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鐵路貨物行包包裹損失法律責任

鐵路貨物行包包裹損失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4 18:13:45

『壹』 鐵路運輸托運人托運貨物,行李,包裹不得有哪些行為

『貳』 關於物流中「保價」的法律規定

保價運輸
是指運輸企業與托運人共同確定的以托運人申明貨物價值。為基礎的一種特殊運輸方式,保價就是托運人向承運人聲明其托運貨物的實際價值。凡按保價運輸的貨物,托運人除繳納運輸費用外,還要按照規定繳納一定的保價費。
在保價運輸中,貨物全部滅失,按貨物保價聲明價格賠償;貨物部分毀損或滅失,按實際損失賠償;貨物實際損失高於聲明價格的,按聲明價格賠償;貨物能修復的,按修理費加維修取送費賠償。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1990年9月7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同日,經國家主席第32號令公布,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它的第十七條規定,鐵路實行限額賠償和保價運輸。
我國在鐵路、民航、水運行業的行李及貨物運輸上都有保價運輸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規定:「托運人根據自願申請辦理保價運輸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不超過保價額。」《民航法》和《海商法》對國內運輸和國際運輸的責任賠償採取不同的賠償標准,主要是考慮我國國民收入與其他國家的國民收入差異。在國際運輸中,絕大多數情況下採用國際公約規定的原則和標准,基本體現了我國已經參加的國際運輸公約的規定。《民航法》規定,國際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責任限額按照下列規定執行: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16600計算單位;但是,旅客可以同承運人書面約定高於本項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對托運行李或者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每公斤為17計算單位。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的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332計算單位。

『叄』 貨物被物流公司盜竊應該怎樣索賠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三百一十一條
第三百一十一條 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本條是對承運人對於貨損責任的規定。
在貨物運輸中,承運人應當將貨物安全運輸到目的地。承運人應當對自接受貨物時起至交付貨物時止所發生的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里的「毀損」是指搬運的貨物因損壞而價值減少;「滅失」是指承運人無法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既包括貨物物質上的滅失,也包括佔有的更新喪失及法律上不能回復佔有的各種情形。運輸行為是風險作業,同時在運輸過程中損害的發生原因也是極其復雜的,法律在強調對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利益保護的同時,也必須對承運人的利益作適當的保護,以體現公平的原則。法律對承運人的保護就體現在免責事由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十八條規定,由於下列原因造成的貨物、包裹、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1.不可抗力。2.貨物或者包裹、行李中的物品本身的自然屬性,或者合理損耗。3.托運人、收貨人或者旅客的過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十一條也規定了承運人在十二種情況下,可以免除賠償責任。經濟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也規定,在符合法律和合同規定條件下的運輸,由於下列原因造成貨物滅失、短少、變質、污染、損壞的,承運方不承擔違約責任:1.不可抗力;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3.貨物的合理損耗;4.托運方或者收貨方本身的過錯。本條對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免責事由的規定借鑒了專門運輸法的規定和經濟合同法的規定。
本條規定了承運人可以免除賠償責任的三種情況:
1.不可抗力。根據本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也包括戰爭等社會現象。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
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主要是指貨物的物理屬性和化學屬性,例如運輸的貨物是氣體,而氣體的自然屬性就是易揮發。如果由於揮發造成的損失,承運人就不承擔損失。貨物的合理損耗,主要是指一些貨物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損失,對於這一部分損失,承運人也不負賠償責任。
3.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這主要是指由於托運人或者收貨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貨物損失。根據本章的規定,主要是指以下幾種情況:(1)由於托運人對貨物包裝的缺陷,而承運人在驗收貨物時又無從發現;(2)托運人自己裝上運輸工具的貨物,加固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條件或者違反裝載規定,交付貨物時,承運人無法從外部發現的;(3)押運人應當採取而未採取保證貨物安全措施的;(4)收貨人負責卸貨造成的損失;(5)托運人應當如實申報,而沒有如實申報造成損失,導致承運人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造成的等等。
承運人要免除賠償責任的,其應當負舉證責任。如果承運人自己不能證明有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的情形存在,其就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肆』 新的鐵路賠償法 鐵路事故現在賠償金額是多少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將事故造成旅客人身傷亡和行李損失的賠償責任限額分別提高到15萬元和2000元。最高額度不限於15萬元。 法條: 第六章 事故賠償 第三十二條 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人身傷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 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卧造成的人身傷亡,屬於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 第三十三條 事故造成鐵路旅客人身傷亡和自帶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對每名鐵路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15萬元,對每名鐵路旅客自帶行李損失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2000元。 鐵路運輸企業與鐵路旅客可以書面約定高於前款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 第三十四條 事故造成鐵路運輸企業承運的貨物、包裹、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五條 除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外,事故造成其他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賠償。 第三十六條 事故當事人對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的,可以通過協商解決,或者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組的機關或者鐵路管理機構組織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伍』 哪部法律包含了對高度危險責任賠償限額的規定

我國法律法規對「高度危險責任賠償限額的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法律法規中。
一、在《侵權責任法》第77條規定:「承擔高度危險責任,法律規定賠償限額的,依照其規定。
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限額賠償責任的規定:
(一)、核損害賠償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
第7條 核電站的營運者和乏燃料貯存、運輸、後處理的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3億元人民幣;其他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核事故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1億元人民幣。核事故損害的應賠總額超過規定的最高賠償額的,國家提供最高限額為8億元人民幣的財政補償。
對非常核事故造成的核事故損害賠償,需要國家增加財政補償金額的由國務院評估後決定。
按照這一規定,核電站等營運者對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損害事故的最高賠償額為3億元人民幣,加上國家提供的最高限額8億元,一次核事故造成損害的最高賠償額為11億元人民幣。因此,在核損害事故中,一次事故的損害賠償限額,企業承擔的最高限額為3億元,不足部分,國家承擔的仍然是限額賠償,為8億元。不論受害人有多少,只能在這個限額中按照債權平等的原則,按比例受償。
(二)、鐵路交通事故賠償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第33條 事故造成鐵路旅客人身傷亡和自帶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對每名鐵路旅客人身傷亡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15萬元,對每名鐵路旅客自帶行李損失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2000元。
第34條 事故造成鐵路運輸企業承運的貨物、包裹、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35條 除本條例第33條、第34條的規定外,事故造成其他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賠償。
這里規定的是,對於鐵路旅客的傷亡賠償,實行限額賠償,最高賠償額為15萬元,自帶行李也實行限額賠償,最高額為2000元。這種損害賠償實際上是運輸合同的損害賠償責任,由於發生競合,當然也可以侵權損害賠償起訴。這種最高限額,也是無過錯責任中的限額賠償。對於路外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則依照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不在此列,沒有賠償限額的限制。
(三)、國內航空事故賠償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第3條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以下簡稱承運人)應當在下列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內按照實際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民用航空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
(二)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3000元;
(三)對旅客托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人民幣100元。
第5條規定 旅客自行向保險公司投保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保險的,此項保險金額的給付,不免除或者減少承運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按照這一規定,國內航空運輸中發生的旅客人身、財產損害的賠償,按照上述限額進行賠償。超出以上限額的,不予賠償。其賠償性質與鐵路交通事故相同,也不包括對航空旅客之外的其他人的損害賠償問題。
(四)、海上運輸損害賠償
《港口間海上旅客運輸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第3條 承運人在每次海上旅客運輸中的賠償責任限額,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旅客人身傷亡的,每名旅客不超過40000元人民幣;
(二)旅客自帶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每名旅客不超過800元人民幣;
(三)旅客車輛包括該車輛所載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每一車輛不超過3200元人民幣;(四)本款第(二)項、第<三)項以外的旅客其他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每千克不超過20元人民幣。
第4條 海上旅客運輸的旅客人身傷亡賠償責任限制,按照4萬元人民幣乘以船舶證書規定的載客定額計算賠償限額,但是最高不超過2100萬元人民幣。
這個規定至今已經有15年多了,規定的賠償限額顯然過低,但它仍然是限於合同之中對旅客損害的限額賠償,而不是全額賠償。

『陸』 鐵路對哪些原因造成的行李包裹損失不承擔責任

(1)不可抗力;
(2)物品本身的自然屬性或合理損耗;
(3)包裝方法或容器不內良,從外部觀察不能容發現或無規定的安全標志時;
(4)托運人自己押運的包裹(因鐵路責任除外);
(5)托運人、收貨人違反鐵路規章或其它自身的過錯。

『柒』 鐵路托運部門是否應該負責

理論上講,你付費來給托自運部門,拿到運票,就是與之成立了合同關系,但是小票後面的說明你也看見了,有很多免除托運方責任的條款,在法律上稱為格式合同。這樣的合同,如果真的在訴訟中被主張的話,那麼其中嚴重偏離公平正義原則的條款和不符合實際的條款將被法院認定為無效,這是保護弱勢消費者的方式。具體到你的情況,舉證是一個大問題。你必須證明你托運的貨品的價值,並舉出托運部門在運送過程中有無違反行業慣例、操作規程的缺陷,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全額賠償。

『捌』 鐵路貨運合同損失如何賠償

當事人沒約定賠償額,貨物在運輸中發生毀損、滅失,就必須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來確定承運人的賠償責任,而承運人的責任限制主要就是體現在法定賠償中。如審理貨物滅失案件中,原告在發貨單寫的是勞動保護品名,但所發貨物是每件價值萬元的皮夾克。 《鐵路法》規定了限制額賠償和按照實際賠償的原則,即承運人法定賠償額最高不得超過國務院主管部門規定的賠償限額。其次,審判中,對貨物損失額的計算是按照起運地或托運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其法律依據一是《鐵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第18條及鐵道部、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物價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布的《貨物運輸事故賠償價格計算規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1994)25號《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貨物、包裹、行李的賠償價格按照托運時的實際價值計算」。鐵路法規定限額賠償原則其合理性是國際公識的。主要依據是民法上的公平原則,目的是合理分擔運輸風險。但對於貨物損失額的計算按照托運時的實際價值計算,就有損害托運人利益的可能,因為《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相當於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根據該條款的要求,承運人承擔的實際損失賠償額應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獲得的利益。那麼,貨物實際損失的計算就不應以起運地的市場價格計算了,而應以到達地或者應以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合同法》第312條對這個問題也作了原則性的規定,既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仍不能確定賠償額的,按照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壟斷的局面已經被打破,諸多的行業保護法規並不符合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規則,鐵路運輸行業作為經濟主體,其參與激烈的運輸市場必須遵循有關的競爭規則。

『玖』 作為承運人對貨物的滅失責任如何讓界定

承運人對於貨損責任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本條是對本條是對承運人對於貨損責任的規定。
在貨物運輸中,承運人應當將貨物安全運輸到目的地。承運人應當對自接受貨物時起至交付貨物時止所發生的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里的「毀損」是指搬運的貨物因損壞而價值減少:「滅失」是指承運人無法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既包括貨物物質上的滅失,也包括佔有的更新喪失及法律上不能回復佔有的各種情形。運輸行為是風險作業,同時在運輸過程中損害的發生原因也是極其復雜的,法律在強調對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利益保護的同時,也必須對承運人的利益作適當的保護,以體現公平的原則。法律對承運人的保護就體現在免責事由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十八條規定,由於下列原因造成的貨物、包裹、行李損失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1.不可抗力。2.貨物或者包裹、行李中的物品本身的自然屬性,或者合理損耗。3.托運人、收貨人或者旅客的過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十一條也規定了承運人在十二種情況下,可以免除賠償責任。經濟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也規定,在符合法律和合同規定條件下的運輸,由於下列原因造成貨物滅失、短少、變質、污染、損壞的,承運方不承擔違約責任:1.不可抗力;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3.貨物的合理損耗;4.托運方或者收貨方本身的過錯。本條對運輸合同中承運人的免責事由的規定借鑒了專門運輸法的規定和經濟合同法的規定。
本條規定了承運人可以免除賠償責任的三種情況:
1.不可抗力。根據本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也包括戰爭等社會現象。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
2.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主要是指貨物的物理屬性和化學屬性,例如運輸的貨物是氣體,而氣體的自然屬性就是易揮發。如果由於揮發造成的損失,承運人就不承擔損失。貨物的合理損耗,主要是指一些貨物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必然會有一部分損失,對於這一部分損失,承運人也不負賠償責任。
3.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這主要是指由於托運人或者收貨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貨物損失。根據本章的規定,主要是指以下幾種情況:(1)由於托運人對貨物包裝的缺陷,而承運人在驗收貨物時又無從發現;(2)托運人自己裝上運輸工具的貨物,加固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條件或者違反裝載規定,交付貨物時,承運人無法從外部發現的;(3)押運人應當採取而未採取保證貨物安全措施的;(4)收貨人負責卸貨造成的損失;(5)托運人應當如實申報,而沒有如實申報造成損失,導致承運人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造成的等等。
承運人要免除賠償責任的,其應當負舉證責任。如果承運人自己不能證明有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的情形存在,其就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蕭山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10-03 02:56:15 瀏覽:846
道德之章 發布:2025-10-03 02:51:01 瀏覽:441
經濟法所得稅獎金 發布:2025-10-03 02:43:34 瀏覽:604
道德經將於 發布:2025-10-03 02:32:45 瀏覽:471
司法責任製法官訪談 發布:2025-10-03 02:32:08 瀏覽:470
道德感超我 發布:2025-10-03 02:31:26 瀏覽:776
規章制度後評價管理辦法 發布:2025-10-03 02:02:03 瀏覽:157
經濟法的兩個基本特徵 發布:2025-10-03 02:01:21 瀏覽:36
新婚姻法女方不能要彩禮 發布:2025-10-03 01:43:45 瀏覽:204
勞動法孕婦散步假期 發布:2025-10-03 01:40:05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