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別人氣病了該追究什麼法律責任
❶ 跟別人吵架,把別人氣病了承擔民事賠償嗎
不用承擔,除非在公開場合,對當事人進行侮辱性的謾罵,促使對方造成了不良回的社會影響,答對方可以以侵犯名譽權進行維權。
或者你明知對方患有較嚴重疾病,如心臟病等疾病,仍然刺激對方。
這兩方面都很困難。
因為法律只維護正常人理解和能預知的權益,普通人是不會因為吵架生氣而住院的,不知道具體情況,只能做簡單回答。
❷ 氣死人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沒什麼法律責任,除非你是知道他有這個病想把他氣死的,或者把他氣病,那你責任可就大了。
❸ 說話把人氣死追究什麼法律責任
那就是看你怎麼氣,人身攻擊就算.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讀這個故事時,我們的思維一直定格在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周公瑾的心胸狹窄上,從來也沒有考慮過,諸葛亮的惡意傷害與周公瑾的千古冤屈,「氣死人」真的不負法律責任嗎?
不一定不負法律責任,但也未必都負法律責任,這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我個人認為,根據行為人者的主觀心裡狀態,可以將氣死人的行為分為四種情形:第一,行為人者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很正常的說話,因為對方自己比較激動,導致了死亡;第二,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比如說吵架,行為人說了一些使受害人生氣的話,這些話可能只是比較輕微的話,結果卻把對方一下子氣死了;第三,行為人主觀上是惡意的,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敢激動,或者心胸過於狹窄,故意找碴刺激他,讓他激動犯病,以達到懲罰他的目的;第四,行為人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於是設計幾個方案,最終把他氣死。對於第一種情形,因為氣人者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對於第二種情形要作具體分析,雙方吵架、鬥嘴的環境、用語的激烈程度的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比如說,雙方在公眾場合,氣人者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恐怕就要負刑事責任了。如果雙方並不在公共場合,但行為人在從事不正當的行為時,與人發生爭執,並惡語傷人,使受害方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民事賠償責任。如2000年8月的一天,天津某公民的鄰居用電鑽鑽東西,噪音特別大。因該公民的父有心臟病,其母遂前去勸阻,建議其稍停一會兒,不料這一青年不聽勸阻,反而破口大罵,該公民的父聞訊趕去,也遭其辱罵,最後竟因生氣導致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在本案中,行為人用電鑽鑽東西產生很大雜訊,影響了居民的休息,本身已構成侵權,再加上不聽勸阻,顯然主觀是有過錯的,而且有嚴重的侵害後果,必須要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對於第三種情形,
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為了懲治對方,採用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對方,造成對方死亡的,可以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如果採用其他方式刺激對方,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的,
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對於第四種情形,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在客觀上實施了殺人的行為,盡管這種殺人的行為不是暴力,也沒有使用凶器,但這種行為只要能夠必然地引起被害人的死亡,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此刻,氣死人恐怕是要償命的。
❹ 問:我跟別人吵架,把別人氣死,氣出病來!我應負法律責任嗎是什麼法哪一條
需要做法醫鑒定,需要鑒定兩個有沒因果關系。
❺ 被別人氣成精神病,那個氣人的人用負法律責任嗎
如果那個人的氣人行為構成侮辱或誹謗,民事方面可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刑事方面可提起自訴,追究其刑事責任。
❻ 和別人吵架對方氣的心臟病負法律責任嗎
你與他爭吵引發他心臟病發只是一個誘因 在法律上有這樣的案例 好像是應該承擔責任版 但是承擔是權主要責任還是次要責任的 認定界限是不明確的 要是你在執行你公司派給你的某項任務的時候應該屬於一種職務行為 在承擔上面公司應該幫你承擔一部分責任或是全部責任
你這樣的情況你可以起訴他 他已經侵犯了你的隱私權 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告 還可以起訴至當地的 法院要去停止侵害
❼ 吵架氣出病來了,有責任嗎
同1樓。不知情,無惡意,不負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說不準,要看具體情況。 下面的案例和點評有參考價值。 氣死人負多大法律責任? 作者:本報記者 王淇 (2008年9月5日) 新聞回放 北京一男子「罵死人」被判賠償2.2萬元 核心提示:北京兩人發生口角,一男子因被辱罵氣不過,「心臟病猝死」。法院判決罵人者賠償死者2.2萬元。 由於被認為將村民楊先生「罵死」,王先生被告上法庭。北京市二中院透露,法院終審駁回了王先生的上訴,維持一審法院作出其賠償死者楊先生家屬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共計2.2萬余元的判決。 經法院查明,楊先生與王先生種植的蔬菜大棚相鄰,雙方因生活瑣事曾產生過矛盾,王先生經常對楊進行辱罵。去年12月1日早7時許,楊先生在自家大棚幹活時,王先生又前來辱罵,楊准備到村委會評理時摔倒,被送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經當地衛生院確診,楊先生死亡原因為「心臟病猝死」。 去年12月,楊先生的家屬起訴到一審法院,要求王先生給付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撫慰金共計7.8萬余元。王先生辯稱,自己沒罵楊,雙方也沒吵架,楊的死亡與自己沒有關系,不同意賠償。 但法院調取了公安機關的訊問筆錄,其中王先生的妻子承認,事發時王對楊進行了辱罵。 一審判決後,王先生不服,提出上訴。二中院審理後,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 (據《京華時報》9月2日報道) 本期嘉賓:張立剛 遼寧正時律師事務所律師 孫金寶 遼寧金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點題A:未必都要負責任 在網上檢索了一下,發現在多起「氣死人」案件中,辱罵者都被判賠償,有的甚至被判刑。是不是說只要發生類似事件,辱罵者就一定要擔責? 張:我覺得未必,首先要看說話的內容和性質,有些人說氣話,未必就是想「氣死人」。比如在乘空調公交車的時候,外面很冷,一個人因為自己暈車要把窗戶打開,另外一個人死活不讓他打開。如果要打開窗戶的人有心臟病,結果氣死了,這樣的情況下,不打開窗戶的人負不負責任?我認為他可以不負責任,因為他的要求是正當的。第二要看說話的對象,如果是一個公眾人物,別的人把你的隱私揭露出來了,讓你感到很氣憤甚至氣死,說氣話的人要承擔責任嗎?比如柯林頓當美國總統時,人們把他的隱私揭露出來了,這也是很氣人的,那些記者和檢察官要不要承擔責任?我認為不要。 點題B:可能構成殺人罪 但還是判賠的居多,俗話說,「氣死人(或『罵死人』)不償命」,這意味著賠點錢就可以「買單」走人? 張:「罵死人」不是殺人,肯定不承擔殺人的責任,但並不見得不承擔法律責任。「罵死人」可分兩種情況,如果是以侮辱和誹謗的形式來「氣死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另外在精神損害賠償中,侮辱和誹謗又是侵犯名譽權的侵權責任。如果「氣死人」,一旦能證明侮辱、誹謗情節嚴重,就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了。 孫:也許有可能構成殺人罪。具體來說,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心裡狀態的不同,「氣死人」的行為要承擔的責任也不同。比如說吵架,行為人說了一些使受害人生氣的話,結果卻把對方一下子氣死了,行為人要負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主觀故意,如果行為人是惡意的,明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能激動或心胸過於狹窄,故意找茬兒刺激他,使其犯病,以達到懲罰目的。這里行為人目的是懲治對方,並以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了對方,致其死亡,就可以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蓄謀殺人,行為人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人,設計重重方案,最終把他氣死。那麼可以肯定行為人有殺人的故意,又實施了具體(氣人)的行為,盡管不是暴力,也沒使用凶器,但足以必然的引起被害人死亡,就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氣死人恐怕是要償命的。 當然,從法律上看,追究辱罵者的刑事責任非常嚴格,定責的關鍵還要看證據,一般還是適用民法。 點題C:賠多少挺復雜 在「氣死人」案件中「一般適用於民法」,那作為死者家屬可以要求哪些賠償?賠多少合適? 孫:民法中一般適用過錯原則,主要是看辱罵者是否存在過錯。如果死者家屬能夠證實辱罵行為與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辱罵者需要承擔賠償醫療費、喪葬費、精神撫慰金等民事責任。 如果不能證明二者之間存在一定關聯性,鑒於「罵死人」屬於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情況,在雙方對死亡後果均不存在過錯的情況下,法院可依據公平原則要求辱罵者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但辱罵者在這種情況下無須賠償精神損失。 至於賠償責任的大小,主要是看罵人致死的過錯程度,辱罵行為對死因所佔比例。法院可根據具體情節確定賠償數額。 張:如果確實導致了死亡的結果,作為死者的繼承人有權要求兩種賠償,一種是物質的賠償,一種是精神的賠償,一般體現為精神損害賠償。但受害人的繼承人有沒有權索賠,這是比較復雜的問題,理論上爭議也比較大。另外,人的生命是無價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如果他死亡了,損失多大是算不清楚的,有很多問題。如果不是「氣死人」,只是造成人生病了,這個賠償很容易解決,恰恰就是確實把人氣死了,問題還要復雜一些。 點題D:被「氣死」算不算「意外傷害」? 記得前兩年有一起比較特殊的「氣死人」案件:李某於2005年6月因心肌梗塞入住醫院,之前他購買了一份某人壽保險公司的意外傷害保險,保額10萬。2006年7,李某病情穩定準備出院,卻因關燈瑣事與同室患者發生爭執以至生氣而突然死亡。李某兒子即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而保險公司認為李某的死亡不屬保險責任,拒絕給付保險金。兩位律師認為,是否可以看成是「意外傷害」? 孫:單從這起案例介紹的情況,應該不構成保險條款中所指的意外事故。意外傷害保險有幾個必要條件:外來的、突發的、劇烈的、出乎意料的。有人從一幢大樓旁邊走過,大樓倒了,把他砸死了,這就是意外傷害。劇烈是指什麼呢?如果大樓慢慢倒,一小時後才倒,他就是不躲,這是傷害,但不是意外。在此案中,導致被保險人死亡的決定因素的是身體因素,如果換一個人,施加同樣的氣憤程度,不一定死亡。所以被保險人被氣死是心臟病所致,不屬意外傷害,讓保險公司承擔意外傷害責任也顯得有點勉強。 張:我倒認為可以著重保險公司的義務,可能是保險公司的告知義務履行得不夠,或者根本就沒有履行。格式合同如果對方有要求,就必須作出解釋,但遺憾的是,李某的兒子恐怕根本沒有提出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我個人覺得,應該傾向於投保人。因為保險公司有告知的義務卻沒有盡到,從社會公平的角度,讓保險公司賠償是有道理的。就目前我國的規定和多數國家的做法來說,在雙方履行告知義務的時候,法律上規定了責任免除條款,如果沒有告知的話,責任免除是無效的。 【本報提醒】遭受辱罵如何維權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罵死人」屬於特殊情況,但「罵人」很常見。對於這種情況當事人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呢? 我國法律對此有相關規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的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因此如果只是一般辱罵情況,被罵者可以先向對方提出口頭警告;如果對方置之不理,則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狀告對方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人格尊嚴權,要求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如果對方多次對自己進行辱罵,使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在查實後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對辱罵者進行治安處罰,即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❽ 如果把一個人氣病了,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惡語傷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導致他人死亡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受專害人的心胸狹屬窄,除了受害人有過錯的以外,行為人事要負法律責任的。
如是在公共場合,行為人可能構成了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本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單位。
❾ 把人家氣的精神病犯了,要負法律責任嗎
原則上,需要負一定的法律責任。
這樣的案例需要醫療鑒定和具體案情分析內。
1.對方有精神病容史,但在與你發生矛盾時已經康復。
2.目前精神病復發與你們之間的矛盾是否有直接或間接關系?
3.是否是真得精神病復發?
老百姓常說「把人氣瘋了」,或許就是這種情況吧。當然,還有看這個「氣」是如何作為的?
如果是你的行為無意間招惹對方生氣而復發了精神病,這個是不負責任的。因為,你在做事時並不能具體知曉周圍的人哪個有精神病史。
如果是你們二人直接發生矛盾,且你是故意用言語或行為氣他,那麼你需要負主要責任,但不是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