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撫恤條例
⑴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的辦法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第一條 為做好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工作,激勵人民警察獻身公安事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國家有關優撫法規、政策,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民政機關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現行優撫法規、政策,根據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准確、及時辦理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事宜。
第三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負責人民警察傷亡撫恤的具體工作。
第四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要做好傷亡撫恤的信訪接待和政策宣傳工作。關心傷亡人民警察及其家屬的工作和生活,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
第五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對傷亡人民警察的有關材料,應當嚴格管理,詳細登記,按犧牲、病故、傷殘分類建立檔案,一人一檔,長期保存。 第六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死亡性質確定為:
(一)革命烈士;
(二)因公犧牲;
(三)病故。
第七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批准為革命烈士:
(一)因偵查刑事案件,制止現行犯罪,逮捕、追捕、看管犯罪分子,平息暴亂、騷亂,緊急處置重大治安事件壯烈犧牲的;
(二)在(一)款行為中負傷後因傷死亡或負傷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後,一年內因傷口復發死亡的;
(三)因維護社會治安,被歹徒或犯罪分子殺害或報復殺害的;
(四)為保衛或搶救人民生命、國家和集體財產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財產而犧牲的;
(五)因執行其他公安任務或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革命原則,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被犯罪分子殺害或被報復殺害的;
(六)死難情節特別突出,足為後人楷模的。
第八條 革命烈士的審批程序:
(一)由死者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查清死難情節,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並在徵求同級民政機關和上一級公安機關主管部門的意見後,向所在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寫出申請報告;民政機關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要認真審核上報的材料,必要時可在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對死者的死難情節等進行核實。
(二)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經研究認為符合革命烈士條件的,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廳、局提出初審意見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應及時將當地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革命烈士審批材料抄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政治工作部門。
(三)死難情節特別突出的,由民政部審批。
(四)對死難情節特殊、疑難的,各級民政、公安機關要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調查取證、審查結論工作。對於不符合革命烈士條件的,民政機關應及時通知死者所在單位。
第九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批准為因公犧牲:
(一)在執行任務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責任或無法抗拒的意外事故而死亡的;
(二)因戰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一年後因傷口復發而死亡的;
(三)因公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後傷口復發而死亡的;
(四)因患職業病 (參照衛生部、勞動人事部、財政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修訂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死亡的;
(五)在執行任務中因病猝然死亡的。
因醫療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犧牲對待。
第十條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審查批准,由發放一次性撫恤金的民政機關復核,實施監督。
第十一條 人民警察病故,其死亡性質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認定。
因人民內部矛盾自殺身亡,或非執行任務時遇意外事故死亡,按病故對待。
第十二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死亡性質和本人死亡時的工資收入,由持證明書的死亡人民警察家屬戶口所在地的民政機關計發一次性撫恤金。一次性撫恤金的標准為:
(一)革命烈士,40個月工資;
(二)因公犧牲人民警察,20個月工資;
(三)病故人民警察,10個月工資。
第十三條 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含死亡後追記、追認功勛)的人民警察死亡後,按以下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一)被國務院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 35%;
(二)被公安部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 30%;
(三)立一等功的,增發25%;
(四)立二等功的,增發15%;
(五)立三等功的,增發5%。
第十四條 人民警察死亡後,被批准為革命烈士,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其家屬可享受定期撫恤金。
(一)父、母、撫養人、夫、妻無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或雖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滿18周歲,或雖滿18周歲但因讀書或傷殘而無生活來源的;
(三)弟、妹未滿18周歲,且必須是依靠其生前供養的。
第十五條 革命烈士家屬是孤老、孤兒的,應增發定期撫恤金,其增發比例原則上不低於應享受定期撫恤金的20%。
領取定期撫恤金的對象戶口遷移時,應同時辦理定期撫恤金轉移手續。戶口遷出地的民政機關負責發給當年的定期撫恤金。戶口遷入地的民政機關憑轉移手續,按本地規定的定期撫恤金標准,從第二年1月起發放。
享受定期撫恤金的人員死亡,停發定期撫恤金,另外加發半年的定期撫恤金,作為喪葬補助費。
第十六條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或病故,符合人事部、財政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後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暫行規定》條件的,由所在單位發給其遺屬生活補助費。
第十七條 在公安工作中做出特殊貢獻的人民警察死亡後,除按規定享受以上撫恤外,可增發一次性特別撫恤金。
第十八條 《革命烈士證明書》、《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證明書》、《人民警察病故證明書》由民政部統一印製。證明書的管理,按民政部的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人民警察傷殘,按致殘性質分為:
(一)因戰致殘;
(二)因公致殘。
第二十條 人民警察在制止、偵查犯罪活動中,拘捕、追捕、看管犯罪分子,平息騷亂、暴亂,緊急處置重大治安事件行動中被犯罪分子致殘的,屬因戰致殘。
第二十一條 人民警察因公致殘的具體范圍是:
(一)在從事訓練、值勤等任務或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責任或無法抗拒的意外事故致殘;
(二)在維護社會治安,搶救、保護人民生命、國家和集體財產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財產中致殘;
(三)因患職業病致殘。
因醫療事故致殘,也按因公致殘對待。
第二十二條 傷殘等級根據喪失勞動能力及影響生活能力的程度確定。因戰、因公致殘的傷殘等級,分為特等、一等、二等甲級、二等乙級、三等甲級、三等乙級。確定傷殘等級的具體條件,按《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執行。
第二十三條 傷殘人民警察的殘情醫學鑒定,須在醫療終結後,由縣級以上民政機關指定的傷殘醫學鑒定小組作出;職業病的殘情醫學鑒定由省級民政機關指定的職業病鑒定部門作出。
第二十四條 評殘審批程序:
(一)本人向所在單位提出書面申請,說明致殘經過和殘情等情況;申請人所在單位審查後寫出證明材料連同本人傷殘檔案材料(包括原始證明、病歷和現場證人提供的證明材料等)、書面申請和本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著制式服裝)等一並報送縣級以上民政機關審查。
(二)民政機關審查後認為具備評殘資格的,通知本人到指定傷殘醫學鑒定小組作出殘情鑒定,並根據殘情鑒定,寫出綜合報告,填寫《傷殘等級審批表》和傷殘證件,連同本人申請、單位證明等有關材料,一並逐級報送上一級民政機關審批。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審查後認為符合評殘條件的,在《傷殘等級審批表》上簽署審批意見,加蓋印章,填好傷殘證件,加蓋鋼印,並通過縣級民政機關將傷殘證件發給本人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負責轉交本人。
不符合評殘條件的,民政機關應在《傷殘等級審批表》上註明理由,加蓋印章後,連同其他上報材料退回申請人戶口所在地的民政機關。
申請人所在單位應把評殘情況報告上一級公安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政治工作部門備案。
第二十五條 因戰、因公致殘,醫療終結三年內申請評殘的,有檔案記載和確切證明,殘情符合三等乙級(含)以上,可予評定傷殘等級;醫療終結三年後申請補辦評殘的,有檔案記載或確切證明,殘情符合二等乙級(含)以上,可予補辦評殘手續。
第二十六條 由於殘情變化,原傷殘等級與現殘情明顯不符的,應按規定調整傷殘等級。
第二十七條 傷殘證件的發放和管理:
(一)因戰、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評定傷殘等級後,發給由民政部統一印製的《人民警察傷殘撫恤證》。
(二)《人民警察傷殘撫恤證》是傷殘人民警察證明個人傷殘等級和享受撫恤的有效證件,要妥善保管,不得私自塗改、轉借或轉讓。
(三)傷殘證件因保管不善被損壞,當事人應及時報告發證的縣級民政機關。縣級民政機關審查後認為不能使用的,填寫《傷殘人員換證補證報批表》和新傷殘證件,連同本人申請及損壞的舊證一並逐級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換發。
(四)傷殘證件遺失,當事人應盡力查找,並及時報告發證的縣級民政機關。半年內查找不到,在本人登報聲明作廢後,由縣級民政機關填寫《傷殘人員換證補證報批表》和新傷殘證件,連同本人申請一並逐級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經批准後,重新編號,發放新證。
第二十八條 傷殘人民警察的撫恤:
(一)傷殘人民警察從評殘批准之日起計發傷殘保健金,並享受有關公(工)傷和撫恤待遇。
(二)生活不能自理、飲食起居確需人扶助的離休、退休的特等、一等傷殘人民警察可以享受護理費。
護理費標准按民政部、財政部的規定執行,由發放工資或離退休費的單位發放。
(三)傷殘人民警察傷口復發住院治療期間的伙食費、因傷口復發需要到外地治療或安裝假肢的差旅食宿費等,由所在單位按公(工)傷待遇辦理。
因傷需要配製輔助器械的,按民政部或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傷殘人民警察死亡後,根據有關規定,停發傷殘保健金和護理費,同時注銷證件,其家屬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因戰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一年內因傷口復發死亡的,按照革命烈士的撫恤規定,由民政機關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其家屬符合享受定期撫恤金條件的,可按規定領取定期撫恤金,並享受革命烈士家屬待遇。
(二)因戰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一年後因傷口復發死亡和因公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後因傷口復發死亡的,民政機關按因公犧牲標准,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遺屬生活補助費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給。
(三)傷殘人民警察因病死亡的,按所在單位病故人員的規定辦理,民政機關按病故人員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遺屬生活補助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給。
第三十條 傷殘撫恤關系轉移時,當年的傷殘保健金由遷出地民政機關發給,從第二年1月起由遷入地的民政機關發給。
第三十一條 傷殘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縣級以上民政機關注銷其傷殘證件,停止撫恤,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備案。
(一)死亡;
(二)出國定居;
(三)被判處徒刑期間、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間、被通緝期間。
第三十二條 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傷殘人民警察,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傷殘撫恤。 第三十三條 公安機關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鐵路、交通、民航、林業系統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按本辦法執行,其撫恤費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放。
第三十四條 公安機關邊防、消防、警衛等現役編制人民警察傷亡撫恤待遇,按《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對傷亡人民警察及其家屬的優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⑵ 民政部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傷亡撫恤如何辦理的通知
各省、抄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關於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公布施行後,一些省、市來函來電詢問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如何辦理。現作如下通知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戰因公負傷致殘,按照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及評殘辦法予以評殘。其評殘條件與范圍、傷殘撫恤(保健)金標准、補辦評殘手續和傷殘憮恤關系轉移等,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其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犧牲,符合批准為革命烈士條件的,按照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予以審批 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死亡性質的確定,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其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參照軍人死亡的撫恤標准發給(不享受現役軍人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者死亡時增發撫恤金的待遇),具體標準的計發,仍按照現行規定執行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公犧牲,需經縣級以上單位的組織或人事部門批准和縣、市、市轄區民政部門審核同意,按照規定發給《革命工作人員因公犧牲證明書》和一次性撫恤金
⑶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是否按照《人民警察撫恤優待法》進行家屬撫恤,同時可以享受社保工傷亡險嗎
不可以兼得。
人民警察參加工傷保險的,因公死亡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支付,其中,低於《人民警察優待撫恤辦法》的部分,由原渠道補足差額。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財政廳 民政廳
《關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桂人社發〔2017〕50號
五、工傷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由用人單位提供編制證明材料、公務員登記表或參公登記表,按規定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的,其工傷保險待遇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及相關政策的標准執行。
工傷職工同時符合其他相關公傷保障政策規定的,工(公)傷待遇不得重復享受。因工死亡的職工被認定為因公犧牲或者被授予烈士稱號的,工亡待遇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支付,低於國家對因公犧牲和烈士政策待遇規定的,由原渠道補足。
參加工傷保險後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並停發工資的,可以享受傷殘津貼。
工傷職工根據組織安排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之間流動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接收的用人單位承繼其工傷保險責任。
依照本通知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和本通知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⑷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傷亡撫 恤是怎樣規定的
(1)國家機關復工作人制員、人民警察因戰因公負傷致殘,按照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及評殘辦法予以評殘。其傷殘性質的認定和傷殘等級的評定標准、傷殘撫恤金標准、補辦評殘手續和傷殘撫恤關系轉移等,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傷殘撫恤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犧牲,批准為烈士的條件,參照《革命烈上褒揚條例》執行,按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審批;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公犧牲和病故的確定,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4)國家機關上作人員、人民警察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執行(小事受現役軍人訌功和獲得榮皆稱號者死亡時增發撫恤金待遇),具體計發標准,仍按照現行規定執行。
⑸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的介紹
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以公發〔1996〕18號印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該《辦法》分內總則、死容亡撫恤、傷殘撫恤、附則4章37條,自印發之日起執行。2014年4月30日,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等9部門印發《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民發〔2014〕101號)。該《辦法》第42條決定,廢止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頒布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⑹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其家屬有撫恤金嗎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的,可以要求申報烈士,按烈士家屬享受撫恤待遇。
根據《烈士褒揚條例》第十三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烈士遺屬,享受定期撫恤金:
(一)烈士的父母或者撫養人、配偶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或者收入水平低於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烈士的子女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因殘疾或者正在上學而無生活來源的;
(三)由烈士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因正在上學而無生活來源的。
符合前款規定條件享受定期撫恤金的烈士遺屬,由其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定期撫恤金領取證,憑證領取定期撫恤金。
根據《烈士褒揚條例》第十四條:
烈士生前的配偶再婚後繼續贍養烈士父母,繼續撫養烈士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由烈士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的,由其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參照烈士遺屬定期撫恤金的標准給予補助。
根據《烈士褒揚條例》第十五條:
定期撫恤金標准參照全國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確定。定期撫恤金的標准及其調整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烈士遺屬享受定期撫恤金後仍達不到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予以補助。
(6)警察撫恤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其死亡性質和死亡時的月工資標准(基本工資和警銜津貼),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標準是:
烈士、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根據《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十六條:
獲得榮譽稱號和立功(含死亡後追記、追認功勛)的人民警察死亡後,按以下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一)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35%;
(二)獲得中央政法機關及省級黨委、政府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30%;
(三)立一等功的,增發25%;
(四)立二等功的,增發15%;
(五)立三等功的,增發5%。
多次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按照其中最高等級獎勵的增發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離退休人民警察死亡,增發一次性撫恤金按上述規定執行。
根據《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十七條:
烈士的一次性撫恤金、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由頒發烈士證書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放;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一次性撫恤金、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政法機關發放。
根據《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十八條:
一次性撫恤金發給烈士、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沒有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的,發給未滿18周歲的兄弟姐妹和已滿18周歲但無生活費來源且由該人民警察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
⑺ 請幫我解釋下《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三十七條「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指的是哪些人,急求!
一個從事復警察工作,而且有二十制多年,榮獲30多本警察榮譽證書,為警察事業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雖然是工勤編,屬於「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毫無疑問,應該享受撫恤優待的待遇。不給辦就是對警察的侮辱,是非人性的,應該給予崇高的待遇。
⑻ 最新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第十條(四)在執行任務中或者在工作岡位因病猝然死亡,或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
第十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內確認為因公犧牲:
容(一)在執行任務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於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認定為因戰、因公致殘後因舊傷復發死亡的;
(三)因患職業病死亡的;
(四)在執行任務中或者在工作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醫療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人民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執行邊海防執勤或者執行搶險救災以外的其他任務中失蹤,經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犧牲對待。
⑼ 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傷亡撫恤如何辦理的通知
各省來、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自(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戰因公負傷致殘,按照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及評殘辦法予以評殘。其評殘條件與范圍、傷殘撫恤(保健)金標准、補辦評殘手續和傷殘撫恤關系轉移等,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其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犧牲,符合批准為革命烈士條件的,按照現行規定審批許可權予以審批。 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死亡性質的確定,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其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參照軍人死亡的撫恤標准發給(不享受現役軍人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者死亡時增發撫恤金的待遇),具體標準的計發,仍按照現行規定執行。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公犧牲,須經縣級以上單位的組織或人事部門批准和縣、市、市轄區民政部門審核同意,按照規定發給《革命工作人員因公犧牲證明書》和一次性撫恤金。
⑽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的通知
關於印發《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的通知
民發〔2014〕1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回民政廳(答局)、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教育廳(教委)、公安廳(局)、國家安全廳(局)、司法廳(局)、財政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教育局、公安局、國家安全局、司法局、監獄管理局、財務局、交通運輸局,天津市、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
現將《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民政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教育部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 司法部 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
201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