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協議有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㈠ 三方協議違約金
復1、你既然違約,理當制承擔違約金沒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說解除勞動合同易,解除三方協議難。
2、因你違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用人單位將你的檔案退回學校保管。
㈡ 三方協議違約金受法律保護嗎
「三方協議抄」與勞動合襲同不同,「三方協議」不是勞動合同,它形成於勞動關系建立前,具有普通民事合同的性質,「三方協議」的制定和履行均應當遵照《民法通則》和
《合同法》的規定。
「三方協議」是用人單位、學生與學校自願達成的協議,是協議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協議中的違約金條款是學生承諾違反在服務期約定而向用人單位承擔的違約責任。違約金條款不適用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勞動法律法規,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該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如學生違約應當按照
「三方協議」中違約條款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㈢ 三方協議的備注欄中違約金是否有法律效力
有法律效率。三方協議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它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能解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改派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協議在畢業生到單位報到、用人單位正式接收後自行終止。
三方協議一旦簽署,就意味著大學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確定,因此,應屆畢業生要特別注意簽約事項。高校就業辦一位老師說,大學生簽三方協議前,要認真查看用人單位的隸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權。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則需要經過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審批才能招收職工,協議書上要簽署他們的意見才能有效。應屆畢業生還要對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門的特殊規定有所了解。
三方就業協議書不同於勞動合同。首先,三方就業協議書是國家教育部統一印製的,主要是明確三方的基本情況及要求。三方就業協議書制定的依 據是國家關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法規和規定,有效期為:自簽約日起至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報到止的這一段時間。而勞動合同是受《勞動法》和《合同法》的限定和保護,有些用人單位如許多外企在確定錄用時(註:在到用人單位報到前),就同時要求和畢業生簽訂一份類似勞動合同的協議;而更多的用人單位則要求先簽「就業意向書」,畢業生報到後再簽訂勞動合同。其次,就業協議是三方合同,它涉及學校、用人單位、學生等三方面,三方相互關聯但彼此獨立;而勞動合同是雙方合同,它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兩方的權利、義務構成。第三,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時仍然是學生身份,但是簽訂勞動合同時應當是勞動者身份。勞動合同一經簽訂,就業協議的效力應當喪失。如果勞動合同與三方協議附件內容矛盾,以勞動合同為准。
簽勞動合同要注意四個方面,簽三方協議要留心五個細節。
大學生簽勞動合同一要明確職務和崗位,否則,用人單位會利用調職的方式,變相壓迫你主動辭職,不支付任何經濟補償金打發你。二要防止用人單位不斷用換崗位的方式,反復延長試用期,因為同一個崗位同一個人不能適用兩次試用期,而換崗位就沒有限制了。三要在勞動合同中明確最低的工資標准,最好能將年終獎用條款固定下來,作為工資的一部分。由於我國暫時沒有對年終獎定性,這個法律空白有可能被用人單位利用,將來成為剋扣薪水的一種方式。四要了解用人單位是否給員工辦理社會保險。如果沒有社保,等於工資減去很多,還不能享受國家和單位的社保福利。
大學生簽三方協議首先要看填寫的用人單位名稱是否與單位的有效印鑒名稱一致,如不一致,協議無效;填寫自己的專業名稱時,要與學校教務處的專業名稱一致,不能簡寫。第二,外企、合資企業、私企一般採用試用期,根據合同期的長度,可以從1―3個月不等,通常試用期為3個月,不得超過6個月。國家機關、高校、研究所一般採用見習期,通常為一年。第三,不少單位為了留住學生,以高額違約金約束學生。學生在協商中要力爭將違約金降到最低,通常違約金不得超過5000元。第四,現行的畢業生就業協議屬「格式合同」,但「備注」部分允許三方另行約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為了防止用人單位承諾一套、做一套,畢業生可將簽約前達成的休假、住房、保險等福利待遇在備注欄中說明,如發生糾紛,可以此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第五、學生在簽訂協議時,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等用人單位填寫完畢、蓋章後再到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簽證蓋章。切忌自己填寫完畢後就直接到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要求蓋章。這樣帶來的後果是,單位在填寫時,工資待遇等與過去承諾的大 相徑庭。學生卻因為自己和學校都已經簽字蓋章,無回天無力。或者逆來順受,或者就被迫違約賠償用人單位 。
三方協議作為國家統計大學生就業率的一個根據,同時也是國 家派遣證發放的一個證明。只有你簽署了三方協議,拿回學校,學校才會在你畢業後將派遣證發給你,而你拿著派遣證到你工作的單位報道,就此開始計算工齡,而你也就擁有了幹部身份。
如果學生本人不按三方協議就業,用人單位有權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如果用人單位不執行三方協議,學生可以要求其支付違約金的雙倍賠償,學生不能找到滿意工作的,用人單位要繼續執行協議。 如果你在畢業前實習的時候想辭職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去原來那個單位退協議,再到想去的新單位簽協議,學校更改派遣證,然後到新單位去報到。我們招過很多這樣的,更改派遣的。但是,正規的國企不會錄用沒有派遣證的,你不更改是不行的。有的人會給你出主意,讓你不要理原單位,直接到想去的單位報到,我告訴你,那是他不懂,或者是故意給你挖坑。你沒有派遣證和協議,連戶口、四險一金、勞動就業等記等等都辦不了,只能是打工,不是就業。況且,招錄已經與別的企業簽了協議的學生,可能面臨著被起訴的風險,正規的國家單位是不會這樣辦的,你必須證明你的派遣證是即將就業的單位。就像足球運動員要轉會,必須給原單位轉會費是一樣的,或者是自由身。
㈣ 簽了一個三方協議的補充協議,上邊有5000塊的違約金 有法律效力嗎
諾成合同只要雙方意思表示真實,達成合意。不違反公序良俗及法律強製版性效力性的規權定的,合同有效。違約金的約定有效。有效但另一方不一定會要求你履行。對方保留起訴違約的權力。三年內對方不行使權利的,經過三年則訴訟時效經過,你就可以放心了。也得看看合同有沒有霸王條款(惡意排除對方權利增加對方義務),格式合同有沒有需提醒注意沒提醒的。綜合自己的情況,如果有情勢變更的情況,你也可以以情勢變更為由要求解除合同。其實學校這種情況也不少,用人單位也會考慮到。一般沒什麼問題。建議找你們負責老師溝通一下。畢竟是學生一般用人單位不會那麼認真。但是建議樓主以後簽訂協議都要認真考慮再作決定。畢竟契約精神是要有的。如果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放鴿子,沒有了誠信誰還敢再信任別人。
㈤ 三方協議補充協議中含違約金條款合法嗎
同學,這事抄兒在中國還得厚著襲臉皮去求那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盡快辦理手續並且告訴他們自己生活困難是剛剛畢業的學生,違約金也不用了。這事兒要是放在我們公司絕對不難為學生。再說就業協議書不是勞動合同,深究起來他們也不佔理的,反正違約金絕對不能繳納,白瞎了。你呢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去,招到了新工作就跟他們簽訂勞動合同就行。
㈥ 關於三方協議違約金的問題!!!
這位同學我來解答你的問題。
三方協議是由學校作為見證,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內的一份意向性協議,它具有法律容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勞動合同。
關於三方協議中違約金的上限數額各地有不同的規定,北京地區規定違約金不得超過畢業生12月工資的總和,而上海則明確規定不得超過畢業生一個月的工資標准,而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明確規定違約金的上限,這種情況下,則以雙方協商金額為准。但通常不會超過5000元。
我認為,你們約定違約金1萬元,確實是過高了。但是這畢竟是你們雙方達成的一致意見,而且都簽字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反過來說,如果是對方不要你去工作了,你也會主張這1萬元的違約金對吧?
但盡管如此,違約金確實也是高了一些,你不妨與對方好好協商,表明自己的經濟難處,盡量和對方達成共識。如果你堅持不交違約金,對方有權通過法律手段向你主張權利的。
㈦ 三方協議的違約金到底有沒有法律效應啊
三方協議可以有違約金,而且有效,大部分三方違約都要交違約金。。勞動合同絕大多數情況下沒違約金的,你公司沒培訓你們,那就沒違約金了。
㈧ 應屆生和就業單位簽的三方協議違約金一定要賠嗎,這個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這個協議肯定是有法律效力的。
違約金是針對簽約雙方的,用人單位違約,導致畢業生無法就業和工作,需承擔違約責任。
畢業生違約,浪費了單位的用人指標或工作計劃,同樣需承擔違約責任。
㈨ 三方協議違約金受法律保護嗎
「三方抄協議」與勞動合同不同,「三方協議」不是勞動合同,它形成於勞動關系建立前,具有普通民事合同的性質,「三方協議」的制定和履行均應當遵照《民法通則》和
《合同法》的規定。
「三方協議」是用人單位、學生與學校自願達成的協議,是協議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協議中的違約金條款是學生承諾違反在服務期約定而向用人單位承擔的違約責任。違約金條款不適用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勞動法律法規,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該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如學生違約應當按照
「三方協議」中違約條款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