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油煙污染條例

江蘇省油煙污染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26 20:50:31

A. 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是什麼級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

B. 《大氣污染防治法》對餐飲油煙污染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第八十一條
第一款: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並保持正常使用,或者採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使油煙達標排放,並防止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造成污染。
第二款: 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
第三款: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當地人民政府禁止的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
違反第一款規定,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不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或者未採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超過排放標准排放油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治。
違反第二款規定,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關閉,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第三款規定,在當地人民政府禁止的時段和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燒烤工具和違法所得,並處五百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C. 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的內容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
第三條 環境保護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控制源頭、綜合治理和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
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方針,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對當地環境質量負責。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參與綜合平衡,將有關的污染防治費用納入政府預算,並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實施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擬定本地區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參與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國土規劃、區域開發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制定或者審核;
(三)統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四)負責管理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理工作,定期公布環境質量狀況;
(五)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環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推廣國內外環境保護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開展國際間環境保護的合作和交流;
(六)調查處理環境污染、破壞事故以及糾紛,並按照規定許可權審理環境行政復議案件;
(七)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各級計劃、經濟、城建、規劃、公安、工商行政、衛生、土地、礦產、灘塗、農業、林業、漁業、水利、交通、鐵道、民航及海洋、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等管理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涉及本部門的環境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不得向社會轉嫁污染,謀取自身的經濟利益。對於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有權進行檢舉和控告。
對在保護和改善環境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綜合經濟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本省的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調整影響環境質量的不合理的布局、產業結構、產品結構。
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擬定本系統的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管理本系統的環境保護工作,對所屬單位的環境保護進行檢查考核,重視和加強環境保護科學的研究,開發推廣環境保護實用技術。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把環境保護教育列入規劃和計劃。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重視和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和輿論監督。
第九條 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推行標准化建設,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其監測數據應當作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環境的依據。
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監測數據以及環境糾紛監測數據的爭議,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負責技術仲裁。
第十條 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和充實環境監理機構。環境監理機構必須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單位或者個人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鄉鎮企業發達的地區、有條件的鄉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立環境監理站(所)。
第十一條 新建、改建、擴建、遷建和技術改造等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本省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凡對環境有影響以及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建設項目必須實行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制度,做到先評價後建設。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建設項目和未按照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規劃、計劃、土地、銀行、工商行政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設計部門不得先行設計。
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必須持證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遵守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按照物價部門批準的評價收費標准收費,並對評價結論負責,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監督和考核。
第十二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標准部門對國家環境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擬定地方環境標准,對國家環境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擬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環境標准,地方環境標准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並報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參與制定環境保護產品質量標准。 第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環境標准和本省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劃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水以及大氣環境質量控制區、城市環境雜訊標准適用區和農業環境保護綜合整治區、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
第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對國家規定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應當予以落實並合理安排使用,不得截留或者挪作他用;應當積極開辟新的資金渠道,增加對環境保護的投入,提高環境保護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逐步建立環境污染治理基金制度,並提高使用
效率。
第十五條 在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已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
第十六條 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良性循環。從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環境破壞的單位應當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繳納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費。
第十七條 合理使用和保護耕地,提高農田地力,採用合理的排灌和耕作措施,防止土壤貧瘠化、鹽漬化。
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防止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禁止圍湖造田和擅自圈圍、侵佔、填堵水面、沼澤、灘塗、窪地;禁止向農田和漁業水體排放有害廢水。
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推廣沼氣,開展農作物和其他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第十八條 農葯生產、貯運、經銷、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禁止經營、使用和進口國家規定禁止使用和撤銷登記的農葯;合理使用化肥、農用薄膜、植物生長激素等物質,防止對農業環境和農產品造成污染和損害。
第十九條 禁止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園林、農田、果園、茶場、漁業水體等區域以及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堆放、棄置和處理廢渣、尾礦、油料、垃圾、含病原體污染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確需堆放、棄置和處理的,必須經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
其他有關部門批准。
第二十條 對可以利用工業廢水、城市污水、垃圾以及其他廢棄物進行灌溉、施肥、投餌和改土的,應當對有關水體、土壤以及農產品進行定期監測,防止土壤、水體和農產品污染。
嚴格控制向蠶桑生產區域排放含氟氣體或者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
第二十一條 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毒殺、採伐、加工、收購、出售國家和本省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
第二十二條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向省人民政府申報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監督引起生態環境變化的重大經濟活動,會同有關部門制訂本省生態環境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對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
第二十三條 重點保護長江江蘇段、太湖、洪澤湖、■(音同隔)湖、陽澄湖等水域的水環境,綜合整治運河江蘇段、太湖、淮沂水系和里下河等水系的污染。
各級水利部門應當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在建設水利工程和進行調水、蓄水、排水時,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農業、工業用水,維護下游水環境的自凈能力,防止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第二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嚴禁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建設有污染的項目、設置排污口或從事養殖業。已建成的必須限期轉產、搬遷或者關閉。
第二十五條 在城市規劃中應當包括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劃、目標和任務的內容;在城鄉建設中必須加強園林、綠化和風景區的建設。
第二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有計劃地建設煙塵控制區、環境雜訊達標區,健全城市排水管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開展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加強集中供熱、燃氣等市政公用配套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實行環境區域綜合
治理。
開發區和工業小區的建設,必須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污染集中控制。 第二十七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執行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登記,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油煙、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
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八條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應當採用能源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並對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
第二十九條 凡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執行防治污染以及其他公害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否則不準投產。嚴禁以試生產為由排放污染物。
第三十條 已建成的防治污染設施必須正常運轉,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需要拆除或者閑置的,應當提前一個月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申報後,應當在一個月內予以批復,逾期未批復的,視為同意。
第三十一條 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特別是造紙、化工、印染、製革、軋綱、水泥、煉油、磷肥等企業,應當限期治理。難以治理的,責令其關、停、並、轉。
限期治理決定,按照管理許可權由相應的人民政府作出。
被責令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定期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治理進度,並如期完成治理任務。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檢查和驗收的情況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三十二條 根據本省環境質量狀況以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轄區和相鄰地區環境質量的要求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以及控制措施,報經上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凡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目標,造成鄰近地區環境污染加劇或者環境功能下降的,應當向鄰近地區支付補償費。
實行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排污單位必須執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其排污總量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
第三十三條 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應當繳納排污費;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應當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
排污費、超標准排污費,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徵收,地方財政專項管理,主要用於治理污染。
第三十四條 從國外、境外引進技術和設備,必須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禁止將列入國家控制名錄中的有毒、有害廢物從國外、境外轉移到本省處理、處置,防止污染轉移。
對於因特殊需要須進口廢物作為原料、能源或者進行再利用的,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程序進行申請、登記、審批、報驗。
第三十五條 有害廢物的收集、運輸、綜合利用、處理、處置必須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有害廢物的運輸轉移執行轉移報告單制度;有害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
禁止將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或者產生嚴重污染的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生產或者使用。
禁止為謀取自身經濟效益接受有毒、有害的物質和產生嚴重污染的設備。
嚴禁未經處理和許可向環境棄置、排放有害廢物,嚴禁將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混合收集、運輸、處理、處置。
第三十六條 產生放射性廢物的單位,必須嚴格管理放射性廢物,並按照有關規定將放射性廢物交由省放射性廢物管理機構集中收貯,不得自行處置。
第三十七條 產生雜訊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採取防治措施,將雜訊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以內。禁止在市區使用大功率廣播喇叭和廣播宣傳車;禁止在商業活動中採用高大聲響的辦法招徠顧客;禁止夜間從事雜訊超標的建築施工作業。
第三十八條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時報告本轄區內發生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事故。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以及處理工作,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
(二)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錯誤並造成損失的;
(三)拒絕現場檢查或者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四)拒報或者謊報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
(五)不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者超標准排污費的;
(六)引進不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設備和有毒、有害廢物的;
(七)不執行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
(八)轉移和接受產生嚴重污染生產設備的;
(九)興辦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項目的;
(十)不執行限制雜訊作業時間規定的;
(十一)長期以試生產為由排放污染物的;
(十二)無證或者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的;
(十三)擅自收集、運輸、處理、排放有毒、有害廢物或者放射性廢物以及放射源的;
(十四)違反本條例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四十一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以罰款。
第四十二條 對違反有關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法律、法規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三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和個體經營者,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四條 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決定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超過一萬元的,須經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設區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決定五萬元以下的罰款,超過五萬元的,須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決定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超過二十萬元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罰款許可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規定的罰沒收入全部上繳國庫。對單位的罰沒款,一律從其自有資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
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七條 造成土地、森林、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破壞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人身傷亡等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以及與環境保護有關部門的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
(1997年7月31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1997年7月31日公布施行)
決定
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具體情況,決定對《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和充實環境監理機構。環境監理機構必須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單位或者個人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二、將第三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限期治理決定,按照管理許可權由相應的人民政府作出。」
三、將第三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以及處理工作,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四、將第四十三條修改為:「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和個體經營者,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五、將第四十五條修改為:「本條例規定的罰沒收入全部上繳國庫。對單位的罰沒款,一律從其自有資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7月31日

D. 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 有文號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復固制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條: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對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分類管理。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E. 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的介紹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衛生、交通運輸、農業、公安等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F. 餐飲油煙污染維權法律依據有哪些

你可以 網路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條,查看下,讓後作為起訴依據,投訴到版環保局和權城管執法大隊,要求停業!
第八十一條
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
也可以要求工商和食葯局,依據此法規吊銷居民樓下餐飲的營業執照和食品衛生許可證,吊銷後,就屬於無證經營,可以取締關門!

G. 江蘇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的介紹

江蘇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是為了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內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容,促進社會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江蘇省實際,制定的條例。由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於2005年12月1日通過,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H. 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介紹

《南京市大氣抄污染防治條襲例》經2004年11月24日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制定,2005年3月31日江蘇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批准 ;根據2011年12月28日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通過,2012年1月12日江蘇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批準的《關於修改〈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第1次修正。該《條例》分總則,大氣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防治燃燒高污染燃料產生的大氣污染,防治揚塵污染,防治廢氣、油煙和惡臭污染,防治機動車船排放污染,污染事故處理,法律責任,附則9章56條,自2005年6月5日起施行。

I. 江蘇省環境保護有哪些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環境與資源保版護。具體的法權律法規:一、環境保護方面: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
2、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線保護條例、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3、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
4、江蘇省環境保護廳關於當前全省環境監測系統進一步做好服務經濟發展工作的通知
5、江蘇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6、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

J. 環境保護法中有沒有對餐飲業油煙排放做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條、第五十六條第四項 規定城市飲食服務業的經專營者,屬必須採取措施,防治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違者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是否造成污染可以從是否安裝油煙凈化裝置,以及油煙氣排放是否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准》來判斷,可見油煙氣污染的主管部門應為環保部門。
同時,具體情況也要具體分析,如果該飯店根本就沒有工商營業執照屬於無證無照經營的,工商部門應該首先予以取締,這樣處理比較快,具體條款見《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四條。
根據以上兩個法律、法規可見,如果是無證經營的,兩個部門都應當受理該投訴,誰不受理就屬行政不作為,參考《國務院信訪條例》哪個部門不受理要求書面的不予受理文書,然後行政復議或訴訟均可。如果是有證的飯店則肯定是環保部門處理。

熱點內容
2015年社會與法故事頻道視頻 發布:2025-07-08 02:46:47 瀏覽:265
賈廟法院 發布:2025-07-08 02:20:46 瀏覽:985
法治理念的引導功能 發布:2025-07-08 02:15:05 瀏覽:125
條約在行政法中的適用 發布:2025-07-08 02:15:04 瀏覽:598
丹麥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08 02:09:22 瀏覽:475
三方頂賬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2:08:41 瀏覽:504
甘肅省第二批法官入額 發布:2025-07-08 01:51:44 瀏覽:110
法律法規的ppt 發布:2025-07-08 01:50:06 瀏覽:269
什麼人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01:49:24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考試判斷題 發布:2025-07-08 01:47:47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