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借錢擔保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借錢擔保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2-03 13:40:43

1. 貸款人不還錢,擔保人會負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內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容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所以在為他人進行擔保時,必須小心謹慎,別因為某個細節的疏忽讓自己負債累累。

2. 借錢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有期限嗎

民間借貸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期限因擔保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區別。

一、版一般保證

1、有約權定保證期間的從約定;

2、無約定的,按照《擔保法》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二、連帶責任保證

1、有約定保證期間的從約定;

2、無約定的,按照《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3. 民間借貸擔保人承擔什麼責任

擔保人所付的來法律責任分源為兩種:
一、一般保證責任。其所付的責任是,在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擔保人要為其承擔該責任,即清償到期債務。
二、連帶保證責任。其所付的責任是,當債務以到清償期,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或保證人償還債務。
當保證為一般保證時,保證人有先訴抗辯權,即保證人在債權人未就債務人的財產申請強制執行或執行擔保物權未果前,拒絕債權人的請求償還的權利。連帶保證人沒有這種權利。

4. 民事借貸擔保人要負那些法律責任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擔保,民事借貸擔保人分為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只要擔保合同中沒有說」在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代為償還」就都是連帶保證.

什麼是一般保證?債務人在什麼情況下才算「不能履行債務」?
一般保證是保證方式的一種。是指保證人為他人債務提供保證時,和債權人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才承擔保證責任。所謂「不能履行債務」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的主合同糾紛經過了人民法院的審判或者仲裁機關的仲裁,並且人民法院依法對債務人的財產執行後,仍然不能清償債務時,保證人才對未受清償的部分承擔保證責任。對於沒有依法對主合同糾紛進行訴訟或者仲裁,或者雖然經訴訟或者仲裁但並未對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的,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則有權拒絕承擔保證責任。一般保證人享有的這項拒絕履行債務的權利就是先訴抗辯權。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就可以在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時提出抗辯,要求債權人先對主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仲裁並就其財產實行強制執行,在債權人已依法對主債務人的財產申請執行後仍不能清償債務時,保證人才履行其保證責任。

什麼是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是一種責任較重的保證方式。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保證的,為連帶責任保證。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既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履行債務。比如,甲向乙借10萬元,由丙作保證人,並明確承擔連帶責任。到了還款期後,甲由於種種原因未能還款,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債權人乙既可以直接要求甲還款,也可以直接要求丙承擔還款的責任,丙對於乙的要求不能拒絕。

5. 朋友借錢幫他做擔保人要承擔哪些責任

連帶還款責任,如果他人無法履行還款義務,就需要你朋友來履行。

6. 民間借貸擔保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1、民事責任: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連帶責任: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3、擔保責任: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

(6)借錢擔保人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第90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公平、自願、合法是民法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任何民事活動都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對於他人提出的借款要求,出借人務必首先考慮對方的信用程度和償還能力,同時,要問明對方的借款用途,決定當借不當借。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賭博、走私、詐騙、買賣毒品或販賣槍支等非法活動而仍借款的,則屬於違法借貸,其借貸關系不受法律保護。

出借人不但得不到債權,而且還要依據有關法律予以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甚至追究其刑事責任。此外,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必須是出於自願,根據法律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願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7. 民間借貸,擔保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分析如下:

一、保證人提供擔保有兩種方式

1、一般保證,即當借款期限屆滿後,經法院審判或仲裁委員會的仲裁,並經依法強制執行,借款人仍不能返還借款時,出借人才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2、連帶保證,《擔保法》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即當借款期限屆滿後,無論借款人有無能力歸還借款,出借人既可以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返還借款的保證責任。當然,在連帶保證的情況下,出借人可以同時把借款人和保證人起訴到法院,要求借款人承擔還款責任並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借款合同或保證合同中,如果當事人沒有明確約定是一般保證的,即為連帶保證。

二、同一借款合同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保證人

在同一借款合同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保證人時,如果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了各自的保證份額,各保證人可以按照各自的保證份額責任保證責任;如果沒有約定各自的保證份額,各保證人要承擔連帶責任。在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情況下,出借人既可以要求所有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也可以要求其中一個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三、保證人提供保證責任的期限

當事人可以在借款合同或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期限,如果沒有約定保證期限,出借人只能在借款期限屆滿之日起6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超過6個月的,保證人將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如果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借款本息還清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借款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

(7)借錢擔保人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而非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1]年息36%內受國家法律保護,超過36%無效。

民間借貸作為一種資源豐富、操作簡捷靈便的融資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銀行信貸資金不足的矛盾,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顯而易見,民間借貸的隨意性、風險性容易造成諸多社會問題。向私人借錢,大多是在半公開甚至秘密進行的資金交易,借貸雙方僅靠所謂的信譽維持,借貸手續不完備,缺乏擔保抵押,無可靠的法律保障,一旦遇到情況變化,極易引發糾紛乃至刑事犯罪。由此看來,民間借貸也必須規范運作,逐步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資料來源:網路:民間借貸

8. 民間借貸擔保人的責任是什麼

所謂被擔保債務,法律上而言就是擔保所指向的對象。比如張三向銀行專借款1萬元,那屬么,張三對銀行就有1萬元的債務,張三找到李四做擔保,李四保證張三按期向銀行償還這1萬元債務,否則承擔連帶責任,在這個例子中,張三應當向銀行償還1萬元的債務就是被擔保債務。2、關於「保證債務的免除不影響被擔保債務的存在,被擔保債務的免除則使保證債務消滅」的理解。根據民法原理,因擔保關系而形成的債權屬於從債權,被擔保的債權屬於主債權,從債權從屬於主債權,主債權的效力狀態直接影響從債權的效力狀態,而從債權的效力狀態不影響主債權的效力狀態。仍以剛才說的例子為例,張三對銀行負有1萬元的債務,從銀行的角度而言,銀行對張三享有1萬元的債權,這個債權是主債權;而李四為主債權所設的擔保而形成的債權為從債權,如果借款合同無效,那麼保證合同自然無效,如果保證合同無效,不影響借款合同的效力,即張三仍應向銀行償還1萬元。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條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債權人需要以擔保方式保障其債權實現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設定擔保。本法規定的擔保方式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

熱點內容
法治政府創新 發布:2025-10-03 08:21:38 瀏覽:3
森林公園立法調研 發布:2025-10-03 08:14:27 瀏覽:180
司法局平安建設 發布:2025-10-03 08:07:40 瀏覽:973
怎樣去記住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3 07:57:03 瀏覽:472
經濟法看哪個老師 發布:2025-10-03 07:56:36 瀏覽:505
2013中級經濟法電子書 發布:2025-10-03 07:47:12 瀏覽:92
在校生適用勞動法之探析 發布:2025-10-03 07:46:28 瀏覽:557
17歲法律責任有哪些 發布:2025-10-03 07:42:57 瀏覽:549
民法總則是什麼 發布:2025-10-03 07:37:19 瀏覽:798
水庫管理法規 發布:2025-10-03 07:35:53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