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口供有法律效力嗎
Ⅰ 口供可以作為證據嗎口供幾個人以上可以作為證據
僅憑三個的供述是不能定罪的,還應有其他證據佐證,證據確實充分的才能定罪。版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權其他證據證實,不能認定有罪。《刑訴法》條文: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Ⅱ 協警錄口供不合法!那麼錄的口供有法律效應
協警,不是國家來公務人員,無權行源使執法權,更無權參與執法辦案。
協警錄的口供,無論如何都沒有法律效力。
法院可以對協警作的筆錄證據進行排它。
只有國家正式編制的民警,所製作的筆錄,才有法律效力。
Ⅲ 口供有何法律效力,如何才能憑借口供直接定罪
一、如何認定口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的情況向偵察、檢察和審判人員所作的陳述。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說明自己無罪、罪輕的辯解。這種供述和辯解作為刑事證據之一,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由於口供具有可塑性和易變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在特定因素如人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以及外在條件的影響下,被告人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認定口供,對實現刑事審判的目的就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目前庭審對口供的驗證中常見如下幾種情況:一是被告人當庭所作供述與其庭前所作書面證據材料相一致;二是被告人當庭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三是被告人當庭所作供述雖未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但在主要事實情節上都與其庭前所作書面證據材料不一致。
上述第一種情況由於口供前後一致,並能與其它證據相互印證,一般不會給口供的認定和運用帶來問題。而第二、第三種情況目前已成為影響刑事審判公正性的非常突出的問題,且十分普遍。這致使公訴機關經常面臨因被告人當庭翻供而難以有效支持控訴的情況,也使審判機關經常面臨對被告人庭前所作書面口供材料與當庭供述的取捨選擇,加之法律和司法實踐缺乏指導法官操作的規范,使庭審法官很難在兩種供述相矛盾時決定證據的取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刑事審判目標的實現。
二、如何才能憑借口供定罪
關於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定罪量刑中起到多大作用的問題,相關法律對此有諸多規定,充分體現了「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2、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獲取供述。對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部門在審查中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同時應當要求偵查機關另行指派偵查人員重新調查取證,必要時人民檢察院也可以自行調查取證。
3、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合議庭應當充分聽取被告人對事實的供述和辯解。對於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內容中主要情節一致的,或只有個別情節不一致且不影響定罪的,才能確認犯罪事實已經查清,並據此定罪量刑。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當然,如果能根據客觀證據證明其罪行了,也可以以零口供判其承擔法律責任。
Ⅳ 要幾個人口供才有法律效力,什麼情況下口供不作為定罪
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回。從法律這一答規定來說,通過刑訊逼供直接取得的證據是無效的。在在現實中存在著先刑訊逼供得到線索(其口供不作為證據使用),根據線索再找到其他證據,以此獲得的其他證據法律沒有否定它的效力,在司法實踐中是作為有效證據使用的。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是有效的。雖然公安人員取得的口供是刑訊逼供的結果,不能作為證據。但找到的犯罪工具卻又可以作為物證使用。
Ⅳ 口供的法律效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的情況向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所作的陳述。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說明自己無罪、罪輕的辯解。這種供述和辯解作為刑事證據之一,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這一規定充分肯定了其他證據的重要作用。但司法實踐中把口供作為證據之王,甚至不惜以刑訊逼供等違法手段獲取口供的現象仍有相當的市場,一旦獲取口供就認為萬事大吉,很少再在其他證據上下功夫。因此,執法人員尤其是偵查人員應樹立高度的證據意識。一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取證,「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二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有效形式固定證據。如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訊問及對證人的詢問應由偵查人員二人進行,對所作筆錄的更改之處應由被訊(詢)問人簽名,或以按手印的方式認定。三要善於用文字表述證據之間的關聯性,充實證據的內容,如對指紋、腳印所作痕跡鑒定,要想使該刑事科學技術鑒定書具有證明力,應當在現場勘查筆錄中表述:從現場某物上提取指紋、腳印若干枚,以免因查不出出處而使該證據不具有證明力,最終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
Ⅵ 一個人的口供沒有證據可以作為定案依據嗎
不可以作為依據
Ⅶ 只有兩個人以上的口供沒有其他證據 能給定罪嗎
這要看什麼罪行來了。自
有的犯罪有一定顯著的公開危害後果,比如要被殺了有屍體在,汽車被燒了有殘骸,但是有的罪行是沒有這些物化的危害結果,比如煽動分列國家罪,有時沒有明確的音像物化證據,但是當事人又有在公開場合進行煽動的犯罪事實,並且有目擊證人可以證實,這就構成了犯罪。
一般來說,直接的證詞是有證據之王地位的,比如殺人犯中的目擊證人,其他比如指紋、凶器、屍檢報告都屬於間接證據,是為了印證詞。
當然了,證詞也有間接的,比如甲證明兩人一起進了賓館的房間,已證明最後只有一個出來並且身上有血跡,報案後一人死於房間內,這些證詞證實身上有血跡的人有殺人嫌疑,如果最終排除了第三人進入房間,就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鎖定兇手。
大多數情況下,證人證言或者嫌犯供詞都難以單獨構成證據鏈,還需要其他證據進行印證。就算是嫌犯供認不諱,沒有證據印證也是難以判罪的。
Ⅷ 只有口供可以作為證據嗎
只有口供可以作為證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在刑事訴訟中,被告人的口供是證據種類之一,對偵破案件,查證犯罪,抓獲犯罪分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作為證據,它所反映的案件情況必須是客觀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它包括證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實、無罪的事實、罪重的事實、罪輕或者可以從輕、減輕、免除刑事責任的事實。
而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處於被告的位置,經過人民法院審判,很有可能被判處刑罰。因此,在提供證據時,很自然地會考慮如果我作出這樣的口供,對我是否有利,法院將對我處什麼樣的刑罰。這樣就很有可能避重就輕,或者提供摻有虛假成份的口供,甚至完全是虛假的口供。
(8)同事的口供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口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條件:
1、孤立的口供,未經查證和查證不實的口供當然不具有證據效力,這已由立法所確定,不必贅述。
2、關於查證屬實的口供的證據效力。依法獲取的口供一經查證屬實,當然可以作為定案的依據。但是應當看到,對口供的查證過程,同樣是一個收集其他證據,審查判斷所收集的證據的過程,審查口供的真實性必須有足夠的其他證據,口供作為一種對案件事實有直接證明作用的證據,根據邏輯規則,其自身在不能證明自身真實性時,亦即喪失了獨立證明案件事實的可能性。
3、非法獲取的口供,雖經查證屬實,也不應承認其證據效力。現行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不僅如此,中國刑法更是將刑訊逼供行為規定為犯罪。長期以來,實踐中對非法獵取的口供,如屬「屈打假招」之類的口供,自然不會被採信,但對於非法獲取的「真供」採信與否多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