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員違法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A. 保安員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保安應防止外來人員進入,如果有可疑人員,丟失財務,保安人員應承擔法律責任
B. 法律責任根據違法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分為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 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1、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包括10種: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分為:行政處分(內部制裁措施)、行政處罰兩種。其中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5、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所引起的由國家作為承擔主體的賠償責任。
C. 是不是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抄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襲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這里的法律是廣義的法律。行為人既包括個人,也包括單位。所謂違反法律規定,是指違反法律規定中的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不包括授權性規范。法律是由許多法律規范構成的,是法律規范的總和。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行為規范。按照法律規範本身的性質,可將法律規范分為禁止性規范、義務性規范和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是指禁止人們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它規定不得作出一定行為,若作出一定行為則違法。如《審計法》第三十四條第一款關於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會計憑證等的規定就是禁止性規范。義務性規范是指人們必須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它規定必須作出一定行為,若不作出一定行為則違法。如《審計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關於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工作的規定就是義務性規范。
授權性規范是指人們有權作出一定行為的規范,它規定可以作出一定行為,也可以不作出一定行為,都不違法。如《審計法》第十條關於審計機關可以派出審計特派員的規定就是授權性規范。
D. 何種違法行為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①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
②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處罰。
3犯罪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
E. 保安員遇見盜賊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法律法規在這方面有沒有相關規定
根據今年頒布的《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保安員應當及時內制止發生在服務區域容內的違法犯罪行為,對制止無效的違法犯罪行為應當立即報警,同時採取措施保護現場。
顯然抓捕盜賊的行為屬於制止違法犯罪活動的內容,屬於保安的法定義務。注意這里是保安對於正在發生的違反犯罪的行為負有的法定製止或報警義務。但是對於已經發生過的違反犯罪活動,保安及保安公司是否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要根據保安公司和業主的服務協議,保安和保安公司的勞動合同具體區分。
F. 保安員失職應承擔哪些責任有沒有泛泛的法律條文或規定什麼的謝謝
勞抄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這需要區別對待;
1、勞動者故意造成的損失需要100%全額賠償;比如因為失戀啊、心情不好啊,故意破壞用人單位的產品、設備等;
2、勞動者存在重大過失的,50%左右;明顯可以避免的錯誤,比如因為違章操作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的、喝酒後工作造成損失的,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一半左右的損失;
3、勞動者一般過失或者正常工作不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的,造成的經濟損失,無論大小,均不應讓勞動者承擔。比如讓沒有保管義務的銷售員承擔盤點後的貨物損失。用人單位不能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勞動者。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G. 保安服務公司的法律責任
第一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未經許可,擅自從事保安服務、保安培訓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並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條保安從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一)保安服務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未經公安機關審核的;(二)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備案或者撤銷備案的;(三)自行招用保安員的單位在本單位以外或者物業管理區域以外開展保安服務的;(四)招用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人員擔任保安員的;(五)保安服務公司未對客戶單位要求提供的保安服務的合法性進行核查的,或者未將違法的保安服務要求向公安機關報告的;(六)保安服務公司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簽訂、留存保安服務合同的;(七)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留存保安服務中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報警記錄的。客戶單位未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留存保安服務中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報警記錄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第三條保安從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一)泄露在保安服務中獲知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以及客戶單位明確要求保密的信息的;(二)使用監控設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者個人隱私的;(三)刪改或者擴散保安服務中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報警記錄的;(四)指使、縱容保安員阻礙依法執行公務、參與追索債務、採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手段處置糾紛的;(五)對保安員疏於管理、教育和培訓,發生保安員違法犯罪案件,造成嚴重後果的。客戶單位刪改或者擴散保安服務中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報警記錄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第四條保安從業單位因保安員不執行違法指令而解除與保安員的勞動合同,降低其勞動報酬和其他待遇,或者停繳、少繳依法應當為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對保安從業單位的處罰和對保安員的賠償依照有關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五條保安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訓誡;情節嚴重的,吊銷其保安員證;違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體或者侮辱、毆打他人的;(二)扣押、沒收他人證件、財物的;(三)阻礙依法執行公務的;(四)參與追索債務、採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手段處置糾紛的;(五)刪改或者擴散保安服務中形成的監控影像資料、報警記錄的;(六)侵犯個人隱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務中獲知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以及客戶單位明確要求保密的信息的;(七)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其他行為的。從事武裝守護押運的保安員違反規定使用槍支的,依照《專職守護押運人員槍支使用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罰。第六條保安員在保安服務中造成他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安從業單位賠付;保安員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保安從業單位可以依法向保安員追償。第七條保安培訓單位未按照保安員培訓教學大綱的規定進行培訓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以保安培訓為名進行詐騙活動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八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設立保安服務公司,參與或者變相參與保安服務公司經營活動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第九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在保安服務活動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H. 保安員應知的法律法規有那些
推薦一本《保安法律實務》讀書,該書主要採用以案說法的形式,介紹了保安內業務需要用到的法律容基礎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內容包括法學基礎知識、憲法知識、民法知識、合同法知識、刑法知識、行政法知識、訴訟法知識、治安管理處罰法知識、勞動法知識、保安員應知行政法規和保安業規定等。案例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和保安員崗位要求,並設有「知識鏈接」和「資料卡」,以方便學生理解相關法律法規;書中的重要知識點後穿插了「隨堂提問」,以便當堂鞏固所學知識,章後的「復習與測試」是對整章學習內容的復習。《保安法律實務》配有簡訊防偽碼,可根據書後「學習卡賬號使用說明」登陸相關網址,獲取本課程學習資源。《保安法律實務》敘述淺顯易懂,很適合在職保安人員學習。
I. 保安執勤傷害他人或受害,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今天我們就保安員的權利和義務兩方面來進行探討。保安履職致害糾紛及其責任承擔一、保安履職致害引發的糾紛。保安的基本職責是維持秩序和安全保衛,因此,保安員在履行職務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致 人損害的事件:如保安員發現業主有違反小區公共秩序亂停車、訪客不按 照約定登記時發生沖突大打出手,致業主或者訪客傷害;保安員代客泊車時與他車相撞,給車主帶來經濟損失等。另外,還有保安員不履行職責不在崗導致業主求救不能,最終業主提出索賠。以上種種,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么幾種情形:一 是保安員履行職責違法,導致他人損 害。這種情況中保安員採用暴力方式履行職務,已屬違法;二是保安依 法、依照合同約定履行職務,導致他 人損害發生;三是保安未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導致他人損害發生。而此類事件發生,受害人要求保安員與保安公司、僱傭單位索賠時,保安公司與僱傭單位對於責任問題相互扯皮,從而引發受害人的不滿,矛盾激化。還有的保安公司和僱傭單位答復受害人時稱,保安員採用暴力方式致人傷害,屬於超越職權范圍的行為,不屬於職務行為,應該由保安員個人承擔責任,與單位無關。有的保安公司或者僱傭單位在這種情況下聲稱保安員違法履行職責,已經被解僱,不知去向,拒絕承擔責任。還有的僱傭單位稱與保安員簽訂了 「一切責任由其本人承擔」的合同條款,拒絕承擔責任。二、保安履職致害糾紛的法律責任分析。針對保安員履職致害的幾種現象,在生活中引發的糾紛不斷。本文接下來便就不同情況下的該類糾紛進行法律層面的分析和探討。(一)保安履行職責違法,導致他人傷害,由此觸犯刑法,應由保安員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如曾經有保 安員對業主大打出手,致業主重傷的事件,那麼這時保安員構成故意傷害罪,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此應無異議。現實中,由於當前保安隊伍文化底子差,不懂法、不守法,年紀較輕、易沖動,因此此類事件出現較多。(二)保安履行職務導致他人人身、財產損失,民事賠償責任較為復 雜,法律規定較為模糊、司法實踐處 理結果不一,學術上亦無定論。現就此進行深入分析。1、法律規定層面:保安從業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 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保 安服務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保安員在保安服務中造成他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安從業單位 賠付;保安員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保安從業單位可以依法向保安員追償。」依照法律規定,如果是僱傭單位直接僱傭的保安員,則應當由僱傭單位與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保安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而對於無故意、重大過失的保安員履行職務致人損害的,由僱傭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而如果保安員是保安公司派出,僱傭單位進行管理的,則如保安員存在故意和過失,應由保安員與保安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如果不存在故意、重大過失,則應當由保安公司承擔相應賠償責任。2、司法實踐中,對於僱傭單位直 接僱傭保安員的情形,不存在異議。 而在保安公司與保安簽訂合同、派出 保安員,而由實際的僱傭單位進行管 理的情形中,則法院的處理結果不一。有的法院判決由僱傭單位與保 安承擔連帶責任,有的法院就此種情 況選擇由保安、僱傭單位、保安公司承擔連帶責任。3、關於保安員履行職務致他人 損害的民事責任,如僱傭單位直接僱傭的保安員,則只要判斷保安員是否 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便可確定責 任的承擔主體。在這一問題上,法律規定明確、司法實踐中也無異議。關 鍵是在保安公司派出保安員,僱傭單 位對保安員進行工作管理的情形下,法律規定較為模糊,而司法實踐中也 處理不一。筆者認為,在保安員由保安公司派出、僱傭單位進行實際管理的情形下,雖然保安員與保安公司之間存在2、司法實踐中,對於僱傭單位直接僱傭保安員的情形,不存在異議。而在保安公司與保安簽訂合同、派出 保安員,而由實際的僱傭單位進行管理的情形中,則法院的處理結果不一。有的法院判決由僱傭單位與保 安承擔連帶責任,有的法院就此種情況選擇由保安、僱傭單位、保安公司承擔連帶責任。3、關於保安員履行職務致他人損害的民事責任,如僱傭單位直接僱傭的保安員,則只要判斷保安員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便可確定責任的承擔主體。在這一問題上,法律規定明確、司法實踐中也無異議。關鍵是在保安公司派出保安員,僱傭單位對保安員進行工作管理的情形下,法律規定較為模糊,而司法實踐中也處理不一。筆者認為,在保安員由保安公司派出、僱傭單位進行實際管理的情形 下,雖然保安員與保安公司之間存在 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 償。」(四)僱傭單位或者保安公司賠償後,對於故意和重大過失的保安 員,可以行使追償權。如曾經有保安 誤將夜間進入建築公司工地的周某當作小偷打傷,那麼,首先,建築公司 應該承擔該事故對周某造成的連帶 賠償責任,保安應該承擔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其次,建築公司應該承擔 周某的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 費。再次,建築公司在對周某進行賠償以後可以對保安員進行追償。(五)保安員與僱傭單位簽訂的單位免責的條款,不能免除單位的責任。如曾經有物業公司聲稱保安員毆打他人已經屬於違法履行職務的行為,應由保安員承擔責任。這種說法規避法律責任,是錯誤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 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因此,保安員的行為屬於職 務行為,應當由僱主承擔責任。另外,僱傭單位與保安員簽訂的「一切責任由其本人承擔」的合同條款,規 避法律,損害第三人利益,因而是無效的,物業公司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六)保安員不履行職責,導致業主受損的,應當由保安從業單位承擔責任。如保安員不按照約定履 行職責,不在崗、不履責導致業主身體被匪徒傷害的,應當由保安從業 單位承擔賠償責任,之後再向保安 員追償。保安履職受傷產生的糾紛及其應對一、保安履職受傷產生的糾紛。保安員的基本職責是維持秩序和安全保衛,因此,在業主遭受危險的時候,保安員有義務挺身而出,保 護業主的安全。保安員履行自身職責致自身損害的情形屢見不鮮:有保安員為了保衛業主的生命、財產安 全,被盜賊、歹徒打傷;有保安員執行相關規定、履行職責與業主發生沖 突被打傷,如勸「業主不能隨便亂停 車」時,受到業主的無端毆打;還有保安員在搶救業主財產時受傷,如保安員幫助搶修某業主家的暖氣管時 不慎摔傷……發生以上事件,保安員受傷時, 要求業主賠償,業主稱保安員搶救財物、保護業主安全乃是工作職責,不 應當由業主來承擔賠償責任。而雇 佣單位、保安公司則稱保安員的行為屬於「分外之事」是見義勇為、助人 為樂,應當由業主來承擔部分的責任。二、保安履職受傷時應如何維權。以保安員在搶修業主家的暖氣管道時不慎摔傷為例。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活動,是物業管理服務的一項基本工作。《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 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發生安全事故 時,物業管理企業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做好救助工作。」同時,現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 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保安員在發生安全事故,履行 救助職責時受到的損害,屬於「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因事故受傷,既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 全防範工作」是物業管理部門的一項工作職責,那麼,讓業主承擔責任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所以,只要保安員的受傷是由於履行職務而引起,當然均應認定為工傷,由單位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給予工 傷待遇。因此,這時保安員應依照法律規定要求僱傭單位給予工傷待遇。僱傭單位將責任推給業主,是不負責 任的,也是與法律規定相悖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打傷保安員的分別是盜賊與小區業主,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權人應當承擔侵 權責任。這與工傷待遇是不沖突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也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 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 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 持。" 因此,如果保安員受傷屬於第 三人侵權時,保安員既可依法要求雇 佣單位給予工傷待遇,同時有權要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關於保安履職致害的一些啟示隨著物業管理市場的發展,對保安員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如何加強和規范保安隊伍的管理,提高保安隊伍的整體素質的問題也越來越迫切。無論是保安履行職責致他人損害還是自身被傷害,都是我們所不願意見到的。而對於這類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事件發生後的消極應對上,而應與事前預防相結合。對於不同的主體,應該有不同的啟示:一、對於保安公司來講,應從以下兩方面努力:首先,務必嚴格招聘保安員的標准條件,加強培養教 育,向用人單位推薦高素質的保安員。堅持了解掌握聘用人員履職表現,加強監督管理,及時清理辭退不合格人員,保證保安隊伍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其次,應加強保安員的業務培訓,做好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工作。加強保安員相關的法制教育,提高員工法律意識,避免再次出現保安員傷人事故。再次,保安公司在向用人單位推薦或委派人員時,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或協議,明確各自對保安員管理的權利義務。避免因約定不明,發生意外或責任事故後引發爭執糾紛及損失。此外,保安公司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為保安員辦理各種保險手續,這樣一旦工傷事故發生,保安員便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同時也保護了公司的利益。二、各僱傭單位應加強對保安員的管理。具體來說:首先,如果屬於自行僱傭保安員的,應依據法律規定 與保安員簽訂勞動合同,並辦理包括工傷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險。其次,對職責范圍應予以明確。僱傭單位直接 管理保安員,因此對於保安員的職責應當予以明確,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再次,各僱傭單位應當加強法律意識, 不得指揮保安員從事違法行為。三、對於保安員來說,應當有兩方面的啟示:首先,作為單位雇員,在從事職務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得擅自脫崗,不得超越職權范圍,不得接受違法安排從事非法活動。如有的保安員法律意識淡薄,認為抓到小偷毆打是 天經地義的,殊不知,任何人毆打小偷導致其受傷害或死亡,都可能構成犯罪,面臨著法律制裁。其次,一旦因為履行職責受到人身傷害,保安員 應當勇於維權,要求按照法律規定享 受工傷保險待遇。如存在侵權人時,同時要求侵權人賠償。四、對於廣大業主來說,應有健康的心態,加強與保安員之間的溝通,主動配合保安員的工作,從而保證各單位的安全與秩序。
J. 違反了哪些法律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社會保險法》強化了違反本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
第一,用人單位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且在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期限內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或者個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應當退回騙取的金額,並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第三,違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侵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審計機關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杭州律師:網頁鏈接
第四,有關行政部門和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社會保險法定職責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擅自更改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費率,導致少收或者多收社會保險費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泄露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