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驚嚇致死有法律責任

驚嚇致死有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21 12:35:37

⑴ 一個人把另一個嚇死,法律責任是誰

假設甲嚇死了乙,考慮責任主體之前要考慮很多因素。乙本身是否患有驚嚇就會致死的疾病,甲是否知情,甲驚嚇乙這件事情本身是故意還是過失?責任大部分在甲,只是情節程度不同,定罪量刑不同,最輕的是,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意中驚嚇了乙,這算過失殺人;最重的是,甲明知乙有身體缺陷,並知道這種缺陷可能導致死亡,故意驚嚇乙,導致乙死亡,這算故意殺人罪了。因為你提供的信息少,我能分析的也不多,希望能幫到你!

⑵ 某人被人惡作劇,結果受到驚嚇失手將對方致死,這要負法律責任嗎

視情節輕重,和惡作劇的程度,並且與受驚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關,涉及到司法鑒專定。一般來說,失手將人致屬死,屬於較嚴重的程度,可能會以過失殺人罪處罰。
過失殺人是指非故意或預謀的殺人、由於疏忽造成的殺人、是指由於普通過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客觀方面表現為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只有發生了過失致人死亡的結果才構成本罪。主觀方面,是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

⑶ 驚嚇過度導致精神異常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驚嚇過度導致精神異常,引起驚嚇的人需要負法律責任,賠償受害人的損失。
《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⑷ 被人怒吼受驚嚇可以追究法律責任嗎

可以提供請據證明因驚嚇導致受到傷害。

《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第三十六條 【震驚內損害】,有下列情容況之一的,受害人可以請求加害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一)侵權行為致他人遭受實際危險,受害人雖未遭受身體傷害但因驚嚇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

⑸ 如果人在驚嚇的情況下死亡,算不算犯法

覺得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的。
你所說的犯法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等同於另一個概念:內——犯罪。也就是容是否在刑事上承擔責任。
而從犯罪構成的角度,犯罪除了要有損害社會關系的後果也就是——死亡結果發生,還應該看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
舉個極端些的例子。某人明知對方患有心臟病,不能被驚嚇,仍然採用鬼故事或者突然嚇唬的方式刺激對方,則對於被害人的死亡他在心理上持有故意或者至少是放任的態度,那麼就符合了刑法學上的犯罪構成要件,應該是犯罪的行為。
但理論上雖然如此,如何證明一個人的內心狀況卻很困難。而在犯罪方面,我國的法律當然也是世界上的主流觀點都認為疑罪從無,也就是說要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程度才能定罪量刑,從這個角度,此種方式致人死亡是很難被認定為故意殺人的。

當然,違法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包括民商事法律,則如果因一個人的驚嚇而導致另一方死亡,可能適用侵權責任規則或公平責任(前者要求有過錯,後者則是雙方都無過錯)從而要求此人在民事上受到制裁,也就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從這個層面上看,也可以說是違法了。

⑹ 驚嚇他人致死犯什麼罪

分情況:
1、明知有嚴重疾病不能受驚嚇而故意為之,依據其主觀目的,涉嫌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
2、開玩笑嚇死他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⑺ 無意驚嚇,致人死亡,負什麼責任

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縱橫法律網 徐濤律師

⑻ 驚嚇跳樓死亡賠償

要結合實際情況,如果毆打驚嚇是跳樓的直接原因那麼應當承擔全部的死亡賠償責任。如果也有部分自身的原因那麼對方適當減輕賠償責任。

⑼ 法律有沒有關於故意驚嚇他人造成死亡之類的規定

覺得要看具體情況而定的。
你所說的犯法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等同於另一個概念:—專—犯罪。也就是是否在刑屬事上承擔責任。
而從犯罪構成的角度,犯罪除了要有損害社會關系的後果也就是——死亡結果發生,還應該看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
舉個極端些的例子。某人明知對方患有心臟病,不能被驚嚇,仍然採用鬼故事或者突然嚇唬的方式刺激對方,則對於被害人的死亡他在心理上持有故意或者至少是放任的態度,那麼就符合了刑法學上的犯罪構成要件,應該是犯罪的行為。
但理論上雖然如此,如何證明一個人的內心狀況卻很困難。而在犯罪方面,我國的法律當然也是世界上的主流觀點都認為疑罪從無,也就是說要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程度才能定罪量刑,從這個角度,此種方式致人死亡是很難被認定為故意殺人的。

當然,違法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包括民商事法律,則如果因一個人的驚嚇而導致另一方死亡,可能適用侵權責任規則或公平責任(前者要求有過錯,後者則是雙方都無過錯)從而要求此人在民事上受到制裁,也就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從這個層面上看,也可以說是違法了。

⑽ 因驚嚇而導致心臟病發作死亡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做屍檢確定死因,才能最終確定是誰的責任。

熱點內容
勞動法因病辭退 發布:2025-09-29 16:42:29 瀏覽:576
2018上海市勞動法陪產假 發布:2025-09-29 16:39:14 瀏覽:792
民法典人社局 發布:2025-09-29 16:38:41 瀏覽:624
司法之聲 發布:2025-09-29 16:36:21 瀏覽:286
法院小蘋果 發布:2025-09-29 16:13:45 瀏覽:877
合同法善意第三人案例 發布:2025-09-29 16:10:44 瀏覽:379
數字法院網 發布:2025-09-29 15:53:58 瀏覽:91
安徽大湖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9 15:53:48 瀏覽:504
法院紀檢監察機構 發布:2025-09-29 15:46:59 瀏覽:931
刑事訴訟法申請再審 發布:2025-09-29 15:43:48 瀏覽:775