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在校生適用勞動法之探析

在校生適用勞動法之探析

發布時間: 2025-10-03 07:46:28

㈠ 關於合同法論文

探析勞動者的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權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勞動法》是勞工人權之法,是促進經濟與社會全面進步之法,但《勞動法》隨著社會的發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勞動法》本身也有爭議的地方。本文針對勞動者的辭職自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權展開論述,首先分析了關於此項自由規定的第31條的立法理論基礎,然後著重解析理論界與實踐中適用第31條的問題與缺陷,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勞動法第31條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 勞工保護,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權,預告期,「棄權條款」

我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一般情形,具有重要意義,即「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此條文字體現的立法精神,理論界與實務界多給予很高的贊賞。但是,法律的功能不僅是要進行權利宣言,更要追求權利實現。由於《勞動法》第31條規定的內容過於籠統,理解上有歧義,適用多有不便。為此,很有深入分析的必要。

第一部分 《勞動法》第31條的理論基礎

一、勞動法立法意義

法律中每個條文的理論基礎都離不開整體的理論基礎,對於《勞動法》而言,它體現的理念很多,基本的是勞動者的人權保護以及以社會為本位的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進步兩方面,我國《勞動法》的立法宗旨要適應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的國情以及與國際社會勞動保護的接軌。市場經濟中,勞動力是一種不同於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在運用民法經濟法來規范勞動力市場,以保持勞動力市場與整個市場體系相統一的同時,還必須針對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在勞動立法規定勞動力市場的特殊規則,以保護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合法權益,維護勞動力市場的運行秩序。概括地講,我國勞動法的意義有:(1)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勞動及社會保障體制改革。(2)合理配置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3)維護勞動者基本人權。(4)解決勞動爭議,保障社會安定團結。(5)積極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⑴

二、《勞動法》第31條立法意義

從宏觀的角度把握了勞動法制的意義後,針對本文所要論述的勞動法31條規定,我們便可作進一步的思考,此條實際規定了勞動者的辭職自由,因為不管從推動勞動效率、還是經濟發展、還是勞工保護方面看都有理論上的意義,而且直接體現勞動者的擇業自由,是擇業自由的擴大化處理。

1、人權保護方面。此條規定充分映射了現代勞動立法的理念-保護勞工。現代勞動法誕生於19世紀的「工廠立法」⑵,勞動法的發展史和工人階級斗爭,都可以充分印證勞動法保護勞工的正義追求。我國《勞動法》第31條雖僅為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單項規定,卻使勞動者獲得了充分的職業選擇自由,保障了勞動者的獨立地位,也是對弱者地位的有利救濟,可以說,《勞動法》第31條的規定不僅是勞動自由的法律保障,更使勞動者人格獨立和意志自由的法律表現。⑶

2、經濟發展方面。此條規定有利於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最大價值。勞動力資源是人力資源,使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力。最優配置勞動力的最佳手段是市場,是勞動力流動的最佳方式,勞動法是建立維護勞動力市場的重要制度工具。使人盡其能,按勞分配,使勞動者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激勵勞動者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從客觀上看,一種資源的組合未必是最優的,需要不斷地調整;從主觀上看,勞動者出於興趣、愛好、專業,待遇等考慮,認定現有的單位和職業不適合於自己時,其工作積極性和效率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也需要實現新的選擇。勞動者享有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自由,就可以積極主動地調整資源的組合方式,為實現新的更優的組合提供了可能。

3、憲政方面。此條規定也體現了我國憲法中表明的有關勞動方面的原則,憲法是根本大法,規定了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因此憲法必然對勞動法起決定性影響。由於勞動關系與勞動制度體現了社會經濟制度的特點,勞動性質反映了不同社會制度的本質,所以憲法對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也規定得比較詳細和具體。根據憲法,此條規定了國家促進就業的原則,也體現了國家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更有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原則。人權理論和人權保障運動的影響,是勞動立法得以興起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勞動法在一定意義上是對人權保護的落實。
第二部分《勞動法》第31條的解釋與評析

一、理論界爭議的問題

1.《勞動法》第31條是授權條款還是義務條款?

一般而言,授權條款在表述上通常使用「可以」、「能夠」、「有權」等法律用語;義務條款則通常使用「應當」、「必須」、「不得」等詞語。據此斷定,第31條的規定是義務性條款。但若對第31條進行整體解釋和目的解釋,就會發現,本條還是一個授權條款。理由是,「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情形,而這種情形並非指第32條規定的特殊解除有特定的使用條件(即在程序上只需隨時通知,無需提前通知)。從《勞動法》整個內容來考察,也找不到第31條適用的具體情形。基於此,第31條的前半段「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不單純是事實陳述,實際上也是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授權,確立了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獨立情形。勞動部1994年發布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也解釋為:「本條規定了勞動者的辭職權」。⑷那麼有一個問題不能迴避:提前解約,究竟是勞動者的權利還是義務?如果認為提前解約是勞動者享有的權利,這對用人單位無疑是不公平的,這會導致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條款只能約束用人單位而無法約束勞動者的現象發生,致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勞動者在合同期限內可以隨意解除合同,這將使企業時常面臨著高級客戶經理及技術人才流失的威脅。相反,如果認為不得提前解約是勞動者的義務,那麼,該義務將與《勞動法》規定的權利相違背。⑸我國《勞動法》第31條作為「混合條款」,融權利授予和義務施加於一體,表述方式上不甚妥切,授權內容過於模糊,易造成誤解。

2.「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是程序還是條件?

《勞動法》第31條規定的「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是程序還是條件?直到今天,對這個問題仍沒有明確的答案,有待法律明確規定。
需要的話,請追問。

㈡ 張曉陽的發表論文情況

1 張曉陽 獨撰 《電子契約與傳統法律的沖突與協調》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02年第4期
2 張曉陽 獨撰 《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民法現代性與制度現代化 2002年第12期
3 張曉陽 獨撰 《隱私權研究》 吉林省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年第4期
4 張曉陽 合撰第二 《優先購買權的法律性質兼論有限購買權在未來民法典中的地位》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4年第4期
5 張曉陽 獨撰 《地方民事立法探析》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6 張曉陽 獨撰 《隱私權保護的立法完善》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7 張曉陽 獨撰 《優先購買的民法典定位》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8 張曉陽 獨撰 《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現代化》 當代中國法學前沿問題研究 2004年12月第一版
9 張曉陽 獨撰 《未成年人侵害行為的損害賠償》 中國家庭教育 2005年第3期
10張曉陽 第一作者 《居住權制度的立法必要性研究》 法律適用 2005年第12期
11張曉陽 第一作者 《論我國地役權制度的立法選擇》 行政與法 2005年第12期
12 張曉陽 獨撰 《勞動者的預告辭職權》 當代法學 2006年第3期
13 陽 第一作者 《現代勞動法中雇員違約責任的弱化》 行政與法 2006年第10期
14 陽 獨撰 《時間在法律上的意義》 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年第4期 省級

㈢ 請推薦幾個新穎的法律論文題目給我

1 「郎顧之爭」的法律分析
2 論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問題
3 論民事糾紛證明責任
4 論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與完善
5 論民事訴訟的處分原則
6 論名譽權的損害及其法律責任
7 人民陪審制度問題研究
8 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
9 論網路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10 國有企業MBO的法律分析
11 論證券市場的誠信建設
12 論網路世界「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13 論我國破產制度的完善
14 我國信託業發展的法律環境探討
15 信託關系當事人法律地位探析
16 締約過失責任的認定與處理
17 電信互聯互通的法律思考
18 對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重構研究
19 各國信託業比較研究
20 關於刑訊逼供的理性思考
21 合法壟斷芻議
22 互聯網域名搶注的法律思考
23 環境民事侵權的規則與救濟
24 計算機軟體最終用戶法律責任探討
25 家庭暴力問題淺析
26 建立中國憲法法院—探析與重構
27 論保險代位權
28 論辯訴交易制度在中國的建立
29 論表見代理
30 論不安抗辯與預期違約
31 論不當得利之請求權
32 論沉默權制度
33 論程序正義
34 論馳名商標的保護
35 論馳名商標與域名保護爭議中的沖突與解決
36 論大陸法對清末法制形成的影響
37 論代位執行
38 論單身女性生育權
39 論單位犯罪主體及其處罰
40 論當代中國法律文化傳統的重塑
41 論締約過失責任
42 論動產抵押權的效力
43 論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公司中的應用
44 論法律解釋
45 論法律行為在法律關系中的意義
46 論非法人組織
47 論非法證據
48 論夫妻財產制度
49 論腐敗與法制監督
50 論婦女權益保障
51 論格式合同及其規制
52 論根本違約、情勢變更與合同解除
53 論公民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54 論公司法注冊資本制度的完善—以一種價值比較之角度
55 論公司合並
56 論公益訴訟
57 論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
58 論共同犯罪
59 論共有知識產權
60 論國際私法中的當事人意思自治
61 論國際直接投資之國際法調整
62 論國民待遇不構成WTO體系的基本原則
63 論合同的撤消權
64 論合同的效力
65 論合同無效
66 論合同詐騙罪
67 論環境法的公眾參與原則
68 論環境法制建設
69 論緩刑制度的適用
70 論迴避制度
71 論會計信息失真及其法律責任
72 論婚內強奸的認定
73 論貨物貿易中的國民待遇適用標准
74 論計算機軟體的知識產權保護

熱點內容
民法典19條 發布:2025-10-03 09:57:52 瀏覽:483
08年後新勞動法 發布:2025-10-03 09:53:37 瀏覽:69
政策法律法規的區別與聯系 發布:2025-10-03 09:31:35 瀏覽:985
2015合同法司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10-03 09:07:25 瀏覽:263
文鼎律師 發布:2025-10-03 08:49:45 瀏覽:204
原子能法立法工作座談會召開 發布:2025-10-03 08:44:42 瀏覽:521
法律知識競賽心得體會 發布:2025-10-03 08:44:39 瀏覽:103
2014年7月深圳實施法規 發布:2025-10-03 08:29:03 瀏覽:715
何為法治 發布:2025-10-03 08:28:25 瀏覽:686
貨款欠條該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3 08:23:13 瀏覽: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