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追究第三人法律責任

追究第三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3 22:11:47

❶ 撤銷權惡意第三人應承擔什麼責任

您好:惡意第三人承擔的責任
(一)第三人單獨承擔責任
第三人獨自承擔其侵害行為對債權人的債權造成的損害而引發的侵權責任。該責任承擔類型的特徵在於對債權人債權造成的損害,債務人沒有過錯,過錯僅存在於第三人一方。若第三人故意侵害合同債權,同時也給債務人的利益帶來了損害,債務人亦可基於第三人的侵權行為向其主張損害賠償。因為第三人不是債權、債務關系的當事人,所以債權人不能要求債務人承擔不履行債務的責任,而只能請求第三人負全部侵權責任。此時,由於債務人對損害的發生缺乏主觀上的過錯,若讓其承擔責任則顯失公平。
(二)第三人和債務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人和債務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是因為他們的共同侵權行為對債權人之債權造成損害而引發的侵權責任。對於債權人債權的損害,第三人和債務人存在共同過錯,構成共同侵權。「共同過錯是債務人和第三人應向債權人負連帶責任的基礎。」這種情況主要指的是第三人與債務人惡意串通,共同侵害債權人利益。
此時的債權人享有兩個請求權:一是違約請求權,另一個是侵權上的請求權,債權人可以做出選擇。如果債權人請求債務人承擔侵權責任,那麼債務人和第三人就應該承擔連帶的侵權責任;但如果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那債務人和第三人是否構成連帶責任呢?筆者認為,債務人和第三人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因為侵權行為和合同行為不同,如果債權人選擇債務人承擔因其違約而帶來的不利後果,那麼就不能再按照侵權行為追究其責任了。
(三)第三人和債務人分別承擔責任
第三人實施了侵害債權的行為,與此同時,債務人對該侵害債權結果也有一定的過錯,但是只是因為其過錯或是過失,而並非故意,則此時債務人不應承擔侵權責任而只因承擔違約責任,第三人對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第三人的侵害行為只要沒有導致債務人徹底違約,而且債務人是因為自身得原因而不能徹底履行債務,那麼債務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造成的債權人的損害應由第三人與債務人按照各自過錯程度的大小分別承擔相應的責任。
上述內容是撤銷權惡意第三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惡意第三人具體應該承擔哪些責任還要看具體的實際情況,人民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裁定惡意第三人所應承擔的責任的。大家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貪圖小便宜協助別人轉移財產,本來債權債務關系沒有第三人的事情,結果過後反而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❷ 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民訴中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的第三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地位相當於原告,如果敗訴,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能是原告可能是被告,如果其所在的被告一方敗訴,則會承擔責任。

(2)追究第三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了三種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情形:

1、受訴人民法院對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者賠償等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有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2、人民法院在審理產品質量糾紛案件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已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者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3、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意義在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是非,簡化訴訟程序,有效利用審判資源,防止人民法院對同一事實作出互相矛盾的判決。

❸ 如何追究第三者責任

(三)損害事實:是配偶身份利益受到損害的事實。損害事實的存在與否是第三者應否承擔迫害賠償責任的根據。由於第三者和過錯方配偶結合,共同侵犯無過錯配偶的身份權,使合法的婚姻關系受到破壞,配偶的身份利益受到損害,而且由於忠實義務的違反,破壞了配偶身份的純正和夫妻感情的專一。這些都將給無過錯方配偶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和情感傷害,為恢復這些損害,還可能造成一些輔助性的財產損失。但精神損害的確定,實際上應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具體的個體實際產生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創傷。如果某些個體因道德觀、價值觀的變化而對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的行為採取超然的態度,自不存在損害的事實。相應地,也不能請求損害賠償,但如果其確因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行為採取超然的態度,自不存在損害的事實。響應地,也不能請求損害賠償,但如果其確因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行為而遭受精神痛苦和創傷則應考慮另一因素,即社會的一般觀念,如果整個社會都因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和「進化」而將第三者看得與吃飯、穿衣一般平常。而獨極個別人因心理極脆弱或精神之不健全等因素而產生傷害,則內因才是原因,外因只是條件,此時不能請求對方承擔賠償責任。從這一方面看以侵權責任規范第三者,並無法律道德主義之嫌,因為它已實際上容許了多種道德觀的存在,而只是以損害為標准確定責任。(一)因果關系:即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的行為與無過錯方配偶所受的精神痛苦和情感傷害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其精神損害是由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行為直接造成,而並非由於文中所述心理脆弱或精神不健全等自身因素所致。這也是考慮責任存在與否的重要困素。(二)相關問題: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侵權致無過錯方配偶損害的賠償主要是精神損害賠償。由其配偶身份利益受損而致精神痛苦或情感傷害。考慮賠償額時應根據受害人精神損害程度、加害人主觀過錯和加害人經濟負擔能力等一般方法,由法官裁定賠償金額。對於因恢復損害而致的輔助性財產損失,應由受害人舉證,據實賠償。關於賠償義務主體,有不同說法。有人以為,既可以是第三者與過錯配偶任何一方,也可以是雙方,應依受害人請求而定。但筆者以為,第三者與過錯配偶結合起來實施一個侵權行為,這個行為中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能成立的。因此,他們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在民事訴訟中,由於其訴訟標的同一,因此他們必須共同參加訴訟,作為共同被告。即使原告只起訴其中一方,人民法院也應當依職權追加另一方共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否則既不利於案件事實的查清,也不利於賠償責任的公平分配。關於起訴時間,從理論上說是不應該限制在離婚時提起的。在其遭受損害之後,其就應當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但如果如此規定的話,將使許多感情尚未破裂的夫妻不著國補救其婚姻而是對簿公堂,往往促使著婚姻的完全破裂。若雙方對離婚尚未達成一致,又要再起訴。既不利於當事人又增加人民法院的工作負擔。而且,在夫妻財產制多採取婚後所得共同制的情況下,損害賠償金的給付也成問題。因此,建議規定侵權之訴應於離婚訴訟之時或其後提起。五、關於新婚姻法新婚姻法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並規定因重婚和與他人同居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向誰請求賠償?新婚姻法未明文規定。但司法解釋規定賠償主體為離婚訴訟當事人中過錯方配偶,因此排除了追究第三者民事責任的可能性。司法實踐中,我們無疑應當遵循司法解釋的規定,但對於規定本身的合理性尚可進行探討。筆者以為,理論的創設不是為理論而理論,其從根本上是為社會生活服務的。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和發展而創立並修正的。在現實中針對特定的社會現象,應採用何種理論及以此理論為根據而制定的規定進行規范,應根本上取決於社會現象的現實狀況。「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純理論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講,理論上,我們可以選擇契約理論,以過錯方不履行因婚姻成立而產生的人身契約義務為由,而強制其承擔違約責任並不追究第三者責任。但我們也可以根據侵權理論,認定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實施共同侵權行為,而責令雙方承擔相應的公家權責任。甚至基於契約理論也可引進第三人積極侵害債權理論而追究第三者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理論上,我們可以選擇契約理論,以過錯方不履行因婚姻成立而產生的人身契約義務為由,而強制其承擔違約責任並不追究第三者責任。但我們也可以根據侵權理論,認定第三者與過錯方配偶實施共同侵權行為,而責令雙方承擔相應的公家權責任。甚至基於契約理論了可引進第三人積極侵害債權理論而追究第三者責任。但在實踐中,我們應根據社會生活的現實決定採用何種理論,或至少交由當事人自己選擇。上文已述及當前第三者的泛濫及道德調整的無力,及因此而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如果僅規定追究過錯配偶責任而暗地縱容第三者的存在,顯然不足以維護當事人權益,不利於社會關系的協調,也不利於社會生活的穩定。第三者從一夫一妻制產生以來就沒有消失過,並且各國都存在。但現代各國的態度是不一致的,為何對於同一問題會有如此不同的觀點,這是因為各國的婚姻家庭觀念不同,各國的現狀也不同。各國只能根據自己的國情、「時情」制定自己的法律,解決自己的現實問題。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家本位的觀念,已積沉成為民族的特徵,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我們的立法也應尊重這一國情,和現代第三者泛濫的時代背景,來規范人們的生活而不宜盲目追趕所謂世界潮流,或害怕「開歷史倒車」。

❹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嗎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可以另行追究第三人的責任。

❺ 被告第三人

不需要代替法官給他們分賠償責任!
原告要做的就是算好自己主張的賠償金額即可。賠償責任的劃分在開庭時兩被告會自己提出來,法官也會判的。

❻ 起訴時,對於一方當事人,不要求其承擔法律責任,是否可以將其列為第三人

說的太少 不能判斷
第三人的情況挺多的 真是說不清楚 要是想打官司 就問律師吧 ~我們這些版理論實踐權用起來更費勁~
不過經常發生的情況是 要是對方是一些人 那你不告其中的一個人 那就說明你放棄了對他的訴 其他人擔責的時候是不用替那個人擔責的 不過還有很多情況啊~

❼ 合同中的第三人能追究合同當事人的責任嗎

依據:第六抄十四條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第六十五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❽ 第三人有過錯,是否向被告一樣負法律責任

是的,只要有證據證實第三人有過錯切與該案有直接關連,無論是婚姻方面回的,交通方面的,經濟糾答紛方面的,等等,都有連帶責任,與被告一樣負有法律責任。是的,只要有證據證實第三人有過錯切與該案有直接關連,無論是婚姻方面的,交通方面的,經濟糾紛方面的,等等,都有連帶責任,與被告一樣負有法律責任。是的,只要有證據證實第三人有過錯切與該案有直接關連,無論是婚姻方面的,交通方面的,經濟糾紛方面的,等等,都有連帶責任,與被告一樣負有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王澤鑒民法總則下載 發布:2025-10-03 06:15:17 瀏覽:93
有限公司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3 06:14:37 瀏覽:400
濟南市強制安裝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03 06:10:23 瀏覽:370
經濟法基礎一共幾章 發布:2025-10-03 06:10:22 瀏覽:816
法學體例 發布:2025-10-03 05:50:24 瀏覽:201
民事訴訟法第十條釋義 發布:2025-10-03 05:38:11 瀏覽:613
江蘇省勞動法最新規定2015年 發布:2025-10-03 05:38:10 瀏覽:549
合同法第2條第2款的三層含義 發布:2025-10-03 05:18:09 瀏覽:196
律師報酬 發布:2025-10-03 05:08:14 瀏覽:408
經濟法考試計算公式沒寫計量單位 發布:2025-10-03 05:04:35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