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詞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❶ 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應該是沒有效力的
第一,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跟單位簽定的協回議必須加蓋單位公章才有效力答。
第二,買土地修路這件事,對於一個村來說,是件大事,不是僅僅一個隊長及幾個社員代表就有權決定的,這種事應該由全體村民大會決定。他們必須召開村民大會通過,你也最好要有這方面的證據,比如他們的會議紀錄什麼的,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還是得村支部和村委會加蓋公章才能確認協議對雙方生效。
❷ 請問指導意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各級法院的指導意見一般會供該行政區域內相關法院具體辦案參考適用,但一般不會在判決書中引用相關指導意見。這種情況主要是考慮到部分地方法院法官的辦案水平參差不齊並化解因此而可能產生的不公平。
❸ 辯護詞、 代理詞的異同
辯護詞、 代理詞的異同
辯護詞,是指可以作為辯護人的人(律師、被告人的親人、法院認可的公民等),對被告人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發表的有利於被告人的意見,即提出對被告人減輕、從輕處罰,或無罪的辯護意見。
代理詞,是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受害人)或被告委託的人(即代理人),對被告人做出的侵害行為,發表的被告人應當承擔多少賠償責任的意見。
一、相同
辯護人和代理人都是為了維護各自委託人利益而參加到訴訟中,都與案件處理後果沒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二者在訴訟權利和義務,以及一些程序上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二、區別
1、產生根據不同。刑事辯護人參加刑事訴訟根據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授權或法院的依法指定,而刑事代理人參加訴訟只能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授權。
2、訴訟地位不同。辯護人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以自己名義進行辯護而不受被告人約束,但代理人不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是附屬於被代理人的,依被代理人意志從事活動。
3、訴訟任務不同。刑事辯護承擔的是辯護職能,即反駁控方控訴,證明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罪輕,應減輕或免除刑事責任;而代理職責在於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
4、適用范圍不同。兩類對象的訴訟利害關系正好相反,刑事辯護適用於公訴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刑事代理適用於公訴案件的被害人、自訴人和附帶民事當事人。
5、權利內容不同。刑事辯護人享有法律規定的會見權和通信權、調查取證權等廣泛權利,有的權利甚至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也不享有的;而刑事代理人享有的權利由被代理人授予,而且不能超過被代理人的許可權范圍。
6、許可權范圍不同。辯護人享有的權利是法律賦予的,不存在被告人授權問題,其授權也僅僅是在於使辯護人參加訴訟;而代理人是否參加訴訟,在何許可權范圍內從事活動都須授權決定。
7、活動名義不同。辯護人調查取證、提交辯護詞等活動中使用的是自己的名義,而刑事代理人進行訴訟活動使用的是被代理人的名義。
❹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1、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2、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3、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4、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5、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6、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7、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❺ 辯護詞和辯護意見的區別,主要想知道區別在哪
辯護詞是一來種口頭發言,沒源有固定的格式,內容因案情內容而異。一般情況下有前言、辯護理由、結束語三個部分,其中辯護理由是核心部分。
一、前言。即申明辯護人的合法地位,出庭前進行了哪些工作和參加庭審的情況。如「我接受被告人**的委託,出庭為他辯護。我查閱了案卷資料,會見了被告。剛才又聽了庭審調查。我認為,**不構成***罪,……」
二、辯護理由。
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是否正確進行辯護。
2、對起訴書引用的法律條文是否恰當進行辯護。
3、從情理上進行辯護。
三、結束語。是辯護詞的小結,可以概括一下整個辯護詞的基本觀點,有的還就定罪量刑提出建議。代理意見(詞)的寫法:;這是當庭發表的綜合性發言,一般要事先寫成發言稿或發言提綱。
代理意見(詞)與辯護詞一樣因案而異,沒有固定的格式,也可分為前言、代理理由、結束語三個部分,重點是代理理由部門,要從事實、法律、程序三個方面發表意見,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協助法院弄清案情,正確適用法律
❻ 那該辯護律師的辯護意見具有法律效力嗎
律師辯護意見,是律師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所提出有利於內嫌疑容人、被告人的意見,向辦案機關證明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提出應當減輕、從輕的意見。
律師的辯護意見,如果符合事實和法律,被辦案機關採納後,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能夠得到有效維護。
當然,也存在律師辯護意見與事實不符、或者缺乏法律依據、或者有依據但是未被辦案機關採納的現象。
❼ 規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說,以上問題抄有法律條文支持襲
你們公司後來下發的相關規定,是已經簽訂合同後的一個補充。
根據合同法61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也就是說,這個規定是合法的,但是需要對方同意。雙方協商解決。
既然是雙方協商解決,當然要雙方簽字了。
❽ 辯護詞有罪無罪是否可以同時辯護
辯護詞不能有罪無罪同時辯護,否則就是邏輯混亂。試想,既然已經做了無罪辯護,並且有理有據。怎麼還能做有罪或者罪輕辯護。這豈不是自己打自己?
❾ 刑事辯護詞是什麼
現實困惑
張某因涉嫌盜竊罪,被依法提起公訴。張某認為自己不是主犯,怕自己在法庭上不能充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於是委託了律師劉某某為其辯護。劉某某作為張某的辯護人,如果想為張某作減輕刑事處罰的辯護,那他應當如何書寫辯護詞?
律師答疑
刑事辯護詞是辯護人在參與刑事訴訟活動中,按照法定程序,為履行其職責,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向法庭發表的辯護意見。辯護權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一項基本的憲法權利。任何人在遭遇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時,都有權針對被指控的罪行進行無罪、罪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辯解和辯論。刑事辯護詞一般包含的內容有:(1)首部:首行要寫明標題。稱呼可為:「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前言主要寫明辯護人是依法進行辯護,具有為被告人出庭辯護的權利,交代在出庭前進行了哪些工作、辯護內容的來源以及辯護人對整個案件的看法。(2)正文:此部分主要是寫明辯護的理由、觀點。辯護人應該從被告人的行為事實出發,對照有關的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無罪、罪輕或應該予以減輕甚至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和根據。(3)結束語:此部分為歸納和總結。概括辯護內容核心,如無罪、罪輕等。另外就是向法庭提出對被告人的處理建議。(4)尾部:註明辯護人的姓名以及發表辯護詞的時間。
本案中,張某在書寫辯護詞時,可以參考如下格式:
刑事辯護詞
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省××市××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人張某之父親張大某的委託,指派我擔任張某的一審辯護人。接受委託後,我仔細查閱了全部案件材料,並會見了被告人,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取證工作。被告人張某的行為已構成盜竊罪,但應當減輕對其的處罰,現對趙某涉盜竊罪一案的量刑提出以下辯護意見:
一、被告系未成年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定,可以充分看出在對待未成年人犯罪上,應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充分考慮是否有利於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矯正。
經本辯護人調查獲知,被告人犯罪後後悔莫及,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了深刻地反省,懇請法庭給予被告人減輕處罰。
二、從被告在整個犯罪行為實施過程中所起作用來看,被告起到的是望風把守的作用,並未進入某工廠內進行盜竊。可以說是從犯,其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即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依照刑法的規定: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三、被告主觀惡意不大,犯罪後能主動坦白自己所犯罪行,屬於認罪態度較好,請求給予從輕處罰。
綜上所述,被告人趙某犯罪時尚未滿18歲,系未成年人,且在整個共同犯罪中始終處於從犯地位,案發後認罪態度好,主觀惡性不大,請求法庭在量刑時減輕對被告人趙某的刑事處罰。
以上辯護意見請法庭予以考慮。
辯護人:劉某某
××年×月×日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五條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法理薈萃
辯護權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一項基本的憲法權利。任何人在遭遇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時,都有權針對被指控的罪行進行無罪、罪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辯解和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