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檔案法的法律責任

檔案法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20 16:00:01

Ⅰ 違反檔案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需要追究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搶奪、竊取國家所有的檔案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違反《檔案法》的規定,擅自出賣、轉讓國家所有的檔案,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Ⅱ 違反檔案法的規定,處多少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條
為了預防和懲處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有效保護和利用檔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有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的單位,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的個人,應當承擔紀律責任。屬於下列人員的(以下統稱有關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處分:
(一)行政機關公務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行政機關依法委託從事公共事務管理活動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四)企業、社會團體中由行政機關任命的人員。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的,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執行。
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及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規章對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的處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將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應當歸檔的文件材料、資料據為己有,拒絕交檔案機構、檔案工作人員歸檔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第四條
拒不按照國家規定向指定的國家檔案館移交檔案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第五條
出賣或者違反國家規定轉讓、交換以及贈送檔案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六條
利用職務之便,將所保管的檔案據為己有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七條
因工作不負責任或者不遵守檔案工作制度,導致檔案損毀、丟失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八條
擅自銷毀檔案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塗改、偽造檔案的;
(二)擅自從檔案中抽取、撤換、添加檔案材料的。

第十條
攜運、郵寄禁止出境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出境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一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擅自提供、抄錄、復制檔案的;
(二)擅自公布未開放檔案的。

第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檔案安全事故發生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未配備安全保管檔案的必要設施、設備的;
(二)未建立檔案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
(三)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的。

第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檔案安全事故發生後,不及時組織搶救的;
(二)檔案安全事故發生後,隱瞞不報、虛假報告或者不及時報告的;
(三)檔案安全事故發生後,干擾阻撓有關部門調查的。

第十四條
在檔案利用工作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

Ⅲ 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追究方式有哪些

Ⅳ 檔案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保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各行業、各地《電子檔案管理辦法》、《電子檔案管理規范》

Ⅳ 如何追究檔案管理中的刑事責任

如何追究檔案管理中的刑事責任

文章作者:徐迎晨 汪長泰

【源自網路】

今年公布施行的《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與《檔案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一起,構成了檔案管理行政違法違紀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系統法規依據。然而在檔案管理中發生了比追究行政責任更加嚴重的違法行為,可能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如何適用具體法律呢?1996年修訂的《檔案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條規定可以說是空白罪狀,沒有具體說明某一具體犯罪的構成特徵。如果要確定某種具體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何構成犯罪,觸犯何種罪名,應當追究何種刑事責任,還需要結合其他相關法律,運用刑法學理論知識,緊扣刑法條文規定,對具體違法行為作具體分析研究。


可能構成犯罪的具體違法行為是發生在檔案管理、利用和公布工作中的。現行《檔案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規定有9種行為可能會構成犯罪。這9種具體行為可能發生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檔案進行管理、監督和指導的工作之中,也可能發生在各級各類檔案館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檔案的工作中。發生了以上具體的違法違紀行為,先要追究行政責任,只有這些違法行為達到了嚴重後果,才有可能構成犯罪,追究刑事責任。


檔案管理中的具體違法行為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確立的罪刑法定原則。《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結合《檔案法》來說,要對檔案管理中的具體違法行為定罪處刑,必須要有法律明確規定該行為為犯罪,什麼樣的具體行為構成犯罪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具體行為構成什麼具體犯罪也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對法律中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規定犯罪的法律必須是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通過對《刑法》分則全部條文的梳理,發現違反《檔案法》規定直接指向適用刑法分則的條款,只有《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規定的兩款。第一款罪名為: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犯罪對象為國家所有的檔案,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款罪名為: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犯罪對象為國家所有的檔案,行為是違反《檔案法》的擅自出賣、轉讓行為,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麼,是不是說違反《檔案法》規定的行為只有這一種構成犯罪,其他違反《檔案法》的行為,無論情節和後果多麼嚴重,都不構成犯罪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檔案管理中發生的具體違法行為,違反了其他法律規定的有關犯罪規定,也是可以追究刑事責任的。


檔案管理中具體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守國家秘密法》)的具體規定,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律保護的對象既包括珍貴文物,也包括國有館藏文物。這兩類保護的對象,在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中有大量收藏、保管,如果在保管、利用過程中,這些檔案被損毀、流失,違反《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就可能構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三條規定,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當前,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館藏的檔案中,仍然有大量涉及國防、外交、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利益的檔案處於秘密狀況,不能向社會開放。這些檔案雖然藏於檔案館,但屬於國家秘密,受到《保守國家秘密法》的保護。如果這些檔案在保管、利用中被泄露、損毀,違反了《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就可能構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檔案管理中發生的各種具體違法行為,違反了《檔案法》《文物保護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的具體規定,是否構成犯罪必須適用《刑法》的標准來衡量,追究刑事責任也必須要依照《刑法》具體條款來確定。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確定某種具體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依法應當受到何種刑罰處罰,都必須以《刑法》為依據,以《刑法》為准則。要綜合適用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的具體規范,從分析犯罪構成入手,分別分析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從刑法分則中確定構成何種具體犯罪,觸犯何種具體罪名,應當受到何種刑罰處罰。


檔案違法行為違反了《文物保護法》規定,從而適用刑法分則的條款,具體涉及以下6個條款,包括《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款,罪名為:走私文物罪,犯罪對象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罪名為:故意損毀文物罪,犯罪對象為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全國重點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三款,罪名為:過失損毀文物罪;《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罪名為: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屬單位犯罪,既要處罰單位,也要處罰個人;《刑法》第三百二十七條,罪名為: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犯罪對象為國家保護的文物藏品,屬單位犯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條,罪名為: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犯罪對象為珍貴文物。


檔案違法行為違反了《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從而適用刑法分則條款,具體涉及兩個條款,包括《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罪名為: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犯罪對象為國家秘密或者情報;《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罪名為: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犯罪對象為國家秘密,行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故意或過失泄露行為。


原載於《中國檔案報》2013年9月27日 總第2515期 第二版

Ⅵ 關於檔案管理相關法律

個人人事檔案的來管理在我國目自前沒有一部明確的法律來規定。但從習慣上講,保管和轉遞檔案有以下幾個原則或者說慣例:
1、任何個人不得擅自保存檔案材料,更不得據為已有。也就是說,保管檔案的都應當是黨的部門。有些學校將檔案交給個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2、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本人及親屬的檔案。
3、工作調動或其它原因需要轉遞檔案的,應辦理轉遞手續。 處級以上的黨委組織、人事部門,方可直接轉遞人事檔案。接收的單位應當催要檔案。
根據以上慣例,你個人是不能要回你的檔案的,你應當請求現在所在的單位幫助你派人去催要檔案,並把檔案中的不良評價比如除名決定及時取出。

Ⅶ 檔案法是如何規定檔案被改的法律責任

最好找到從前的副本

Ⅷ 關於檔案有哪些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第二十四、二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七條及《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的規定,下列檔案違法行為應該追究法律責任:
(1)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2)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3)塗改、偽造檔案的;
(4)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集體所有、個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屬於國家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的;
(5)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的;
(6)將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應當歸檔的文件、資料據為已有,拒絕交檔案機構、檔案工作人員歸檔的;
(7)拒不按照國家規定向國家檔案館移交檔案的;
(8)違反國家規定擅自擴大或者縮小檔案接收范圍的;
(9)不按照國家規定開放檔案的;
(10)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11)檔案工作人員、對檔案工作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12)攜運禁止出境的檔案或者其復製件出境的;
(13)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的。
《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規定,搶奪、竊取國家所有的檔案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違反《檔案法》的規定,擅自出賣、轉讓國家所有的檔案,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前兩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規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檔案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罰款數額,根據有關檔案的價值和數量,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上,對個人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Ⅸ 檔案法的處罰程序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了規范檔案行政處罰行為,保障和監督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效實施行政管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檔案法實施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實施檔案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實施檔案行政處罰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行政處罰法》、《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
(二)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程序合法、處罰適當;
(三)公正、公開、及時;
(四)處罰與教育相結合。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檔案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第五條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六條 國家檔案局負責對發生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國務院直屬企業事業單位以及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不屬於登記范圍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的檔案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七條 檔案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照職權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八條 對檔案行政處罰管轄發生爭議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第九條 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必要時可以辦理下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行政處罰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行政處罰案件交下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
下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認為其管轄的行政處罰案件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時,可以報請上一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第十條 檔案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檔案行政處罰。 第十一條 檔案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
第十二條 實施檔案行政處罰,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明確的違法行為人;
(二)有具體的違法事實和證據;
(三)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依據;
(四)屬於查處的機關管轄。
第十三條 檔案行政執法人員在調查處理檔案行政處罰案件時,不得少於二人,並應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執法證件。
第十四條 檔案行政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或者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迴避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或者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決定。迴避未被決定之前,不得停止對案件的調查處理。
第十五條 檔案行政執法人員在調查處理檔案行政處罰案件時,應當依法收集證據。
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當事人陳述、調查筆錄、勘驗筆錄和鑒定結論及其他依法可作為證據的。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十六條 檔案行政執法人員在調查處理檔案行政處罰案件時,應當詢問當事人或者其他知情人,並製作檔案行政處罰詢問筆錄。詢問筆錄應當由被詢問人簽名或者蓋章。
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檢查,不得阻撓。
第十七條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十八條 檔案行政處罰案件的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經復核成立的,應當採納。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十九條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調查終結的檔案違法行為根據不同情況可以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檔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檔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檔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五)認為應當給予當事人或者受處罰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行政處分的,向其所在單位或有關主管部門提出建議。
對於案情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檔案行政處罰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第二十條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製作檔案行政處罰決定書。檔案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檔案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檔案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檔案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檔案行政處罰決定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名稱、印章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第二十一條 檔案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有關送達的規定,將檔案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二十二條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作出檔案行政處罰之前,不依照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行政處罰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第二十三條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作出對單位處以伍萬元以上罰款,對個人處以三千元以上罰款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被告知後三日內提出,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聽證的費用。
第二十四條 聽證依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程序進行。
聽證結束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規定第十九條作出決定。 第二十五條 檔案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按照檔案行政處罰決定書規定的內容、方式和期限,予以履行。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對檔案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款項,必須按照國家規定處理。
作出罰款決定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當事人應當自收到檔案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
第二十八條 對當事人在十五日內不繳納罰款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每日按罰款數額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檔案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條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和案件備案制度。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法制工作機構或承擔法制工作的機構負責對本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實施監督。
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下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實施監督。
下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每年向上一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一次本地區檔案行政處罰案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對重大檔案行政處罰案件應當及時報告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
第三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認真審查,發現確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第三十二條 檔案行政處罰案件結束後,承辦人應將所處理案件的全部材料歸檔。 第三十三條 本規定由國家檔案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Ⅹ 檔案管理,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呢

第三章檔案的管理
第十條對國家規定的應當立卷歸檔的材料, 必須按照規定,定期向本單位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移交,集中管理, 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
國家規定不得歸檔的材料,禁止擅自歸檔。
第十一條機關、團體、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
第十二條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 圖書資料同時是檔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 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
檔案館與上述單位應當在檔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協作。
第十三條各級各類檔案館,機關、團體、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應當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便於對檔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設施,確保檔案的安全;採用先進技術, 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第十四條保密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級的變更和解密, 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鑒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原則、 保管期限的標准以及銷毀檔案的程序和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 禁止擅自銷毀檔案。
第十六條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 對於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 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
前款所列檔案, 檔案所有者可以向有關檔案館寄存或者出售,嚴禁倒賣牟利,嚴禁私自賣給外國人。
向國家捐贈檔案的,檔案館應當給予獎勵。
第十七條禁止出賣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
檔案復製件的交換、轉讓和出賣,按照國家規定辦理。
第十八條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和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檔案以及這些檔案的復製件,禁止私自攜運出境。

熱點內容
民法中的交易 發布:2025-09-29 20:20:25 瀏覽:479
法院判好了 發布:2025-09-29 20:09:23 瀏覽:871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利大於弊 發布:2025-09-29 19:57:28 瀏覽:171
法院會計待遇 發布:2025-09-29 19:54:41 瀏覽:88
法律碩士英語分數線 發布:2025-09-29 19:41:41 瀏覽:388
安泰司法 發布:2025-09-29 19:36:29 瀏覽:237
葯品法律法規考試題 發布:2025-09-29 19:36:23 瀏覽:144
2016cpa經濟法目錄 發布:2025-09-29 19:35:33 瀏覽:56
聊城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29 19:34:04 瀏覽:153
中國法律法規信息系統下載 發布:2025-09-29 19:31:03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