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口頭變更合同的法律效力嗎

口頭變更合同的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02-04 10:10:14

㈠ 口頭變更勞動合同內容有法律效力

您好,勞動合同變更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但是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口頭變更符合以下三點的,口頭變更有效:一是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已經實際履行;二是實際履行期限超過一個月;三是就更後的勞動合同內容合法,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勞動合同的變更】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一條規定:「變更勞動合同未採用書面形式,但已經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後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採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㈡ 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司法解釋(四)》出台前,關於口頭協商變更勞動合同是否有效一直存在爭議,各地法院與仲裁委的裁判標准也不統一。 持否定觀點的人認為,勞動合同不是普通的民事合同,如果認定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則用人單位很可能利用自身的強勢地位單方調崗調薪,不利於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持肯定觀點的人認為,勞動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種,只要雙方當事人對變更勞動合同的意思表示真實,無論口頭還是書面變更都應認定有效,否則違背了合同訂立的基本原則。 《司法解釋(四)》第11條明確規定:「變更勞動合同未採用書面形式,但已經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後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採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如何適用《司法解釋(四)》第11條 (一)條文中的「實際履行」應如何理解 根據該條規定,口頭變更勞動合同並實際履行一個月後才可能被認定為有效,因此,如何認定「實際履行」將非常關鍵。 實踐當中,是以用人單位作出調崗調薪行為為實際履行的標准,還是僅以勞動者到崗工作後為實際履行標准,抑或以勞動者到崗工作且用人單位已經發放新崗位一個月的工資為實際履行標准,存在爭議。筆者認為,應以調崗後勞動者實際到崗工作認定為「實際履行」。當然,從舉證責任的角度分析,如果勞動者已經實際到崗且用人單位已發放了新入職崗位一個月工資待遇的,發生爭議時將可能降低用人單位的法律風險。 (二)如何界定「一個月」的含義與性質 1、「一個月」的含義應如何理解? 筆者認為,條文中的「一個月」是指用人單位實際調崗調薪之日起至勞動者提出異議時的期間。如果該期間超過「一個月」的,勞動者主張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無效的則不能得到法院支持。因此,發生勞動爭議後,當事人證明雙方何時達成口頭變更協議非常重要。作為用人單位來說,調崗調薪後應及時將變更後的內容送達給勞動者,否則仍然面臨舉證不能的法律風險。對勞動者來說,如不同意用人單位調崗調薪的,應及時提出異議並且保存好相應的證據材料,以便維權有據。 2、「一個月」是指仲裁時效還是除斥期間? 司法解釋規定了勞動者可在「一個月」內提出異議,但是「一個月」是屬於仲裁時效還是除斥期間並沒有明確。筆者認為,這里的「一個月」屬於除斥期間而非仲裁時效,不能適用時效中止、中斷的相關規定,原因有二:一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明確規定了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為一年,如果本條「一個月」是指仲裁時效則有違上述規定,顯然不符合司法解釋的本意;二是根據條文理解,本條「一個月」是排除勞動者勝訴權而並非限制勞動者的訴權,這符合除斥期間的本質含義。 3、用人單位變更勞動合同後勞動者是否每月都必須提出異議? 條文的字面意思只規定勞動者必須在用人單位變更勞動合同後一個月內提出異議才可能得到支持。實踐當中,如果勞動者在第一個月內已提出異議,但是用人單位並沒有改正,勞動者是否應每個月都循環提出異議?如勞動者沒有每月都提出,是否導致其訴求不能得到支持?筆者認為,從司法解釋本意分析,應指勞動者第一次提出即可。也就是說,勞動者在一個月內提出異議的,用人單位調崗調薪的行為就歸於無效,而無需再次提出異議,除非用人單位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再次變更了合同,否則勞動者提出一次異議即可。 (三)勞動者以沒有協商一致為由提出口頭變更無效是否能夠得到支持 該條文強調當事人以「未採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如果當事人是以「未協商一致為由」主張無效,是否還能適用? 筆者認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5條規定,勞動合同的變更應先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才採取書面形式變更。也就是說,協商一致是勞動合同變更的前提,採取書面方式變更只是形式。本條口頭變更實際上是賦予了用人單位的單方調崗調薪權,即未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是本條規定的應有之意。如果勞動者存在異議也應在一個月內提出,否則應視為勞動者同意用人單位的調整。 (四)用人單位通過書面形式單方變更應如何處理沒有明確 司法實踐中,應分兩種情形具體分析。第一,如果用人單位通過書面形式單方變更,勞動者沒有提出異議且已經實際履行超過一個月的,筆者認為,既然本條明確規定了口頭變更形式有效,那麼應參照適用本條,認定用人單位書面形式單方變更有效;第二,如果用人單位通過書面形式單方變更,不論是否已經實際履行,只要勞動者在一個月內提出異議的,則應認定用人單位單方變更行為無效,勞動者要求恢復原崗位和薪酬待遇的應得到支持。 需要說明的是,本條規定同樣適用勞動者單方變更勞動合同而實際履行的情形,只不過這種事情的發生概率不高。 二、對《司法解釋(四)》第11條的反思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司法解釋(四)》第11條的規定過於寬松,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賦予了用人單位更大的用工自主權。一方面,該條實際上為用人單位在管理中單方調崗調薪提供了更大的許可權和便利;另一方面,司法解釋給予勞動者救濟的期限過短,不利於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一)司法解釋出台前廣東司法實踐對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探索 根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2012)》(以下簡稱《會議紀要》)第22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調整勞動者工作崗位出於生產經營需要、調整工作崗位後的工資水平與原崗位基本相當、調整崗位不具有侮辱性和懲罰性等條件時,視為用人單位合法行使用工自主權,勞動者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該條第二款還規定,用人單位調整勞動者的工作崗位且不具有上款規定的情形,勞動者超過一年未明確提出異議,後又以《勞動合同法》第38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要求解除勞動合同並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不予支持。 (二)《司法解釋(四)》第11條應盡快修改完善 通過《會議紀要》與《司法解釋(四)》兩者的對比,筆者認為,廣東省的《會議紀要》規定得更為合理,《司法解釋(四)》第11條應盡快修改完善。 首先,《會議紀要》明確規定了調崗應滿足相應的條件(即生產經營需要、調崗前後的工資水平基本相當、調崗不具有侮辱性和懲罰性),否則面臨違法的法律風險;而《司法解釋(四)》所列條件過於簡單和粗糙,只需用人單位口頭變更並實際履行超過一個月即可。實際上,由於我國勞動者自身法律知識有限,而司法解釋又賦予強勢一方的用人單位單方調崗調薪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將難以得到保障。 第二,《會議紀要》賦予勞動者救濟期限較長,規定了調崗後一年內勞動者可以提出異議。而《司法解釋(四)》只規定一個月的異議期限明顯過短,這樣規定的弊端在於,面對用人單位的單方調整權,勞動者必須迅速作出反應,在一個月內提出異議,否則將導致訴求不被支持。 第三,由於《司法解釋(四)》規定的期限過短,加上勞動者法律知識的缺乏,如勞動者錯過一個月的異議期而導致救濟不能的,其不滿情緒更容易被激發,產生新的社會矛盾。而即便勞動者的訴求被支持,恢復了原崗原薪,但由於雙方已經對簿公堂,勞動關系也不再像先前穩定,用人單位為管理需要不得不進一步通過其他手段乃至重新作出調整達到調崗調薪甚至解除勞動合同的目的,這等於變相鼓勵了用人單位違法調整,不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 此外,按照《司法解釋(四)》的規定,即便用人單位的行為被認定為無效也不存在任何法律後果,只需恢復勞動者的原工作崗位和薪酬待遇即可。而勞動者維權卻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乃至喪失工作崗位的成本維權,將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產生重大影響。 綜上筆者認為,《司法解釋(四)》明確了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效力認定原則,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企業更大的用工管理自主性和用工靈活性,有利於企業快速適應市場變化。但是,由於司法解釋賦予勞動者的救濟期限過短,增加了勞動者的維權成本和難度,並不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應盡快予以修改完善。

㈢ 口頭合同口頭更改有效嗎

我國的合同法對合同的形式並無強制要求,可以任何方式存在,除有特別規定外。
口頭合同有效,但存在的問題是如果一方否認,如何舉證?
安全起見,建議訂立書面合同。

㈣ 口頭變更合同是否有效期

應當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同時如果書回面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答必須書面變更,那麼口頭形式變更書面合同,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建議為穩妥起見後補書面變更或留存口頭變更的證據,以防不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七十七條。
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七十七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㈤ 書面簽訂合同後口頭變更的合同是否有效

書面簽訂合同後口頭變更的合同是否有效,應當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回的,應當採用答書面形式。同時如果書面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必須書面變更,那麼口頭形式變更書面合同,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建議為穩妥起見後補書面變更或留存口頭變更的證據,以防不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七十七條。

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七十七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㈥ 口頭變更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規定,訂立合抄同的形式可以襲是書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頭合同。口頭合同比起書面合同簡便易行,只要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訂立書面合同,而口頭合同只要是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也同樣是有效的。國家法律規定的必須要採用書面協議的方式,比如建設工程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房屋銷售合同等,如果這類合同採取口頭約定的形式,那麼可視無效,不受法律保護。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免費法律咨詢

熱點內容
勞動法員工離職賠償金 發布:2025-10-03 03:14:53 瀏覽:902
蕭山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10-03 02:56:15 瀏覽:846
道德之章 發布:2025-10-03 02:51:01 瀏覽:441
經濟法所得稅獎金 發布:2025-10-03 02:43:34 瀏覽:604
道德經將於 發布:2025-10-03 02:32:45 瀏覽:471
司法責任製法官訪談 發布:2025-10-03 02:32:08 瀏覽:470
道德感超我 發布:2025-10-03 02:31:26 瀏覽:776
規章制度後評價管理辦法 發布:2025-10-03 02:02:03 瀏覽:157
經濟法的兩個基本特徵 發布:2025-10-03 02:01:21 瀏覽:36
新婚姻法女方不能要彩禮 發布:2025-10-03 01:43:45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