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中的和

法規中的和

發布時間: 2021-01-27 19:02:49

1. 如何理解法律規定中的「應當」和「必須」

"必須"、"應當"的理解,應該要把"可以"一起來講。
"可以"、"必須"、"應當",是法律版文書中常見權的用語,措辭的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一樣。
"可以",表示"許可'的意思。在法律規范中凡帶有'可以"的條文,從法律規范的角度說,是授杈性的規范。這種規范的特點是法律賦予公民、法人或國家機關以某種權利,實施與否由有關者自已決定。某種行為法律規定可以為,也就同時允許可以不為。這要由被授權者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
"必須'和'可以"正好相反。帶有'必須"的法律條文,在法律規范中屬於義務性的規范,規定的是一種責任。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將所有的情況都加以考慮了,沒有例外和特殊,必須一律執行。
"應當',在法律規范中的意義比較復雜,難以用權利義務的概念來表達。我國法律中的"應當'雖然很近似於"必須",但和'必須'相比,是一種原則性的規定,或者說是一般性的要求。因此就允許在執行中有一定的靈活性,允許特殊和例外的存在。那種把"應當"和"必須'混為一談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2. 法律中應當和可以之間的區別

法律中應當和可以之間的區別如下:

1、法律權利不同。法律中「應當」條款規定的法律主體的義務,如果違反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可以」表述的是法律主體的權利,是否作出一定的法律行為,由法律主體自主決定,不論其最終選擇的是允許范圍內的何種行為,都將得到法律的認可、保護。

2、法律形式不同。在法條中大部分是以法律規則形式出現的,應當與可以實際上就是法理上的強制性規則與授權性規則。 在刑法行政法上的應當與可以是最多的。其中又以刑法上的最為突出。 刑法大篇幅的法條規定了應當如何,可以如何。

3、法律效力不同。在法律用語中,應當的效力比可以高。所謂應當,是法定的必須如此,如果不如此就是違法,行為效力會受到影響。所謂可以,是授權性的規定,基本上可以等同於「有權」。

因此,如果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應當怎麼樣,那麼法官在具體操作中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常識進行適當的判斷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決的。

(2)法規中的和擴展閱讀:

法律語言規范示例

和,以及,或者

「和」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無主次之分,互換位置後在語法意義上不會發生意思變化,但是在法律表述中應當根據句子成分的重要性、邏輯關系或者用語習慣排序。

示例1: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示例2:較大的車站、機場、港口、高等院校和賓館應當設置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郵政營業場所。

「以及」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有主次之分,前者為主,後者為次,前後位置不宜互換。

示例1:開庭應當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當事人約定不公開的除外。

示例2: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採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葯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或者」表示一種選擇關系,一般只指其所連接的成分中的某一部分。

示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政府網-《立法技術規范(試行)(一)》

法律語言學研究網-關於「應當」一詞的立法建議

3. 行政法規中的應當和可以有什麼區別

一般說來,在法律條文中,「可以」與「應當」是具有明顯區別的。所謂「可以」,是授權性規定,基本上「可以」等同於「有權」怎樣做;所謂「應當」,是義務性規定,是法定的必須如此;是命令性的指引要求,要求人們「為」一定行為,如果「不為」就是違法,因而具有「強制性」。

先看看下面兩個法律條文:

(1)《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五條第三項:

承運人明知是煙草專賣品而為無准運證的單位、個人運輸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運輸的煙草專賣品價值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罰款。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在條文(1)中,對承運人沒收違法所得後,是否處以罰款,由煙草專賣管理部門根據違法人員的違法情節自由裁量,可以罰也可以不罰。而在條文(2)中,「行政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則意味著行政機關在告知與不告知之間沒有裁量權,只要作出的處罰符合聽證標准,行政機關就必須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如果不告知當事人這一點,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就不成立。可見,「可以」與「應當」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4. 法規條例中的條和款怎麼區分

一、區分

1、組成

(1)法律規范的「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

(2)「款」是「條」的組成部分。「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

2、適用

(1)法律規范條文的適用:一個法條只有一款的,應當直接適用該法條,不應稱作該條第一款;一個法條有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應當適用到款。

(2)「款」的適用: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

二、對於書寫

關於條、引用款的數目的書寫應使用中文,不能使用阿拉伯數字。如《立法法》第十條、《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不能寫成《立法法》第10條、《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2款。

三、法律條款項目區分意義

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的法律條款項目區分。意義是在執法活動中正確使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四、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一條 法律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編、章、節、條、款、項、目。

編、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法律標題的題注應當載明制定機關、通過日期。經過修改的法律,應當依次載明修改機關、修改日期。

(4)法規中的和擴展閱讀:

法律中的條款項目:

法律是由編、章、節、條、款、項、目構成。

一部法律根據《立法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一般由編、章、節、條、款、項、目組成。編、章、節是對法條的歸類。所以,在使用法律時只需引用到條、款、項、目即可,無需指出該條所在的編、章、節。

因此,弄懂法律規范中條、款、項、目的含義,在執法活動中正確使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5. 法規與現實的對全中是什麼意思

法律是人們的日常行為規范,法就是規定社會生活中的主體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行為規范。
所以法律就是現實中所謂的對。

6. 如果我在論文中需要經常引用法律法規中的條文和一些規章里的規定,會不會被論文檢測系統判定為抄襲啊

1、如果是引用,在引用標號後,不要輕易使用句號,如果寫了句號,句號後面的就是剽竊了(盡管自已認為是引用),所以,引用沒有結束前,盡量使用分號。有些人將引用的上標放在了句號後面,這是不對的,應該在句號之前。

2、可以將文字轉換為表格,將表格邊框隱藏。

3、如果你看的外文的多,由外文自己翻譯過來引用的,個人認為,不需要章節附註,就可以當做自己的,因為查重的資料庫只是字元的匹配,無法做到中文和英文的匹配。

(6)法規中的和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制定本辦法。

1:向學位授予單位申請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所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和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 (統稱為學位論文),出現本辦法所列作假情形的,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處理。

2:本辦法所稱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包括下列情形:

(一) 購買、出售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買賣的;

(二) 由他人代寫、為他人代寫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代寫的;

(三) 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的;

(四) 偽造數據的;

(五)有其他嚴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

3:學位申請人員應當恪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

4:指導教師應當對學位申請人員進行學術道德、學術規范教育,對其學位論文研究和撰寫過程予以指導,對學位論文是否由其獨立完成進行審查。

5:學位授予單位應當加強學術誠信建設,健全學位論文審查制度,明確責任、規范程序,審核學位論文的真實性、原創性。

6:學位申請人員的學位論文出現購買、由他人代寫、剽竊或者偽造數據等作假情形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取消其學位申請資格;

已經獲得學位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依法撤銷其學位,並注銷學位證書。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或者撤銷學位的處理決定應當向社會公布。從做出處理決定之日起至少3年內,各學位授予單位不得再接受其學位申請。

7. 在環境監測中標准,規范和法規之間怎麼理解

看你按什麼標准執行,常用的是gb50325-2010,其中規定是,50平方米以下,取一個檢測點,50~100平米取2個檢測點,100~500平米,取3個檢測點,500~1000平米,5個檢測點,1000~3000平米,6個監測點,大於3000,每1000平米不少於3個。知道這個了,然後,取點數不能少於,總平米數的5%,和總房間數的5%,且不能少於3間,100個房間,5%就是5間,然後再看其各種面積房間的數量,還有滿足面積的檢測點數量,才能知道要抽檢多少個點!

8. 法規條例中的條和款怎麼區分

「款」是「條」的組成部分。法律規范的「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 「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
法律規范條文的適用,一個法條只有一款的,應當直接適用該法條,不應稱作該條第一款。一個法條有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應當適用到款。關於條的數目的書寫應使用中文,如《立法法》第十條。不能使用阿拉伯數字,不能寫成《立法法》第10條。至少在2000年《立法法》施行以後不能使用。
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
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關於引用款時的數目的書寫一般應當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數字。如《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不寫作《立法法》第五十四條第2款。
拓展資料
一、「條」
1.條的概念
法律規范的「條」,又稱「法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如食品安全法有104個法條組成。法律規范的「條」,是法律規范對某一個具體法律問題的完整規定。
2.條的書寫
一般來講,條的數目的書寫應使用中文,如《食品安全法》第七條。
執法活動中,對一個涉法問題作出決定時,可能要適用多個法條。
二、「款」
1.款的概念。
「款」是「條」的組成部分。在一般情況下,每一款都是一個獨立的內容或是對其前一款內容的補充表述。
2.款的表現形式。
「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不冠以數字以排列其順序。
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
3.關於款的數目的書寫。
款的數目的書寫一般應當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數字。
4.款的適用
款一般可以獨立適用,如《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一個法條有兩款或者兩款以上的,應當適用到款。一個法條只有一款的,應當直接適用該法條,不應稱作該條第一款,如:《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條
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在引用時,就應該寫作「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條」,而不是「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條第一款」。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條、款、項,目順序的通知》,如果某一條下面沒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幾項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只有(一)(二)等十一項,就不要寫「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而直接寫「第二十八條第(一)項」。
參考鏈接 網路
法律條文中的條款項目的區分

9. 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和法的概念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規則是明確的法律法規的規范行條文有規范意義。
法律原則是法律的目標和宗旨具有指內導意義。容
法律概念是就莫一個問題的法律的界定。
司法實踐中,原則知道規則,規則應以原則為基礎。同時在法律適用上應當窮盡規則才能適用原則,除非個案平衡否則明確的適用規則具有法律的可預測性。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主席令 發布:2025-07-09 10:42:44 瀏覽:639
給別人證明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9 10:42:10 瀏覽:324
番禺區人民法院立案庭電話 發布:2025-07-09 10:32:50 瀏覽:5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年度注冊登記表 發布:2025-07-09 10:29:28 瀏覽:936
刑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 發布:2025-07-09 10:28:42 瀏覽:587
高等院校精品課程教材企業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09 10:25:10 瀏覽:457
新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7-09 10:17:09 瀏覽:643
羅湖法院鍾法官電話 發布:2025-07-09 10:15:36 瀏覽:62
遞狀子法院 發布:2025-07-09 10:15:24 瀏覽:271
鹽城法律援助在線 發布:2025-07-09 10:13:20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