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各崗位責任製法律規定
❶ 煤礦企業必須制定哪些責任制,制度和規程
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能機構安全生專產責任制、崗位人員安屬全生產責任制。
煤礦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目標管理制度、安全獎懲制度、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辦公會議等制度。
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各種設備、設施檢查維修制度,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並做好記錄。
參考資料《煤礦安全規程》最新版
❷ 煤礦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及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在2003年發布第5號令
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
第一條 為了規范煤礦安全生產工作,防止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有關規定和煤礦安全規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煤礦應當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煤礦礦長須經培訓考核,依法取得礦長資格證和礦長安全資格證。
第三條 煤礦的法定代表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並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煤礦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
煤礦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方可上崗作業。煤礦特種作業人員須經專門培訓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第四條 礦井應有及時填繪的反映實際情況的井上下對照圖、採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和避災路線圖等圖紙資料。
采、掘工作面應有作業規程。
第五條 礦井應有至少兩個獨立的能夠行人並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出口之間距離不得小於30米。
井下每一個水平、每一個采區至少有兩個便於通行的安全出口,並與直達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連接。
第六條 礦井在用巷道凈斷面應能滿足行人、運輸、通風和設置安全生產設施的需要。
礦井主要運輸巷、主要風巷的凈高不得低於2米,采區上、下山和平巷的凈高不得低於1.8米,回採工作面出口20米內巷道的凈高不得低於1.6米。
第七條 採煤工作面至少保持2個暢通的安全出口,一個通到回風巷,另一個通到進風巷。
因煤層賦存條件限制確實不能保持2個安全出口的,必須制定經縣級以上主管部門批準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第八條 礦井每年必須經過瓦斯等級鑒定。礦井各煤層應有自燃傾向性和煤塵爆炸性的鑒定結果。
第九條 礦井應當具備完整的獨立通風系統。礦井、采區和採掘工作面的風量必須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礦井使用安裝在地面的礦用主要通風機進行通風,並有滿足能力的備用主要通風機。
生產水平和采區應當實行分區通風,礦井、采區和採掘工作面通風設施應當齊全可靠,掘進工作面使用專用局部通風機進行通風。
第十條 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有瓦斯抽放措施,並裝備安全監控系統。
高瓦斯掘進工作面採用專用變壓器、專用電纜、專用開關,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
開採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煤層的,應有預測預報、防治措施、效果檢驗和安全防護的綜合防突措施。
第十一條 煤礦必須實行瓦斯檢查制度和礦長、技術負責人瓦斯日報審查簽字制度。
礦井應當配備足夠的專職瓦斯檢查員和瓦斯檢測儀器,瓦斯檢測儀器應當定期進行校驗。
第十二條 礦井有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防排水系統和火災防治措施及設施。
第十三條 礦井應當保證雙迴路電源線路供電。年產6萬噸以下的礦井採用單迴路供電時,必須設置滿足要求的備用電源。
井下電氣設備必須符合防爆要求,應有接地、過流、漏電保護裝置。屬於煤礦安全標志管理目錄內的礦用產品應有安全標志。
第十四條 礦井提升使用礦用提升絞車,並裝設齊全的保險裝置和深度指示器。
立井升降人員應當使用罐籠或帶乘人間的箕斗,並裝設防墜裝置。斜井運送人員應當使用專用人車,並裝設防跑車裝置。
第十五條 礦井應有完善可靠的通信系統,保持礦內外、井上下和重要場所、主要作業地點通信暢通。
第十六條 煤礦井下爆破,須按礦井瓦斯等級選用相應的煤礦許用炸葯和雷管。
爆破工作應當由專職爆破工擔任,並嚴格執行裝葯前、放炮前、放炮後瓦斯檢查制度。
第十七條 礦井實行入井檢身制度,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自救器。
第十八條 煤礦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不具備單獨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小型煤礦,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並與專業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救護協議。
第十九條 煤礦應當加強粉塵的檢測和防治工作,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措施,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原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小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同時廢止。
❸ 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哪些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
以下供參:
1.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
煤礦企業必須依法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內容和考核獎懲要求,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
安全生產責任制應包括以下6個層面:
(1)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2)領導班子其他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3)中層部門(各管理科室、車間、分公司)和部門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
(4)班組和班組長的安全生產責任;
(5)具體崗位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
(6)各類專項工作負責部門和人員的專項安全生產責任。
2.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煤礦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安全生產檔案、原始記錄和台賬應按規定如實填寫,按期保存備查。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2)安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
(3)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制度;
(4)安全設施、設備管理和檢修、維修制度;
(5)具有較大危險、危害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險源安全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9)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管理制度;
(10)安全生產逐級檢查及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
(11)安全生產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
(1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考核制度;
(13)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4)崗位標准化操作制度;
(15)安全生產會議管理制度;
(1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17)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❹ 煤礦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法定職責有哪些
礦長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1條 認真組織本礦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有關安全工作指令、規定,保證煤礦在生產、建設過程中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技術規范。
第2條 按有關規定要求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並保證煤礦生產、管理過程中所配備的各類特種作業人員符合要求。
第3條 督促組織建立、健全煤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職能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人員責任制,並嚴格按規定進行考核。
第4條 督促組織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目標管理制度、安全獎罰制度、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瓦斯治理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辦公會議制度、入井檢身和出入井清點制度等,並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對各部門、人員進行考核、落實。
第5條 督促建立、健全符合實際情況的各崗位工種操作規程,並做好宣傳貫徹、教育工作,確保各崗位工種按章作業。
第6條 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投入符合有關規定要求,並按照安全生產投入計劃,保證相關的資金及時到位、使用適當。
第7條 督促有關領導組織編制年度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8條 積極支持在煤礦推廣安全生產新技術,開展安全生產科研攻關,不斷提高煤礦技術水平和產品的科技含量。
第9 條 監督檢查煤礦瓦斯治理工作情況,每日對礦井瓦斯檢查報表、安全監控系統報表等進行審閱,發現異常及時安排處理。
第10條 保證煤礦生產過程中人、財、物等資源需求。
第11條 參加由礦長主持召開的煤礦安全生產辦公會議,貫徹上級的安全生產指示、掌握安全生產中(特別是一通三防、防治水、頂板管理)存在的重大問題和安全隱患、責成有關部門制定解決措施、聽取上一次辦公會議確定的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研究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大決策。
第12條 經常深入煤礦生產現場,督促。
第13條 積極督促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工作,切實提高本礦的安全管理水平。
第14條 負責實施本單位的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15條 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安排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培訓,不得安排未經培訓的人員上崗作業。
第17條 加強職業危害的防治與管理,做好作業現場的勞動保護工作,按規定安排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
第18條 確保煤礦依法生產,不得超層越界開采、不得擅自提高開采上限、不得超核定能力生產。
第19條 煤礦發生事故時,要立即組織指揮搶救,按規定及時、如實向有關部門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保護事故現場,防止事故擴大。
第20條 外出期間必須明確專人代行礦長職權。
❺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
題名
正題名: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
副題名及其它內說明題容名信息的漢語拼音: mei kuang an quan sheng chan fa lv fa gui hui bian
責任者
第一責任說明: 曹長武主編
其它責任說明: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匯編》編委會編
個人名稱: 曹長武
年代: 1937~
責任方式: 主編
個人名稱漢語拼音: cao chang wu
出版發行
出版地: 北京
出版者名稱: 中國標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分類號: D922.549
ISBN
ISBN: 978-7-5066-5121-9
定價: CNY85.00
載體形態
數量及單位: 621頁
尺寸或開本: 26cm
提要、文摘或全文: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綜合性法規政策三個部分,收集了涉及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的法規性文件共63件。曹長武 - 1937~,曾任職於山東電力研究院,全國煤炭及電力行業電廠化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著有《動力燃料測試技術》、《電力用煤採制化技術及其應用》、《環境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