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法律知識書
『壹』 給我推薦寫有權威的法律書籍
1、最權威的是法律條文,但是你非法律專業的,直接看條文太枯燥,結合案例才能理解透徹,運用在實踐中。
2、法律出版社和法制出版社的不錯。
3、買2008年以後出版的,2007年勞動合同法 勞動調解仲裁法這些沒有出來,內容不全
4、具體挑選看書的體例,法條、案例、分析都有的實戰書籍,對你幫助比較大。
『貳』 學習法律必讀的幾本書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經典著作(岳運生推薦)
1、《歷史深處的憂慮——近距離看美國》——林達
一本美籍華人寫的關於美國社會的故事性書籍,讓人感覺在美國,法律就是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這本書里,作者以獨特又敏銳的洞察力,結合血肉豐滿的生動案例,輔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向我們全面、細致、客觀的展示了一幅美國民主政治體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畫卷,矯正了一些人們從看電影大片中產生的想當然的常識性的錯誤,令人獲益匪淺。
2、《政法筆記》——馮象
本書可以說是馮象的「案例」隨筆,是旨在提供一種真正的「普法文章」。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筆記》所做的,即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的一種特定社會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與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蘇力
朱蘇力的著作,往往從身邊日常慣見的「俗話、俗語或俗事」出發,分析出令人驚嘆的學術意義來。本書亦是如此,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觀點、看法或認為想當然的東西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盡管有時候我們不一定同意蘇力的觀點,但是他對問題的態度、對觀點的論證過程、特別是他獨特的敘述方式,足以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感覺到知識的愉悅。
4、《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蘇力
在傳統與變革之爭中,人們往往以外在的現象為准則判斷優劣,而忽視其本質根源。在對西方法律的移植過程中,人們也往往只由於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榮,而沒有看到他們的本土資源。從而使我們開始彷徨,於是我們開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結果是「把『現代法制』看作一個有待於明天實現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視為存在於今天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現實------從而我們面臨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實現和現實的不甘妥協之間的兩難困境」(趙曉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蘇力用一種新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困境以期尋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一書並非純粹性的學術著作,而是美國大學法學院的法理學教材,這對我們了解西方法理學、西方的法學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寫編排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了解,因此這本書介紹給大家其意義要比純粹性學術著作更大,是能啟發法學思維的一本好書。
6、《正義論》——羅爾斯
正義論是一部學術內容豐富、思辨難度頗大的著作。它集羅爾斯思想之大成,把羅爾斯十多年來所發表的論文中表達的思想發展成為一個嚴密的條理一貫的體系──即一種繼承西方契約論的傳統,試圖代替現行功利主義的、有關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理論。它不僅反映了西方學術界20年來爭論的主要問題,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會的內在矛盾,為讀者思考正義問題提供了極好的文獻。
7、《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
本書雖囿於時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學著作中,可稱之為具有獨特風格的網路全書,也是西方法學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鳩與其以前的法律學者主要滿足於對法律條文的解釋不一樣,他力圖從法律以外,從歷史、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從社會的進步去探求這種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規律,並從法律與其他事物的普遍聯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實質,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鄉土中國》》——費孝通
這本書雖然是社會學入門級讀物,卻有著深厚的理論素養作為支撐;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鄉土濃濃的氣息,沒有了讓人忘而卻步的拗口難懂的理論術語,讀後確有萬條萬縷瞭然在胸的豁然開朗感。
9《論犯罪與刑罰》——貝卡利亞
《論犯罪與刑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犯罪與刑罰原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也是一部震動了全世界的經典之作。該書深刻地揭露了舊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義本質,依據人性論和功利主義的哲學觀點分析了犯罪與刑罰的基本特徵,明確提出了後來為現代刑法制度所確認的三大刑法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和刑罰人道化原則;並且呼籲廢除刑訊和死刑,實行無罪推定。
10《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梁治平
本書是作者的第一部論文集。作者追隨法儒孟德斯,而力圖推陳出新,以「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的原則,以奠定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礎。這些文章曾經以其銳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風而引人矚目,不但令眾多外行一窺法理堂奧,因得以親近法律,同時也使法律學子領略了法律寫作的另一種樣式,耳目為之一新。
(岳運生,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市律師協會規章制度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青年律師聯誼會副主席、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法律咨詢專家。)
說明:本文出處我忘了,在網上應該很容易搜到,此處擅自轉載敬請著作權人諒解
『叄』 想找幾本關於法律知識的書
朋友,如果你只是想對法律有所了解,想知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該怎麼辦,我覺得你光版看法條就行,法權條十分的詳細,但是我覺得普通人都沒那個耐心,太枯燥……
如果你認真的把法律當做學問,可以看一些大陸法系的著作,我國基本是以大陸法系為準的,裡面你可以見識到很多原則性的東西,比如「買賣不破租賃 」這就是羅馬法里的原則,這方面我推薦看看北大教授朱蘇力的書,比較通俗,而且符合國情
希望能幫到你!
『肆』 有關法律常識的書籍!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3.馮象 《政法筆記》
4.楊立新《楊立新品百案》
5.林來梵《憲法學講義》: 此老師原是浙大的,現在在清華,這本書是他的課堂講錄,保留了很多口語的成分,風趣幽默,深入淺出,而且並沒有單單販賣自己的學術觀點,而是綜合了許多別家的看法,比較全面。
6.韓大元《1954年憲法與新中國憲政》 :考索了很多憲法早期的線索,非常值得一讀,對理解我國憲法早期框架是個不錯的選擇。
7.高銘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此公一生極為牛逼,學術水平一般,但絕對是刑法學領域國內的「大佬」。從第一稿到第五十多稿,他幾乎參加了刑法制訂的全部過程,而且從第二十三稿開始,他就是刑法修訂辦公室的負責人.
8.陳瑞華《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 : 田文昌、陳瑞華對話錄》:對話錄使得本書極為好讀,一位是一線律師,一位是刑法學學者,使得本書兼具了實用性和學理性,對很多具體問題給出了非常符合中國實情的回答,比教科書的照本宣科好上很多。
9.陳興良《口授刑法學》:也是上課講錄,口語體比較活潑,但主要是他一家之言,刑法構成要素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講得,對其他學說的關照有限。
『伍』 法律基礎知識的書籍推薦
我的建議是如果學問感興趣可以先讀《民法學原理》(張俊浩主編)。
如果想搞明專白法學基礎知屬識,以備萬一之需,不如從法條學起。先讀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吧。如果抓不住要領,可以參考《行政法學新論》(應松年),主要是由有行政工作經驗的人編寫,很有借鑒意義。
法理學我個人認為不必下太多功夫,教材重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稍重。外國著作如《法律帝國》(德沃金)等里中國現實太遠。只對理論研究有用。
刑法可以試試讀案例,趣味性強對個人也有幫助。
太專業的法律如國際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商法(公司、證券、票據、破產、海商、保險)有興趣就讀一讀,沒有的話就先放一放。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值得每個人學學,建議除了法條,讀一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吳景明)。
在適當的時候學一下婚姻法、繼承法,法條簡單不必閱讀什麼參考書,但相關的司法解釋很重要。
『陸』 學法律有什麼好書值得推薦一下的
我是學法律的,中國的法律不會說把精華集中在哪幾本書里,給你總結幾點吧: 1.首先要看看法條,但是不要全部記法條,只要有重要的法條記下來就可以了. 2.法律以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為基礎,以法理做總結,法理學也即法律的道理,你要先讀法理學,然後多看看民法吧,自學來說還是學些比較實用的好,然後就看你喜歡什麼類的了,自己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多看案例。可以買一些案例書看 4,中央12台是經濟與法頻道,可以多看看,簡單易懂介紹法律,我自己還看得比較多。 5.一些好的網站, http://site..com/list/24falv.htm ,你平時可以多上網看看。 先去買本法律綜合法條 然後介紹法理學的書:張文顯的,沈宗靈的都可以,你要自己先去書店看看自己選擇。民法學,我覺得余延滿的可以,但不知道適合你不,王利明,江平教授的也可以,你可以自己選。 總之不是別人說什麼書就適合你的,先多看法條,然後去挑書。 下面是楊立新教授說的學法的一些經驗 第一,要堅持信念,持之以恆。 對一件事物的恆心,來源於對這件事物的興趣和信念。如果你對這件事物真正地感興趣,把它作為自己畢生要堅持的信念,你就會對它持之以恆,而決不會半途而廢。我對民法的研究和學習就是有這樣的信念。我自從走進了民法的這個殿堂之後,就一直將它作為我畢生的追求,以畢生的精力做好民法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形成自己對民法的理解和看法。正是由於這種決心和信念,20多年來,我始終堅持不渝,不敢稍有鬆懈,時時激勵自己,完成自己的畢生追求。現在,我從機關退下來,到學校專門作民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就可以集中全部精力研究民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給自己確定的任務。對此,我堅定不移,無怨無悔。 第二,要突出重點,集中突破。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自己學習和研究更是這樣,不可能對所有的專業問題都一下子解決,必須選擇重點問題,確定自己研究的重點。從這個重點問題入手,深入開發,深入研究,全面掌握,在重點問題上有所發現,有所成就,有突破性的進展。這樣,既對自己的學習和研究起到鼓勵作用,同時,也會使自己對專業問題一個一個地打好基礎,最終形成自己的深厚專業修養。 我的體會正是這樣。20多年來,我始終抓住侵權行為法的學習和研究不放,對這個專業的每一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突破的進展。不管再研究什麼問題,對侵權行為法的問題都不放棄,始終不渝,不斷地更新知識,深化研究的成果。這樣,就保持著自己對這個專業問題的獨到見解,保持自己的學術地位。 第三,要由點及面,不斷深化。 知識是無窮的,任何人都不能全面地理解社會,理解世界。一個人在法律學習中,不能學會全部法律部門的專業知識,而只能對某一個部門法的問題有所見解。但是,知識面和研究的范圍不能過於偏狹。一是專業研究的面不能太窄,如果僅僅就是對一個狹窄的專業問題有研究,對整個的專業問題缺乏研究,那麼這個研究就不會做到融會貫通。因此,要把自己研究的專業適當擴大,起碼在自己的大的專業中能夠全面掌握。否則,就會眼界不寬,看問題不準確。二是基礎知識要寬,對更多的問題不一定要都有研究,但是對起碼的知識要懂,使自己在正常的研究中,不至於犯常識性的錯誤。 在突出重點研究的時候,要掌握「由點到面」的研究和學習方法,突破的點要窄,容易取得成果。在取得初步的成果以後,要及時擴展研究的范圍,在更大的范圍上展開研究,擴展研究的成果。這就是「專才」向「通才」發展。當然,這個「通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通才,因為實際上並不可能有這種通才。 第四,要全面掌握信息,搞好選題。 一個人進行學習和研究,有一個最大的局限,就是完全靠自己對一個專業問題的理解進行,這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偏差,弄得不準,學習、研究就會走入歧途,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毫無收獲。對於一般的學習而言,這樣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畢竟都是給自己學習的,掌握了什麼知識都是有用的。但是,對於研究而言,就不行了。如果前人已經研究過了的東西,大家都有共同見解的問題,你並不知道,還在那裡孜孜不倦地研究,等到最後一看,大家對這個問題早都解決了,這之前的研究就白費了,因而前功盡棄。
『柒』 請推薦幾本法律常識方面的書籍
我的建議是如果學問感興趣可以先讀《民法學原理》(張俊浩主編)回。
如果想搞明白法學答基礎知識,以備萬一之需,不如從法條學起。先讀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吧。如果抓不住要領,可以參考《行政法學新論》(應松年),主要是由有行政工作經驗的人編寫,很有借鑒意義。
法理學我個人認為不必下太多功夫,教材重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稍重。外國著作如《法律帝國》(德沃金)等里中國現實太遠。只對理論研究有用。
刑法可以試試讀案例,趣味性強對個人也有幫助。
太專業的法律如國際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商法(公司、證券、票據、破產、海商、保險)有興趣就讀一讀,沒有的話就先放一放。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值得每個人學學,建議除了法條,讀一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吳景明)。
在適當的時候學一下婚姻法、繼承法,法條簡單不必閱讀什麼參考書,但相關的司法解釋很重要。
『捌』 想提高法律素養,增強法律知識,請推薦幾本法律書籍!
如果你已經通過了司法考試,可以看一些和法律相關的書籍,如最新刑事訴訟法、物權法、法理學教程、民法總論等,最好是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書籍。
『玖』 推薦比較常用的一些法律書籍,想學習相關法律,好保護自己。
如果你是個公民,應該知道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學習民法通則,當權益專受到不法侵害時屬,知道該如何保護。
如果你是個勞動者,看勞動方面法律法規,維護自己勞動者應有權益。
如果你是個經營者,還要學習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避免經營失誤給單位造成損失,才能保住飯碗。
如果你是個大老闆,應該知道更廣泛的法律知識,或考慮聘請企業法律顧問,避免法律風險。
如果你是個富翁,你應該學習物權法、繼承法等,保護好你的財產不受侵犯,並盡早確定你的財產分配方案,立好遺囑,人難免有個三長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