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掛名法人的協議書法律效力

掛名法人的協議書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2-04 15:02:30

㈠ 掛名法人協議委託律師代書有法律效應嗎

代書與否與法律效力無關。
要看委託事項是否合法。

㈡ 掛名協議有效嗎

所謂掛名持股就是指實際出資人在出資或受讓股份時不出名,以他人名義持股,股權由實際出資人享有,風險也由實際出資人承擔的情形。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之間簽訂的確定掛名持股關系的協議就是掛名持股協議。該協議的效力狀態如何呢?目前尚無法律的明確規定,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審理公司糾紛若干問題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在一定限制內承認了掛名持股協議的效力。分析如下:
掛名持股協議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規避法律的,如規避公務員不得經商、軍隊不得經營非軍用企業的規定等,這些掛名持股協議是無效的。另外一種是非規避法律型的掛名持股協議,這類協議效力表現在三個方面:一、隱名投資人與名義持股多之間的效力。只要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強行規定,應認可其效力,雙方之間形成合同之債;如二者出現股東權確認爭議,應以協議的約定來確定真實的股東。二、對第三人的效力。我認為,如第三人為善意,即第三人不知曉也不可能知曉掛名持股的背景時,由名義持股人作為股東來處理與第三人的關系;如第三人知曉掛名持股的背景,則應以實際投資人作為股東,處理與該第三人的關系 。三、對公司及其它股東的效力。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糾紛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的有關規定,如果隱名投資人隱名投資的事實為有限公司半數以上股東知道,並且公司接受隱名投資人行使股東權利的,可以認定隱名投資人享有股權。可見,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掛名持股協議對於公司及其它股東是有效的。
掛名股東協議甲方:乙方:
甲方投資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乙方作為掛名股東,是公司工商登記的名義上的出資人。為了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達成協議如下:
一、甲方作為公司實際出資人,享有公司資產的所有權和處分權。
二、乙方作為公司名義上的出資人,沒有實際出資,承認在公司驗資報告中的資金及公司經營過程中所有投入的資金屬於甲方所有,乙方不主張權利。
三、公司的經營管理權由甲方行使,甲方確保公司的經營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規定,依法納稅及履行其他應盡義務。
四、公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法律責任與乙方無關,因公司經營活動造成乙方的經濟損失由甲方承擔。
五、乙方對公司的經營狀況享有知情權。
六、公司需要變更股東時,乙方應予配合,甲方應支付乙方因此產生的勞務費用。
七、本協議一式 份,甲乙雙方簽字,見證後生效。
八、本協議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見證律師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身份證號: 身份證號:
日期: 日期:
法律小常識:
一、名義股東的涵義
名義股東,又稱掛名股東,有時還叫人頭股東,是指一方與他方約定,同意僅以其名義參加設立公司,實際上並不出資,公司注冊資本均由他方投入,該不出資一方即為名義股東。實踐中,某些公司投資人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意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參與公司,但為了通過投資享受公司經營收益,就以另一人的名義冠名於公司,使另一人成為公司形式意義上的股東,投資人自己則在幕後實際享有股東權利。在這種情況下,該投資人即是實際股東,另一人則為名義股東。
二、名義股東與實際股東並存時對股東資格的認定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出資人的姓名和名稱並不是公司取得法人資格必須的明示條件,故記載於公司登記機關的股東姓名或名稱並無創設股東資格的效果;公司設立登記具有創設公司法人資格的功能,但就股東資格而言,工商登記並非設權程序,只具有對善意第三人的證權功能,因而是宣示性登記。因此,審判實踐中,在名義股東與實際股東並存的情況下,對股東資格的認定既要堅持法律的原則性規定,又要考慮具體的事實情形,綜合分析,形式與實質兼顧。

㈢ 掛名法人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應

掛名法人也是法人,也有對於企業負責的法律義務和責任。掛名協議應是對於掛名法人的免責協議,但這種協議在企業出現問題時,法人該承擔的責任還是免除不了的。

㈣ 有名無實的法人代表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簽的掛名協議,有法律效用嗎

僅僅在公司內部有效,對於法律法規來說,對外的法人代表依然是被登記的那位,法人對公司的經營活動承擔法律後果的。

㈤ 掛名「法人代表」需要承擔多大責任

掛名法人代表是指公司名義上的法定代表人,掛名法定代表人存在極大風險,其中一項就是刑事風險。在《刑法》規定某些罪名中,除了對單位進行處罰外,還可能會追究法定代表人等負責人的刑事責任。另外,當公司實際控制人利用公司實施經濟犯罪行為時,掛名法人代表雖未直接參與,但如果是明知實際控制人利用公司實施犯罪行為,卻未加阻止,或放任實際控制人的行為,則掛名法人代表也很可能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即使掛名法人代表與實際控制人之間存在書面的關於「掛名法人代表不參與經營和管理,也不承擔相應的責任」所謂的約定,類似約定也只在雙方之間內部有效,並不具備對外的法律效力。綜上,本律師建議大家不要為了貪圖小利擔任其他公司的掛名法人,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條【單位犯金融詐騙罪的處罰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

㈥ 掛名法人與老闆簽代持股協議法律上有效嗎

您好,在法律上代持股協議是有效的。
但是在股東權利的行使上,對外的話是依專照公司股東名冊的屬記載行使權力,也就是名冊上寫的誰的名字,誰才能行使權力。
代持股協議的約定只約束掛名法人與老闆,老闆可以依照代持股協議要求更名。
適用《公司法》第71條第2款之對外轉讓股權規則,首先須名義股東與實際出資人間達成股權轉讓合意,進而才能談得上其他股東的同意問題,其他股東的同意才有意義。僅僅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不能代替顯名股東做出處分意思、處分行為,隱名股東不得自行主導公司變更股權登記,畢竟顯名股東雖然名為「顯名」,但「顯名」這個定語並不會對其股東權利本身有任何限制,他擁有完整的股東權利,隱名投資關系僅作用於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隱名股東不得為無權處分。倘若名義股東不同意轉讓,在有股權轉移義務之約定時也不願意轉讓其股權,此時實際出資人只能基於其與名義股東間的隱名投資合同關系,主張名義股東承擔違約責任,請求其履行合同約定之處分股權之給付之債。通過法院判決的強制力代替名義股東處分股權之意思,從而做出股權處分行為,滿足股權轉讓行為要件,促使發生股權移轉的法律效果。

熱點內容
蕭山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10-03 02:56:15 瀏覽:846
道德之章 發布:2025-10-03 02:51:01 瀏覽:441
經濟法所得稅獎金 發布:2025-10-03 02:43:34 瀏覽:604
道德經將於 發布:2025-10-03 02:32:45 瀏覽:471
司法責任製法官訪談 發布:2025-10-03 02:32:08 瀏覽:470
道德感超我 發布:2025-10-03 02:31:26 瀏覽:776
規章制度後評價管理辦法 發布:2025-10-03 02:02:03 瀏覽:157
經濟法的兩個基本特徵 發布:2025-10-03 02:01:21 瀏覽:36
新婚姻法女方不能要彩禮 發布:2025-10-03 01:43:45 瀏覽:204
勞動法孕婦散步假期 發布:2025-10-03 01:40:05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