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獨立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獨立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06 01:21:59

1.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須具備哪些條件

在中國行政法學領域,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內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容組織。行政主體承擔行政法律責任須具備的條件如下: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有:
(一)行政行政機關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三)受委託的組織
受委託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受委託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2. 派出所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嗎

派出所可以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1、公安派出所的行政管理職權是基於法律、法規授權而取得的;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規定:公安派出所有權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作出警告或者50元以下罰款的處罰。這是法律、法規對公安派出機關的特別授權,即法律、法規對公安機關的內部職能機構的執法許可權作出的特殊規定。據此,公安派出所具備獨立處罰的主體資格,享有作出相應具體行政行為的權利。根據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公安派出所應當對其具體行政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
2、公安派出所的職權范圍是特定的,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公安派出所應當在其職權范圍內進行行政管理活動。
訴訟主體的分類:
1、民事訴訟主體,是指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涉及的訴訟主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持審判活動的審判機關,審判機關主導民事審判活動,是當然的主體;二是訴訟當事人,即參與訴訟活動的民事糾紛的雙方,包括訴訟代理人;三是訴訟參與人,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民事訴訟主體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才能保證民事訴訟活動合法有效地進行。
2、在我國刑事訴訟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查證、核實被告人是否實施了犯罪,實施了何種犯罪,是否應當受到處罰,以及應當受到何種刑事處罰的活動。因而,「刑事訴訟的中的人權保障是通過刑事訴訟的進行和在刑事訴訟進行過程中對公民權利與自由的保護」。刑事訴訟中的主體,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實施目的的訴訟行為而享有一定訴訟權利,承擔一定訴訟義務的人。
公安派出所具備獨立的訴訟主體資格,應是獨立的訴訟主體,可以在訴訟中作為被告。

3. 分公司能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分公司是總公司下屬的分支機構,不是獨立法人,所以不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4.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有哪些方式

行政責任按承來擔的主體不同可源分為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承擔的行政責任和行政相對方承擔的行政責任。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1)通報批評:(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4)返還權益:(5)恢復原狀;(6)停止違法行為;(7)繼續履行職責;(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10)行政賠償等。公務員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1)通報批評;(2)賠償損失;(3)行政處分等。行政相對方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1)承認錯誤,賠禮道歉;(2)接受行政處罰;(3)繼續履行法定義務;(4)恢復原狀,返還財產;(5)賠償損失;(6)僅對外國人適用的限期離境、驅逐出境、禁止入境。

5. 什麼叫「 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就是以企業法人自己所擁有的財產承擔它在民事活動中的債務,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企業的其他人員在法定代表人委託下所進行的民事活動中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獨立」的含義,即任何法人的債務只能由它自己承擔,國家、投資者和法人組織內部的成員不對法人的債務負責,因而,企業法人必須擁有必要的財產作為保證。有些非法人企業雖經登記注冊取得了營業執照,擁有了合法經營權,但它本身並不具有民事主體資格,其民事責任應由它的主管法人承擔。
有限公是由股東出資設立的,而具有法人身份的公司在民事責任方面是與股東嚴格劃分清楚的,即便是股東出錢開了這家公司,但兩者的責任也要分開算,A公司與B公司有經營往來,A公司欠了B公司錢未還,欠的錢是A公司來還,而不是A公司的股東去還,如果鬧到了法院,B公司也是去起訴A公司,而不是起訴A公司的股東(在A公司股東無公司欠債情形下)。這就是,公司作為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含義。
相反的,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這些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因為企業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那麼只能由合夥人或是出資人來承擔責任,這就是非法人組織,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含義。
拓展資料:
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包含很廣泛的內容:
1.財產的獨立性
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只要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團體組織或個人就可以成為法人。第50條規定:「有獨立經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2號)第6條第5款規定事業單位必須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即以本單位那部分獨立的經費承擔民事責任。另外,個體工商戶雖然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根據《民法通則》第29條的規定,以其個人或家庭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也是財產獨立性的具體表現。
在我國現階段無論是企業法人、事業法人,還是合夥、自然人只要有獨立的財產所有權、處置權、使用權、收益權,不受制於其他企業、事業等組織或個人,並且能夠出具財產或資金方面的證據或證明,那麼就可以認定其具有獨立的民事責任能力。
2.責任的法定性
一是承擔民事責任的財產范圍。財產方面的證據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包括銀行存款的資信證明、有價證券、股權證明等,不動產包括經合法登記的房屋、汽車等。民事責任按類可以分為合同責任、侵權責任與其他責任;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無限責任與有限責任;單獨責任與共同責任;按份責任、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等。其中,無限責任是指責任人以自己的全部財產承擔的責任,如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的責任,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債務的責任等。有限責任是指債務人以一定范圍內或一定數額的財產承擔的民事責任,如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物的擔保以特定物價值為限的有限責任等等。有限公司以自己全部注冊資產承擔連帶責任,而自然人則以全部個人財產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二是擔責的例外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5條第2款的規定處理。」該司法解釋第7條規定:「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這說明事業單位由此引發的連帶責任是有限的。連帶責任是一種多數主體責任,即與債權人相對應的債務人在數量上為兩個以上;連帶責任是違反法律義務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法律義務首先是合同法上的義務,即給付義務,表現為作為。合同法上的義務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約定,也可以是對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定。其次是侵權法上的義務,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義務,表現為不作為;連帶責任人中任何一人對違反法律義務的後果都必須負全部責任。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母公司承擔。根據《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所屬於總所設立的分支機構。《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合夥企業債務以及合夥企業的其他債務,由全體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合夥企業分支機構不具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應與其所屬合夥企業認定為同一供應商。

6. 為什麼說行政主體一定要以自己的名義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這是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條件。。。

7.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

根據違反來的法律的性質自,法律責任分為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種,下面將每種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歸納如下: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8. 構成行政法律責任具備的四個要件是什麼

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

(一)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

行政行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為的作出或者形成。因為行政行為的生效以其成立為前提,行 政行為尚未成立,效力的開始便無從談起。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包括:(1)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擁有行政職權或有一定行政職責的國家行 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和個人。這是構成行政行為 的主體要件。(2)行為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力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 ,並有追求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這是行政行為成立的主觀方面的要件。(3)行為主體在客 觀上有行使行政職權或職責的行為。即有一定的外部行為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客觀行為。這是 行政行為成立的客觀方面的要件。(4)行為的功能要件,即行為主體實施的行為能直接或間 接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二)行政行為的生效規則

所謂生效規則,就是指行政行為何時開始生效的規則。行政行為的生效規則主要有下列幾種 :

1即時生效。即時生效指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效力,對相對方立即生效。這種情況一 般 來說作出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開始效力的時間是一致的。即時生效的行為因為是當場作出 ,立即生效,其適用范圍相對較窄,適用條件相對較為嚴格。它一般適用於緊急情況下 所作出的需要立即實施的行為。

2受領生效。所謂受領生效,是指行政行為須為相對方受領,才開始生效。所謂受領,是 指 行政機關將行政行為告知相對方,並為相對方所接受。受領生效,一般適用於特定人為行為 對象的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對象明確、具體,一般是採用送達的方式。

3告知生效。告知生效是指行政機關將行政行為的內容採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相 對 方知悉、明了行政行為的內容,該行政行為對相對方才能開始生效。與受領生效不同,告知 生效所適用的對象是難以具體確定的相對方,包括不特定的多數人和具體的相對方,但住所 地不明確,從而使行政行為的內容無法一一告知或難以具體告知。

4附條件生效。附條件生效,是指行政行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其他條件,在所附期 限 來到或條件消除時,行政行為才開始生效。

(三)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為合法成立生效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或者說是應當符合 的條件。行政行為合法的一般條件如下:

1行政行為的主體應當合法

這是行政行為合法有效的主體要件。所謂主體合法,是指實施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 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只有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所為的行政行 為才是有效的行為。行為主體的合法應包括以下幾項具體要求:

(1)行政機關合法。指實施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必須依法成立,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2)人員合法。行政行為總是通過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具體實施,這些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 條件,所實施的行政行為方有效。

(3)委託合法。委託合法是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基於實施行政活動的需要,依法委託 社會團體或群眾組織、公民個人代錶行政機關實施某種行政活動。主體合法要求行政機關 的委託必須合法,所為的行政行為才能有效。委託的合法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委 托的行政機關必須具有合法的委託許可權;②接受委託者必須具備從事行政活動的能力;③被 委託者必須在委託許可權內實施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應當符合行政主體的許可權范圍

許可權合法,是指行政行為主體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許可權 規則。這是行政行為合法有效的許可權方面的要件。法律針對不同的行政主體或其不同的職能 確定了相應的職責、許可權。行政主體只能依據法定職權實施行政行為,否則無效。同時,任 何行政職權都有一定的限度,法律在確定行政主體的職權時,在地域、時間等方面設定了各 種限度,這些限度是行政主體所不能超越的。

3行政行為內容應當合法、適當

這是行政行為的內容要件。行政行為的內容合法,是指行政行為所涉及到的權利、義務,以 及對這些權利、義務的影響或處理,均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行政 行為的內容適當,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明確、適當,而且應當公正、合理。行政行為內容 合法、適當包括以下幾項要求:

(1)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2)符合法定幅度、范圍;

(3)行政行為的內容必須明確具體;

(4)行政行為的內容必須適當;

(5)行政行為必須公正、合理。

4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程序

所謂程序,是指行政行為的實施所要經過的步驟。程序是行政行為的基本要素,因為任何行 政行為的實施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行政程序而存在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程序有兩項具體要求:其一,必須符合與該種行政行為性質相適應的 程序要求;其二,必須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如說明理由規則、表明身份規則、聽取意見規 則等。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其行為也屬無效或應當予以撤銷的理由之一。

9. _______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10. 行政主體資格要件()。A.獨立承擔行政責任 B.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對「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的這兩個概念的界定和解釋。通常以要作答的參考書為准,不知道你是否有相應的參考書,下面是我的推論。
你認為答案是B,我想你基於的考慮可能是:把「行政責任」理解為行政主體工作人員能夠承擔行政處分的責任,即並不涉及到在行政救濟當中行政主體被撤銷違法行為以及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而把「法律責任」才理解為行政主體承擔違法後果的責任。
我開始是這樣理解,但細想起來,如果按這種理解,可能混淆了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其實,凡是讓行政機關承擔的責任應該都是法律責任,只有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能承擔行政處分這種「行政責任」。行政處分不可能是針對行政機關的,上級行政機關能夠讓下級行政機關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嗎?上級行政機關不能讓下級機關承擔怎樣的責任,只能讓下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受到處分的責任。所以把「行政責任」理解為「行政處分」,應該不夠妥當。
而如果把行政責任理解為行政法律責任,則答案為A。即行政機關能夠承擔的法律責任,既可能是行政法律責任,也可能是民事法律責任。當行政機關作為民事主體從事法律活動時,就承擔的是民事法律責任,具體例子就不舉了,應該能夠理解吧。如此以來,B選項就沒有區分這兩種法律責任。而A則表明只有在行政法律關繫上的獨立承擔行政法律責任,才是行政機關成為行政主體的資格要件之一。
所以,答案為A。

熱點內容
阜南律師電話 發布:2025-10-02 20:04:36 瀏覽:700
機械租賃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9:59:22 瀏覽:149
法官的權利大 發布:2025-10-02 19:54:24 瀏覽:36
法院逝世 發布:2025-10-02 19:36:30 瀏覽:378
廣州獅嶺律師 發布:2025-10-02 19:36:19 瀏覽:156
刑法的根據 發布:2025-10-02 19:34:11 瀏覽:446
會計初級職稱經濟法教材目錄 發布:2025-10-02 19:29:01 瀏覽:675
新疆依法治疆心得體會 發布:2025-10-02 19:28:55 瀏覽:894
解讀依法治國 發布:2025-10-02 19:28:49 瀏覽:258
司法所公證 發布:2025-10-02 19:28:15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