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醉酒駕車且逃逸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

醉酒駕車且逃逸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2 11:29:23

㈠ 酒後駕車肇事逃逸的法律責任

如果交警部門認定你朋友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那麼,你朋友已經涉嫌交通肇事罪,應負回刑事和民答事責任。建議積極依法賠償,爭得受害人諒解,爭取從輕處罰。建議盡快委託律師介入,到看守所會見你朋友,為他提供法律幫助。
依據法律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㈡ 醉酒駕車致死並逃逸相關處罰的法律及處理辦法有拿些

醉酒駕車致死並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具體情況,根據《刑法》第內133條的規定死亡一容或重傷三人以上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醉酒、致死只是一種情節,會加重他的刑法。交通肇事罪:違法交通運輸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重傷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這是一個過失犯罪。

㈢ 醉酒駕駛肇事逃逸具體會怎麼進行處理

醉駕加肇事逃逸,警方主要依據造成後果處理。

醉駕已經涉嫌危險駕駛罪,判處拘役;如果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或者重傷肇事逃逸就涉嫌交通肇事罪,應當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機可能無責任或只有部分責任,但如果逃逸,導致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司機就要負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

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賠償費用少則幾千塊,多則上萬元甚至於幾十萬元,如肇事車輛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發生交通事故後,賠償時,保險公司有先予支付的義務。但如果肇事車輛逃逸,按《保險合同》約定,保險公司就不再承擔保險責任,車主要承擔全部的賠償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規定,對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司機,不論其造成交通事故後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都將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㈣ 酒後駕駛 肇事逃逸應受到什麼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二十二、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五十、本修正案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二條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4)醉酒駕車且逃逸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情節。交通肇事後逃逸,並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將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如果因逃逸致使人死亡的,將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

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將對其終生不得重新獲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記入全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㈤ 醉駕並肇事逃逸的怎麼處罰

屬於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且情節特別惡劣,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終身不得取得駕駛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定: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5)醉酒駕車且逃逸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醉駕逃逸和普通交通肇事逃逸處罰的區別:

1、交通肇事逃逸,即使致人死亡,判例中最高的刑罰是有期徒刑15年;而一旦發現是酒駕肇事致人死亡,有可能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該罪最高刑罰是無期徒刑或死刑。

2、醉駕肇事逃逸處罰。醉酒駕駛,並造成一死一傷,不排除有可能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判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根據《關於醉酒駕車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意見》規定,行為人明知酒後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

特別是在肇事後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發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應依法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㈥ 醉酒駕車肇事逃逸 同車人該負如何法律責任

同車人如無指使、強令駕駛員逃逸的情況,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由駕駛員承擔相應的違法責任。
一、交通事故逃逸的處理
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行為,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做如下處理:
1.對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到2000元罰款,可以並處15以下拘留.
2.對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沒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由公安機關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3.對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並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由公安機關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並終生不得重新領取機動車駕駛證.
二、交通事故逃逸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
第一百零一條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機動車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試行)》
第十三條 對肇事逃逸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處以2000元以下罰款,並處15日以下行政拘留,記12分;保險公司按規定應於次年上浮逃逸車輛保險費。

㈦ 酒後駕駛肇事逃逸怎麼處罰 怎麼賠償

處罰內容如下:

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7)醉酒駕車且逃逸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條例規定;

1、肇事後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2、吊銷駕駛證,兩年內不準申領駕駛證;

3、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據刑法規定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情況下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處罰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關於酒後駕車的最新解釋是:飲酒後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重大交通事故是前提,構成犯罪是統稱。這是刑法修訂後給予執法者自由裁量的重要改變。這里沒有講「肇事」,就是將酒後、醉駕從交通肇事罪中否認出來,排除了「交通肇事過失犯罪」。所謂構成犯罪是以行為人主觀構成和客觀結果論的詮釋。

參考資料:網路-刑法

參考資料: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㈧ 酒後駕車並且肇事逃逸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一、交通事故逃逸的處理
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行為,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做如下處理:
1.對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到2000元罰款,可以並處15以下拘留.
2.對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沒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由公安機關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3.對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並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外,由公安機關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並終生不得重新領取機動車駕駛證.

二、交通事故逃逸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
第一百零一條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機動車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試行)》
第十三條 對肇事逃逸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處以2000元以下罰款,並處15日以下行政拘留,記12分;保險公司按規定應於次年上浮逃逸車輛保險費。

㈨ 醉酒駕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責任怎麼處罰

為保障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依法懲處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維護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偵查、起訴、審判實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出台了一個《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意見中明確了: 1、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血液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屬於醉酒駕駛機動車,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以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
前款規定的「道路」「機動車」,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
2、醉酒駕駛機動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1)造成交通事故且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達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駕駛的;
(4)駕駛載有乘客的營運機動車的;
(5)有嚴重超員、超載或者超速駕駛,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使用偽造或者變造的機動車牌證等嚴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的;
(6)逃避公安機關依法檢查,或者拒絕、阻礙公安機關依法檢查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後駕駛機動車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追究的;
(8)其他可以從重處罰的情形。

㈩ 醉酒駕車撞人逃逸,同車人員需要負什麼責任

需要承擔部分得連帶責任。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條第3款規定,任何人不得強迫內、指使容、縱容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

同車人如果知道司機喝酒,都可以預見到酒駕的嚴重後果,不加制止甚至縱容,屬於間接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應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

如果同車人沒有支配酒駕司機,同車人沒有責任。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然後再按照責任比例承擔。等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後才能確定雙方的責任。



(10)醉酒駕車且逃逸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同桌的酒友和同車人何種情況下擔責?

1、強迫性勸酒,或在對方已告知自己要開車,仍勸其喝酒;

2、明知司機已喝酒,卻沒有徹底勸阻,「徹底勸阻是指得知酒駕後立即報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規定,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熱點內容
化妝品代理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3 14:40:58 瀏覽:122
新婚姻法婚前還原房產分配 發布:2025-10-03 14:40:46 瀏覽:970
最新法官等級 發布:2025-10-03 14:39:30 瀏覽:474
我國食品行政法規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10-03 14:33:21 瀏覽:181
規章制度意識提高 發布:2025-10-03 14:29:15 瀏覽:800
東昌法院網 發布:2025-10-03 14:15:39 瀏覽:219
舟山郭行舟宴請法官 發布:2025-10-03 14:14:53 瀏覽:995
行政法規不可以制定什麼 發布:2025-10-03 14:13:04 瀏覽:402
加強農村法治思考 發布:2025-10-03 14:13:03 瀏覽:287
有關釣魚法規 發布:2025-10-03 14:11:40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