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什麼是有法律效力的監督

什麼是有法律效力的監督

發布時間: 2021-02-06 09:57:41

① 公民監督有無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需要國家強制機構實現,公民可以監督,但要想有法律效力,就要進入法律程序

② 按照監督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公安執法監督可以分為

大力加強執法來規范化建設,是公源安部黨委提出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設,全面推動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確保公安機關嚴格、公正、文明、理性執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公安機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執法公信力、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重要舉措。近幾年來,雖然公安機關開展了「規范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大討論」、「大練兵」、「大接訪」、「三考」活動和「三基」工程建設,執法規范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公安機關還存在著執法思想不端正、執法主體不規范、執法素質不過硬、執法制度不落實、執法方式不得當、執法管理不科學、執法監督不生效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公平正義,危害了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損害了公安隊伍的形象。為此,全面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確保嚴格、公正、文明、理性執法,意義尤為重大。
一、有利於提高公安機關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水平
雖然公安機關整體執法質量和執法水平也在穩步提升,但是,䠮....

③ 直接監督是指監督主體的監督行為能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對的還是錯的

直接監督是指監督主體的監督行為能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監督。如檢察機關作出的批准或專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屬,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銷公安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決。公安機關必須執行,行政監察機關、上級公安機關、監督機構有權直接追究違法的人民警察的政紀責任。

④ 什麼是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

監督權是我國憲法、組織法和監督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充分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我國監督體系中最高層次、最具權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是人民行使國家管理的權力、實現國家機構之間相互制約、保證國家機關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人大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大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監督的實質,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從制度上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
人大監督其特點是具有法律性、事後性、間接性、權威性,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系既有監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監督,又不代行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人大依法搞好監督,有利於推動一府兩院改進工作;一府兩院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有利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人大監督包括法律監督、工作監督等方面。
法律監督。人大法律監督是指對一府兩院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主要內容可分為:一是立法監督,即對上述機關制定的被認為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進行監督;二是執法監督,即對被監督對象遵守執行憲法法律情況、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
人大法律監督的主要方式:1.聽取和審議執法工作匯報;2.提出詢問、質詢和罷免案;3.執法檢查;4.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5.改變或撤銷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命令;6.受理人民群眾的申訴和意見。
工作監督。人大工作監督是指對一府兩院的工作是否正確執行憲法法律、是否正確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及一府兩院的組成人員是否盡職盡責的情況進行監督。一是全面的工作監督。就是對一府兩院貫徹執行憲法和法律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全面工作進行的監督;二是計劃和預算監督。就是審查和批准國家或地方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其執行情況,審查或批准國家或地方的預算及其執行情況;三是人事監督。就是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的監督。

⑤ 人大的監督和政協的監督有什麼區別

一、人大監督
1、人大監督的定義: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權(簡稱人大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國家權力機關的重要職權,是人民的神聖權利。人大監督制度,是作為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人大監督的性質: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
二、政協監督
1、政協監督的定義:
政協的監督是指參加人民政協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愛國人士,就國家和地方的重要事務提建議、意見和批評,其中主要是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監督。
2、政協監督的性質:
政協的監督屬於民主監督。
(1)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不僅是我國政治監督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不同於一般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而是一種以體現中國政治民主和協商合作精神的政治性監督。
(3)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依照政協章程開展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主監督。
(4)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我國其他各種監督一樣,都可以發揮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作用。
總之,人大監督屬於權力監督,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政協監督屬於民主監督,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

⑥ 我國法律監督的內容及其重點是什麼

法律監督又稱法制監督,有廣、狹兩種理解。狹義的法律監督是指有關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立法、執法和司法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的監察和督促。廣義的法律監督是指由所有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察和督促。一、基本含義:1.法律監督是對法律實施中嚴重違反法律的情況所進行的監督。法律監督不包括對立法活動的監督,而只是對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並且是以監督嚴重違反法律的情況為主。 從法律的有關規定看,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在內容上受到嚴格的限制,即對法律執行情況的監督只限於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活動中構成犯罪的行為進行立案、偵查和公訴,對法律遵守情況的監督只限於對嚴重違反法律以至構成犯罪的行為進行追訴,對法律適用情況的監督只限於對三大訴訟活動中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以及違反法定程序的情況進行監督。 2.法律監督是一種專門性的監督。法律監督的專門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法律監督權作為國家權力的一部分,由人民檢察院專門行使,法律監督是檢察機關的專門職責。檢察機關如果放棄對嚴重違反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就是失職。因而它不同於其他一切社會活動主體都能進行的一般性監督。二是法律監督的手段是專門的。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檢察機關進行法律監督的手段是由法律特別規定的。如對職務犯罪立案偵查、對刑事犯罪提起公訴,以及對訴訟過程中違反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等,都是只有檢察機關才有權使用的監督手段。 3.法律監督是一種程序性的監督。法律對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規定了一定的程序規則,這些程序規則可能因監督的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對職務犯罪立案偵查有立案偵查的程序,對刑事犯罪提起公訴有提起公訴的程序,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提起抗訴有提起抗訴的程序,糾正違法有糾正違法的程序。 程序性的另一層含義是法律監督的效果在於啟動追訴程序或者救濟程序。對於嚴重違法構成犯罪的,法律監督的功能是啟動追訴程序,提請有權審判的法院進行審判;對於構成違法的,法律監督的功能是提請對行為人有管轄權的主體追究責任;對於違反法律的判決、裁定或決定,法律監督的功能是提請作出決定的機關啟動救濟程序以糾正已經出現的錯誤。 4.法律監督是一種事後性的監督。只有當法律規定的屬於法律監督的情形出現以後,檢察機關才能啟動法律監督程序,實施監督行為。並且,司法活動、行政活動、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違法行為,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只有在違法行為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檢察機關才能啟動法律監督程序實施監督。二、法律監督的主體可概括為三類:1、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這種監督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具有法律強制力,在一國的法律監督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 2、社會組織。包括各政黨、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這種監督不同於國家機關的監督,它不以國家名義進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有組織性、廣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3、公民。按照人民主權原則,每個公民是政治權利的主體和國家的主人,因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監督主體。這種監督廣泛、直接而具體,起作用不可忽視,是法律監督體系的基礎。 3、公民。按照人民主權原則,每個公民是政治權利的主體和國家主人。三、法律監督的客體對於法律監督客體的范圍,法學界有兩種理解。一種觀點認為,法律監督的客體包括從事各種法律活動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律監督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兩種理解都有其合理性。從法律監督的宗旨與目的來看,應當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作為重點監督對象。因為歷史的經驗表明,對憲政、民主和法治最大的威脅和最大的破壞因素主要地不是來自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而是來自公權力的擁有者即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法律監督是針對公權利的擁有者和運用者而設計的一種防範機制。因此,法律監督的主要客體是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各種公務活動,即公權力的擁有者與運用者具體操作公權力的行為。四、法律監督的內容,主要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公務活動的合法性。這里的合法性包括兩個方面:行為內容是否合法與行為程序是否合法。根據國家機關的性質及其權力操作的方式和內容,法律監督內容的范圍包括:對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合法性的監督、對行政執法和司法活動的合法性的監督,每一個方面都包括內容和形式是否合法。 從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看,法律監督是指運用國家權力,依照法定程序,檢查、督促和糾正法律實施過程中嚴重違法的情況,以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和法律正確實施的一項專門工作。

⑦ 國家機關的法律監督主體有哪些

國家機關
包括國家權力抄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這種監督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具有法律強制力,在一國的法律監督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

社會組織
包括各政黨、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這種監督不同於國家機關的監督,它不以國家名義進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有組織性、廣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公民
按照人民主權原則,每個公民是政治權利的主體和國家的主人,因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監督主體。這種監督廣泛、直接而具體,起作用不可忽視,是法律監督體系的基礎。

⑧ 法律監督的主體是什麼

您好!法律監督的主體可概括為三類: 1、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專機關、行政機關屬和司法機關。這種監督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具有法律強制力,在一國的法律監督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 2、社會組織。包括各政黨、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和企業、事業單位。這種監督不同於國家機關的監督,它不以國家名義進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有組織性、廣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3、公民。按照人民主權原則,每個公民是政治權利的主體和國家的主人,因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監督主體。這種監督廣泛、直接而具體,起作用不可忽視,是法律監督體系的基礎。謝謝閱讀!

⑨ 各種監督方式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嗎

各種監督方式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社會公眾與新聞機構的監督專是沒有相應的法律屬效力的,只是從輿論上給予監督對象一定的監督。而司法監督與部門內部監督則是最為主要也是能產生相應效力的形式,但也會產生不同的效力結果。最為主要的的是分清監督對象以及監督形式。

⑩ 具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法律效力 fǎ lǜ xiào lì
釋義: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版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權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熱點內容
合同法311是強制性規定嗎 發布:2025-10-02 17:13:15 瀏覽:316
82年婚姻法 發布:2025-10-02 17:12:29 瀏覽:352
法院向刑廳 發布:2025-10-02 17:05:57 瀏覽:485
有限空間法律知識解讀 發布:2025-10-02 16:58:28 瀏覽:319
法官肖峰 發布:2025-10-02 16:41:36 瀏覽:733
大學生設立法律援助中心意義 發布:2025-10-02 16:40:39 瀏覽:206
高等教育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10-02 16:39:45 瀏覽:693
協議書上的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2 16:37:42 瀏覽:890
經濟法概論義務名詞解釋 發布:2025-10-02 16:33:40 瀏覽:806
臨床實驗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2 16:26:18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