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聲討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① 新浪微博被舉報會牽扯法律責任嗎
主要看到什麼程度,如果侵犯了隱私權或者涉及知識產權、淫穢物品等行為,可能遇到法律責任。
② 在微博上發布虛構信息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要看引起什麼不良後果了,如果沒有一個看到微博的人相信,恭喜:你就沒有任何事了!
③ 微博上言論可以追究法律責任嗎
那肯定要看是否造成了一定的物質或者精神上的損害,比如名譽、隱私之類的,也要有證據證明微博言論和造成的實質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④ 微博上對別人辱罵,造謠,抹黑別人人品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如果對其他人造成嚴重傷害或後果的,應當構成誹謗罪,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刑法》264條規定: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⑤ 在微博上不小心舉報了別人,後來發現自己舉報錯了,有沒有什麼影響,會不會有誣告什麼的處罰
不會的,會對舉報進行核查,不屬實並且沒有惡意是不會追究的
⑥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⑦ 微博發布虛假信息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關鍵看信息內容的類別,是否被人看到,是否引起嚴重後果。
1)如果只是說自己生病了,最多就引起朋友關心,不用承擔責任。
2)如果造謠侵犯了他人權益,侮辱了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可以可能被他人提起民事訴訟。
3)如果其他造謠,引起嚴重後果,可能被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⑧ 在微博里講話負法律責任嗎
當然了,在微博里如果你觸犯了他人的版權、肖像權、名譽權等等等,受內害者是有權去容法院起訴你的,大多數情況下你也要承擔這個責任,對受害人進行應有的賠償。
另一種情況,你在微博里發布煽動性言論,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安全等等等等不勝枚舉,你也會承擔責任的,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你是在一個法制國家,不要認為微博里就是自由,法制的基礎的限制你的自由,從而達到大多數人的自由。
哥們,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