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法律知識競賽題
A. 有什麼關於法律知識的競賽題
1 王某擔任某縣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為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當是(a)
A、當地縣教育局
B、當地縣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廳
2 有的學校在學生手冊中規定:「禁止男女生之間互訪宿舍。」此規定從法學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釋為:「男女生不得無故進入異性宿舍。」這一解釋屬於(a)
A、目的解釋
B、文法解釋
C、歷史解釋
3 聘任或任命教師擔任職務應當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為(d)。
A、三年
B、二年
C、四年
D、三至五年
4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下列有可能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是(c)
A、某教育局局長
B、某市市長
C、某市公安局
D、某鄉鎮黨委書記
B. 求關於法律知識競賽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居住且年滿18周歲的人,均無一例外地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b
A、對
B、錯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d)。
A、基本制度
B、政治制度
C、社會主義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3、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法律權利與義務之間是什麼關系? c
A、對立關系
B、統一關系
C、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4、(單選)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b)。
A、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D、無產階級專政制度
5、(單選) 法律按照不同的標准或角度有著不同分類,按照制定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劃
分為 d
A、一般法和特別法
B、國內法和國際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習慣法
6、(多選) 就社會主義法制與社會主義民主的關系來說 cd
A、二者互為前提和基礎
B、二者互不為前提和基礎
C、後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礎
D、前者是後者的體現和保障
7、(單選)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a )。
A、人民;
B、工農階級;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共中央。
8、(單選) 任何法律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制定,不得與憲法基本原則相違背,否則將被修改
或廢除。 a
A、對
B、錯
9、 (單選) 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 a
A、國務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央軍事委員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9、(多選) 社會主義法律關系的客體可以表現為(abcd)
A、物
B、行為
C、智力成果
D、某些人身權益
10、(單選)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總理人選由( b)。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B、國家主席提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
C、國家主席指定並任命。
C.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憲法知識
一、填空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 的社會主義國家。
3、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 。
4、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 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5、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 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 的的原則。
6、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7、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 抵觸。
8、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 的特權。
9、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
10、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 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 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11、 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
12、 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13、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 。
14、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 。
15、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 ,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並且發展學前教育。
16、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 。
17、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
18、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 以法律規定。
19、任何公民,非經 決定,並由 執行,不受逮捕。
20、禁止 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 公民的身體。
21、我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 公民的住宅。
22、除因 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3、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 的權利。
24、我國婦女在 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 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26、 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 。
28、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 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在我國,憲法的修改,由 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30、法律和其他議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 通過。
31、 選舉並有權罷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3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 的職務。3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委員長、副委員長連續任職不得超過 。34、我國的憲法解釋機關是 。
3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常務委員會開會期間,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提出對 的 質詢案。受質詢的機關必須負責答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許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 。
37、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 。
3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 的決定和 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3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缺位的時候,由 繼任主席的職位。
40、審計機關在 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D. 法院、檢察院招錄法律基礎知識題型有哪些
第一大題是單項選擇題,第二大題是多項選擇題,可能還有不定項選擇題,最後是案例分析題.考試的內容以民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為主.不是很難,但想得高分則不容易.《鄧小平法制理論與依法治國》部分(含答案)
一、判斷題
1.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
2.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法治是我們的目標"。╳
3.我們的民主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領導的人民民主制度。╳
4.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5.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6.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個人專斷行政是現代化在政治領域的界碑。√
8.人民政協是國家立法組織。╳
9.鄧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並舉的戰略。√
10.維護憲法、法律尊嚴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堅持把調整政治活動的法律作為立法的重點。╳
12.改革最終能否成功決定於經濟體制改革。╳
13.遏制腐敗,監督是關鍵。√
14.堅持依法治國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15.依法治國作為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隨農業文明的興起而出現的。╳
16.社會主義法治的最基本價值原則是發展。╳
17.法律是具有內在聯系、協調統一的有機體。╳
18.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發展生產力。╳
19.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
20.我國有權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個法律頒布以後,還需要一個或一些與之相關的法律的頒布,才能具體實施。√
22.實施細則是指一個法律頒布以後,為了便於實施和具體操作,由國家行政機關和地方權力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對此作出詳細規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23.我國數量最大的法律淵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首先應當考慮的因素是立法權統一。╳
25.體現和維護人民民主就必須樹立法律的權威。√
26.黨的政策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和社會矛盾的調節器。╳
27.法治的特徵植根於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則。√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針對國家權力本身,要求權利監督與制約。╳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確地依據法律規定的具體次序、方式和手續來處理案件。√
30.市場經濟是自主性的經濟,即承認和尊重市場主體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場經濟要求統一開放的國內市場,也要求市場國際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精髓。╳
33.改革黨的領導體制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辦事的統一。√
34.精神文明分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學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為了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文明成果。√
36.社會主義法制的唯一要求是:違法必究。╳
二、選擇題
1.社會主義本質規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無產階級專政 C.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政治協商制度
2.發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與前途。
A.政策 B.習慣 C.法制 D.倫理
3.社會主義法制的根本出發點是確認和保障(C)
A.中國共產黨領導 B.公民義務履行 C.人民的民主權利 D.改革開放
4.社會主義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 B.公正審判 C.強化仲裁的作用 D.嚴格依法辦事
5.加強法制重點是進行(C)。
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以(A)為突破口。
A.精簡機構 B.高薪養廉 C.強化監督 D.重視服務
7.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於它的經濟秩序是通過(B)來形成和維持的。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道德
8.只有在(C)條件下,才產生了對法治的社會需求。
A.商品經濟 B.自然經濟 C.市場經濟 D.計劃經濟
9.在法治國家中,法律要實現其社會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獨立合理的(B)。
A.主體設計 B.運行機制 C.社會保障 D.宏觀調控
10.軍事法規的制定機關是(C)。
A.全國人大 B.國務院 C.中央軍委 D.國防部
11.樹立法律的權威就必須首先樹立(A)權威。
A.憲法 B.法律 C.行政法規 D.部門規章
12.法治的功能在於(D)。
A.強化統治基礎 B.發展國民經濟 C.建設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的
13.我國國家的權力屬於(B)。
A.公民 B.人民 C.國家主席 D.全國人大
14.市場的法律原型是(B)。
A.物權憑證 B.契約 C.侵權 D.親權
15.市場經濟的命脈是(D)。
A.政治統一 B.市場統一 C.社會保障完善 D.競爭
16.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A)
A.中國共產黨 B.政治協商會議 C.全國人大 D.人民
17.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是(B)。
A.社會主義法制 B.社會主義民主 C.人民民主專政 D.無產階級專政
18.黨的政策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C)
A.守法上 B.執法上 C.立法上 D.法律監督上
19.社會主義制度是(ABCD)等方面構成的統一體。
A.經濟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20.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應當有(ABC)
A.高度的民主 B.完備的法制 C.安定的社會環境 D.不斷增長的經濟的
2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ABCD)
A.解放生產力 B.發展生產力 C.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D.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2.法律隊伍建設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較高的(CD)。
A.經濟素質 B.道德素質 C.政治素質 D.法律業務素質
23.按照國家權力運作形態,國家可以分為(AB)。
A.人治國家 B.法治國家 C.民主國家 D.獨裁國家
24.自治法規分為(CD)。
A.法律 B.行政規章 C.自治條例 D.單行條例
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實體公正 B.程序公正 C.證據公正 D.立法公正
26.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是(BD)。
A.公民委員會 B.居民委員會 C.鄉民委員會 D.村民委員會
27.法律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體現在(AB)。
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義務保障 D.社會保障
28.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公民為目標。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紀律
29.我國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分為(CD)。
A.資產階級道德 B.地主階級道德 C.社會主義道德 D.共產主義道德
30.我國要發展面向(ABC)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A.現代化 B.世界 C.未來 D.傳統
31.法律與黨的政策的區別在於:(ABCD)。
A.制定的機關和程序 B.實施的方式和手段 C.表現形式與基本要求
D.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對人的效力的
32.法律是(ABC)黨的政策。
A.定型化 B.規范化 C.條文化 D.教條化
33.黨的政策可以分為:(ABD)。
A.總政策 B.基本政策 C.分政策 D.具體政策
34.黨的領導包括:(ABC)。
A.政治領導 B.思想領導 C.組織領導 D.經濟領導
35.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關系處理上堅持(ABCD)方針。
A.長期共存 B.互相監督 C.肝膽相照 D.榮辱與共
36.法律權威的特徵包括:(ABCD)。
A.法律的至高無上性 B.普遍實施性 C.本源性 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考慮的因素有:(ABCD)
A.層次分明 B.體系完整 C.結構合理 D.規范協調
《中國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斷題
1.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和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2.沒收財產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分期繳納。╳
3.判處死緩的,在二年的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現的,二年期滿後減為無期徒刑。╳
4.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參加勞動的,應當酌量發給報酬。√
5.對於犯罪分子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6.死緩是我國刑罰中主刑的一種。╳
7.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如果未犯新罪,考驗期滿,視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
8.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適用緩刑。√
9.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論處。╳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區別在於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是否發生了預期的犯罪結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
13.犯罪的追溯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14.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對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15.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16.假釋考驗期內沒有犯罪,就認為原判刑罰已執行完畢。√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刑法的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及刑法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補充的規定。╳
18.我國現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訂的。√
19.減輕處罰是由司法機關根據刑法的規定,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20.犯罪後自首又有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21.刑法是有關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結果發生在我國領域內才適用我國刑法。╳
23.刑法的屬人管轄是指外國人在外國對中國國家或中國公民犯罪,中國刑法有權管轄。√
24.刑法的保護管轄是指中國人在中國領域外犯刑法規定之罪,適用中國刑法。╳
25.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用從舊原則。╳
26.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用從新兼從輕原則。╳
[NextPage]
27.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用從新原則。╳
28.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
29.應受刑罰懲罰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
30.犯罪的客體是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具體人和物。╳
31.危害行為、危害結果、犯罪方法、時間、地點是所有犯罪必備的構成要件。╳
32.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是犯罪主體、犯罪對象、犯罪客觀方面和犯罪主觀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體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34.犯罪主體只包括實施危害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單位。╳
35.犯罪的對象在犯罪中必然會受到損害。╳
36.犯罪對象決定著犯罪的性質。╳
37.刑事責任能力是行為人構成犯罪並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38.單位可以成為所有犯罪的主體。╳
39.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共同點為都預見到了危害結果發生的必然性。√
40.正當防衛在限度上不能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
41.緊急避險在限度上不能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
42.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43.刑事責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礎,辨認能力是關鍵。√
44.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年滿18周歲。╳
45.故意分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過於自信的故意。╳
46.犯罪的著手前和著手後都可能發生未遂。╳
47.犯罪的預備只能發生在著手以後。╳
48.對於預備犯應當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49.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過失。╳
51.刑法的三個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原則。╳
52.審判時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
53.犯罪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54.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是影響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特定資格地位和狀態,刑法中對自然人和單位都有特殊身份規定。╳
55.正當防衛過當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56.緊急避險過當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57.犯罪的停止形態,既存在於直接故意也存在於間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的停止形態既存在於故意也存在於過失犯罪之中。╳
59.對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60.對脅從犯應當比照從犯減輕或免除處罰。╳
6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緩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罰款、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63.管制判決前先期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決前先期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剝奪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關押並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66.管制的刑期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不能超過1年。╳
67.拘役的刑期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不能超過3年。╳
68.附加刑只能獨立適用。╳
69.在我國刑罰是由政法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判處。╳
70.刑罰的適用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71.刑罰的適
用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72.刑法的適用機關只包括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73.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在緩期執行的2年期間,如果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74.剝奪政治權利期間,不享有擔任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職務的權利。√
75.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可以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76.判處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有期徒刑執行完畢或從假釋之日起計算,有期徒刑執行期間,享有部分政治權利。╳
77.一般緩刑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8.假釋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9.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
80.無期徒刑減刑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於20年。╳
81.一般累犯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後3年內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對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體。╳
83.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
84.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是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
85.脅從犯是被脅迫和被誘騙參加犯罪的人。╳
86.對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期間,應當同工同酬。╳
87.被判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期間,未發生撤銷緩刑的法定事由,緩刑期滿,刑罰視為執行完畢。╳
88.刑罰執行期間發現有漏罪的,採用先減後並原則進行數罪並罰。╳
89.刑罰執行期間又犯新罪的,採用先並後減原則進行數罪並罰。╳
90.被判緩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負責考察。╳
91.在受賄罪的客觀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賄賂都必須為他人謀利益。√
92.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和紀檢監察部門。╳
93.在我國,經濟犯罪中提起公訴的機關包括人民檢察院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94.紀檢監察部門有權批准或決定逮捕。╳
95.貪污賄賂犯罪由公安機關負責偵查,由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
96.律師在偵查階段可以為犯罪嫌疑人辯護。╳
97.傳喚和拘傳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98.取保候審的時間最長不能超過6個月。╳
99.監視居住的最長期限為12個月。╳
100.我國法院的組織體系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01.對一審判決不服,被告人和檢察機關都可依法提起上訴。╳
102.對一審判決不服,只有被告人提起上訴的,二審法院可以加重原判的刑罰。╳
二、選擇題
1.我國刑法規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A)。
A.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B.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D.可以從輕或免除處罰
2.我國刑法對效力范圍的規定以(A)為基礎。
A.屬地原則 B.屬人原則 C.保護原則 D.普遍原則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 B.未發生任何結果 C.未發生行為追求的結果 D.未達到犯罪目的的
4.管制適用於那些(BD)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關押 B.罪行較輕不需要關押 C.罪行不重,需要懲辦D.罪行較輕,但需要判處刑罰
5.我國刑法規定的時效是指(B)。
A.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B.司法機關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的
C.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期限 D.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期限的
6.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追溯時效的計算從(B)計算。
A.犯罪行為停止之日 B.犯罪終了之日 C.犯罪完成之日 D.危害結果產生之日
7.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時被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於執行 B.仍須執行 C.暫緩執行 D.可以執行
8.依照刑法的規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負刑事責任 B.應當負刑事責任 C. 刑法分則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D.必然負刑事責任
9.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經減刑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B)。
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10.對預備犯比照既遂犯(B)。
A.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B.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D.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11.拘役的期限為(C)。
A.6個月以上1年以下 B.3個月以上2年以下 C.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 D.3個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國刑法第13條的"但書"中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應理解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論處 B.不構成犯罪 C.是犯罪不判處刑罰D.是縮小打擊面的特殊刑罰策略的
13.一切犯罪都必須具備的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是(B)。
A.犯罪工具 B.危害行為 C.危害結果 D.犯罪手段
14.刑法規定,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對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論 B.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D.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15.我國現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後制定的單行刑法的
C.79年刑法以及以後的附屬刑事法規 D.97年修訂後的刑法的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處剝奪政治權利3年,執行機關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機關 C.人民檢察院 D.勞改機關
17.下列罪犯,依法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 B.故意犯罪的主犯的
C.危害國家安全及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罪犯 D.嚴重的經濟犯罪的罪犯的
18.教唆不滿(C)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
A.14周歲 B.16周歲 C.18周歲 D.20周歲
19.數罪並罰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輕刑 B.將所犯數罪分別宣告的刑罰合並執行的
C.以數罪中最重的刑罰為基礎,再加重一定的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的
D.一行為觸犯數個罪名在總和刑以下處罰
20.拘役的緩刑考驗期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於1個月 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2個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2個月 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6個月
21.不屬於犯罪客體種類的是(C)。
A.直接客體 B.同類客體 C.間接客體 D.一般客體
22.刑法規定,下列人員不適用死刑(CD)。
A.審判時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人 B.犯罪時懷孕的婦女
C.審判時懷孕的婦女 D.羈押期間懷孕而審判時自然流產的婦女的
23.刑法上的減刑指(C)。
A.減輕處罰 B.對原判刑罰改判 C.減輕原判刑罰 D.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24.(C)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A.聾人 B.啞巴 C.盲人 D.14-18歲的人的
E. 法律知識競賽題(答案)
一、選擇題(請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填入括弧內)
1.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於(B )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82年
2.( B)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A )。
A、人民B、中國共產黨
4.中華人民共和國(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B、公民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B )尊嚴不受侵犯。
A、人身B、人格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於(C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曰B、1991年9月4曰
C、1992年1月1曰D、1999年11月1曰
7.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B )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A、武力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B )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A、贍養B、撫養
9.( A)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A、任何組織和個人B、學校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在(A )頒布的。
A、1986年B、1978年
11.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B ),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A、任何時候B、國家法定節假曰外
12.禁止在( C)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
A、居民住宅區B、廠礦企業C、中小學校D、商業區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 A)責任。
A、直接B、間接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規定,要把青少年培養成(B )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A、 品德、智力、體質、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15.法律規定:父母、監護人必須保證適齡未成年人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願意上學,(A )就違法了。
A、未成年人B、父母、監護人
二.判斷題(請在括弧內填入對或錯)
1.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 )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
3.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
4. 違反了校紀,但我沒有違反法律,學校對我沒有辦法進行處理,如果學校對我進行處理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是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條款,是要求大人的,我們知道了也沒用。(× )
7.當」我」獨自在家時,要鎖好防盜門;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入夜開燈後要拉好窗簾;如果竊賊已進屋,沒有發現」我」時,要迅速躲好,伺機逃走求救。( √)
10. 我被人家搶過錢,所以我必須再從他人身上搶回來,這也是一種正當防衛的手段。( ×)
11.同學在公共場交談時,千萬不要將自己家地址、電話號碼等一些具體情況大聲說出來,更不要輕易把家裡的電話號友告訴陌生人。(√ )
12.李剛經常欺負我同學並把我同學打傷,同學讓我幫助解決,我才去打了李剛,這應該說是見義勇為。(× )
13.放學路上遇到有人攔劫,盡量不要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可以先把錢物給他們,然後報告老師、家長。同學們上下學最好結伴一起走。(√ )
三、填空題(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括弧內)
1.父母不讓子女上學,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監護人的義務有(監護義務)和( 撫養義務)兩項。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
4.為保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有些公共場所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例如(營業性舞廳)、(歌廳 )等場所。
5.每年6月26曰,是國際(禁毒)曰。
F. 法律知識競賽試題
單選題
1.我國憲法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C)以上的全國人民代
表大會代表提議,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C)以上多數通過。
A.1/4;213B.113;2j3C.115;213D.114;l/2
2.在直接選舉的地方,(A):
A.全體選民過半數投票選舉有效B.全體選民的213投票選舉有效
C.全體選民投票選舉有效D.全體選民的3/5投票選舉有效
3.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其選舉工作由(C)主持:
A.該級人大常委會B.選舉委員會C.該級人大主席團D.該級政法委
4.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是:(B)
A.《共同綱領》B.1954年憲法C.1978年憲法D.1982年憲法
5.在實行直接選舉的地方,代表候選人需要獲得(C)方為當選
A.全體選民過半數的選票B.全體選民的213選票
C.參加投票的選民的過半數的選票D.參加投票的選民的2/3選票
6.我國從(B)年開始採用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對現行憲法進行修改:
A.1986年B.1988年C.1993年D.1995年
7.在實行直接選舉的地方,選民(A)人以上就可以聯名推薦代表候選人
A.10B.20C.30D.40
8.罷免直接選舉所產生的人大代表,須經過(A)通過。
A.原選區過半數的選民B.本級人大常委會
C.上一級人大常委會D.原選區參加選舉的過半數的選民
9.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B)
A.監察機關B.法律監督機關C.法律檢察機關D.紀律檢察機關
10.到目前為止,我國對現行憲法進行了(C)次修改:
A.1B.2C.3D.4
11.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
A.人民民主專政B.社會主義C.人民代表大會制D.多黨合作制
12.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法律依據是:(B)
A.憲法序言B.憲法第31條C.中英聯合聲明D.香港基本法
13.有權批准特別行政區設立的國家機關是:(A)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務院D.國家主席
14.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的國家機關是:(B)
A.人民代表大會B.人民政府C.審判機關D.檢察機關
巧.我國的國家性質是:(A)
A.社會主義B.人民民主專政C.多黨合作制D.共和制
16.根據選舉法,省、的自治區、的直轄市,設區的市、的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
(D)產生
A.上級任命B.下級委派C.直接選舉D.間接選舉
17.國家的最高監督權由(C)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檢察院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全國人民
18.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A)選舉和罷免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家主席D.國務院
19.公民認為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的自治條例、的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
可以向(B)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務院D.國家主席
20.(B)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的自治條例、的單行條
例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務院D.國家主席
21.(D)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D.國務院
22.某省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D)有權撤銷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該地方人大D.該地方人大常委會
23.部門規章和地方性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D)日內報國務院備案
A.10B.15C.20D.30
24.鄉鎮人大每屆任期為:(B)
A.3年B.5年C.4年D.2年
25.我國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A)
A.中央軍事委員會B.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C.國防部D.國家主席
26.有權決定省、的自治區、的直轄市范圍戒嚴的國家機關是:(C)
A.全國人大B.中央軍委C.國務院D.全國人大常委會
27.有權批准省、的自治區、的直轄市的區域劃分的國家機關是:(C)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務院D.國家主席
28.全國人大的工作方式是開會,每年一次,於第一季度舉行,由(D)召集
A.執政黨B.國家主席C.人大主席團D.全國人大常委會
29.選舉法規定,補選人大代表的程序和方式,由省、的自治區、的直轄市的(C)規定
A.人民政府B.人大C.人大常委會D.全體代表
30.選民可以書面委託其他選民代為投票,每一選民接受的委託不得超過:(C)
A.1人B.2人C.3人D.4人
31.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指導思想是:(D)
A一國兩制B.中英聯合聲明C.四項基本原則D.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32.愛國統一戰線是:(B)
A.階級聯盟B.政治聯盟C.經濟聯盟D.民族聯盟
3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與地方委員會之間的關系是:(B)
A.領導關系B.指導關系C.監督關系D.從屬關系
34.現行憲法的指導思想是:(C)
A.四項基本原則B.三個代表C.鄧小平理論D一國兩制
35.我國現行憲法是(D)年頒行的
A.1954年B.1978年C.1975年D.1982年
36.下列關於《共同綱領》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B)
A.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B.是新中國的臨時憲法C.由全國人大制定
D.由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
37.我國憲法規定,修改憲法由全國人大以(B)以上的多數通過
A.到會代表的三分之二B.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C.到會代表的過半數D.全體代表的過半數
38.作為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國家主席是在哪一部憲法中恢復設置的:(D)
A.1954年憲法B.1975年憲法C.1978年憲法D.1982年憲法
39.國家對個體、的私營經濟實行:(C)
A.保障B.鼓勵C.引導、的監督和管理D.支持
40.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C)
A.公民B.國民C.人民D.全體公民
41.居民委員會的主任,由(C)產生
A.上級政府指派B.黨組織指定C.居民選舉D.上級政府任命
42.從哪部憲法開始將民族自治地方確定為自治區、的自治州和自治縣:(A)
A.1954年憲法B.1975年憲法C.1978年憲法D.1982年憲法
43.在特別行政區內發生的案件,以(C)法院作為最高審級,其判決即是最終判決:
A.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B.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C.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法院D.特別行政區巡迴法院
44.下列哪些是現行憲法新增加的內容:(C)
A.平等權B.受教育權C.人格尊嚴不受侵犯D.遷徙自由
45.下列哪些是現行憲法新增加的內容:(C)
A.平等權B.受教育權C.人格尊嚴不受侵犯D.遷徙自由
46.有權制定基本法律的國家機關是:(A)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務院D.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
47.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報(D)備案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本級人大D.本級人大常委會
48.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B)
裁決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最高人民法院D.仲裁委員會
49.部門規章之間、的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物的規定不一致時,由(C)裁
決
A.全國人大B.全國人大常委會C.國務院D.仲裁委員會
50.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遇到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物
的規定不一致時,由(D)報請國務院裁決
A.當事人B.受理案件的法院C.審理案件的法官D.最高人民法院
51.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的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章,屬
於特別法與一般法關系,且兩者之間規定不一致的,適用:(B)
A一般法B.特別法C.憲法D.領導指示
52.如果同屬於特別法或者一般法,但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應適用:(B)
A.舊法B.新法C.憲法D.領導指示
53.我國刑法規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A)c
A.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B.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D.可以從輕或免除處
罰
54.我國刑法對效力范圍的規定以(A)為基礎。
A.屬地原則B.屬人原則C.保護原則D.普遍原則
55.我國刑法規定的時效是指(B)。
A.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期限B.司法機關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
C.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期限D.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期限
56.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追溯時效的計算從(B)計算。
A.犯罪行為停止之日B.犯罪終了之日C.犯罪完成之日D.危害結果產生之日
57.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時被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B)o
A.免於執行B.仍須執行C.暫緩執行D.可以執行
58.依照刑法的規定,故意犯罪(B)o
A.可以負刑事責任B.應當負刑事責任C.刑法分則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D.必然負刑事責
任
59.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經減刑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B)c
A.20年B.10年C.15年D.15年以上20年以下
60.對預備犯比照既遂犯(B)0
A.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B.可以從輕、的減輕或免除處罰
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D.應當從輕、的減輕或免除處罰
61.拘役的期限為(C)。
A.6個月以上1年以下B.3個月以上2年以下C.l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D.3個月以上1年以
下
62.我國刑法第13條的」但書」中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應理解為
(B)o
A.是犯罪不以犯罪論處B.不構成犯罪C.是犯罪不判處刑罰D.是縮小打擊面的特殊刑罰策略
63一切犯罪都必須具備的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是(B)。
A.犯罪工具B.危害行為C.危害結果D.犯罪手段
64.刑法規定,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對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論B.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D.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65.我國現行刑法是(D)o
.A.79年刑法B.79年刑法以及以後制定的單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後的附屬刑事法規D.97年修訂後的刑法
6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處剝奪政治權利3年,執行機關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機關C.人民檢察院D.勞改機關
67.下列罪犯,依法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國家安全及被判處死刑、的無期徒刑的罪犯D.嚴重的經濟犯罪的罪犯
68.教唆不滿(C)的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2015版法律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2015版法律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
A.14周歲B.16周歲C.18周歲D.ZO周歲
69.數罪並罰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輕刑B.將所犯數罪分別宣告的刑罰合並執行
C.以數罪中最重的刑罰為基礎,再加重一定的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
D一行為觸犯數個罪名在總和刑以下處罰
70.拘役的緩刑考驗期為(B)c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於1個月B.原判刑期以上,l年以下不得少於2個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2個月D.原判刑期以上,l年以下不得少於6個月
71.不屬於犯罪客體種類的是(C)o
A.直接客體B.同類客體C.間接客體D一般客體
72.刑法上的減刑指(C)。
A.減輕處罰B.對原判刑罰改判C.減輕原判刑罰D.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73.(C)人犯罪,可以從輕、的減輕或免除處罰。
A.聾人B.啞巴C.盲人D.14一18歲的人
74.我國刑法在時間效力上,採用的是(D)o
A.從舊原則B.從新原則C.從新兼從輕原則#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http://www.gkstk.com end#D.從舊兼從輕原則
75.犯罪客體體現的是一種(D)。
A.物質關系B.思想關系C.人際關系D.社會關系
76一切犯罪構成在客觀方面的必備要件是(A)。
A.危害行為B.危害結果C.犯罪的時間、的地點、的方法、的手段D.犯罪的因果關系
77.我國刑法規定的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B)o
A.14周歲B.16周歲C.18周歲D20周歲
78.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侵害中國國家或者中國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國法律追究,但在
外國已受過刑罰處罰的(A)o
A.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B.應當免除或減輕處罰
C.可以從輕、的減輕或免除處罰D.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79.不是犯罪構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對象B.犯罪客觀方面C.犯罪主體D.犯罪主觀方面
80.犯罪的罪過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B.犯罪動機C.犯罪目的D.犯罪意識
G. 法律知識競賽題 要答案 謝謝大家了
上網搜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題,有很多。下面那個網址就有,不知道適合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