究,也能夠對其進行追究,從而增強公民言論的責任意識。互聯網經營者也要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發現不實言論應當不予發布或及時刪除。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既加強對網民的教育及監管,也要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對違法行為及時查處,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針對謠言,我們應該怎麼做?
謠言捕風捉影、似是而非,帶有很強的迷惑性。但謠言之所以成為謠言,就是因為它缺乏事實根據。因此,事實與真相是謠言的天敵,只有用事實才能打敗謠言。而這需要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共同努力。對於普通市民來講應當保持理性,不輕信謠言,尤其是喜歡在「聊天室」或「BBS」中與他人交流和發布消息的市民更應當謹慎。媒體也應當保持理性,不得發布或轉載未經核實的消息,不隱瞞公眾基於知情權所應當知曉的信息
對政府以及其他權威機構而言,在發生謠言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外發布信息,用盡可能詳實、清晰的事實證據闡釋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迷惑,取信於民。信息的公開、透明、及時,是應對包括網路謠言在內的一切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則。因此,政府及其他權威機構應盡快熟悉和掌握網路工具,熟悉其運作規律。
對公民個人而言,則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發言之前,應首先考慮自己的發言是否有確鑿根據,是否會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不捏造事實,不傳播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蜚語,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守法公民的應盡義務.
Ⅳ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條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回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答二款:「製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編造散布謠言犯了什麼法什麼罪第幾條
誹謗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此罪為告內訴才處理,即必須當事人容自行提起刑事自訴。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Ⅵ 私自編造篡改法律什麼罪
這要看具體使用環境和造成影響的後果來判斷,情況嚴重的可以構成造謠罪回、誹謗罪、敲詐勒答索罪等,可以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剝奪政治權利,有的還涉及民事賠償等。一般情況構成違法行為,由公安部門治安處罰。
Ⅶ 胡亂編造法律算罪嗎
涉嫌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