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審計證據法律效力

審計證據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2-14 12:30:27

1. 會計師事務所出的審計報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嗎

通常,法院會形成經過審核的司法鑒定單位備選庫,在各地的司法鑒定網回中可以查到,包括審計、答評估、造價、醫學等等。已形成的審計報告或許可以成為最初的證據,但立案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會以自己的名義從司法鑒定備選庫中抽取審計機構進行司法鑒定。費用由當事人負擔。
第一,被法院作為鑒定結論使用的《審計報告》需要有注冊會計師簽名、蓋章等審計報告所必須的形式要件
第二,司法鑒定分法醫、物證、攝像資料三大類,除這三大類以外的其他類,司法實踐需要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協商納入規范管理,但截至目前,還未就此達成一致。援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司法鑒定人應當持《司法鑒定人執業證》執業,司法鑒定機構應當依法從事司法從事司法鑒定活動,其他組織和個人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核准,不得從事司法鑒定活動。

2. 審計證據證明力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業務過程中,對審計證據的證明力進行評價以形成審計工作底稿時必須綜合考慮審計證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可靠性、充分性、重要性、代表性、時效性和合法性以支持所形成的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
1、審計證據的客觀性。審計證據的客觀性是指審計證據必須能夠客觀、真實反映審計事項。客觀性要求審計證據載明的時間、地點、事實、當事人等必須與事實相符;審計證據所描述的被審計經濟事項的變化過程、因果關系、制約因素、影響程度,必須真實而不能虛構;審計證據中涉及的各種數字都必須通過驗算和核對,與事實相符。客觀性是審計證據勝任其證明力的必要條件,不客觀的證據沒有任何證明力。
2、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審計證據的相關性是指審計數據必須和審計目標保持相關一致。這里的審計目標通常是具體的審計目標。收集的證據如果和審計目標不相關,即使證據再可靠、再充分、再及時,也不具有證明力。
3、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審計證據的可靠性是指審計證據的可信度。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和審計程序的選擇相關,只有選取適當的審計程序才能提高審計證據的可靠性。
適當的審計程序應該考慮以下因素:1證據提供者的獨立性。已獲獨立的第三者確認的內部證據,比未獲獨立的第三者確認的內部證據可靠。2內部制度的有效性。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有效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審計證據比在內部控制制度弱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審計證據要可靠。3證據取得的方式。審計人員通過實地盤點、觀察、計算和檢查等方法直接收集到的審計證據要比間接取得的證據可靠。4證據提供者的資格。只有當證據提供者具有提供該類信息或證據的資格時,其提供的審計證據才具有可靠性。因此,向律師所取得的函證比從個人處獲得函證的可靠程度要高的多,證明力也更強。
4、證據的充分性。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又稱足夠性,就是用來證明審計意見的證據種類和數量必須能夠滿足形成審計意見的需要,它是對審計證據數量上的要求。一般而言,佔有的審計證據越充分,證明力越強。
評價審計證據充分性時應該考慮這樣幾個方面因素:(1)審計風險。一般說來,當審計師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評價較高時,實質性測試中獲取的審計證據就應該越多,以降低審計檢查風險,進而使審計風險水平達到可接受的水平。(2)具體審計項目的重要程度。越是重要的審計項目審計人員就要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以免造成判斷上的錯誤,導致對整體判斷的失誤。(3)審計人員的經驗。缺少經驗的審計人員就需要收集更多的證據以便作出正確的判斷。(4)是否發現錯誤或舞弊。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如果發現了錯誤和舞弊,就應該擴大取證的范圍,收集更多的證據以便做出恰當的決定或提出正確的審計意見。(5)審計證據的類型與取證途徑。如果大多數審計證據都是從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第三者那裡取得的,而且證據本身不容易偽造,那麼取證數量就可以減少,反之審計證據的數量就應該增加。
此外,在審計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取得審計證據的經濟性,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合理把握審計證據的充分性。
5、審計證據的重要性。審計證據的重要性是指證據的有用性,即該項證據的內容對於評價被審計事項是否具有重要意義。所謂證據內容重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證據反映經濟業務金額的重要性,在同質證據的條件下,金額大比金額小的更重要。二是證據反映經濟問題性質的重要性,問題的性質不同其重要性程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說反映會計舞弊的證據比反映會計差錯的證據更重要。
6、審計證據的代表性。審計取證過程中,所選的審計證據的樣本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樣做一方面避免相同或類似性質資料堆砌,突出代表性證據的證明力,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基礎上降低審計成本、提高收集審計證據的經濟性。選擇代表性證據既可以縮小審計證據的樣本項目,也使審計證據更加精煉有效,更具證明力和說服力。
7、審計證據的時效性。審計證據的時效性是指審計證據收集的時間及審計證據所涵蓋的時間區域。一般而言,關於資產負債表中的有關會計項目的審計證據越接近資產負債表日獲得,其證明力就越強。而對於損益表中的有關會計項目,如果所選樣本涉及整個時間區間,則其證明力要比集中於某一時間段所選樣本的證明力強。有時效的審計證據應考慮在時間上具有臨近性,即證據反映的時點越臨近被審計事項發生的時間, 其時效性越高,證明力越強。
8、審計證據的合法性。審計證據的合法性是指審計證據必須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即指審計人員必須依照審計法規規定的手續和程序收集審計證據,要得到被審計單位或提供證據人員的正式認同,如簽字、蓋章等,否則審計證據就不具有法律效力。通過不合法程序或手段獲取的資料均不能作為具有證明力的審計證據。

3. 審計報告是否有法律效力

審計報告具有有限的法律效力。
1. 審計報告只對報告本身的內容負責,對報告使用者的內使用後果不承擔責容任。說白了,它只是提供一種參考依據,只要其披露的內容沒有故意虛假或重大遺漏,它就不承擔責任。
2. 就法律效力而言,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主觀判斷,可以將其作為重要依據,也可以不予理睬。至於「執行」,就更不靠譜,審計報告最多隻能提出一些建議,使用人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
3.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審計報告只針對被審計人提供的材料,對其真實性沒有偵查的義務,也就是說,如果材料是假的,審計人員只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對相關材料認可或不認可,就不承擔責任,畢竟他們沒有偵查能力。
因此,審計報告仍有可能出現錯誤,因此,審計報告只能作為參考依據,其效力取決於使用人的主觀判斷能力

4. 審計局出具的最終審計報告是否具備法律效果

審計局出具的最終審計報告是國家審計機關派出的審計組出具的文件,回不具備法律效力;審答計局依據審計報告作出的審計處理決定,才具備追究行政責任的行政效力;涉及到觸犯刑律的違法行為,需要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審計局只有移送案件線索給司法機關的權力,沒有追究犯罪的直接責任與義務。
供參考。

5. 審計工作底稿有法律效力嗎

2003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回述引發的民事答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法釋[2003]2號),將會計師事務所的「直接責任人」列為民事賠償案件的被告,在業界引起了強烈的震撼。作為認定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可用於為注冊會計師辯護以減輕、免除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主要證據來源 審計工作底稿,是極其重要的書證。
所以它還是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

6. 律師事務所開具的審計報告有法律效力嗎可以作為法庭的證據嗎

律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
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審計報告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為直接的法律證據,但如果當事人考慮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格等客觀調減要求重新審計的,法官可以考慮重新審計。

7. 從審計角度,復印件可以作為支付依據嗎

1997年8月出版的《特區財會》上,鍾明森同志在《審計證據材料復印件具有法律效力嗎》一文中,闡述了保證所獲取的審計證據材料復印件的法律效力應做好5個方面的工作:

1.將審計證據材料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確保兩者一致,並作出核對記錄。

2.詳細記錄證據材料原件的存放地點,以便發生訴訟時,向人民法院提供追查原件的線索。如在復印件上註明"原件存於××公司××年××月××日第××號會計憑證附件中。"

3.獲取客戶關於在注冊會計師認為必要時,有義務提供證據材料原件的承諾。

4.獲取客戶關於審計證據材料復印件反映客觀事實的認同聲明。

5.獲取其他印證材料,以印證復印件所反映的客觀事實。如注冊會計師在對銀行存款審計時,不僅要獲取銀行存款對賬單、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復印件,而且還應向企業開戶銀行函證,取得函證證明。

我在審計實踐中,還覺得應補充下面兩點:

1.在審計證據材料復印件與原件核對後,注冊會計師在復印件空白處加註"本件根據原件復印,已核對。"字樣,簽名並填上當天的日期。

2.請保存上述原件的單位的有關人員,在上述復印件空白處加註"本件根據原件復印,原件已收回。"字樣,加蓋單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簽名並填上當天的日期。

8. 求助,專項審計報告的法律效力問題

審計結論只能作為間接證據。
審計結論只是證明你們的核算符合公允會計准則,專而所有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屬法性以及有效是由你們負責的。
審計結論應該不是債務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有效的直接證據,效力有多大要看法官的採納程度。
建議:此問題最好請教一下律師,這已經不是會計業務范圍的內容了。

9. 所有審計的審計報告對外是否均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執行

不是的。

審計報告時出具審計意見的,所謂的審計意見,是一個結論,主要就說明你的做法是否合合規等。審計報告不能代替審計決定的法律效力。

《審計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十一條規定,「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9)審計證據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審計報告是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的一種評價,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行為,則必須依法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也就是說,如果審計機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只出具審計報告,則說明被審計單位不存在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或者被審計單位即使存在上述行為,但審計機關認為無需進行處理、處罰。

因此,即使審計報告中針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提出了具體的處理、處罰意見,如調整帳目、調減投資額等,如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那麼被審計單位只需認可報告內容,無須按照報告要求作出改正行為的義務。

10. 單位內部審計報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單位內部審計報告作為輔助證據使用,具有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自以為很道德 發布:2025-09-30 19:19:27 瀏覽:440
旺蒼縣治城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30 19:17:07 瀏覽:808
二對會計法律責任的剖析 發布:2025-09-30 19:16:56 瀏覽:39
2017民法考點 發布:2025-09-30 19:01:05 瀏覽:79
抄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18:52:22 瀏覽:486
戀愛自由婚姻法 發布:2025-09-30 18:40:26 瀏覽:78
中國法學專家 發布:2025-09-30 18:37:12 瀏覽:366
民法典保障 發布:2025-09-30 18:36:26 瀏覽:978
法治小報治 發布:2025-09-30 18:12:12 瀏覽:685
勞動法里有規定餐補嗎 發布:2025-09-30 18:11:38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