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高空扔物法規

高空扔物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27 00:18:51

『壹』 有關高空拋物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一章 物件損害責任

第八十五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回其擱置物、懸答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八十六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其他責任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其他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七條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貳』 關於高空墜物的法律規定

一、關於高空墜物法律規定有哪些?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四條規定
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1.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
共同危險行為,又稱准共同侵權行為。《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4條前段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
據此,共同危險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者財產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情況。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行為人都實施了行為,但無法辨別究竟是誰的行為造成了受害人的損失,因此屬於因果關系的推定問題。
而在高空拋物侵權責任中,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人實施了侵權行為,但這個人混雜在一定范圍(比如,整個建築物)的人群中,不知道究竟是誰實施了侵權行為。因此,高空拋物侵權是行為的推定,而不是因果關系的推定。
由於上述區別,高空拋物侵權行為不能等同於共同危險行為的處理。
2.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
將高空拋物侵權行為當作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來處理,是一些法院處理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時的基本思路。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是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此種情形下,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2)高空扔物法規擴展閱讀: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與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有如下不同:
高空拋物侵權行為所直接指向的是加害人的行為,即加害人從高空拋擲物品的行為;而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致人損害侵權行為所直接指向的是加害人所有或者管理的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
盡管《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6條將《民法通則》第126條的適用范圍擴展到道路、橋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構築物(第16條第1款第1項),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第16條第1款第2項),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第16條第1款第3項)等情形,但從第126條文義中明確規定責任主體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角度,尚不能將第126條擴張解釋到可以涵蓋加害人從高空拋擲物品的行為。
《法國民法典》第1384條第1款規定,任何人不僅對因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而且對應由其負責之人的行為或由其照管之物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法國民法典》這種關於一般侵權行為的三分法,被後世立法及學說所繼受。
高空墜物違反了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高樓中拋擲和墜落的物可能會致人受傷,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侵害他人利益,最重要的是這屬於社會的不文明現象,我們一定要避免這類不文明現象的出現,既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他人的安全著想,更是遵守法律法規的行為。
延伸閱讀:
高空墜物傷人的賠償標準是怎麼樣的?
高空墜物歸責原則是怎樣的
高空墜物責任怎麼認定

『叄』 高空拋物處罰標准

你好, 1、《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五條 建築物版、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權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八十七條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2、我國刑法雖然沒有專門規定高空拋物的罪名,但是對於以故意殺人、傷人為目的進行拋物的,有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或者是故意傷害罪。對於高空拋物過失致人死亡或者致人重傷的,也有可能構成過失致人死亡或者過失致人傷害罪。對於高空拋物行為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還可以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相關罪名追究刑事責任

『肆』 民事訴訟中高空拋物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關禁止高空拋物最新法律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內委員會第十二次會容議於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根據該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造成他人損害,如果能確定具體責任人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不能確定具體責任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侵權責任法》
第八十七條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熱點內容
名詞解釋行政法主體 發布:2025-07-08 05:13:11 瀏覽:2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 發布:2025-07-08 05:11:51 瀏覽:733
貴州松桃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7-08 05:11:38 瀏覽:984
民法典消費者權益的回應 發布:2025-07-08 05:01:13 瀏覽:677
合夥一人出資一人出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04:52:30 瀏覽:23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08 04:46:05 瀏覽:449
知識即道德 發布:2025-07-08 04:40:37 瀏覽:446
郭守傑經濟法2017網盤 發布:2025-07-08 04:36:25 瀏覽:478
外國行政訴訟法原則 發布:2025-07-08 04:26:55 瀏覽:18
司法行政管理科員 發布:2025-07-08 04:26:53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