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備案的法律效力
❶ 登記對於不動產、特殊動產和一般動產具有什麼不同的法律效力不動產和特殊動產是否有包含的關系求解答
中國的動產抵押制度並沒有一般性限制條件,僅除《擔保法》第37條規定的不可抵押的財產就沒什麼了。也就是說中國的動產抵押的標的物范圍很廣,有如下幾類:
(一)飛機、船舶、汽車等特殊動產。這類動產的特殊性在於其權屬狀態以登記而確定,其交易也須進行過戶登記。故而有人稱其為類不動產,亦可稱注冊不動產。對這類動產強制登記是國家對那些流動性強、價值較大的動產進行行政管理的需要。對其自可像不動產那樣可通過登記來實現抵押的公示效果。
(二)企業之機器設備、農業用具、牲畜。這類動產是企業或農人生產所必須,只能設立抵押之擔保方式。因而,我覺得對此類動產應當分別設立專門的登記制度及登記機關。應該說,對這種動產進行專門的抵押登記,規定第三人的查詢義務,比較便於第三人掌握。且這幾類動產流動性小,采登記制度不會對交易之順暢產生太大影響。但需說明的一點是,可抵押之牲畜應僅限於生產性牲畜,而對於羊、豬、雞、鴨之類不具生產力者,則不應允許設立抵押。
(三)企業之產品、材料等動產。此類動產因其流動性較大,允許設立抵押顯然不利於對抵押權人及第三人利益的保護。而採取登記制度,規定第三人的查詢義務、又勢必影響交易的正常進行。因而,此類動產不應允許單獨設立抵押,但可與企業其他財產一並設立浮動擔保。
❷ 如何理解房地產登記的效力
房地產登來記後才具有法律效力;自
《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
房地產登記,是指,經申請人申請,由房地產登記機構將申請人的房地產權利和其他應當記載的事項在房地產登記簿予以記載的行為,是將房地產權利現狀、權利變動情況以及其他相關事項記載在房地產登記簿上予以公示的行為,是一種不動產物權的公示方式。
❸ 不動產證與房產登記哪個更有法律效力
房產登記和房產證是同樣具有法律效益。房產證(Premises Permit)購房者通過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權,回可依法對所購房屋行答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的證件。即《房屋所有權證》,是國家依法保護房屋所有權的合法憑證。房屋所有者憑證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房屋。房產證包括房屋所有權證和房屋共有權證,在通常意義上,房產證是房屋所有權證的簡稱,是由不動產登記機關發放的證明房屋所有權歸屬的書面憑證。按照我國現行的房屋所有權登記制度,房屋登記是城鎮房屋權利歸屬的法定公示方法。2011年8月下旬稅務部門表示房產加名按房價一半征契稅 。2013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稱,為防止虛假房屋買賣等行為,保障房屋交易安全,今後北京購房人拿到的房產證將可自願並免費設立密碼,房屋如需辦理轉讓、變更、抵押等登記業務時,須提供密碼才可辦理。預計於2013年下半年實施。
❹ 登記備案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登記備案一般是對抗第三人,若未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但是有些登記備案是權利生效的要件,比如說不動產的抵押,如果未登記則抵押權不發生效力。
❺ 不動產異議登記的法律效力
所謂登記的權利推定效力,就是說,一項不動產一旦在產權登記簿上登記,那麼就推定該不動產屬於登記的所有人。
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登記是可能有錯誤,或者有延遲,或者很多其他情況,使得登記簿的記載跟真實所有人並不一致,但是由於不動產登記本身有公示效力(類似對動產的佔有),在不動產的交易過程中,買受人可以根據登記認定賣方的所有權。不動產的買賣也因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登記而完成。
不動產的異議登記,簡單點說,就是認為該登記有錯誤的人,一般的也就是認為該項不動產的真實所有人並不是登記簿上記載的所有人的那個人,向不動產登記機關申請的,在登記簿上做一個記載,表明有人對不動產的登記有異議。
當然,該異議登記並沒有否定不動產所有權的效力,否則所有人的權利就太脆弱了,因為異議登記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但是,異議登記有一個警示的效力,這是個通俗的說法,這個警示的效力就是在警示不動產的買受人:該不動產的所有權有爭議,還有其他人對該不動產主張權利,只是因為時間或程序的原因尚未提起訴訟。
這個警示效力有重要作用,這個作用就是使得買受人喪失了主張自己是「善意佔有人」的資格。買受人不能夠主張「善意佔有」,那麼即便交易完成,如果異議人後來通過訴訟,爭取到了自己的所有權,獲得了修改登記的權利,買受人還是要將不動產的所有權還給原來的異議人(現在的所有人)。
自己碼的,應該說的很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發上去,因為我沒有賬號。
❻ 商品房買賣備案合同有產權法律效力嗎
沒有,合同備案只是行政流程,合同本身有效,但是在你辦完產證之前,產權還回沒有過戶的。
根據《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
可見,備案只是行政手續,與合同效力無關,與產權是否變動也無關
❼ 辦理了網上備案單房屋權是受法律保護的嗎
辦理了網上備案單房屋權是受法律保護的,預售登記備案除外
根據《中國國土資源報》發布的:房屋預售登記備案不具備物權公示效力
預售登記備案沒有物權的公示效力
根據1995年1月起實施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的規定,開發經營企業應當與承購人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預售人應當在簽約之日起30日內持商品房預售合同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備案手續。
2001年8月,修正後的《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規定,開發企業未按本辦法辦理預售登記,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預售商品房的,責令停止預售、補辦手續,沒收違法所得,並可處以已收取的預付款1%以下的罰款。
2003年12月,《北京市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自商品房預售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市或者區、縣國土房管局申請商品房預售登記,並提交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營業執照和授權委託書、預購人身份證明復印件和商品房預售合同。
上述法規和規章均是本案中的預售登記備案做出時有效的法律文件。根據這些規定,預售登記備案行為僅在商品房買賣合同雙方之間發生有關法律效力,如未辦理,不動產登記部門僅會對房屋銷售方的開方商進行行政處理。
預售登記備案制度並不是一種物權意義上的登記備案,它的法律價值只在於通過行政管理的手段,來保護商品房交易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實現。通過登記備案來公示這個合同,公示的是一個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這個公示當然不具有物權的公示效力,只是使得購房者獲得了一種期待權,期待在將來可以順利地實現該房屋的所有權。
商品房預售合同的登記備案對開發商而言是一項行政意義上的義務,如果開發商未履行該義務,其所承擔的不利後果也只是行政處罰。登記備案與否不僅對商品買賣合同的效力沒有影響,而且更不會對合同之外第三方產生物權公示效力。
預告登記在法定期限內有物權公示效力
在司法實務中容易與預售登記備案行為混淆的是預告登記行為。兩者的法律屬性是不同的。
2007年10月實施的《物權法》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這是預告登記制度的法律基礎。
2008年7月實施的《房屋登記辦法》第六十七條規定,預購商品房、以預購商品房設定抵押、房屋所有權轉讓或抵押,當事人可以申請預告登記。第六十八條規定,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書面同意,處分該房屋申請登記的,房屋登記機構應當不予辦理。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相應的房屋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當事人申請房屋登記的,房屋登記機構應當按照預告登記事項辦理相應的登記。
通過上述法律與規章規定,預告登記屬於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中的一種,其所登記的不是已經完成的不動產物權登記,也就是說不是現實的物權變動,而是目的在於保障將來實現物權,在法定期限內具有一定的物權公示效力。
預購商品房的預告登記,就是為了使得預購人在預購的房屋辦理了所有權初始登記之後,能夠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從而確定取得房屋的所有權。所以預購人想要在將來更好地實現物權,就應該在合同登記備案之後的法定期限內再進行預告登記。應當明確的是預告登記制度雖具有一定物權公示效力,但其畢竟不是一種真正完全意義上的物權登記,所以它是具有法定期限限制的,現行法律規定的期限為三個月。超過法定期限後,預告登記失去相應法律效力。
來源出處:http://www.jndlr.gov.cn/tabid/62/InfoID/29859/frtid/2390/Default.aspx
❽ 我國《物權法》對不動產登記制度有何規定如何理解
《物權法》以18個條文(第九條至第二十六條)的篇幅,確立了我國不動產登記的基本結構,為將來不動產登記法的制定,提供了整體的框架和結構。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此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的法律效力。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世界各國民法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立法例:
一是登記對抗主義。
認為不動產物登記並非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必須程序。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力,但非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日本國采此立法例。
二是登記要件主義。
認為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要件,不動產物權變動除了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外,還要進行登記,非經登記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德國、瑞士采此立法例。
三是地券交付主義。
又稱托倫斯登記制,該制度采任意登記制,不強制一切土地都必須申請所有權他項權利登記。
但如申請不動產物權登記,則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
(8)不動產備案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三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❾ 請問一下,房產局對房屋的預售預購備案登記與房屋產權登記有什麼區別各種登記的法律效力或法律責任如何
房屋的預售預購備案登記與房屋產權登記的區別如下:
一、登記種類不同。
房屋預售備案僅指開發商在與承購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之日起30日內,向項目管轄范圍的房產交易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商品房預售合同備案手續。
房屋產權登記包括國有土地范圍內房屋所有權登記;抵押權、地役權登記;預告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
二、登記機關不同。
房屋預售備案登記機關為房地產管理部門和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
房屋產權登記機關為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或者其設置的負責房屋登記工作的機構。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十條:「商品房預售,開發企業應當與承購人簽訂商品房預售合同。開發企業應當自簽約之日起30日內,向房地產管理部門和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商品房預售合同登記備案手續。」
三、辦理主體不同。
房屋預售備案登記的主體為房地產開發企業。
房屋產權登記的主體為房屋交易雙方當事人。
商品房預售合同備案登記的效力,在於使預售合同能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也就是說,如果開發商在簽訂預售合同後,又擅自轉移給他方時,消費者可用登記備案的預售合同對抗開發商的轉讓行為,可以依法請求法院裁定其行為無效。
房屋產權登記的效力在於確認所有權發生變更。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