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相當原則

法律責任相當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2-20 18:00:05

『壹』 罪刑相當原則的內容

罪刑相當原則應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刑罰的性質和強度要與犯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相適應,輕罪輕刑,重罪重刑,罪刑相稱,罰當其罪。這一精神反映在立法上,刑法分則在確定具體犯罪的法定刑時,根據罪行和刑事責任的輕重確定輕重有別的法定刑。犯罪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危害也有輕有重,因此,在立法時,各個法律條文要統一平衡,不能罪重的量刑比罪輕的輕,也不能罪輕的量刑比罪重的重;其次,在刑法總則中確定某些情況的處理原則時,也須貫徹罪刑相當的原則。例如,對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的處理原則,對自首、立功、累犯的處理原則以及數罪並罰的原則,都是罪刑相當原則的體現。
第二,刑罰的性質和強度要與刑事責任的輕重相適應。在對具體犯罪裁量刑罰時,不僅考慮犯罪行為本身的輕重,而且還應考慮犯罪分子應承擔刑事責任的輕重。刑事責任的輕重實際上是一種綜合評價指標,不單純指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可測量的確定的某種危害結果,而是犯罪的客觀的、主觀的和主體的諸方面因素所有機結合。刑事立法中,對各種具體犯罪的法定刑都規定有一定的幅度,以便使司法部門適用時能根據罪責的輕重作出選擇。影響刑事責任輕重的因素主要有:行為的性質、行為的方式、行為的後果、行為的原因、罪過的形式、動機、目的等。對負有刑事責任的人判處刑罰時,其刑罰的嚴厲程度不能超過其應負的刑事責任的程度。

『貳』 請簡要論述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則及法律責任的分類

堅持法律責任的合法性原則,即承擔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根據,必須合法,包括內實體法和程序法。容
堅持法律責任的公正性原則,如罪刑相適應,責任與造成損害的行為的相適應等,不能採取侮辱人格的措施。
堅持法律責任的合理性原則。這就要求從法律責任的目的出發,按照違法的程度、違法者的情況、違法的情節來選擇對違法者的懲罰措施。
堅持法律責任的及時性原則,即在法律規定的時效性期限內,及時追求違法者的責任。 堅持法律責任的不可避免性原則。法律責任的不可
避免性意味著沒有任何違法違法行為能夠逃避國家的懲罰和社會的譴責。
你說是這個嗎

『叄』 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有哪兩種

你好:通俗的將稱為歸責原則。不同的法律關系歸責原則不同;刑事責任需按照罪刑法定規則;行政法的歸責原則為過錯原則;民法的歸責原則有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嚴格責任都屬於歸責原則。

『肆』 哪一項符合罪刑相當原則的要求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貫徹罪刑相當原則,無論對刑事立法還是對刑事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華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介紹罪刑相當原則的相關內容。
罪刑相當原則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刑罰的性質和強度要與犯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相適應,輕罪輕刑,重罪重刑,罪刑相稱,罰當其罪。這一精神反映在立法上,《刑法》分則在確定具體犯罪的法定刑時,根據罪行和刑事責任的輕重確定輕重有別的法定刑。犯罪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危害也有輕有重,因此,在立法時,各個法律條文要統一平衡,不能罪重的量刑比罪輕的輕,也不能罪輕的量刑比罪重的重;其次,在《刑法》總則中確定某些情況的處理原則時,也須貫徹罪刑相當的原則。

第二,刑罰的性質和強度要與刑事責任的輕重相適應。在對具體犯罪裁量刑罰時,不僅考慮犯罪行為本身的輕重,而且還應考慮犯罪分子應承擔刑事責任的輕重。刑事責任的輕重實際上是一種綜合評價指標,不單純指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可測量的確定的某種危害結果,而是犯罪的客觀的、主觀的和主體的諸方面因素所有機結合。刑事立法中,對各種具體犯罪的法定刑都規定有一定的幅度,以便使司法部門適用時能根據罪責的輕重作出選擇。影響刑事責任輕重的因素主要有:行為的性質、行為的方式、行為的後果、行為的原因、罪過的形式、動機、目的等。對負有刑事責任的人判處刑罰時,其刑罰的嚴厲程度不能超過其應負的刑事責任的程度。
《刑法》
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的,可以到華律網咨詢專業律師
聲明:該作品系華律網平台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反饋。 【反饋通道】
刑法處理指南
自首 投案自首能減刑多少及相關量刑規定
罰金 刑事罰金刑的標準是什麼
減刑 減刑的條件和限度分別是怎樣的
熱點罪名 詐騙罪量刑標准
刑事調解 公訴案件可以調解嗎
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如何處罰
引用法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
大家感興趣的
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必然要求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則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什麼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應怎樣正確理解
0反饋
分享到:

『伍』 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責原則包括

法律責任認定的原則包括:一般原則和特別原則。
歸責原則主要包括:責任法定原則、因果聯系原則、責任與處罰相當原則、
責任自負原則。

『陸』 法律責任的歸結原則

你好,這是一個法學理論問題,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有二個,一個是專過錯責任原則屬(又細分為一般過錯與過錯推定),另一個是無錯責任原則;此外,還有一個公平責任與補償,不過這個不算是真正的責任,雖然行為人承擔一些責任,但本人並不具有過錯,不具有可譴責性。

『柒』 罪刑相當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歷史沿革
理論基礎
基本蘊涵
立法體現
目錄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基本概念
4基本要求
5歷史沿革
6理論基礎
三權分立
心理強制說
7基本蘊涵
8立法體現
刑法總則中的體現
刑法分則中的體現
9司法適用
司法認定
司法解釋
司法裁量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罪刑法定原則
外文名
principle of a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specified crime
法律政策類型
刑法
主要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是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所屬國家
中國
展開全部
基本概念
罪刑法定的早期思想淵源,一般認為是1215年英王約翰簽署的大憲章,大憲章第39條確定了「適當的法定程序」的法的基本思想。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剝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到了17、18世紀,歐洲大陸啟蒙思想家針對封建刑法中罪刑擅斷、踐踏人權的黑暗現實,更加明確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張,並以三權分立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為系統,內容更加豐富。法國大革命勝利後,罪刑法定這一思想由學說轉變為法律,在憲法和刑法中得到確認。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4條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由於這一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民主與法治的發展趨勢,至今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原則。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一種嚴格的、不容變通的原則,它要求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定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法官沒有任何自由裁量的權力。這一立法思想反映在刑法立法上就形成了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罪刑法定原則相關圖書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對傳統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修正,其基本內容是:

(1)在定罪的根據上,允許有條件地適用類推和嚴格限制的擴大解釋,即適用類推必須以法律明確規定類推制度為前提,以有利於被告人為原則,不允許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進行擴大解釋必須以不超越解釋許可權為前提,以符合立法精神為原則,不允許越權解釋或違背立法本意作任意解釋。

(2)在刑法的淵源上,允許習慣法成為刑法的間接淵源,但必須以確有必要或不得已而用之為前提。只有當構成犯罪的要件確定後,必須藉助習慣法加以說明時,習慣法才能成為對個案定性處理的依據。

(3)在刑法的溯及力上,允許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

(4)在刑罰的種類上,允許採用相對的不定期刑,即刑法在對刑罰種類作出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可以規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內選擇確定適當的刑種和刑度。

從當今世界各國的刑法立法和司法現狀來看,早期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已受到嚴峻的挑戰,代之而起的相對罪刑法定原則,成為各國刑法改革的發展方向。

歷史沿革
罪刑法定的從現代法治國家意義上理解不僅包括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同時也包括了衍生的概念,即刑法的不溯及既往原則。但是,從歷史上,這一子概念從時間上遠遠早於罪刑法定這一母概念。公元438年,狄奧多西二世時期頒布的Codex Theodosianus,即《狄奧多西法典》中已經有此規定:「任何皇帝頒布的法令不在過去而只在未來生效。(拉丁原文:Omnia constituta non praeteritis calumnia faciunt sed futuris.)」參見:Codex Theodosianus, 1.1.3 (438), edd. T. Mommsen, P. Krüger, Berlin 1905.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樣的一個類似不溯及既往的結構就已經具備的現代法治國家甚至啟蒙時代時期才具有的法律意義。並且,法律的時間效力發生和存在的動因在早期,主要是國家的新主人為了建立自己的權威,因為這一時期的規則產生背景,體現的是一種實在(positiv)法化的過程,是在當時神法、習慣等非規范因素占國家治理很大部分的背景下製造真正意義上的規則(Normenschaffend)的過程。因為只有規定了新內容的規則才是有可能讓人們不服從的規則,與那些不旨在針對具體的新的問題的,對先前規則進做解釋抑或擴充的「律法」是有本質區別的。見:Bar, L. von,Gesetz und Schuld im Strafrecht : Fragen des geltenden deutschen Strafrechts und seiner Reform, B.I, Das Strafgesetz, Berlin 1906, S. 61.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是罪刑法定的基本含義。這個命題雖然是用拉丁文表示的,但並不意味著在古羅馬法中就實行罪刑法定原則。不過,根據有關學者的考證,在古羅馬法中有類似的原則,稱為「適用刑罰必須根據法律實體」。但由於當時犯罪的構成要件並不明確,因此談不上嚴格意義的罪刑法定。

罪刑法定的早期思想淵源,一般認為是1215年英王約翰簽署的大憲章第39條,它確定了「適當的法律程序」的法的基本思想。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褫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

罪刑法定原則相關圖書
罪刑法定的思想,在17、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得到更為系統與全面的闡述,由此形成了一種思想潮流,與封建社會的罪刑擅斷相抗衡。例如,英國哲學家洛克提出:「處在政府之下的人們的自由,應有長期有效的規則作為生活的准繩,這種規則為社會一切社會成員所共同遵守,並為社會所建立的立法機關所制定。」那麼,這些規則應該採取什麼形式呢?洛克認為:「制定的、固定的、大家了解的,經一般人同意採納和准許的法律,才是是非善惡的尺度。」法國著名啟蒙學家孟德斯鳩也有類似的論述,但是,較為明確的闡述罪刑法定原則的是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利亞,貝氏指出:「只有法律才能為犯罪規定刑罰,只有代表根據社會契約而聯合起來的整個社會的立法者才能擁有這一權威。任何司法官員(它是社會的一部分)都不能自命公正的對社會的另一成員科處刑罰。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罰就不再是一種正義的刑罰。因此,任何一個司法官員都不得以熱忱或公共福利為借口,以增加對犯罪公民的既定刑罰。」貝卡利亞對封建社會的刑罰擅斷進行了猛烈地拼擊,表達了對實行罪刑法定原則的法治社會的無限嚮往。當然,罪刑法定真正成為刑法的基本原則,還是近代刑法學鼻祖費爾巴哈有力倡導的結果。費爾巴哈在《對實證主義刑法的原則和基本原理的修正》一書中指出:「每一個判刑的行為都應依據法律處刑。」而費爾巴哈「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對公民的處罰」一語更是使罪刑法定原則的精神實質昭然若揭。

罪刑法定從學說到法律的轉變,是在法國大革命勝利以後完成的。在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經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法國制定了刑法典,並於1810年公布施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1810年《法國刑法典》 。該法第4條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沒有在犯罪行為時以明文規定刑罰的法律,對任何人不得處以違警罪、輕罪和重罪。」1810年《法國刑法典》一經頒行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仿效的範本,遂使罪刑法定主義成為在大陸法系國家刑法中通行的刑法基本原則之一。

以上是罪刑法定原則從學說到法律的歷史沿革,由此可以得

熱點內容
法院判好了 發布:2025-09-29 20:09:23 瀏覽:871
網路輿論對司法公正利大於弊 發布:2025-09-29 19:57:28 瀏覽:171
法院會計待遇 發布:2025-09-29 19:54:41 瀏覽:88
法律碩士英語分數線 發布:2025-09-29 19:41:41 瀏覽:388
安泰司法 發布:2025-09-29 19:36:29 瀏覽:237
葯品法律法規考試題 發布:2025-09-29 19:36:23 瀏覽:144
2016cpa經濟法目錄 發布:2025-09-29 19:35:33 瀏覽:56
聊城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29 19:34:04 瀏覽:153
中國法律法規信息系統下載 發布:2025-09-29 19:31:03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