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民告官可以同時追究法律責任嗎

民告官可以同時追究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2-13 08:41:40

① 民告官去那裡告最快

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起訴,應當登記內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容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做出決定是否立案登記。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三條 對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訴狀內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投訴之日起十五日內,查明事實,並將情況反饋當事人。發現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② 民告官能贏嗎

代價太高,現在官場那麼腐敗,想搬倒一個人不那麼容易,民告官實在是下策,如果告不贏,很可能遭到打擊報復,類似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如果真要告,有證據、有把握,訴訟之路也是漫長的,你要有思想准備。

③ 「民告官」是屬於「刑事」、「民事」還是「刑政」責任,「民告民」、「官告民」又分別屬於哪種責任

你說的這些,要看是因為什麼事情起訴,不能只看雙方是什麼樣的主體,就分是版行政民事的,有權時候民告民,民告官,官告民都是屬於民事訴訟,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們如果是在一個民事活動中處於同等的地位的話,那平等主體之間的訴訟就是民事的。如果你不懂法律,我就給你簡單舉個例子,我們曾經辦過的案子,我給你說一兩個吧:勞動局的大門口,有一所屬於勞動局的門臉房,勞動局把這個房子租給了一個農民甲用來賣農葯,可是甲到了交租金的時候總是不給錢,於是勞動局把甲起訴到了法院,這是民事的訴訟。
如果一個行政單位的執法中有錯了,給民造成了損害,那麼民可以告這個機關單位,這就是行政訴訟,因為執法中不是同等的地位,而前面我說的租金的事,在租賃關系中,勞動局和甲都是平等的,不是誰管著誰的

④ 審理民告官的行政案件所適用的法律是

民事訴訟法除外。刑事訴訟法有時可能參考。其他的都要用。

⑤ 行政訴訟能不能要求敗訴方負刑事責任

行政訴訟中如果有如下情形,當事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九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調查決定、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推拖、拒絕或者妨礙調查、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的;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以哄鬧、沖擊法庭等方法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對人民法院審判人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調查和執行的人員恐嚇、侮辱、誹謗、誣陷、毆打、圍攻或者打擊報復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六條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款額,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負責人按日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將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情況予以公告;

(四)向監察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⑥ 民告官的法律依據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行政訴訟應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4)屬於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對財產的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被拒絕的
四,對行政機關做出的關於土地、礦藏、水流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的、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1)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2)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
(3)法律法規規定需要停止執行。 當事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如果原審人民法院認為原判決或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提審或責令再審。

⑦ 民告官告的到嗎

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起訴,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做出決定是否立案登記。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三條 對立案工作中存在的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補正訴狀內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擾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者決定等違法違紀情形,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投訴之日起十五日內,查明事實,並將情況反饋當事人。發現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民告官」依據的法律是《行政訴訟法》,可以認真了解一下該法律的各項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於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訂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對「民告官」受理的范圍作了新的規定。其中第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⑧ 民告官的補充規定

2010年5月22日在廣東東莞召開的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從5月22日開始到2010年底,在全國各級法院集中開展解決行政案件申訴上訪專項治理活動 。
最高院要求,各高級法院在6月底前完成案件的登記、核查和匯總,並報最高院備案。
重點排查非正常申訴上訪案
「專項治理活動將納入政法機關集中開展的『涉法涉訴信訪積案清理』活動和『百萬案件評查』活動,統一部署,統籌安排。」據最高院副院長江必新介紹,將通過案件評查和糾錯改偏及完善終結制度,及時有效地排查化解矛盾,力爭使現有行政申訴上訪案件基本得到解決,在較短時間內有較為明顯的下降。
據了解,排查的案件包括列入「涉訴信訪積案清理」活動、「百萬案件評查」活動中的行政案件,以及2009年以來進京赴省申訴上訪的行政案件。重點排查非正常申訴上訪、重復申訴上訪、越級申訴上訪案件。各類案件將逐級迅速分解到各個責任法院。
逐案落實責任領導包案到人
「要實行包案責任制,包案到省、包案到院、包案到人。逐案落實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江必新說,凡列入「涉訴信訪積案清理」活動和「百萬案件評查」活動中的案件,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做好評查、清理工作。進京赴省申訴上訪案件也要比照活動的要求進行評查和清理。
江必新指出,要在全面甄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化解方案。對屬於錯案和有瑕疵的案件,必須依照法定程序糾正或補正。被訴行政行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且有協調餘地的,要做好協調化解工作,盡量予以照顧性解決。確實無法通過法院自身解決的,在認真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要主動向黨委政法委匯報,並按照政法委的統一協調和部署,積極配合行政機關幫助落實協調方案。對於申訴理由不成立的,也要耐心做好息訴罷訪工作。
江必新要求,要認真分析總結造成申訴上訪的原因和教訓,對於違法辦案或者失職瀆職情節嚴重的,應當給予責任人員必要的處分。
專門代理民告官的律師事務所
全國專門代理民告官案件的專業律師事務所是江蘇崔武律師事務所。該所創辦有國內第一家中國民告官網。 「民告官」案件一把手須出庭
2014年8月25日,《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該草案首次提出,「民告官」案件,行政機關「一把手」應出庭應訴。同時行政訴訟不要求「具體行政行為」,也讓民告官更易立案。
民告官被告無故不到庭將受處分
「只見民不見官」是「民告官」案件審判過程中的普遍現象。數據顯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案件僅佔一成多。許多行政機關都以委託律師出庭的形式應訴,而律師很難真正深入了解行政行為的背景信息和具體行政流程,不利於矛盾的化解和糾紛的解決 。
有分析認為,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不願出庭,原因主要在於放不下身段,感覺「尷尬」「丟臉」。盡管缺席審判並不影響法律效力,但卻反映了一些政府官員漠視公眾訴求的心態。在行政訴訟中,被告代表政府和公權力,而原告往往是公民個人,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官員出庭與原告平等對話,體現的是對普通公民和法律的尊重,不僅丟不了「面子」,還會保住「里子 」。
新修訂的法律明確地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同時也明確規定了「被訴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 。
據了解,上一次審議時,有些常委委員、部門提出,實踐中有些行政機關不到庭應訴,或者中途隨意退庭,影響了案件的正常審理,草案應當對這類行為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法律委員會經研究,採納了這一意見 。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夏勇表示,行政機關、審判機關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過程中雖然是被告,但也要積極支持、配合人民法院依法開展行政審判工作 。
「被告經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法院可以予以公告,還可以提出關於處分的司法建議,所以說行政機關面臨的壓力更大了。這就要求行政機關更加積極地配合、支持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特別是行政機關內部要健全行政應訴的配套制度,強化責任制,把行政應訴工作納入到各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指標考核體系中來推動。」夏勇說 。
征地補償明確納入行政訴訟受理范圍
新法適當擴大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上一次審議時,有些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實踐中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訂立的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產生的爭議,不同於一般的民事爭議,應將這類爭議納入行政訴訟解決 。
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在受案范圍中增加一項:「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上午針對新法表示,對於那些出於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而干預法院執行案件的,我們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說拆遷,採取向有關部門,特別是紀檢監察部門報告,追究其責任的辦法 。
「這次修改擴大了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過去有一些法院不管的案子,現在也管了。比如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以及大家比較關注的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夏勇說 。 行案改革香洲行政案件或在金灣斗門審理
2015年1月26日,珠海中院透露多項針對司法排除行政權力干擾的改革內容,其中最引發關注的是行政案件(即「民告官」案)集中管轄和異地審理。
中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行政案件主要實行轄區法院受理制度,容易使基層法院受到轄區政府行政部門壓力,未來中院將嘗試在受理案件上打破地域限制。一是嘗試將所有行政案件集中到某一個在審理此類案件水平較強的法院審理,即實行「集中管轄」;二則是讓各個基層法院實行交叉管轄,如香洲區某行政部門的案件,可指定由金灣法院或斗門法院等珠海其他法院受理和審判。上述改革措施目前處於調研階段,預計當年2-3月份或將進行試點。
此外,中院還將探索建立非法干預案件記錄、通報和追責制度,確保司法公正。而人員分類管理、司法責任制、職業保障、省以下人財物統管等改革任務也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中院負責人還表示,推進行政首長出庭應訴也將是重點任務,此前珠海行政首長出庭應訴率一直不高,已經與珠海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

⑨ 「民告官」適用的是行政訴訟法,那麼「官告民」應適用什麼法律求教!

主要看官復告民事件的起因,不制同的起因適用不同的法律類別。

最典型的官告民,是《刑事訴訟法》、公訴案件。

參見《刑事訴訟法》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其中還有一些單行條款中,比如環境保護法,也有類似的涉及。

(9)民告官可以同時追究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一般而言,民和官訴訟適用法律如下:

官告民,除了《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之外的所有法律。

民告官:《行政訴訟法》。

民告民:《民事訴訟法》。

三大訴訟法各自特有的原則如下:

(1)行政訴訟法: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原則,舉證責任。

(2)民事訴訟法:辯論原則、處分原則。

(3)刑事訴訟法:公檢法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未經人民法院判決不得確認任何人有罪原則;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等。

網路--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網路--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網路--行政訴訟基本原則

⑩ 民告官民輸了應承擔什麼法律

輸了官司,自己的主張得不到法院支持,也就是說打官司的目的沒有達到,還得支付律師費,訴訟費。還有就是結了個冤家,以後可能給你添堵。沒有法律責任,但有代價付出。

熱點內容
產假多少天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23:35:00 瀏覽:929
新婚姻法58 發布:2025-09-30 23:34:49 瀏覽:698
法院劉旭東 發布:2025-09-30 23:31:29 瀏覽:508
民事訴訟法第115條第二款 發布:2025-09-30 23:30:35 瀏覽:152
民權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30 23:29:39 瀏覽:821
安全生產法律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30 23:29:28 瀏覽:182
江蘇政務服務條例 發布:2025-09-30 23:29:26 瀏覽:509
太原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30 23:27:10 瀏覽:576
中國政法大學在職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9-30 23:21:19 瀏覽:34
簡述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發布:2025-09-30 23:11:08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