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遺贈扶養協議的法律效力
Ⅰ 遺贈撫養協議的效力有哪些
1、遺贈扶養協議的法律效力高於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在財產繼承中如果各種繼承方式並存,應首先執行遺贈扶養協議,其次是遺囑和遺贈,最後才是法定繼承。
2、遺贈扶養協議一經簽訂,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協議的各項規定。
被扶養人對協議中指明的財產,在其生前可以佔有、使用,但不能處分。如果遺贈的財產因此而滅失,扶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遺贈扶養協議,並要求補償已經支出的扶養費用。扶養人必須認真履行撫養義務。如果扶養人不盡扶養義務,或者以非法手段謀取被扶養人的財產,經被扶養人的親屬或有關單位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剝奪扶養人的受遺贈權。如果扶養人不認真履行扶養義務,致使被扶養人經常處於生活困難、缺乏照料的情況時,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對遺贈財產的數額給予限制。
3、遺贈扶養協議的執行期限一般較長。
在此期間如因一方反悔而使協議解除時,便發生兩種法律後果:一是扶養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導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受遺贈的權利。其已支付的扶養費用,一般也不予補償。二是受扶養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協議,致使協議解除的,則應適當償還扶養人已支付的扶養費用。
4、遺贈扶養協議簽訂後,遺贈人與其子女、扶養人與其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不因此而解除。
遺贈人的子女對遺贈人的贍養扶助義務,不因遺贈扶養協議而免除。同時,遺贈人的子女對其遺贈以外的財產也仍享有繼承權。扶養人在與遺贈人訂立遺贈扶養協議的情況下,由於不發生收養的法律效力,因而對自己的父母仍然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享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
Ⅱ 遺贈扶養協議的協議效力
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
1、遺贈扶養協議的法律效力高於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在財產繼承中如果各種繼承方式並存,應首先執行遺贈扶養協議,其次是遺囑和遺贈,最後才是法定繼承。
2、遺贈扶養協議一經簽訂,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協議的各項規定。被扶養人對協議中指明的財產,在其生前可以佔有、使用,但不能處分。如果遺贈的財產因此而滅失,扶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遺贈扶養協議,並要求補償已經支出的扶養費用。扶養人必須認真履行撫養義務。如果扶養人不盡扶養義務,或者以非法手段謀取被扶養人的財產,經被扶養人的親屬或有關單位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剝奪扶養人的受遺贈權。如果扶養人不認真履行扶養義務,致使被扶養人經常處於生活困難、缺乏照料的情況時,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對遺贈財產的數額給予限制。
3、遺贈扶養協議的執行期限一般較長,在此期間如因一方反悔而使協議解除時,便發生兩種法律後果:一是扶養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導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受遺贈的權利。其已支付的扶養費用,一般也不予補償。二是受扶養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協議,致使協議解除的,則應適當償還扶養人已支付的扶養費用。
4、遺贈扶養協議簽訂後,遺贈人與其子女、扶養人與其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不因此而解除。遺贈人的子女對遺贈人的贍養扶助義務,不因遺贈扶養協議而免除。同時,遺贈人的子女對其遺贈以外的財產也仍享有繼承權。扶養人在與遺贈人訂立遺贈扶養協議的情況下,由於不發生收養的法律效力,因而對自己的父母仍然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享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
Ⅲ 遺贈扶養協議在法律上有什麼效力
遺贈扶養協議是遺贈人和扶養人之間關於扶養人承擔遺贈人的生、養、專死、葬的義務,遺屬贈人的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的一個協議。遺贈扶養協議是一種平等、有償和互為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法律關系。一、遺贈扶養協議實質是雙務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相對應性。從履行義務的角度看,一方面,扶養人應對遺贈人履行生、養、死、葬的義務;另一方面,遺贈人應當將協議約定的財產遺贈給扶養人,這是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十分重要的一條。第二、協議訂立後,扶養人或集體組織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協議,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其已經支付的供養費用一般不予以補償。第三、對於扶養人拒不履行扶養義務的,遺贈人可以要求解除遺贈扶養協議。
Ⅳ 遺贈撫養協議在什麼情況下具有法律效力
兩個有民事行來為能力的人自,自願簽訂就有效
繼承法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Ⅳ 法律是如何規定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的
葉廣勝為某村村民,老伴去世早,獨自將兩個兒子扶養成人。大兒子葉軍高中畢業後,去南方打工並在當地結婚,與家中甚少來往。小兒子葉偉在家務農,結婚後與年事已高的父親同住。考慮到大兒子經濟條件較好,小兒子夫婦又如此孝順,葉老漢於1995年寫下一份遺囑,自己的三間瓦房及存款5000元,於其死後全部由小兒子葉偉繼承。到1997年,葉偉夫妻經朋友介紹去省城當臨時工,並暫定居省城。葉老漢在一次中風後因無力照料自己的起居,遂與村委會簽訂協議:由村裡負責葉老漢的生養死葬,葉老漢死後,其所有的三間瓦房歸村委會所有。此後,村裡專門派人照顧直至他兩年後病故,並為其辦理了後事。在辦理後事時發現了葉老漢的l萬元的存摺。後村委會依約定佔有了他的三間房屋。葉老漢的兩個兒子對此提出異議。
[問題]1.葉老漢生前所立遺囑是否有效?葉老漢的三間房屋應歸誰所有? 2。葉老漢的1萬元存款應如何處理?
答:
1.葉老漢生前所立的遺囑部分有效。《繼承法》第5條規定,繼承開始後,按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因此,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高於遺囑,葉老漢對其所有的三間房屋的前後兩次處分行為,應以其與村委會所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為准,其生前遺囑中由葉偉繼承其三間房屋的部分無效,但並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法律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葉老漢的1萬元存款應由長子葉軍繼承2500元,小兒子葉偉繼承7500元。因為葉老漢生前遺囑中關於5000元存款由葉偉繼承的部分仍然有效,因此這5000元應按遺囑繼承辦理,由葉偉繼承。對遺囑及遺贈扶養協議均沒有涉及的5000元,按法定繼承辦理。葉軍和葉偉作為葉老漢的法定繼承人,應平均分配繼承,只能由其兄長作為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即王忠堂死後,由王忠義繼承遺囑未處分的5000元,而後王忠義又意外死亡,發生轉繼承,由他的妻子繼承他已經繼承的份額,此處不要求具備代位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的要件。 3.2000元的債務應當由王忠義承擔。《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2條規定,既有法定繼承人又有遺囑繼承人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清償債務。本案中王忠義是王忠堂惟一的法定繼承人,應從他繼承的5000元中償付債務後,由其妻繼承3000元。
延伸閱讀:
遺贈扶養協議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
遺贈扶養協議公證怎樣辦理
淺談遺贈和遺贈扶養協議
Ⅵ 遺贈扶養協議怎樣才能具備法律效力
我國法律規定抄,遺贈扶養協議應當采襲用書面形式,但是雙方認可口頭協議或者該協議已經得到實際履行的,一方當事人主張協議無效,法院不予支持。衛大和衛小之間達成的口頭遺贈扶養協議系其真實意思體現,並且已經開始履行,因此合法有效。現衛小要求解除該協議,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不予支持。遺贈扶養協議是否可以任意解除?遺贈扶養協議是一種平等、有償和互為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具有極強的人身屬性,就立法目的而言,遺贈扶養協議更多強調的是保護被扶養人的權益,而不是強調協議的契約性、公平性,所以遺贈扶養協議一經成立,便不應隨意解除或變更,作為扶養人只有在遺贈人實施了轉移財產行為或者其他行為致使扶養人的遺產繼承權無法得到實現的情況下,才有權解除遺贈扶養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