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共同責任的法律規定

共同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2-04 20:07:41

⑴ 共同犯罪法律規定有哪些

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回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答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八條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九條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⑵ 共同訴訟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2)共同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⑶ 民法總則共同侵權有哪些規定法律知識大全

是有的,對於共同侵權責任的具體內容,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一、規定共同侵權責任回的本質特徵立法機關答傾向於仍然採用《民法通則》第130條的內容,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二、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草案》傾向於採納原來的司法解釋中關於「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三、共同危險行為的規則《侵權責任法》規定共同危險行為,是一個確定的立場。爭議在於,如何規定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一的免責條件。《草案》的基本意見是:「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⑷ 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你好,所謂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它屬於共同責任中的一種。

法律明確規定的連帶責任有以下幾種:
(一)因保證而承擔的連帶責任。根據《擔保法》的有關規定,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的方式有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合夥的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35條第2款規定:「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因代理而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65條、第66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1條的規定,因代理而承擔連帶責任有以下幾種情況:
1、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2、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3、委託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因其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要求委託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四)因共同侵權而承擔的連帶責任。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同樣應當承擔連帶民事責任。權利被侵害人可以向任何一個侵權人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共同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的責任。對此,《民法通則》第130條及有關司法解釋有明確規定。
(五)因共同債務而承擔的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87條的規定,債務人一方人數為兩個以上的,依照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
(六)因產品不合格造成損害,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的連帶責任。
(七)因出借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或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而承擔連帶責任。
(八)企業法人分立後對原有債務的承擔以及開辦企業有過錯而產生的連帶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44條的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其原債務由變更後的法人來承擔。分立後的數個法人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另據《公司法》中有關公司分立的規定,公司分立應對原有債務的承擔達成協議,否則不得分立。若該協議對原有債務的承擔明確到每個分立後的公司,則每個公司依協議各自承擔責任;若協議僅確定了原有債務的分擔比例,那麼,分立後的公司對原有債務則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⑸ 如何確定共同債務人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合同法和民法通則等
兩個共同債務人應對債權人負連帶責任。
如果沒有其他約定,承擔連帶責任

⑹ 共有財產處分的法律規定

根據《物權法》第九十七條規定,處分共同共有的財產,應當經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1、共有總是基於某種共同關系而產生。其可以是根據法律的直接規定,如夫妻共有財產,法律規定凡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只要夫妻之間沒有明確的約定,法律就推定為共同共有。

2、共同共有是不確定份額的共有。只要共同共有關系存在,共有人就不能劃分出自己的份額。只有在共同共有關系結束的時候,在對共有物進行分割的時候,才能確定各個共有人應當得到的份額。

3、共同共有的權利的行使不分份額、完全平等,即所有共有人對整個共有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對共有物的處分特別是重大處分,必須經全體共有人的同意。

4、共同共有人對外要承擔連帶責任。

(6)共同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第九十三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條 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第九十五條 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第九十六條 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十七條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九十八條 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額負擔,共同共有人共同負擔。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⑺ 共同侵權行為的法律規定

共同侵權行為分為以下四種類型:1、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行為就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即數人基於主觀上的關連共同而侵害他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這種共同侵權行為的共同加害人包括實際行為人、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2、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對於客觀關連共同的共同侵權行為,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是指數人既沒有共同故意又沒有共同過失,實施的行為直接結合,造成同一個損害結果的侵權行為。這里所謂的行為直接結合,實際上就是客觀的關連共同。3、共同危害行為。共同危害行為就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有侵害他人權利危險的行為,並且已造成損害結果,但不能判明其中誰是加害人。對此,本文專門設立一個題目進行討論。4、團伙成員。團伙組織的成員的集合行為,是指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如果沒有團伙的集合行為則可以避免造成損害的結果發生,如果該集合行為可以歸責於該團伙,則該團伙的成員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侵權行為。

⑻ 如何區分共同責任、連帶責任和按份責任

1、共同責任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實施違法行為並且都有過錯,從而共同對損害的發生承擔的責任,如加害人為兩個以上的人對受害人承擔的責任。在責任承擔的分配方面與連帶責任有所不同。

共同責任,根據承擔民事責任的民事主體數量的不同而對民事責任分類的一種,即兩個或更多的民事主體共同承擔一項民事責任連帶責任是任一責任人承擔全部責任,在連帶責任的責任人內部進行追償。而共同責任則不然。

2、連帶責任是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之間有連帶關系。

任一責任人承擔全部責任,在連帶責任的責任人內部進行追償。而共同責任則不然。

3、按份責任是責任人按照事先定好的比例承擔各自的責任,賠償權利人不得要求任何一方承擔超出其比例的責任。又稱「分割責任」。「連帶責任」的對稱。

兩個以上的責任人按照各自份額向債權人承擔的清償責任;是按份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而招致的法律後果。構成按份責任的前提在於:原債屬於按份之債,其標的具有可分性;按份責任人之間不具有連帶關系。

在法律上,各按份責任人對同一債務僅就規定或約定的特定份額負責,一責任人對其他責任人的債務份額不承擔責任;債權人只能就按份責任人應負的責任份額請求執行;某一按份責任的履行只引起特定責任份額的消滅,不影響其他責任份額的存在;

此外,在按份責任中,對某一責任人發生效力的免責事由並不當然地對其他責任人發生效力。

(8)共同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共同責任的分類

1、夫妻共同債務

法律規定:《婚姻法》第41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2、債務加入

債務加入又稱並存的債務承擔,指原債務人並沒有脫離原債務關系,而第三人又加入到原存的債務關系中,與債務人共同承擔債務。對於債務加入行為,法律層面上並未明確規定,但實踐中已被廣泛認可。

3、分公司債務由分公司與總公司共同承擔

分公司沒有獨立的法律人格,不能獨立承擔責任,其資產屬於總公司。當其對外承擔責任時,一般先以分公司的財產賠償,不足的,由總公司繼續賠償。分公司與總公司系共同承擔責任。

4、在按份共同責任中,各債務人應按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比例對債權人承擔責任。

5、連帶共同責任中,各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承擔全部債務,即債權人可向任何一個債務人主張全部債權,債務人在承擔全部債務後,扣除自己應承擔比例部分後,可向其他債務人追償

6、連帶共同責任與連帶責任的共同點是:各債務人都應就全部債務向債權人承擔給付義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共同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按份責任

⑼ 法律對共同責任人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相關法律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基於共同的一種民事行為對外所舉的債務為共同債務。 共同債務多指夫妻共同債務,也指合夥人之間對企業債務共同承擔,承擔連帶責任

熱點內容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第二條 發布:2025-10-03 01:03:00 瀏覽:441
律師盡調清單 發布:2025-10-03 00:36:18 瀏覽:461
問責條例宣講稿 發布:2025-10-03 00:33:52 瀏覽:629
法律自我救助免除責任 發布:2025-10-03 00:33:08 瀏覽:766
旌德法院法官 發布:2025-10-03 00:32:15 瀏覽:649
閱讀勞動法心得 發布:2025-10-03 00:14:18 瀏覽:319
人大法工委對勞動合同法的答復 發布:2025-10-02 23:59:50 瀏覽:745
道德管理的內容 發布:2025-10-02 23:58:10 瀏覽:151
勞動法兼職辭職 發布:2025-10-02 23:28:42 瀏覽:255
最高院批復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2 23:27:40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