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大市法規
地方性法規復是省級人大及人大常制委會+較大市人大及人大常委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級人民政府和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
有一點需要注意: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批准,而較大市的地方政府規章就不需要了。
總的來說地方性法規位階高於地方政府規章。但有會有沖突的發生。比如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這時候報省級人大常委會解決。
㈡ 省級地方性法規與較大市的地方政府規章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相關依據在哪裡
1.地方性法規規章只能在本行政區域發生效力。
2.「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首先應當以國家內法律容法規規定為依據;其次以案發地地方性法規規章為參考。
3.具體依據:記憶當中應該在最高院的司法解釋(答復、函)中,記不起來了。
供參考
㈢ 省級地方法規和該省較大市的地方法規效力一樣么
親,這樣看會不會好點?
上面的效力高於下面的,同一水平的效力相同或不可比
學習階段記得知識就好了,以後出來其實一般不會用這些的,不要太糾結了哈~
㈣ 較大的市的立法許可權
「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必須報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專准後才能施行。但屬「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的制定無需報經批准就可以直接施行。
獲得「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後,有幾個法律意義:
一是名正言順,由「文件」升格為「法」。
二是可以定規定製的權力增大了。比如,「文件」不能設定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法」就可以。「文件」不能設定行政許可,「法」就可以等等。
三是「文件」只能執行「法」,而「法」只要不抵觸上位法就可以創設法律制度等等。
㈤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我想知道哪些城市屬於較大的城市
1)18個共四批公布的城市: 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吉林、內齊齊哈爾、無錫、淮容南、青島、洛陽(1984年10月批准,重慶市是在這一批公布的,已經升格為直轄市) 寧波(1988年3月批准) 淄博、邯鄲、本溪(1992年7月批准) 徐州、蘇州(1993年4月批准)
2)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喀什(這里談論的是經濟特區中屬於較大的市的那些經濟特區。海南是省,不是城市。)
3)27個省級政府所在地=22個省會(大陸上的省份)+5個自治區首府 目前共有50個「較大的市」=18+5+27。 在中國282個地級市中,僅僅這50個「較大的市」具有地方立法權。
㈥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哪些市是較大的市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哪些市是較大的市?
標准答案:
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㈦ 為什麼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批准,而較大的市的規章不需要批准
法規是一定要當地人大通過批准,規章制度是任何管理者都可制定,在特定范圍內有效。
㈧ 省級政府規章 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 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相關依據何在
在沒有原則性沖突的情況下,遵從地方管理!尤其是行政法規,決策權更是歸於地方,省里版一般不會具體權管到地方執法!
依據:不是法律中有一條,"有其它規定的除外"或是像"有關…的其它規定"嗎?什麼是其它規定?為什麼寫其它規定?就是給下面留後門呢!國家法也好,省級效力的法律也好,不能把條條框框定死了,法律是為人服務的!畢竟無論是國還是省都太大了,具體到小地方要具體分析!所以,給下面留了條路子,意思就是我說是我說的,你只要不出格,該怎麼干就怎麼干!不要畏首畏尾,放開手干!
㈨ 省政府規章與較大市地方性法規法律哪個地位更高
地方性法規是省級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較大市人大及人大常委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級人版民權政府和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
有一點需要注意: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批准,而較大市的地方政府規章就不需要了。
總的來說地方性法規位階高於地方政府規章。但有會有沖突的發生。比如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這時候報省級人大常委會解決。
㈩ 較大的市的人大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批准後施行
根據立法法規定,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有權制定地方性法回規,但該地方性法規不得與答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及本省、自治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相違背,且須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並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