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人死了的法律責任嗎
A. 如果行為人言語致使他人死亡,而且行為人不知所說話帶來的後果,構成犯罪嗎,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按實際情況,如果對於行為人言語致使他人死亡,有可能涉嫌侮辱或者回誹謗刑事犯罪。
相關法答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B. 如果一個人在不是有意的情況下,造成他人的死亡要追究刑事責任嗎
不是故意,但有過來失的情況下,造源成他人死亡的,屬於犯罪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C. 人死後如何認定沒有法律責任和義務了
人已經死了,醫院出具死亡證明,自然就沒有任何法律責任和義務了
D. 手機上發了別人死了,其實他沒有死,該付了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只是誤存了這么一個消息,沒有造成大范圍的傳播,沒有給當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一般沒有什麼事,但是如果造成了劇烈的影響。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浪么有可能就是誹謗了喲。
E. 法律意義上的「死人」,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一、只要有民事行為能力,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未被撤銷死亡宣告期間的行為是有效的,殺人了就要要承擔刑事責任。
二、宣告死亡的作用主要是促成財產繼承等法律關系發生,而如果被撤銷死亡宣告的,繼承所得的財產都要返還。
民法通則
第二十三條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四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F. 在微薄上罵一個人死變態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嗎
個人建議:主動道歉,畢竟是你們學校的老師,而且還知道是你們說的了,即使你們沒構成犯罪,也保不準給你們小鞋穿啊。
老師要的無非就是你們的道歉和尊重,讓你們認識到錯誤,誠懇一點,就不會鬧大(見家長啊、通報啊,都算大)。
G. 如果一個人殺了人 最後他自己也死了 那麼法律會追究責任嗎
不會,《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回追究的,應當答
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上面說的是刑事責任,民事的我不清楚
H. 詛咒別人死的毒話要付法律責任嗎
詛咒的事情變成了真的,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犯罪客觀要件,又稱回犯罪客觀方面答、犯罪客觀要素,是指刑法規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外在表現。它說明某種犯罪是通過什麼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了什麼後果。其內容是客觀事實特徵,它說明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侵犯性,是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件。客觀要件具體表現為: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犯罪的特定時間、地點、方法、手段等。
迷信詛咒行為,對他人生命不會產生任何危險,屬於日常生活行為,即使偶爾發生危害結果, 也與結果無因果關系。
I. 說話把人氣死追究什麼法律責任
那就是看你怎麼氣,人身攻擊就算.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讀這個故事時,我們的思維一直定格在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周公瑾的心胸狹窄上,從來也沒有考慮過,諸葛亮的惡意傷害與周公瑾的千古冤屈,「氣死人」真的不負法律責任嗎?
不一定不負法律責任,但也未必都負法律責任,這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我個人認為,根據行為人者的主觀心裡狀態,可以將氣死人的行為分為四種情形:第一,行為人者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很正常的說話,因為對方自己比較激動,導致了死亡;第二,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比如說吵架,行為人說了一些使受害人生氣的話,這些話可能只是比較輕微的話,結果卻把對方一下子氣死了;第三,行為人主觀上是惡意的,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敢激動,或者心胸過於狹窄,故意找碴刺激他,讓他激動犯病,以達到懲罰他的目的;第四,行為人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於是設計幾個方案,最終把他氣死。對於第一種情形,因為氣人者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對於第二種情形要作具體分析,雙方吵架、鬥嘴的環境、用語的激烈程度的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比如說,雙方在公眾場合,氣人者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恐怕就要負刑事責任了。如果雙方並不在公共場合,但行為人在從事不正當的行為時,與人發生爭執,並惡語傷人,使受害方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民事賠償責任。如2000年8月的一天,天津某公民的鄰居用電鑽鑽東西,噪音特別大。因該公民的父有心臟病,其母遂前去勸阻,建議其稍停一會兒,不料這一青年不聽勸阻,反而破口大罵,該公民的父聞訊趕去,也遭其辱罵,最後竟因生氣導致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在本案中,行為人用電鑽鑽東西產生很大雜訊,影響了居民的休息,本身已構成侵權,再加上不聽勸阻,顯然主觀是有過錯的,而且有嚴重的侵害後果,必須要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對於第三種情形, 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為了懲治對方,採用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對方,造成對方死亡的,可以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如果採用其他方式刺激對方,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的, 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對於第四種情形,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在客觀上實施了殺人的行為,盡管這種殺人的行為不是暴力,也沒有使用凶器,但這種行為只要能夠必然地引起被害人的死亡,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此刻,氣死人恐怕是要償命的。
J. 把人氣死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惡語傷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導致他人死亡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受害人的心胸狹窄,除了受害人有過錯的以外,行為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是在公共場合,行為人可能構成了侮辱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10)說他人死了的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