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銷售假畫的法律責任

銷售假畫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5 13:02:02

㈠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有何法律法規

國家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處罰規定有下列規定: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下列法規:

1、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下列規定:

1、第一百四十條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2、第一百四十九條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第一百五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1)銷售假畫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要正確判明一種商品是否屬於偽劣商品,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該商品嚴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對產品質量規定的必須滿足的要求。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對各類產品應當具備的共同條件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即所謂的「默示擔保條件」,無論生產、銷售何種產品,均須滿足這些基本的質量要求。

二是該商品的主要指標達不到有關的產品質量標准或明示擔保條件。實踐中各類產品紛繁復雜,認定其質量狀況還需參照具體的質量標准。這些多層次的質量標準是法律要求的具體的量化,它既包括國家強制性標准,也包括行業標准,還包括企業標准和地方標准。此外,判定產品質量還應參照產品的明示擔保條件,即生產者或銷售者通過標明採用的標准,產品標識、使用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對產品質量做出的明示承諾或保證。

三是該商品已基本失去其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失去其本身應具備的使用性能,並非毫無使用價值。在不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不影響工農業生產的前提下,有些偽劣商品經技術處理或重新加工,也可以作它用。

此外,在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還應查明商品質量同危害結果之間有無直接的因果關系。如果損害事故的發生是因消費者使用不當或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而並非由於商品的質量問題,則不能讓行為人對損害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㈡ 請問私自銷售假字畫犯法嗎會有什麼處罰

那肯定是違法行為了,欺詐罪啊,但是這個物證一定要搞好,比方讓其出具書寫字畫來路證明,寫上銷售金額,及其名字(真實身份),到工商局就可以舉報他們

㈢ 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如何量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1年5月修正)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內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容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犯罪行為是生產、銷售行為。

(3)銷售假畫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犯罪故意,一般具有牟利的目的。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間接故意。

過失行為,如生產者不知原材料有假或者不符合質量標准,銷售者不知產品系偽劣產品,因不負責任、疏忽大意而生產或銷售的,不能構成本罪。

司法實踐看,絕大多數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都是為了牟取暴利,但法律對本罪的犯罪目的沒有要求,所以,無論行為人出於何種目的和動機,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㈣ 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銷售假冒商品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4)銷售假畫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商標法》第六十七條:

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

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㈤ 賣假畫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河北霸州騙孑電話13785679511我買的是徐右冰的畫,他

我剛剛看到。你也太搞笑了吧,你一人冒充兩人(買家和賣家),你自己買了龍開版勝假作權品寄給自己,說我寄去的不對,騙局被我識破後,以至於不敢接我電話,氣憤不過又一直騷擾我(損失了買龍開勝的錢),你可以去派出所報警而且我拉你去,怎麼樣……
之前微信朋友圈有發這種騙局的,當時沒注意,希望廣大藏友以後提高警惕了…

㈥ 拍賣假畫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字畫經營做為一種投資而出現,刺激了假畫的製作和銷售,在所有的字畫買賣中,有相當一部份屬於假畫或冒版貨。銷售假畫可以獲取鉅額非法利潤,這對於那些財迷心竅不擇手段撈錢的無恥之徒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製作假畫的方法五花八門,但本文所說的假畫,專指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該作品與某藝術家本無關聯 , 卻被人假冒署名 , 硬把它與該藝術家聯系起來 , 說成是該藝術家的作品。多年前 , 即有人指出了假畫的危害。然而時至今日,假畫之風不但未被遏止,反而愈刮愈烈。少數拍賣行,竟然置法律於不顧,公開拍賣假畫。有人為之辯護說,拍賣行對委託品不承擔法律責任,所有由拍賣品引起的法律責任都由委託人(賣家)承擔。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我們只要對拍賣稍作分析,很快便會發現這種辯護的謬誤。所謂拍賣,一般是指得到國家特許的拍賣人(拍賣行、拍賣公司等),以公開競爭的方式,將特定財產出售給出價最高的買家的一種特殊的買賣行為。在我國,並不是任何個人、單位或組織都可以經營拍賣業務的,尤其是對藝術品拍賣,必須是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特許或取得特別授權的機構,方可進行此類物品的拍賣。 在拍賣活動中,拍賣人一般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拍賣人是賣家的特殊的委託代理人,而以拍賣人自己的名義主持賣家的拍賣品的拍賣。另一方面,拍賣人一自己的名義經營拍賣業務,獨立地進行買賣行為,享有在一般買賣行為中賣家的權利,並承擔相應的義務。 在拍賣的長期發展中,的確形成了一套較嚴密的拍賣措施或交易規則,對買賣雙方以及拍賣人也有較詳細的責任規定。但是,拍賣行的行規以及買家、賣家與拍賣人因拍賣活動而形成的共同關系,對與拍賣活動無關的藝術家沒有任何效力,也不能違反或對抗國家制定的法律。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 22 條第 2 款規定:"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它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根據該款規定,拍賣人作為字畫經營者,其對拍賣品的說明,如拍賣圖錄中對拍賣品的、作者身份的說明,應保證與拍賣品的實際作者身份相符,否則,即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樣拍賣人對委託拍賣品不承擔法律責任,而由委託人單方面承擔托保責任的說服是明顯站不住腳的。 拍賣人在制售假畫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應承擔的責任 對於拍賣人在制售假畫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例如,在偷盜行為中,銷贓人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銷贓人的行為實際上起到了一種助長偷盜,致使贓物得到轉移的作用,因此,銷贓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拍賣人拍賣假畫,就相當於銷贓人銷贓。 拍賣假畫,可能有三種情況。第一,拍賣人不知或難以獲知拍賣品為假畫,無意中將假畫公開拍賣。這種情況,我們相信也是在拍賣假畫中較多的一種情況,拍賣人應當預見可能出現拍賣假畫而未預見,或者拍賣人已經預見可能出現拍賣假畫而過於輕信自己的真假鑒定能力,致使侵權得以發生,故應承擔過失侵權責任。應當注意的一點是,在我國,拍賣人(拍賣行、拍賣公司等)作為國家特許的從事拍賣業務的機構,不僅應當對所有參加拍賣活動的當事人負責,還應當對全體公眾負責;它對拍賣品的真假及所有權歸屬等應當有義務並有能力予以鑒定和確認。有的拍賣人在其拍賣規則中所作的有賣家單方面承擔擔保義務,其不負擔保責任的說明是缺乏法律依據的。 第二,拍賣人明知拍賣品為假畫,或有意與賣家串通拍賣假畫。這種情況,拍賣人實際上起到了一種比假畫製作者更為惡劣的作用,它理應承擔故意侵權責任。實踐中亦有這樣一種情況,即藝術家發現拍賣品系假冒其署名的假畫時,便向拍賣人指出,要求其取消該拍賣品拍賣。此時,一個講究信用的拍賣人會慎重對待藝術家的要求。或者取消拍賣,或者緩拍,或者取得充分證據後再行拍賣。但是,一些為一時繩頭小利而拒絕藝術家要求,或因鑒定力量薄弱而又偏聽偏信的拍賣人,依舊照拍不誤,致使侵權得以發生。這時,拍賣人的責任亦屬於故意侵權。 第三,拍賣人就是假畫製作者,在拍賣會上公開將假畫拍賣。這種情況在實踐中可能不多見,但是,如果把這種情況與明知拍賣品為假畫,卻仍以賣家保密為拒絕透露賣家真實身份的情況作一分析,就會發現,拒絕透露賣家,實際上就相當與拍賣人自己把自己推上了假畫製作者的地位。此時,拍賣人無論如何也推卸不掉自己的侵權責任。如果面臨檢察機關的公訴,拍賣人仍然拒絕透露買家身份的話,它還有可能觸犯有關刑律而受到更為嚴厲的法律制裁。 雖然假畫製作者的動機主要是牟取法暴利,但其行為同時亦給有關藝術家的精神利益和經濟;利益造成損害。具體地說,假畫製作者侵犯了有關藝術家的名譽權、姓名權和著作權。 侵犯名譽權 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嚴禁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對於名譽權的內容雖然沒有具體的規定,但從法理和實踐分析,所謂名譽權,就是指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因其觀點、行為、作派、專業水平而形成的公民名譽和法人名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公開制售假冒某藝術家署名的劣質畫作,將損害該藝術家通過大量的艱苦的專業訓練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損害其在藝術界及公眾當中所取得的良好評價,構成對該藝術家名譽權的侵害。 侵犯姓名權 民法通則第 99 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嚴禁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公民的姓名權,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改變自己姓名,並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和假冒自己姓名的一項人身權利。制售假冒某藝術家署名之劣質畫作,將在公眾當中產生誤認,給該藝術家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及不良評價,構成對該藝術家姓名權的侵害。 (三)侵犯著作權 我國《著作權法》第 46 條將"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列為一種侵權行為。這項規定是專門用來保護美術作品作者即藝術家的。多年來,藝術家們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強烈呼籲加強立法,打擊制售假畫行為。著作權法第 46 條的這項規定,反映了這種呼聲,也是藝術家們長期努力奮斗的結果。但是,對於著作權法上的這項規定,學術界也存在不同看法,即認為制售假畫與藝術家的已有作品無關,自然也就談不上著作權問題。這種觀點貌似有理,但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 從歷史上看,在我國第一部著作權法--《大清著作權律》中,即將包括制售假畫在內的制售假冒作品行為列為一種禁例,並規定了相應的罰則。其第三十六條規定,"不得假託他人姓名發行已之著作";第四十條規定:"凡假冒他人之著作,科以四十元以上四百元以下之罰金;知情代為出售者,罰與假冒同。"我國台灣地區著作權法,亦曾有類似規定。 對於制售假畫行為侵犯藝術家的著作權,我們亦可以在國外一些著作權法中找到例證。例如,德國《著作權法》第 107 條專門對未經許可使用著作人名稱的行為作出規定:"對於不經著作人同意將著作人名稱在造型藝術著作原件顯示者或將上述顯示名稱的原件傳播者......如果根據其它規定對該行為沒有重要的處罰,處三年以內監禁或課以罰款"。英國《版權法》第 84 條專門對作品之虛度署名作出規定,其有關內容包括:任何人都有使自己免於被虛假地署名為某一藝術作品作者的權利,出售帶有虛假署名的作品原件的行為侵犯此項權利。 根據我國有關立法和司法實踐,參考國外有關規定,《著作權法》第 46 條關於制售假畫行為的規定是有充分法律依據的,也是完全可行的。筆者認為,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亦可以為這項規定找到"說法"。這項規定既保護了藝術家精神權利,亦保護了藝術家的經濟權利。從精神權利來看,根據這項規定,著作權法所賦予藝術家的署名權,應當包括禁止他人假冒其署名製作、出售自己作品的權利。制售假冒藝術家署名的美術作品,構成對該藝術家署名權的侵害。從經濟權利來看,藝術家對其創作作品享有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其中包括一項許可他人以發行方式使用其作品並從中獲得報酬的權利。制售假冒藝術家署名的作品,雖然沒有直接涉及該藝術家的已有作品,但卻有可能給其已有作品的發行,以及將來作品的發行帶來損害,故構成對藝術家發行權的侵害。制售假畫侵犯藝術家著作權的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並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為了打擊嚴重的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於今年 7 月通過了一項《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決定》。該決定所列侵犯著作權的犯罪,即包括制售假畫的行為,對於制售假畫侵犯藝術家著作權的犯罪行為,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別嚴重情節的,最高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可處以罰金。 相關的一個問題 本文所討論的拍賣人的法律責任,首先要求有拍賣假畫的事實。因此,對拍賣品的真假鑒定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 從國外藝術市場的情況來看,假畫多與已故的知名藝術家相關。一些藝術法的專著中,所討論的制售假畫的案例也多涉及故去多年或古代藝術家。這大概與那些國家藝術市場較為規范鑒定手段較先進,藝術家自我保護意識較強,使得制假者有所畏懼不無關系。然而在我國藝術市場,制售假冒仍在世的藝術家假畫的案例亦非少數。凡某藝術家出了名,便很快就有防冒之作上市,這大概可以算上"中國特色"了。 對於某件作品的真與假,藝術家本人應當最有發言權,盡管實踐中存在著藝術家有意或無意地將真畫說成假畫,或否認自己過去的創作的極個別情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藝術家對某件作品的意見仍然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鑒定意見。拍賣人當然亦可提出自己的鑒定意見,但絕不能因此而否定甚至排斥藝術家本人的意見。在與拍賣假畫有關的訴訟中,藝術家本人對涉訟作品的否定性意見本身通常就是一種最有力的證據,以證明涉訟作品是否是該藝術家的真品。 藝術作品的真假鑒定一般分兩種:風格鑒定與科學鑒定,風格鑒定是由藝術史學家根據其知識、直覺與經驗對作品所進行的主觀評估,而科學鑒定則是根據各種科學檢測的結果,對作品所進行的客觀評估。如果說對於古代作品的鑒定可能較為困難的話,那麼對於仍然在世的藝術家的作品的鑒定可能較為容易。因為藝術家本人便可以直接對作品的真假發表意見,而這種意見應當成為鑒定的重要依據。筆者最近看到一種說法,即書畫鑒定"目鑒為主,考訂為輔"。"書畫鑒定的基本前提是面對原作,離開原作的任何鑒定,都是違背書畫鑒定的起碼常識和根本原則的"(見第 63 期《美術報》)。這種說法對於一般書畫鑒定來說似乎是有道理。但如果把它套用在本文所討論的制售假畫行為的鑒定上,就顯得幾分矯情。舉例來說,某拍賣人拍賣了一幅署名黃胃的人體油畫。黃先生可能根本連拍賣圖錄都不用看,便可鑒定該畫為假畫。這時仍強調"目鑒",豈不荒唐?如果涉訟,制售假畫者倒是"目鑒"了,但他們的"鑒定結論"又將如何呢?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採用科學鑒定的方法。比如,採用筆跡鑒定應當能夠較准確地鑒定出作品的真假。 這里須提醒拍賣人的一點是,對於拍賣品的真假,絕不能掉以輕心,盲目自信。特別是對那些在正式拍賣前就有藝術家或公眾舉報的情況,更慎之又慎。拍賣規則中申明的拍賣人的免 - 條款,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僅僅對買家有約束力,但卻不能免 - 拍賣人對藝術家及公眾所應負的責任。拍賣人很難指望所有被造假的藝術家都能在拍賣前舉報,拍賣人對於賣家弄虛作假,自拍自買等卑劣行徑,更應主動查究,積極防範。筆者認為,在中國的藝術市場的建設中,拍賣人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不時的出好畫、真畫,逐漸減少乃至杜絕劣畫、假畫,應當作為拍賣的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

㈦ 經營假冒偽劣產品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觸犯了刑法、知識產權法(如果他的品牌曾申請過知識產權的話)、不正當競爭法

㈧ 銷售假葯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生產來、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自一的,應當立案:
(一)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二)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三)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四)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法定刑處罰。

熱點內容
聯邦司法部 發布:2025-10-02 21:45:00 瀏覽:981
司法考試商法出題 發布:2025-10-02 21:31:19 瀏覽:973
民事訴訟法的撤訴 發布:2025-10-02 20:47:45 瀏覽:976
美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實行的是 發布:2025-10-02 20:40:51 瀏覽:38
行政法主要內容 發布:2025-10-02 20:36:06 瀏覽:664
廈門市思明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2 20:15:36 瀏覽:805
司法考試緊張 發布:2025-10-02 20:11:12 瀏覽:819
阜南律師電話 發布:2025-10-02 20:04:36 瀏覽:700
機械租賃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9:59:22 瀏覽:149
法官的權利大 發布:2025-10-02 19:54:24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